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华人网
标题:
女儿一路走进
[打印本页]
作者:
FUJJJ
时间:
2010-12-30 11:15
标题:
女儿一路走进
女儿一路走进医学院的点滴经验 zt (1)
来源
:
记录本
于
10-01-11 20:15:23
先说明两点
:
1
)本文主要针对家有高中或者大学孩子的家长,特别是孩子徘徊在学医之路上的家长。
2
)文中所写的事情只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有得有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仅供参考,请读者自己取舍。
(一)先简单说几句女儿的背景情况
女儿十多岁(国内小学五年级将要毕业)来美,没有多少英文基础,
来美后的第二天在离家附近的一所小学待了一个月后就算小学毕业了。
六年级
--
八年级升到附近的一所一般初中,先在
ESL
班学习,半年后考过
ESL
,由校长推荐进入初中
honor
班。
高中入学考试时,以刚过分数线的成绩挤进纽约的丝黛文森高中。
总体来说,她的英文水平比同期来美的亚裔同学要好些,
这个归功于她的中文写作水平相对高些,国内报纸上曾发表过小作文。
数学比大部分当地老美学生要好些。也可以这么说,英文比不过大部分当地老美学生,
数学不如大部分亚裔学生。
高中毕业时,凭借良好的老师推荐信蹭进一所藤校。是她们高中考进那所藤校的同学中成绩最低的。
(
SAT2300
多
; AP
有
4
分有
5
分)
女儿性格开朗活泼,有爱心,喜欢与人交往,朋友较多,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都不错。
缺点是典型的
Last Minute Person
,学习不太自觉,对学习没有高要求,
成绩上是得过且过,很多事情习惯打擦边球。
无论从初中考入高中
,
还是从高中考入大学都是擦边进去。令我这个老妈忧心忡忡。
高中毕业时大约在
top 10%-20%
之间。
(二)女儿在高中期间学医心态的转变过程
1
)刚进入高中时
,
女儿想法很多,也不成熟
,
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但可以知道不想干什么。
所以基本采用了排除法。也只有在这时候可以作不同的尝试。
首先她喜欢写东西,也是学校报纸的专栏编辑。所以开始想学法律,
就报了一门法律课,学完后不喜欢,就放弃了当律师的念头。
后来又一度迷恋演戏,参加了学校的歌剧团,后来明白了演戏也不容易,
而且很费时间,出名机会几乎为零,以后很难养家糊口,也放弃了。
然后又学了一门
Computer Science
的课,对编程序也不太感兴趣。
她虽然数学还说的过去,但不太喜欢和钱打交道,所以对学经济
, Finance
之类的从一开始就排除了。
这样排除下来,到高中
10
年级结束时,就只剩下学医这条路没有尝试了。
其实从一开始,她的心里就很抵触老中家长极力推销的学医之路,我注意到了这点就没去明目张胆的游说。
说实话我心里也不是很想她学医,总觉得学医很苦,我也只是想帮女儿找出一个她喜欢又适合干的事情。
2
)从
7
年级女儿开始练习跆拳道,几乎每天放学都去练一小时,她非常喜欢。
一直练到“
Black Belt
”后,继续参加“
staff-training"
,
最后当上了
Junior Instructor
。
11
年级时,在跆拳道的班上认识了一个大学毕业刚工作的女孩,她在纽约的
Rockfeller Center
做
Research
工作。
她推荐女儿在
11
年级暑期进了“
Rockfeller Center Science Outreach Program
”。
这是女儿第一次接触和医学有关的
Reasarch
工作,项目是研究跟大脑有关的行为科学。
她的任务就是每天喂老鼠
cereals
