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9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品展示] 转一贴,大家没事看看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顶级”摄影器材的配置及评价
重点谈谈Linhof、Alpa、Cantax645、Leica、Canon

文、图:电分

近期,有几位影友建议我写一篇关于“顶级”器材的长文,对此提议,我徘徊了良久
。摄影界藏龙卧虎,若要班门弄斧,未免贻笑大方。本人用过一些好器材,朋友中也
不乏器材高烧友,常约我把玩,令我大开眼界,其中一位仁兄发烧仅一年,居然马不
停蹄地购进了近50万元的各式顶级器材,其烧之高,令人汗颜。考虑到许多影友也许
接触不了那么多器材,而今世界又“托儿”横行,害人不浅,本着交流的目的,壮胆
写这篇文章,与影友共讨。

对于器材,有些人喜欢听别人谈论,而有些人则对谈论(好)器材者反感。实际上,
选择器材是很私人的事情,每人的拍摄题材不同,能承受或愿意的开支不同,还有能
承受器材所带来不便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上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我常想,如果能有那么一机一头,可以风光、建筑、人文、人像、微距、打鸟等通杀
,同时重量不超过1000克,那该多好!这样就不用考虑器材的问题了,遗憾的是从来
没有这样的器材,而且以后也不会有。因此,喜欢几类拍摄题材的影友不得不需要几
套器材,随之而来的体积和重量很烦人,而如何选择这几套器材更烦人。多听听不同
使用者的意见很有帮助,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去认真使用后才会知道该器材是否够好及
是否适合自己。发烧之路,必须在广泛听取意见后亲步走,每迈出一步,都应是值得
迈出的才好。

“广泛听取意见”需要讲究科学,不能轻易相信摄影杂志上的测评文章,那些都是器
材商付钱请人讲好话的。应该多分析一些对摄影真正迷恋的人的意见。

一、郑重声明:

本文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我已经尽力做到客观。我不是任何一个厂
商的“托”,我不会为任何厂商说话,我只针对器材说话。目的只有一个:提供较全
面真实的参考,能令一部分人少走弯路。


另外,每个人都对自己选择的器材很有感情,都会象自己的孩子般来爱护,包括保护
器材不受破坏及不容他人对自己器材的批评。很遗憾,在谈论器材的时候,我不得不
指出它们的优缺点,有些影友可能会接受不了,如发生这种情况,请原谅我的观点,
并请相信,我没有针对人,只针对器材。

二、彩色风光摄影顶级器材配置及点评:

就彩色风光摄影而言,选择Linhof意味着器材选择、置换的终结,具体选择Linhof4X5
,还是Linhof617或Linhof612,可按需要及个人习惯而定,都能获得顶级的效果。吉
尔德变幅617则是综合型的顶级器材,提供了宽幅、变幅及移轴功能。哈苏、禄来、
康太时、宾德等120系统不大不小,勉强可用。135系统就别用来拍风光了,那怕徕卡
都不行。

(一)在数码时代还有必要购买大幅或宽幅相机吗?

许多人质疑这问题,我也曾认真考虑过。

我并不抵触数码,早在1998年就开始使用数码相机,毕竟数码太方便了,目前还偶而
使用,但从不用于重要的拍摄。象我这样对照片质量吹毛求疵者,用什么器材或附件
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我就会去用,不管数码还是胶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数
码还无法达到反转片的质量,反转片通过电分可得到高质量的数码文件,反过来却无
法办到,更何况还少了直接看底片或幻灯的震撼。因此,我仍会继续使用反转片,直
到数码的效果能追上反转片为止。

无论数码或胶片都与大、中幅器材无关。因为大、中幅器材大部份使用后背,能很方
便地实现数码化而无需任何代价。大幅相机的功能及质量是永远不可能被超越的,大
幅相机的最大功能不是大底片,而是移轴,移轴能修正影像变形,能改变清晰平面,
能充分发挥摄影人的创意。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后出现4X5、612、617甚至
5X7、8X10面积的数码后背也只是迟早的事情,到时,人们会对这个世纪初大家都在
争论要不要购买全幅135数码相机感到好笑。

目前的612、617相机大部份还不是后背独立结构,不必担心,很快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的,吉尔德及骑士617相机已经是这一结构,而ALPA12系列更是高瞻远瞩,从设计之
初就考虑到了数码及胶片的通用。大幅相机全部是后背独立结构,向数码转换的代价
为零。

(二)大幅、宽幅相机是否操作繁琐、缓慢?

大幅相机确实操作繁琐,也相对缓慢,但可以通过熟练使用器材来克服。拍一张片子
一般需要10分钟,但如果要抢时机,1分钟也可以拍一张,我2004年的最满意照片就
是这样拍下的,当时时机紧迫,我一边支架子一边考虑用哪个镜头及曝光组合,然后
飞快地安装机器及镜头,按常用的方式移轴(少量倾斜镜头),用放大镜确认主要部
位的清晰度后,关闭快门、设光圈速度、上弦、插入片盒、拉出挡板、曝光,整个过
程在1分多钟之内完成。

宽幅没这个问题,可拍得比哈苏更快,因对焦是预设的,直接取景拍摄即可。

(三)选择Linhof真的意味着器材选择、置换的终结?

