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12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唐菲特”到”唐道夫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2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唐菲特”到”唐道夫”(2009-03-27
<WBR>
<WBR> <WBR> <WBR> 最新消息:加拿大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华人巴菲特”唐姓华人(以下简称其为“老唐”),涉嫌6千万美元庞氏诈骗,一旦属实,这将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要是被我“不幸”言中,老唐成了“华人马道夫”,那我们华人在海外就真“露脸了”。
<WBR>
<WBR> <WBR> <WBR> 投资人,请时刻牢记三点:
<WBR>
<WBR> <WBR> <WBR> 1。There’s no Free Lunch. If it's too good to be true, it's not true at all.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这听起来美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就决不是真的。)
<WBR>
<WBR> <WBR> <WBR> <WBR>2。If someone claims he/she can predict the market, run, not walk away from him/her. (谁要是声称能够预测市场,请赶紧跑,不是走,离开这人越远越好。)
<WBR>
<WBR> <WBR> <WBR> 3。If someone claims to be Buffett, obviously he/she is Madoff. (谁要是声称他也是巴菲特,那显然他就是马道夫。)
<WBR>
<WBR> <WBR> <WBR> 发财只能靠奋斗,意外之财是没有的,鲜花背后多半儿是陷阱。

是”华人巴菲特”还是”华人马道夫”
<WBR>
陈思进

<WBR> <WBR> <WBR> 这几天,多伦多华人中最津津乐道的财经新闻,不是美国的金融危机,而是本地一位著名的华人老唐出事了。老唐在多伦多拥有一家号称“XX金融集团”的投资公司,最近投资失败,巨额亏损,而且因涉嫌非法操作,日前已被加拿大证券交易监管机构停止证券交易资格。
<WBR>
2007年底,我从纽约回到多伦多,出于职业习惯,除了华尔街的新闻之外,在本地的财经新闻版面上,我留意到华人们隔三岔五地提到老唐。
<WBR>
为什么呢,因为老唐把他多年的投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的巴菲特之路》,俨然以华人巴菲特自居。他自称,他能“确保”他的投资每周至少回报1%,2007年投资回报定会高达90%以上!
<WBR>
这种回报,从长线看,不要说大市和普通基金达不到,当年的四大对冲基金也达不到,就连巴菲特都要望其项背。
<WBR>
而且,一人富不算富,老唐要做活雷锋,要带领大家一起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于是,2007年,老唐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在多伦多的华人媒体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该公司的大幅广告,其业务主要是投资美国的股票市场。尽管他这位活雷锋收费不低,在他的公司开户,门槛起码100万美金,管理费2%,2万美金!不过有鉴于引人注目的宣传口号:“每周至少回报1%”,自然有人把钱送上门请他以钱生财。接着几个月,我每天都能听到他公司迅速成长的消息,老唐管理的基金规模“即将突破上亿美元”,客户遍布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甚至中国大陆。
<WBR>
不久,金融海啸来临,特别是华尔街的马道夫东窗事发,大家开始警惕。马道夫以每个月1%的回报著称,就已经被人们供奉为神;而我们这位唐菲特每周就有1%,多伦多竟然有这般人物,比马道夫还牛!那么他会不会也是?……
<WBR>
为了消除大家的狐疑,老唐更是逆流而上,今年大年初一,他一连5天邀请投资者到他的公司,公开示范,希望透过公开交易操作,辟除造假谣言。有意思的是,示范的门票一万美金一张!还真有不少人参加。不过五天的交易结果,并没有预期的1%那么高。
<WBR>
据媒体透露,老唐的办公室设备简单,只有1台电脑操盘,一部电视监察各种指数的最新变化。短短2个小时,老唐便完成多达23笔交易,“平均5分鐘交易1次”。这样看来,他的投资操作法,与巴菲特的投资法简直大相径庭。他声称,从来不需看所持有股票公司的财务报表,只看图形做短线操作,这不就是Power Trading,俗称Day Trading——当日交易嘛。
<WBR>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长线投资的佼佼者,四十多年来保持平均每年20%左右的回报率,因此才被奉为“股神”。不过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是无法复制的,这儿就不另赘述了。那么,像老唐这类短线投資者,是否能长期取得20%以上的回报呢?