,然后记录下来老鼠的各种行为数据。
这也使她初步对大脑的研究产生了兴趣。
可以说,这两个多月的
Reasarch
工作奠定了女儿今后学习脑神经科学的基础。
3
)从
9
年级的暑期开始,女儿就在“
American Red Cross
”做
Volunteer
工作。
基本上是有时间就去,一直断断续续的坚持到高中毕业前,加起来应该有好几百小时了吧。
最后还当上了红十字会青年组的董事,算一个
Leadership
。
就这样到了高中毕业,女儿明确表示不反对学医,但也不是很热衷于学医。
这也是在考大学时,没有报考那些
7,8
年的本医连读计划的原因,
就是担心以后改变想法。
(三)大学里学医的基本情况及初期准备
1
)现在大部分大学里,一入学,
90%
的学生都有着要学医的打算。特别是亚裔学生,几乎
100%
的学生都有学医的动机。
以女儿的学校为例,在开学的
Pre-Med
动员大会上,就有
90%
的学生来参加。
就是说假设有
1000
个学生的话,都有
900
多人有学医的打算。
一年后这些学生就剩下了一半了,再过一年,又走掉了一半,大约剩下
25%
的学生了。
最后真正申请医学院时,应届生申请的也就
2%
左右了,以
1000
人为例,就只有
20
名应届生直接申请医学院。
大家也可以看看其它学校的情况。
让我们看一下
2008
年一所学校的数据(供参考)
:
学校总共申请医学院的有
156
人(包括以前的毕业生),录取的共有
116
人,录取率
=74%
。
其中报考的应届生才有
20
人左右
,
被录取的应届生
17
人。
由此看出
,
最后真正大学毕业时
,
应届生直接考上医学院的约占不到
2%
(
17/1000
)。
当然,推迟一年或
N
年再考的大有人在,成功率也会高些。
女儿是
2009
年申请医学院的,估计数据差不太多。
2
)选课和选专业的情况
像很多学生一样,为了给自己留后路,都是先把
Pre-Med
要求的课程先修了。同时选修你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Pre-Med
要求的课程一般有
:
2
学期普通化学,
2
学期生物,
2
学期物理,
2
学期有机化学,
2
学期英文,
1-2
学期数学。
其中生物,化学,物理都有相应的实验课
,
不同学校有些区别。
一定要在入学时找糠色乐商谈,了解具体的课程要求。
女儿入学时和其他四个亚裔同学是朋友,他们都来自同一个高中,也都是要学医的,选的课基本一样。
一年下来有两个同学在学普通化学课时得了
C
左右的成绩,就放弃了学医,只剩下她们三个人。
女儿的第一个学期的成绩也不理想,得了两个
B
。虽然没有得
C
,但前景很不乐观,几乎放弃了学医的打算。
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她逐渐适应了环境,同时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成绩开始有所提高,特别是第二年的两门有机化学课(这个是学医的“
killer
”),
她都得了
A
。这门课她的另一个好朋友得了
D
,也放弃了学医之路。
至此,五个人中只剩下两个人仍然在学医的
track
上。
当然这只是小范围的现象,只可窥一斑吧。
在
Sophomore
结束时,就要确定你的
major
了。女儿由于一直对脑神经有兴趣,所以就顺理成章的选择了
Neuroscience
专业。
经过分析所有的课程要求,发现如果修完
Pre-Med
的课和
Neuroscience
的课,
再多修一门化学课,就能满足化学
minor
的要求了。
这样女儿就选定
: major
为
Neuroscience, minor
为
Chemistry,
完成了专业选定工作。
任何专业都可以申请医学院,没有明显的优势,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同时要有思想准备,万一考不上或者不想考医学院,怎么办
?