确实是这样,Linhof拥有最好最实用最可靠的4X5双轨机及617、612宽幅相机,但要
意识这一点并不容易。彩色风光是最多人喜欢的摄影题材,但恐怕没有那一位影友买
的第一部相机就是Linhof的,一来初级烧友对大幅知之甚少,二来哪怕他相信Linhof
是最好的,他也不相信自己会需要那么高级的器材,三来大幅器材的操作难度令许多
人望而却步。只有那些对影象质量非常在意,不在乎为此多付出金钱及繁琐的人,才
会最终选择Linhof,当然,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大都会对以前为何买进了那么多“没
用”的中小幅器材而后悔。

为何Linhof是最好、最实用、最可靠的?我不想在这罗列它的功能数据,它的好处,
需要与其它器材比较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我首先购买的大幅机是Linhof2000,一
段长时间内,我都嫌它笨重,并不了解它比其它牌子高级在那里,直到后来有机会接
触其它相机,通过亲手比较,才知道Linhof的笨重、精密甚至它的种种不便,都是为
了获得最高质量的照片而设置的。Linhof612、617在使用上比较方便,与其它牌子的
同类产品相比,也是重得“过份”,无法,Linhof就是这样,不可能为了减轻重量而
牺牲稳定及精密。如果你对彩色风光照片质量非常在意,那么,终极选择是Linhof。


Linhof相机也并非没有缺陷,我所使用的2000型4X5相机,存在润滑油不够耐低温的
缺点,2005年初我曾用它到坝上拍摄,早晚零下30多度,机器几乎被冻住,轨道紧得
难于推动,要将400毫米镜头推到位置,费尽了力气,手指头受尽折磨!上移摇把也
由于低温而打滑,功能作废,当中午气温上升至零下20度时,机器则完全操作自如。


Linhof2000型相机的个别小零件易损坏,如饰皮脱落、折合对焦器破损、后背勾断裂
等,虽不影响使用,但作为世界顶级品牌,在这些小问题上做不到尽善尽美,确实令
人遗憾。
还有,施耐德著名的72头、90头、400头由于个头太大,在Linhof2000上使用还不算
方便,需要去适应。

(四)吉尔德变幅617是另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款机器全球年产量仅五台左右,由德国吉尔德老先生手工打造,大部份人可能都没
见过实物,我较幸运,有一位影友买了一机三头(47、80、180头),令我有幸把玩
使用几次。其做工达到甚至超过了林哈夫水准,属于综合型的顶级器材,有取景器及
机背两种取景方式,提供了宽幅、变幅(66、69、612、614、617)及移轴功能(前
组的上下、左右、倾斜,后组不能移轴),其移轴功能不如大幅相机强大,对于风光
摄影来说,也基本够用。

功能强大的吉尔德相机,体积比Linhof617大许多,也更加重,不过比起林哈夫4X5加
上617来,还是要轻一些,只是不能拍4X5片,另外移轴功能稍欠。

(五)选择哈苏、禄来则意味着在质量与繁琐中作出妥协。

在职业风光摄影师(包括风光大师)中,哈苏的使用者最多,因为哈苏相对轻巧,出
片快,素质也过得去,用于印刷12寸的画册能满足客户要求。职业风光摄影师并不追
求顶级的质量,而很在乎拍片的效率,在这个前提下,哈苏是最好的选择。我认识一
位国家级风光大师,早期他追求艺术,坚持用Linhof拍摄,后来功成名就,改用哈苏
了,我很迷惑,特意向他请教,答曰:“用Linhof拍片费用太高,拍摄量少,这样赚
不了钱,不如哈苏出片快,成本低,拍起来也不辛苦。”

许多发烧友不明个中原委,看到职业风光摄影师(或风光大师)用哈苏就跟着去买哈
苏,这样就不一定正确了,他们中有一小部分狂热发烧友最终还是会步入大幅或宽幅
的行列。

职业风光摄影师中几乎没有使用禄来的,烧友中则有相当一部分。哈苏的成像是有利
于宽广风光的,禄来则对中近景色及人像的表现较佳,另外,禄来的重量及需充电这
一因素令许多向往禄来的人却步。

(六)关于画幅,是Linhof4X5,还是宽幅Linhof617(或612)?

这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把它们都买下当然最好,但毕竟太贵也太重了。建议选择一
个为主,另一为辅。

如Linhof4X5配3个头(58、150、400),Linhof617配90头;
或Linhof4X5配2个头(150、400),Linhof617配2头(72、180)。
只考虑Linhof4X5的话,就配4个头(72、120、180、400)。

645、66、67、69片幅都不推荐。如果特喜欢看幻灯而对顶级质量没有过高的追求,
那么66或645是不错的选择。

8X10是目前能订到货的最大反转片,但订货渠道非常有限,不一定能按时交货,另外
,国内能冲8X10反转片的图片社太少了,似乎北京才有。

(七)大幅4X5的机身、镜头及附件该如何配置?

1、机身:
Linhof 2000是不二之选。目前在产的有2000型及经典型,其中2000方正易携带、能
方便使用47以上的广角、没有联动对焦机构;经典型则体积稍大、可联动对焦、广角
头使用不方便。风光摄影中联动对焦没有用处,而广角头的使用则相当重要。

2、镜头品牌:
施耐德镜头是不二之选。目前在产的镜头中,施耐德镜头成像真实、层次丰富、色彩
丽而不艳,是最好的大幅彩色风光镜头。同样德产的罗顿斯德镜头主要用于建筑及产
品,成像稍硬朗,锐度更高,中间层次稍欠,色彩稍闷。日产的尼柯尔、富士龙镜头
则不必考虑。

3、镜头焦距与型号:
这是最令人困惑的,初入门者往往满头雾水。我原来有65、90、150、210、300、400
六个镜头,后来发现不需要那么多。在经过几年的使用体会后,我推荐72、120、180
、400的组合,分别相当于135系统的20、32、50、115焦段。 当然各人的焦距喜好不
同,也可改成58、120、210、400等其他组合。大幅镜头中的标准镜及广角镜是其优
势,而长焦是其弱项,另外,拍4X5的人多数喜欢拍宽广的大场面风景,在这种情况
下,选择镜头应侧重广角及标头,长焦选一个400头即可。太广的镜头也不建议采用
,比如38、47这两个头,在后背磨砂玻璃上的成像太暗淡了,取景、对焦极为困难,
一早一晚几乎无法使用。

1)施耐德Super Angulon 72/5.6xl。在施耐德所有系列的镜头中,Super Angulon
xl系列的色彩最美,能用在4X5上的有47、58、72、90四个焦距,而其中的72/5.6xl
焦距够广又不过广,像圈覆盖5X7,移轴量不大时可不用中心灰。

