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81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行政成本居世界之冠需下猛药!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据了解,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3万亿元,约28倍;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则从不到50亿元升至7000亿元,增长达87倍,而且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3年已上升到19.0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在这28年里,中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倍多,所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也从1978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24%,接近四分之一。而在国外,行政管理费一般只占财政收入的3%至6%。
              今年3月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务消费不规范;奢侈浪费;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建设豪华楼堂馆所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建议,还应该加上“加快公车改革”才算完整。全国人大代表刘满仓和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去年就提出,“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
              有舆论指出,中国各级党政部门每年公款吃喝消耗掉3000亿元人民币的说法。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寻寰中认为该数据有夸大性,但坦言政府接待的开支确实不小。他透露,公务接待中的浪费问题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示,要求财政部、发改委、国管局、监察部等多部门合作治理。下一步按照总理的要求,一定要在刚性的制度上取得新的进展。
              以上触目的数据,促使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形成了强大的议论主张: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的目标首先定位在3个方面:公车、公宴、公楼。叶青建议,公车改革最好与目前的政府机构改革同步;公费宴请,“要消费不要浪费”;公楼是办公用楼的简称,应有专门机构治理、监督一些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对办公楼的“乱炸”和“乱建”问题,如国税地税在一起办公,还可方便纳税人。
              毫无疑问,加强政府行政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从长远看必须加强人大对在政府行政费用使用的监管。
              党政单位建设节约型机关是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和不断提出的要求,要求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各级党政机关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最主要的就是体现推进党政机关科学化管理的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在组织体制的构造上适应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政府的决策要营造适宜推动全社会节约的公共政策,这是党政机关的核心任务之一。具体分为两大层次:一是广义的节约型机关,最重要的包括了党政机关公共政策的决策要适宜于推动整个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在落实节约型社会公共政策的实践过程中要实行节约。比如节约用地,坚持合理有效节约的原则进行各项公共建设。
               
            在政府机构自身节约问题上。比如包括人员开支方面的工资、福利、补贴、医疗等等方面的;办公运行费用节约,包括建筑物的节能、交通节能、出差费用节约等等。简而言之,就是用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最优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这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本质。政府自身运行方面,最大的就是建筑节能的推进,包括无成本、低成本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照明系统的改造、供暖系统的改造、机械设备运行系统的改造、建筑维护结构的改造等等。严格限制公务车使用的范围、严格控制公务车的编制,同时也在深入地探讨公务用车的改革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公务用车的改革。
              社会上的批评也比较多,社会上的说法说每年各级党政机关公款吃喝,虽然消耗掉三千亿元是有一定夸大性,但政府接待的开支确实不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国家机关印发了相关的内部接待制度,强调禁止大吃大喝,同时公务接待就要在食堂,用自助餐的形式,严格限制公务接待的标准。还实行了出差、旅行、开会等的定点饭店制度,不准住豪华级的饭店,不准超标准报销等等一些措施。
              不过,还需要看到公共权力开支急遽攀升的内在根源,那首先是机构和各级官员的不断膨胀。尽管中国一再进行机构精简,但是在体制上和权力建制上却明显推动了大范围官职和权力设置的增加。
              一个是在全国范围内将地区改为市管县。本来地区专署是省级派出监督汇总属下县的虚拟机构,没有实质性行政管辖权,因此机构设置好官员都比较少,取消地区改市管县后,成为实质性一级党政机构,不仅相应行政管理出现大膨胀,而且五套(党、政、人大、政协、纪检)班子全部组建,一时间不知道增加了多少机构和官员,保守估计,仅地厅和县处级官员就增加了数万人。
              二是提升重庆为直辖市、海南区为省,提升二十多个副省级城市等,所谓“水涨船高”,机构、官职纷纷大提升。从改革开放的大局看,其中当然有其必要性,但行政成本的增加也就难以避免了。
              三是省级直辖市将本来辖下的一些县提升为地市级的区,各省在改制市管县过程中,将一些本来的县或县级市扩编为地级市,以及花样繁多的开发区、科技试验区、对外合作区等等高级别的建制,还有各式各样的机构、团体、国企、事业单位提升级别的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增加的级别待遇和行政开支,难以估量。
              四是同级机关单位增设官职,职位装不下还可以设正副处级调研员、正副厅级巡视员等等,过往一个县里最多十几二十来名县处级官员,现在恐怕很难找到少于一百个县处级官员的建制县了。
              上述现象,更是公共权力开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长期居高不下的主因。当然,其中有些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但是恐怕有不少膨胀是值得探讨整治的。至于建立节约型政权,珍惜公币开销,则是公务员应尽的义务。
2#
发表于 2009-2-12 23:0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PPV;2151843
加拿大正准备学中国呢!
保守党新预算的核心就是加大政府开销。上个月,加拿大几乎每个行业都在裁员,特别是私营公司,更是惨不忍睹。唯独加拿大政府部门岿然不动。
医疗、市政工人的低效率,纳税人已经对政府部门怨声载道很多年了,还不是毫无改进?


公務員在經濟低迷時仍不會裁員,這是大部份國家都會有的現像.所以人稱鐵飯碗是也.這種常識也難得你會覺得是發現新大陸.:rolley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2-12 23:05 | 只看该作者

一點冷知識:

中国公务员相对工资是法国的9倍

目前法国公务员的工资现状是:公务员的平均工资高出最低工资一倍,公务员工资和工人工资大致相等。世界多数国家制订工资标准都依最低工资作参照。 中国的一些官员在进行自己的工资改革中,总盯着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的绝对工资,那样越比越觉得中国公务员的工资低。他 们到外国考察回来,把对百姓有利、对自己不利的东西给“贪污”了,专讲对自己有利的,欺骗领导和人民。这种人不是智商低,而是打马虎眼。他们在谈论公务员 工资改革时“趋利避害”,故意忽略西方国家的最低工资和工人工资标准,忽略西方国家不同阶层的工资差别,让自己的工资标准和西方国家公务员的绝对工资挂 钩,而不是把自己的工资标准和中国的最低工资挂钩。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2-13 03:44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PPV;2151985
90年的时候,加拿大经济大萧条,公务员也大幅裁员!
你自己抽自己嘴巴了吧!


可見你不單沒常識,就連基本的思考能力也沒有.我說的是大部份國家一般情況,意指公務員被裁員的可能性是大大低於其它工種.不過我想你反駁不到我和樓主的引文,慌不擇路而自曝其醜也是無可奈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2-13 16:29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PPV;2152403
反华立场不仅让你丧失逻辑思维,而且丧失了做人应该具备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一句话,你做人也很失败。

PPV你不能爱屋及乌。爱国是好的,但连糟粕也一起爱有点没脑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2-13 16:47 | 只看该作者

国家机器如何运转

中国国家机器维持运转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稳定各级官员,而他们的工资待遇和各种特权又是关键的关键。政府怎么可能在这方面主动做大手术呢,这想法是否过于天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2-13 21:40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后来居上;2152867
中国国家机器维持运转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稳定各级官员,而他们的工资待遇和各种特权又是关键的关键。政府怎么可能在这方面主动做大手术呢,这想法是否过于天真?

靠百姓支持上台,靠官员忠心维持,几千年大概都是这样,最近百年只是多了民权思想,老一套玩起来就日益艰难了,所以必须加倍买忠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30 14:18 | 只看该作者
千金难买忠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30 14: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5 23:35 , Processed in 0.051138 second(s), 3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