很多同学都选了经济专业,就是为了万一情况发生,可以有其它选择。
四)申请医学院的几个重要因素
申请医学院和从申请大学有些像。都需要高
GPA
,高考分(
MCAT
),好的推荐信,一定的课外活动。
唯一不同的是,要有面试。大学申请的所谓面试就是走过场,不重要。而医学院的面试至关重要。
医学院的申请也是通过一个类似
College Board
的组织,叫
AAMC
。
所有申请人的资料都发到这个组织,经过两个星期的审核(核对
GPA,MCAT
成绩等),
你所申请的医学院就可以来
download
你的资料了。
下面简述一下几个重要因素
:
1
)
GPA
到
Junior
结束时,你的
GPA
成绩就是用来申请医学院的成绩。
其中有两个
GPA
,一个是总体
GPA
,另一个更重要的是
Science GPA
(
sGPA
)。
这个
sGPA
很有讲头,也非常重要,选课前一定要搞清那些课属于
science
,那些不属于。
有些课是在临界线上的,务必和糠色乐沟通好,不要想当然。
有些
AP
课在大学里只算作
credit
,但医学院都不接受
AP
的课程。
为了保持较高的
GPA
,即使你有
AP
的成绩,允许你选高级的课程,
你也可以不选高级的课程,因人而异吧。有人有实力,在高级的课程里反而能取得好成绩。
医学院好像对你选课的
challenge
程度不太仔细看,女儿大部分选的是一般课程。
医学院喜欢呈上升趋势的
GPA
,所以第一学期的成绩不够好时,就要加倍小心,但也不要气馁而轻易放弃。
一般讲最好没有
C
的成绩,最多有一个
C
,在面试时,只要有一个
C
,
都要让你解释这个
C
,有几个
B
的话还是没问题的。
女儿学校
GPA
的情况是这样的
:
GPA=3.3
以上的同学
,
被医学院录取率
= 89%
被医学院录取的学生平均
GPA = 3.55 sGPA = 3.48
要想进前
20
名左右的医学院,
GPA = 3.7
以上比较保险
要想进前
10
名的医学院,
GPA = 3.8
以上比较保险
这里还有一个名校和非名校的区别。
医学院的录取率从
1.3%
到
2.5%
不等。这些数据仅供参考。
面对庞大的考生,医学院并不是对每一个申请人给予同样的时间和待遇的。
举个例子,像位于大美帝国首都的
George Washington
医学院,它的排行并不是很靠前
,
但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年都是很多考生报名的热门学校。
去年有
13,294
人报名,录取
177
人,约
1.33%
。
它首先要从
13,294
人里挑出
1038
人来
interview
(
8%
)。
就是说,
interview
之前,它要先排除掉
92%
的申请人。那么排除谁
?
留谁呢
?
录取的官员也是正常人,人家时间也是有限的,他们一般先把名校的成绩过得去的考生,拿出来筛选一遍。
其它学校的考生只挑出
GPA
很抢眼的,剩下的就对不起了,明年您再申请吧。
这种说法不知道正确与否,但有一定的说服力。
所以,如果想考医学院的话,能够上名校尽量上,绝对对报考有利。
不是名校也没关系,只要成绩突出也行。
女儿的
GPA
历来都是弱项,虽然没有得过
C
,但有好几个
B
。
GPA
到是呈上升趋势,
第一年
3.4
多,第二年
3.5
多,第三年
3.6
多。
最后申请时总
GPA3.6
多,
sGPA
刚到
3.6
。
虽然糠色乐说她的
GPA
在学校录取的平均
GPA
之上,但前景也不容乐观,
特别是想进捎好一点的医学院,难度还是较大的。
2
)
MCAT
考
MCAT
的所有信息都在这里
a
)什么时考
MCAT
呢
?
每年从一月到九月,每月都有考试。历时
5
个半小时,成绩在考完后的第
31
天公布,一天都不提前。
考试一定要在学完所有课程,并且充分准备后再参加,不建议有先练练手的想法。
最好在
Junior
的四月到八月之间考完,基本上以考一次为好,最多两次,决不能超过三次。
b
)如何复习
?
用不用报复习班
?
一般要复习
1
个月左右,至于那个
Kaplan
复习班值不值得报,也是看各人情况而定。
女儿虽然在
Junior
的一月份报了
Kaplan
复习班(
$1600
),原想等复习班一结束,就直接参加四月的考试,
可后来发现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
她在学校非常繁忙,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去上课,也没有时间复习。
只能延期考试时间到五月份。
Kaplan
复习班就相当于白报了,
还不如只花
$400
块钱买一套网上练习题就够了。(那个
$1600
里包括了这个
$400
教材)
后来到了五月份,
她学校的期末考试等等又很忙,不得不再次延期考试时间到六月份
(考试报名费
$230
,每次延期费
$55
),这就是她的一贯风格,什么事都会拖到最后一分钟。
c
)
MCAT
要多少分才够呢
?
MCAT
是由四部分构成
:
Physical
(物理和普通化学)
Verbal Reasoning
Bilogical
(生物和有机化学)
Writing
(
J-T
)
字母越高分越好,一般在
P
和
Q
以上就非常好了。
前三部分,每部分满分
15
,总分就是
45
,至今历史上没有人得过满分。
40
分以上的就是凤毛麟角了。
拿女儿学校的情况来说,
MCAT=30
的考生
80%
会被医学院录取。
被医学院录取考生的平均
MCAT
是
32.