2)施耐德Apo symmar L 120/5.6。这是4X5的小广角镜头,出镜率最高,仅200克,
52口径,0号快门,够轻够小,而成像质量令人过目难忘,也够便宜,实在超值。许
多人选择了Super symmar xl 110/5.6,我不主张,效果不如Apo symmar L 120/5.6
,而且价格超出一倍多。Super symmar xl系列,因是不完全对称结构,并采用ASPH
非球面镜片,导致成像过于鲜艳,显得锐利生硬,中间层次欠缺,属日头风格,更适
合建筑摄影而不适合风光摄影。不过,其中深受好评的110xl、80xl的超大像圈及较
小的体积重量很吸引人。

Apo symmar L是完全对称设计,其前后组的口径是相同的,可说是奠定施耐德镜头在
风光摄影中霸主地位的产品,能用在4X5上的有120、150、180、210、240五个焦距,
其中240头不建议采用,又大又重,3号快门,在Linhof上都不好用。

3)施耐德Apo symmar L 180 /5.6。这是4X5的标准镜头,也较常用到,结构与120L
完全一样,成像风格与质量也完全相同,重400克,72口径,1号快门。

4)施耐德Apo Tele Xenar 400/5.6 Compact。Tele Xenar 系列用在4X5上的有250、
400两个焦距,都比较重,其中400头重达900多克,82口径,3号快门,无限远对焦时
皮腔长度280MM,最近对焦距离达到1.8M,可拍荷花、人像等特写。在坝上、新疆、
西藏等广阔之地,结合612后背,Apo Tele Xenar 400/5.6 Compact将大展身手,在
其他地方拍摄时,为减轻重量我一般不带它出门。因是望远型非对称设计,成像质量
不如Apo symmar L系列,但仍处于非常高的水平,不认真比较难于察觉。如果施耐德
能推出一个400/9的镜头,重量控制在500克以内,采用1号快门,成像圈有200毫米以
上,相信会很受欢迎。

4、林哈夫特选镜头值得多掏钱去购买吗?
历史上的林选镜头都赫赫有名,代表着最高的质量。

目前施耐德出产的镜头中,凡适合在4X5上使用的,Linhof都按更高的标准进行挑选
后,加打Linhof的标记出售,价格要贵50%左右。我曾使用过林选的150头,镜片异常
完美,镜头中一粒尘都没有,而我当时的另一个镜头中发现在密封的镜片之间有一粒
较大的尘无法去除。至于林选与非林选的成像差异,可说是很小,需要认真比较才能
区别。为了获得获得最高的品质,建议还是多付出50%吧。当然,不要要求回报会达
到150%。

5、Linhof4X5的附件:

1)片盒及后背。
费得里提片盒,有两个型号,要选择Linhof指定的Astra那种。建议买7个,5个是不
够的,没得周转,10个又太多了。 5个片盒刚好装一盒10张片,一般来说,拍风光一
天拍不了10张,可能拍了6、7张,这时,因还有2个空片盒,可再装上10张片,第二
天开始就有13、14张片子可用。我一开始就买了10个片盒,结果有3个一直没用过。
同时携带5个以上片盒很重,体积也大,能少带就少带,够用即可。

Linhof原厂612后背。如果不购买Linhof617(或612),那么原厂的Linhof612后背是
必须品,一定要购买,万万少不得,宽幅的构图与4X5不同,可令构图多样化,并可
放手去拍,相应减少4X5胶片的使用量。67后背用不着,因其构图与4X5是一样的,不
如直接拍4X5了,67的像质与哈苏禄来的66相比也没有优势。69后背也用不着,可从
612中裁剪得到(多带一个后背太重,不如多带几卷胶片)或干脆拍4X5算了。

2)脚架及云台。
关于脚架,捷信是不二之选,但我买到第三个才基本满意,第一个是捷信1228,第二
个捷信1410,第三个捷信1325。1228是碳素的,很轻巧,在无风时效果不错,但有风
时就不行了。因此我将之出手买回重达4000克的1410,效果绝对好,纹丝不动,不过
重量累人,加上云台重达10斤以上了,提着它连续走不了一公里,更别说爬山了,连
我这样不怕麻烦的人对它也是又爱又恨。无法,再将之出手,买回1325碳素,轻多了
,2000克重,可吊起我70公斤的体重,提供了很高的“性重比”,这才基本满意。

关于云台,一定要双螺口的三向云台才行,我的选择是捷信云台1570。无论多高档的
球台都不适合大幅相机使用,高档球台虽可牢固锁紧,但无法精密调节,反而会浪费
宝贵的时机。捷信1570结实耐摔打,耐零下40度低温,最重要的是它能提供非常高的
稳定性及操作的便利性,其唯一不足是体积较大。令人奇怪的是,捷信球台的质量却
不行,不但锁不紧,手感也很差。

3)其它附件。
测光表可选择世光608,功能强大,就是体积大了些,不好携带。
B+W偏振镜及蒂芬玻璃渐变灰(1级和2级),其它的滤镜对于风光摄影来说都是多余的

快门线,每个镜头各装上一条,以把握拍摄时机。
骑士6倍对焦放大镜,够细够长,最好用。
防静电、不掉毛的暗袋。

(八)宽幅617、612的机身、镜头及附件该如何配置?