<WBR>
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所投资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这体现在企业利润的增长,分红及企业发展潜力带来的价值提升,这部分就是长线投资的回报来源;据美国股市80年的统计显示,扣除通货膨胀后,股票的真实回报介于6.5%和7%之间,也就是说,假设通货膨胀维持在3%左右,股市长期的平均回报应介于9.5%-10%之间。
<WBR>
而投资的另一部分收益,则来自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也可以说是价格的波动,我们称之为超额利润。这部分的收益吸引了短线投机者,他们认为凭借他们对市场的把握,能够找到价格与价值背离的股票,在短线内低买高卖,以此赚取利润。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更以他们掌握的资源,利用做空、杠杆机制、期货以及期权等衍生工具,将投資收益放大。
<WBR>
由于短期内企业的内在价值并未有根本性改变,短线交易基本属于Zero-Sum Game(零和游戏)而已。即短线交易者的获利,大部分来自其它短线交易者的口袋。所以,短线炒股与赌场的赌博类似;和四个人打麻将的输赢结果也一模一样。如果短线交易者能长期靠炒股赚钱,除了比其他短线交易者更聪明,还必须具有非比寻常的好运气,就像在赌场里撞了大运。请问,有谁天天撞大运,中大奖呢。
<WBR>
曾有人询问老唐怎样做投资的风险监控的。他信誓旦旦地说道:“我的投资方式是最保险的。因为我只用全部资金的1%入市操作。”要真是那样的话,全部资金每月1%的回报将全部来自这1%的资金。
<WBR>
下面据个例子吧,注意,为简单起见,这个例子里不考虑复利回报的因素。假设你有1万元,要每月上涨1%的话,就是说要每月赚100元。那拿1万的1%,即100元来操作的话,必须每月赚到100元,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也就是说,那1%的钱每月都要翻一倍才行!哇,这就更匪夷所思了!
<WBR>
不过和这几年国内那几位“股神”相比,老唐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特别是国内那位林园,据说以区区八千块人民币起家,投资股市没有几年,便坐拥20个亿!更是天方夜谭了。
<WBR>
上面说过了,做长线短线都不可能涨这么多倍。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每次选股都能百发百中,那就更不可能了。学过概率的都知道,当投掷一个硬币时,连续5次猜中就属于小概率事件了。还有两个可能,一是有内幕消息,但这样的炒股是犯法的;剩下最后一个可能是:他们是神仙!神仙也玩儿股票?是不是在天上太寂寞?
<WBR>
这个世界上有神仙吗?几千年来,大概除了基督就没有第二个了。但是几百年来,在金融市场上,每隔一些年就会出现一个杰出非凡的“赌王”,和一个暴富的神话。不过遗憾得很,这些神话都无法持久,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和巴林银行,到这次华尔街的几大投行,几乎全军覆没。
<WBR>
既然人间没有神仙,那神话破灭是早晚的事。巨骗马道夫的神话持续了20多年,他将在监狱里了此残生;大巫林园的神话延续了好几年,还著书立说,在国内火了好几年,直到最近才偃旗息鼓;小巫老唐的神话寿命和他们一比就太短了,3月10日老唐通过多伦多华文网站发表《告全体投资人书》,便正式承认投资失败。他在信中承认,在投资过程中“没有靠常规的积累方式、靠脚踏实地的爬坡方式去构筑平台”,而是“采取了巧取夺攻的方式,暗箱操作,在几乎达到既定目标时。被突然的大额挤兑所揭穿,计划夭折,从而陷入目前的绝境”。
<WBR>
老唐在承认投资失败的同时,说他决不是“华人马道夫”,并没有将投资人的钱藏为己有,并请求他的客户再给一次机会,他有能力、有信心偿还客户全部的投资,及其所承诺的盈利。
<WBR>
还有人还会信他吗?我觉得还是有人会信他的。看看历史几千年,骗子就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绝大多数骗子的骗术是技术含量很低的,但总是有人会上当。看来不能怪骗子,只能怪受骗人自己。这是最简单的供求关系,好些人有听神话的需求,那骗子就造个神话来满足这些人要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罢了。
<WBR>
不过,最后还是送一句美国人的老生常谈给大家吧:There’s no Free Lunch. If it's too good to be true, it's not true at all.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这听起来美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就决不是真的。)
<WBR>
2009年3月25日
<WBR>
“华人巴菲特”老唐简历:
2002年,发起成立加拿大湖南同乡会,并担任副会长;
2006年,被聘为荣誉会长;
2003年,发起成立加中生物医药科技发展协会,并担任副会长,后曾担任该协会理事长;
2003年,创办华人巴菲特财富俱乐部;
2007年,担任世界华文媒体协会荣誉主席;
2008年,获得“加拿大安省杰出成就奖”(商业成就奖);被聘为加中企业家协会理事长;
2008年,获得中国“2008 中华十大财智人物”最佳诚信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4 00:08 , Processed in 0.040139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