1、617的风光片是震撼的,尽管构图不易。Linhof617共有72、90、180、250四个镜
头,没有必要都买进,一来Linhof617镜头太贵了,二来镜头焦距太接近了。买两个
就够了,推荐72+180,当然90+180或90+250甚至72+250也行。Linhof617不能在拍摄
中途换镜头(非要换头则要使用暗袋),因此买两个以上镜头的人不得不考虑是否需
要多上一台机身。

吉尔德617建议配置72xl、180L、400C三个头,只是重量和体积都有点过分,如前往
不需要400头的地方,把它留在家中为好。

2、612的风光片是耐看的,而且构图容易,手持性能优良,可兼顾人文题材,不喜欢
ALPA69片幅的最好选择这个。Linhof612也不便宜,与Linhof617几乎一样的价格,因
此大部分人都冲着617而去了。Linhof612原来只有两个头(58、135),近期新推出
5个镜头:58、80、120、150、180,没必要全买,考虑2个或3个头就够了,推荐58+
120+180或80+150的组合。Linhof612还有垂直移轴功能,对修正变形有用。

3、附件。
脚架:捷信1227。这款比1325小一号,相对容易携带,用来架宽幅机足够了。
云台:雅佳B2或冈仁波齐NB2系列。雅佳B2就不用多说了,是最好的球台,而冈仁波
齐做工之精良,手感之良好,功能之强大,足于跟雅佳看齐,真让人不可思议,甚至
可以用来把玩,我没用过前还真不敢相信国人能做出如此精品,在它面前,捷信球台
实在是太差了,推荐NB2系列,大小、重量很合适。

(九)哈苏、禄来等中幅器材配置建议。

如果确实不想大、宽幅,又喜欢风光摄影,很多人都选择哈苏或禄来的其中一个品牌
来配置完整的系统,其实并不合理。哈苏在超广角及长焦方面占优势,有3个看家头
:38、250SA、350SA,100/3.5也还算较好,其它头距离“好头”还有一段距离。禄
来则在标头及中焦方面相当出色,所以,哈禄双修是最好的组合。考虑到机身最好别
重复投资并减轻重量,或许不得不作出让步,但还是建议采用如下方案:

广角端最好的选择是阿尔帕。如坚持要66篇幅,那就哈苏903、905(如能找到成色好
的swc/m就更好了,玻璃特好)。
标头禄来双反2.8gx/fx,老一代2.8f的镜头也很好。
长焦哈苏250SA+1.4X,注意,是SA级别的。


可能有些影友会觉得上面三个镜头的焦距相距太远。其实应该够了,标头已经可以完
成一半以上的拍摄量,如果能靠近,那么,超广角将派上大用场,如果无法靠近,250SA
+1.4X绝不会令人失望。

三、黑白风光摄影顶级器材配置及点评:

目前我还没发烧黑白风光摄影,因此无法展开谈论。两年前我欣赏过一张11X14的黑
白照片,一眼就被镇住了,那种质感及层次无法形容,我暗想用林哈夫4X5也拍不出
这样效果。我询问是用什么相机拍的,被告之是11X14相机,原底片直接印像。之后
的几天晚上我一直睡不好,脑海里老浮现出那张黑白照片。

黑白风光摄影对片幅要求是越大越好,对于顶级发烧友来说,基本都是直接印像,他
们对于影调要求非常之高,不可能接受哪怕是一倍的放大,从11X14起步至20X24均可
,但便携性就非常差了。镜头只能在二手里面找老头了,目前生产的镜头中都没有那
么大的成像圈。

8X10勉强可用,因为放大的成本太高而质量又不够顶级,直接印像又太小,玩起来不
过瘾。8X10的机器及镜头都有全新的可买,但拍黑白的效果并不比老镜头好。
四、人文摄影顶级器材配置及点评:
从leica M起步,ROLLEI双反适中,如能克服使用上的困难,ALPA最好,片幅够大,
色彩纯正,成像结实,但弱光下难于使用。

(一)关于徕卡M。
徕卡的重要性,没必要多说,网上能搜到一大批。我要强调的是,在弱光下徕卡的效
果确实无可比拟。我曾为了买另外的器材而卖出徕卡一机三头,后手头稍松,重新逐
步购回,一去一回,更深地体会到了徕卡的无可替代性。徕卡机身,如此精致、耐用
及优美;徕卡镜头,每一焦距的每一版本都有一堆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没
有其他器材在可玩性上能与徕卡相比,同时,徕卡也是最适合拍摄人文的器材之一。
拍人文照片需要隐蔽,徕卡小巧,低调,快门声音极轻,不容易引起拍摄对象的注意
,如果装上广角头,一边与之交谈,一边放在腰间盲拍,会记录下非常精彩的瞬间。


徕卡有多神,并不需要人去证明的,在它擅长的领域,无人能敌。徕卡最牛的地方,
是弱光下近距离时的效果,准确说,F4以上大光圈,并在4米以内。强光时,徕卡仍
然明显胜出,但与其它135镜头的差距在缩小。

徕卡的快门时滞极短,举起相机后,只要能看到,就能拍到,那怕是飞得极快的蜜蜂
。如果用单反,就来不及了,只能连拍、瞎拍后再挑选了。

但徕卡也非万能,比如拍风光,效果确实不够好,尽管就135的片幅来说,已经是最
高质量了。但这并不是它的错,所有135镜头拍风光都不够好,风光是大幅及宽幅机
的天下,连120机都只是一种妥协的做法,马7、宾67、康645、哈苏、禄来等,拍风
光的效果只能说还过得去。中幅用家可能对我这段话很有意见,但没法子,事实如此


1、徕卡机身的选择。
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选择哪个型号,第二,需要几台机身,第三,需要什么倍率


1)选择哪个型号?M3、M6、M7还是MP?

选择徕卡机身自然要讲究做工,历史上做工最好的是M3,同时也是最美观的(最难看
的是M5,一看就不象是徕卡,倒象是不成功的模仿品),50年前的M3目前仍可使用,
在二手中仍可买到。不过我倒不建议选择M3,原因有二,其一,M3没有35、28毫米框
线,对于使用广角镜头不便(带眼睛的镜头既不美观,在包里又不好放),其二,M3
没有测光,需另购测光表,毕竟不太方便。如果对测光估计得非常准确并喜欢使用标
头或90头,那么M3是很好的选择。

M6也不建议选用。M6在质量上还不够尽善尽美,将之与M3或MP比较,会发现做工仍有
不足,漆面较差,前脸的红标及商标太显眼,光秃秃的机顶也显简陋,过片扳手塑料
感强,取景器不够明亮,斜向的倒片轮谈不上美观,特别是大盘(速度盘)的M6,明
显不够斯文。目前也只有二手的了。

M7也不建议选用。M7应该是一个对市场妥协的产品,它主要面对那些已经习惯自动曝
光相机的用户。自动曝光虽然方便,但要考虑曝光补偿,反而令使用者要多考虑一件
事,而且不如自己判断曝光来得可靠。M7无电时只有60及125两档快门可用,在弱光
下就没法用了。与M6一样,M7的前脸、机顶、倒片轮及过片扳手不美观、不经典。不
过,M7取景器较M6明亮。徕卡机身还是选择纯机械的MP为好。

MP是不二之选。MP与M3接近的外型,是对M3的深度回归。MP处处体现出经典及完美做
工,取景器明亮,前脸无商标及标记,机顶有漂亮的手写体刻字,全金属的过片扳手
很秀美,取景器异常明亮。拿在手里,很难相信量产的机器能有这样的做工,使用与
把玩俱佳。

2)需要几台机身?白的还是黑的?

如不用75、90头,那么一台机身就够了,如果又喜欢广角(28或35),又喜欢长头,
那可能两台机身方便些。只是两台机身挂在身上很招摇,对拍人文照片不利。

机身颜色许多人喜欢黑的,认为黑机身显得低调、专业,有些人还特喜欢黑机身使用
后露铜的效果。我个人喜欢白机身,黑机身给人专业相机的感觉,反而不低调,相反
,白机身更象个玩意,黑白相间的颜色并不刺眼,还很耐磨,黑白镜头装在白机身都
很美观。有些老头如“八枚玉”似乎只有白色,装在黑机身上会很怪,不好看。

3)需要什么倍率?

如果只买一台机身,0.72倍率最好用,兼顾了35及50头,但28头用起来不太舒服,特
喜欢28头的人只能选0.58了,不过50头用起来又不舒服了。

买两台机身,那就0.58+0.85,长短镜头都好用。

买三台机身,那就0.58+0.72+0.85,但是否有必要?不如多买镜头好用些。

2、徕卡镜头的选择。

任何一只徕卡M系列镜头,几乎没有其他品牌能超过它。本来一机一头就够用的,但
徕卡毒人的地方,在于每一只镜头(包括同一焦距镜头的不同版本)都各有润味,令
人不试不快。没用心去用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徕卡镜头不可能只买一个就收住手的,虽拍摄时一机一头即可,但不摸透徕卡最著名
的几个头,没有“多头”的经验,又怎能用好一机一头?

1)买新头还是老头?

徕卡90年代以后设计的镜头大量采用ASPH结构,清晰度、色度、锐度比老头进一步提
高,光学指标大为提高,所拍出的照片如青春美少女般明亮动人,但很难说就是好的
结果。“新鲜”的徕卡迷一般会买全新的ASPH镜头,我当时也一样,买的第一个镜头
是M35/1.4ashp,它轻易地击败了我当时手中的佳能L头,令我兴奋不已。后来又买了
M75/1.4,一只不新不老的头(1980设计),远没有35/1.4A锐利及鲜艳,但其层次无
比丰富,色彩很雅,总之很耐看。还与影友的90/2AA(最鲜艳锐利的头)比较,就更
喜欢老一点的镜头了,从此对新头不感兴趣。

如果说“新头”是青春美少女令人兴奋,那么“老头”则是高雅丽人令人迷恋,耐人
寻味,久看不厌。

2)先买一头的选择:建议35/2(“八枚玉”或“七枚玉”)。

先买一头不得不考虑人文题材的通用性,虽然任一焦距都可用来拍人文,但最通用的
无疑是35毫米。但问题又来了,35毫米有近10个版本,各版本都能获得极高的质量,
而风格又各异,该选哪个?F1.4还是F2.0?又该买哪一代的?

F1.4还是F2.0?这得看是否常用到F1.4光圈,手持徕卡相机在四分之一秒以上都可获
得清晰的片子,因此,1.4光圈基本只在晚上灯光环境下才能大显身手,除非你特别
迷恋F1.4的散景。35/2有更小巧的体积,也就更方便携带也更低调。我推荐35/2的镜
头。

该买哪一代的?M35/1.4就在二手中找非ASPH的,体积小巧,价格也合适。M35/2版本
较复杂,其中第一代“八枚玉”无疑是拍黑白的最佳选择,这是一颗层次非常丰富、
立体感非常强的M型镜头,是徕卡全盛时期的倾力之作,被称之为“黑白王”,拍彩
色也不错,风格淡雅,喜欢与否看各人口味,分眼睛版和无眼睛版,分别适合M3及其
他M型机身,拍摄效果基本相同,无眼睛版数量较少,价格较贵。如只拍彩色,那么
Pre-Asph版(“七枚玉”)是最佳选择,被称之为“散景王”,因年份较近,成色好
的容易找。

3)第二个镜头该买哪个?建议M50/1.0

在日间包括早晨及傍晚,35/2都够用了,但晚上弱光下怎办,总不能用闪光灯破坏现
场气氛吧,这时,你会需要F1.0的镜头,目前只有一颗M50/1.0。这头最有个性,其
分辨力并不高,但弱光下的层次特别丰富,散景也是梦幻般迷人。用好它需要一个过
程,一旦掌握了它的脾性,它就会完全听命于你,绝不会令你失望。

“八枚玉”或“七枚玉”还可以用其它镜头替代,而50/1是一只无法用其它镜头替代
的镜头,一定要掌握它。

35头与50头视角感觉差得挺远,相互不重复,各有用途。而28与35的视角很接近,选
择一个即可。

4)第三个镜头该买哪个?建议SA21/3.4

已有35、50两头之后,第三个镜头肯定要选择广角,从焦距上来说,21或24都很好用
,不习惯超广角的选择28也行(只是与35太接近了,最后保留一个即可)。实际选择
起来有些困难。徕卡在35及50这两个焦距名镜辈出,28、90焦段也很出色,但超广角
非其传统优势,早期不得不委托施耐德代工21/4、21/3.4镜头及委托蔡丝代工15/8镜
头。

建议选择施耐德代工的Super Angulon 21/3.4,成像称雄21MM,而且小巧。这个头后
组太长,装在机身上太靠近焦平面,无法准确测光,使用中稍不方便。这头已停产二
十多年,需要在二手中耐心寻找。

不习惯超广角的建议选择M28/2.8,徕味很浓,层次、反差及清晰度都非常好,虽光
圈稍小,但视角合适,配合M50/1几乎可通杀所有人文题材。
M15/2.8,做工异常精
良,调焦环、光圈环手感特好,配套的取景器明亮得令人吃惊(只是稍有点偏蓝调)
。这头虽是菜丝出品,成像却十足的徕卡风格,其110度的视角可拍出令人过目难忘
的照片。只是这个头太大太重了,与50/1差不多的体积和重量。

目前在产的21/2.8asph、24/2.8asph、28/2asph是非球面设计,过于锐利和生硬,都
不建议考虑。

5)第四个镜头该买哪个?M75/1.4或M90/2(大头九)

作为构建一个完整的M系统,第四个头应该选择中焦了,中焦在人文摄影中使用得很
少,主要是用于肖像,如果不携带645系统出门,那么,M系的中焦还是带上为好。

目前在产的M90/2AA、M75/2A镜头从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都锐利鲜艳无比,并不适合
肖像摄影,用来拍男人都还显得生硬,不建议采用。

推荐M75/1.4。如果觉得与M50/1太接近,那就M90/2(大头九),散景稍没那么美,
取景框更小些不太方便使用,而90焦距用于人像却更合适。M135在旁轴上太长了,对
焦取景都困难,不建议采用。

M75/1.4成像柔美,随光圈缩小而渐锐利,整体画风及焦外迷人,拍肖像、花卉俱佳
,立体感十足,能分辨肤色及花瓣中同一颜色的微妙过渡。大光圈时的暗角很漂亮,
明显而柔和、过度自然,暗角里还包含着丰富的层次。

佳能用户很关心EF85/1.2L与M75/1.4的区别,这两头都是人像头,顺便在这里谈谈。


从成像质量来说,两头各有特色。EF85/1.2L锐利,感觉很清晰(或过于清晰,脸上
缺陷太明显,需事后磨皮才行),M75/1.4的立体感及层次非常丰富,整个画面显得
很柔美(一般不用磨皮),四周柔和的暗角突出了主体,并增强了现场的气氛(插一
句,我不喜欢完全没有暗角的照片,那种照片的边缘显得很突兀)。M75/1.4虽没EF85
/1.2L的锐利,但也有足够多的细节及清晰度,M75/1.4的清晰度是靠丰富的层次来表
达的,不是通过边缘的强反差来体现的。另外,M75/1.4的暗部比EF85/1.2L丰富。

 大光圈及焦外表现。EF85/1.2L的最大光圈成像偏软,我一般收到F2来用,
M75/1.4的1.4已经很好了,完全可放心使用。焦外表现两头虽味道不同,但都很精彩


 从用途上来说,M75/1.4比EF85/1.2L多了一个用途,那就是拍花卉等小品
,拍出来的比EF85/1.2L的好看多了,说明M75/1.4的近拍能力比EF85/1.2L强。

 手感。手感无疑是M75/1.4比EF85/1.2L好,M75/1.4调焦阻尼适中,不松不
紧,如丝绸般柔顺,EF85/1.2L的自动对焦速度太慢了,操作起来比徕卡手动对焦要
慢,弱光很容易拉风箱,特别是85头的手动对焦环,不是机械的,是电子驱动的,很
松旷,不容易定位。

 可靠性。M75/1.4是纯机械的,自然更可靠,用50年以上是没问题的。至于
重量、体积等方面差异,就不用说了,明摆在那里。

 EF85/1.2L也算是非常好的头,在焦距上比M75更适合人像一些,如果有佳
能机身,这头值得拥有。

6)直接一步到位该如何选择?

在买进徕卡头方面,我并不推荐直接一步到位。那些一口气买下三机十头的人固然令
人羡慕,但同时也少了许多琢磨的乐趣。徕卡头可以分批多买几个,使用后不喜欢的
就出掉,即使全新购入二手卖出也不会亏多少钱,二手进二手出就更不可能亏了,或
许还可小赚一笔。大部分影友可能不喜欢这般折腾,那么,可考虑如下方案:

一镜:35/2(黑白“八枚玉”,彩色“七枚玉”)
二镜:28/2.8+50/1
三镜:21/3.4+35/2+50/1(或75/1.4 ),也可以28/2.8+50/1+90/2
四镜?从使用的角度来说,似乎太多了,起了要拥有四个徕卡镜头的念头,那就等于
走上“照单全收”之路,早晚会每个焦段都配齐,然后每个焦段的每一版本也配齐.
.....。

(二)中幅双反:禄来,包括2.8F、2.8gx/fx、4.0fw。

双反相机非常适合人文摄影,而且成像质量非常高。双反相机的腰平取景、快门微小
及体积小巧这三大综合因素决定了很适合人文摄影。

腰平取景可以不干扰拍摄对象,他以为你只是在把玩相机,镜间快门振动微小,连你
旁边的人可能都听不到,而体积小巧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因此,你拍了好几张对方
都很难发现,这些,都是非常有利于人文摄影的因素。如果你举起一台单反相机那就
不同了,马上会引起他的警惕,哪怕你能偷拍或抢拍到一张,但同时也会惊动对方,
这样,你就没可能拍到第二张真实自然的照片。

而禄来是最好的双反相机,其成像质量也是异常优秀,就标头来说,把哈苏及禄来单
反都比下去了。我有一影友“长乐”(网名),本是尼康、哈苏用家,在使用过禄来
双反后,利用三把刀来形容尼康、哈苏及禄来(双反)镜头成像的区别,真是到位:

EISS(哈苏)的成像如同刀锋浸过油后切过去,影象锐利的同时带有一种油润;

“ROLLEI的成像如同是一把水做的刀切过去,锐利的影象中带着透明 。”

禄来镜头的成像风格是非常真实而通透,这种风格非常适合人文摄影,许多影友唯一
对禄来不满的是不能换镜头,其实双反的结构决定了不可能方便地交换镜头,同时也
没有必要。对于人文摄影来说,一个标头及一个广角已经足够了。


禄来双反大部分装配标准镜头,但也有装配广角和长焦镜头的禄来双反。目前在产的
有2.8fx、4.0fw两款,分别安装了标头及广角镜头,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如果
不准备买阿尔帕,那么,把它们都买下来是很好的主意。

禄来双反中名气最响的是2.8F,类似徕卡中的M3,做工及镜头都是超级好,唯一不足
只有镀膜不如现代的好,2.8F已经停产几十年了,成色好的不容易找到。刚停产不久
的2.8gx也不错,采用的还是老玻璃,2.8fx、4.0fw这两款则是环保玻璃了。

禄来双反没有独立后背,无法与数码化兼容,这是一大劣势。

(三)中幅旁轴:阿尔帕一机一头。

阿尔帕是最昂贵的量产相机,是最漂亮的相机,也是最简单的相机,更是在69片幅中
成像质量最高的相机。拥有阿尔帕是许多摄影人的终极梦想。

把阿尔帕拿在手上,会对顶级器材的认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你会发现其它器材在它
面前都显得不够精致。我对阿尔帕的总体感觉是:异常精巧、异常结实、异常漂亮、
异常高质、有些难用。

1、过人之处:

1)、取景器太明亮了,比眼睛直接看到的还明亮整整一档以上!真不知怎么办到的
,而且还是全景深的,能同时看清取景框线、对焦刻度、光圈刻度和120度的场景。


2)、机身及手柄太漂亮了。手柄握持手感很好,双手持机感觉很稳定,0号镜间快门
振动极轻,手持1/2秒基本可行,1/4秒十拿九稳,1/8秒以上完全可以放心,1/15秒
以上的片子如果不用高倍放大镜来仔细观看,完全看不出与上脚架有何区别。

3)、阿尔帕后背由林哈夫特制,与其它牌子的后背不同的是,胶平面没有压片板,
硬是靠精密加工将胶片拉直。更绝的是,后背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取景器也可以水
平或垂直旋转,对于拍摄竖幅画面特方便,不用扭转相机。

4)、阿尔帕选用的镜头有施耐德、罗敦斯德,以前还有蔡丝,现在主要特选施耐德
镜头加装卡口及调焦环,质量比市面的施耐德镜头更好。

5)太漂亮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相机。

2、不足及不便之处:

1)、后背太重,上片也麻烦费时。ALPA的机身和镜头都较轻,但后背太重,连续使
用半天觉得较累,希望后背能减重。那个取景器也是沉甸甸的家伙。

2)、取景器桶形失真严重。虽然习惯之后也不影响使用,但总不如无变形来得好。
也许为了达到那种超强的亮度和超广的视角,不得不保留这一缺陷。

3)、调焦环阻尼手感不如徕卡,有点涩。

4)、太漂亮了,不利于人文拍摄。过于漂亮,既是阿尔帕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


5)镜头光圈太小,在弱光下徒呼奈何。

6)成像润味不如徕卡、色彩不如蔡丝。这个问题可能要综合分析,徕卡、蔡丝的片
幅较小,如果没有特别的润味或过人的色彩,那就没多少吸引人之处了。阿尔帕的片
幅最大达6X9,因此,其真实厚重的成像风格或许也不是大问题,反而更符合人文拍
摄的真实性。

3、如果能克服使用困难,阿尔帕是拍摄质量最高的人文摄影器材。

1)成像结实、高清晰度的原因。
选用最好的材料,采用最高的装配精度,成为一部最为精密,公差最小的相机,其结
果是成像结实,丝毫不松散,在中画幅中,其成像质量最高。

2)手持性能优良,加上69的大片幅,适合最高要求的人文摄影。
“手持抓拍”可以说是人文摄影的前提。虽然也有人坚持上脚架并用4X5甚至8X10来
拍人文,但那是一种与对象沟通之后的拍摄,并非“决定性瞬间”。

阿尔帕很合适手持使用,速度1/8秒以上的成像够清晰,可以放心使用,就当它是一
台放大的徕卡相机来用就行了。

3)该如何使用才能发挥出其作用?

阿尔帕相机的结构最为简单,所有部件之间概不联动,没有自动对焦、没有测光、没
有自动过片、没有防止重拍装置,而且连说明书都没有。要用好它还真需要扎实的摄
影基本功,拍一张片子的简单步骤如下:

 曝光预先设置。观察分析要拍摄的场景,用测光表测光或按经验设置光圈
、快门。
 估计焦点位置。因使用的是广角镜头,一般来说,焦点位置不能超出2米,
最好是1.5米左右,有时候我将焦点设在1米处。
 靠近。超广角构图不易,需要走近甚至走进场景中去,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定要走近到1.5米之内,这样出来的片子现场感才强烈,才不会觉得画面散乱,才
能突出主体。
 认为“决定性瞬间”出现时,立即拍。举起来拍或盲拍均可。

4、该如何配置阿尔帕系统?建议一机一镜即可。

阿尔帕是广角系统,虽也提供了中长焦镜头,但并不会好用。其估焦的操作方式注定
了广角镜头是最好的选择,长焦头装在阿尔帕相机上无法准确对焦,不好操作也不好
看,最重要的是丧失了手持拍摄这一优势。阿尔帕相机配一个广角镜头即可。

1)机身有三款:12SWA,12WA,12TC,该选哪一款?
这个选择也比较困难,12SWA和12WA外观基本相同,都有双木头手柄,不同的是12SWA
有垂直移轴功能,而12WA则没有。12TC的外观明显不同,更小巧些,没有木头手柄,
可配单边塑料手柄。

综合考虑,我建议12WA。三款机身中,我相信12WA是最精密的,12SWA因有移轴装置
,可能对其精度有细微的影响。另外,拍摄人文照片一般不需要移轴,镜头移轴后还
要依靠机背取景才精确,直接看取景器不好判断。

如果需要绝对的低调,那么12TC更好,也相对便宜些,但手持性能下降许多,同时也
未免不够漂亮。

如果还需要拍建筑,那么只有选择12SWA,移轴功能在建筑摄影中必不可少。当然,
如果另有大幅相机那就不必考虑12SWA了。

2)镜头该配哪一个?
建议ALPA Apo-Helvetar 5.6/48mm,施耐德专门为ALPA生产,是目前配套镜头中唯一
标注“ALPA”商标的镜头。相当于135的21毫米镜头,胶片数码俱佳。

从实拍效果来看,每一档光圈都是工作光圈,从F5.6至F32都一样的结实清晰,层次
丰富,成像真实,色彩纯正,较普通的施耐德镜头稍厚重浓郁,其超高的画质令人过
目难忘。大光圈下有好看的暗角,F11开始渐不可察。

3)后背该配哪一款?
建议还是ALPA / Linhof Super-Rollex 6×9后背吧,120可以拍8张,实际成像面积
为56×84mm 。这款后背又贵又重,但能将胶片拉得最平,还是建议选用。

4)取景器该选哪一款?
虽然也可以用其它厂家的取景器代替,但ALPA取景器如此明亮,不选择它肯定会后悔


五、人像摄影顶级器材配置及点评:

中幅单反最适合高要求的人像摄影,其中,自动对焦的CONTAX645(80/2及140/2.8)
对于抓拍很理想,摆拍则ROLLEI 6008更好(80/2及180/2.8)。135数码单反就别要
了,全幅的都还不行。

(一)抓拍:建议CONTAX645,80/2、140/2.8。

1、Contax645机身:

机身功能够多够强:
 顶级135机身(如佳能1V)上的功能它都有,而且更好用。多次曝光、曝光
锁定、曝光补偿、包围曝光,2秒自拍时自动预升反光镜、手动对焦时可用拇指自动
对焦等,均超越了顶级135机身的功能,而且按键布局合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 快门速度最高达1/4000秒,可以在阳光下使用大光圈拍摄,称雄120相机,
而且快门声相当悦耳动听,拍摄时会对拍摄双方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
 测光功能非常实用,掌握曝光原理后,机身提供的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及闪光测光很好用,结合曝光补偿,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曝光值。


Contax645机身不足之处:
 自动对焦的速度不如135机器。
 机身做工未够精致,比较塑料化。
 机身右手持机处偏小,建议还是配一个手柄,多了竖拍快门按钮,也多了
一套备用电池,装上后机器的平衡感也改善了。
 较耗电,1个6V锂电池只能拍15卷左右。

2、Contax645的人像镜头:
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Contax645镜头的手感。一般来说,自动对焦镜头为了提高对焦
能力,其手动对焦环操作起来就不会太柔顺,然而Contax645镜头不是这样,即使与
哈苏、禄来镜头相比,手感也丝毫不差,有阻尼而无阻滞。

1)80/2标头。这个标头太优秀了,与135的标头相比,好出太多了,比其它120单反
的套机标头也更为出色。其色彩、层次、焦外成像等都是第一流的,用来拍全身、大
半身最佳,即使拍半身照,变形也难于察觉。

目前120系统中的标头能做到F2.0光圈的只有康泰时和禄来两家(禄来的价格很贵,
非标准配置,需要另购),这款标头最大光圈时成像有点软,但F2.8开始成像质量令
人惊讶,反差自然,色彩润丽,层次丰富,对高光的表现尤其好,能记录下白色的衣
服的层次过渡及细节。

2)140/2.8。相当于135的90毫米,最适合半身人像及胸像的拍摄,是专门为人像摄
影而设计的,大光圈时柔和润丽,小光圈时则渐渐锐利。有这个人像头及标头,用于
人像摄影来说足够了。



3、顺便谈谈其它Contax645镜头:
Contax645镜头共有35/3.5、45/2.8、55/3.5、80/2、120/4、140/2.8、210/4、350
/4、45-90变焦等9个镜头,还有1个1.4倍镜,可以说每一款都很优秀,其中评价最高
的是35超广角、120微距、350长焦这三个镜头。

1)35/3.5
这是一个90度的超广角,可称之为极品镜头,即使最大光圈,也锐利无比,同时并不
显得生硬。暗部表现太突出了,胜过阿尔帕48头。色彩与层次表现达到了蔡丝最高的
水准。综合来说,这个镜头比哈苏、禄来的40头稍更出色,与哈苏90x系列有得一比
,而价格却只有1/4,实在是超值,如果手上没有阿尔帕或哈苏90x系列,这个镜头一
定要拥有。

我对它不满意的地方是体积,很大很长,95毫米的口径,为它配一个B+W偏振镜需要
2000大洋。

(待续...,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转贴)“NIKON的成像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切过去,影象的锐利的同时带有一点干涩;”
2#
发表于 2006-12-18 11:37 | 只看该作者
摄影无忌上的文章,很有价值的评价。出处: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54908
大画幅,另一个系统,重新(但是不重复)投资。
哎,等挣够钱再说吧。
Welcome to my album > [url=\"http://www.minphotos.com\"]http://www.minphotos.com[/url]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4 05:20 , Processed in 0.046202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