所以要想进好点的医学院
MCAT
至少在
34
以上。
d
)
MCAT
考几次好
?
女儿延期了两次才在六月中旬参加了第一次
MCAT
考试,而医学院的报名在当年的
6
月
2
日就已经开始了,
基本上越早越有利,早报名早拿到面试的机会,越晚越吃亏。
当时她六月初急匆匆回到家只复习了
10
天就去考试了,到
7
月
15
日拿到成绩,结果只考了
32
分,可以说不很理想。
如果用
32
分的成绩去申请医学院,很难考上
50
名以内的医学院。
这时候我们就犹豫还需要不需要考第二次,这里考第二次是有利有弊的。
有利的地方
:
时间上还来得及(九月之前拿到
MCAT
成绩就行),如果考的好,
就可以申请更好的医学院,结果自然就满意。
有弊的的方
:
如果考得还不如第一次,时间上又吃亏,就全盘都砸了。
经验教训就是“凡事要赶早不赶晚。”
经过权衡利弊,决定在用
32
分申请的同时,还是再考第二次。
女儿又报了
7
月底的考试,并在家刻苦复习了一个月,到
8
月底成绩出来,
MCAT
考了
38Q
分。
我们非常高兴。其中
Verbal=13
分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一般学校就要求
Verbal=10
分以上。
于是我们又火速增加了
7
所
30
名以内的好学校。现在看来,当初决定考第二次是撞对了,对她的申请大大有利。
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低
GPA
的不足。
医学院一般接受你最新一次的
MCAT
成绩,不管分的高低。
有效期一般是三年。
3
)
Reasearch
Reasearch
在医学院的申请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没做过
Reasearch
肯定不行,
如果你今后想往
Reasearch
方面发展,对那些注重
Reasearch
的学校就更加重要了。
Reasearch
的机会要靠学生自己寻找,最好从高中就有基础,进入大学后就有利的多。
女儿由于在高中做过脑神经方面的
Reasearch
工作。
Freshman
的时候,就凭借这个经历,其中有个关于行为科学的
program
就很适合她,她既有基础,又感兴趣,就很高兴的去了。
其他一些没有选上的同学,就只能等下一年的机会了。
Freshman
的暑期时,又是凭借在学校的
Reasearch
经历,被应聘去了某大公司做
Pharmaceutical Cancer Research
,对医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
由于上面的经历,
Sophomore
时又获得了一个著名医学研究所的
Fellowship
,
从
Sophomore
至今一直跟着系里的教授做有关方面的
Research
,也跟着出版了几个
paper
,
包括最后以第一作者出了
paper
。
在整个大学其间,尽管她对今后是否做研究还不确定,
但没有间断过做研究。
4
)
Volunteer
Volunteer
在申请医学院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
如果你没做过
Volunteer
,那你肯定不会被录取。
女儿的另一个好朋友,虽然和她一起把所有医学院要求的课程都学完了,
GPA
很高,
MCAT
也考的很好,
可她不敢应届申请医学院,为什么呢
?
就是她没做过任何的
Volunteer
,
糠色乐不建议她马上申请。她准备毕业后用一年的时间先到某个贫困地区做
Volunteer
,
回来后再申请医学院。
女儿开始也联系了非洲,秘鲁等地方,我怕不安全都没同意,最后在
Sophomore
的暑期,
她去了中国残疾儿童福利院,做了十个星期的
Volunteer
,任务是训练脑瘫儿童。
从第一次看到那些儿童感到害怕,到最后和那些小朋友建立很深的感情,难舍难分,收获真的很大,
也充分体现了她的爱心,她从心里喜欢那些残疾孩子。
在后来医学院的面试中,每次被问到这次经历的细节时,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这次经历对女儿是宝贵的,更加坚定了她要帮助病人的信念。
她自己说,这次经历比她
MCAT
考高分还要值得。
5
)
Clinical Experience
Clinical Experience
也是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方面考生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当医生的感觉,亲自目睹医生的生活。
另一方面,从学校方面也能看出你是否真的喜欢当医生。
女儿在
Sophomore
那年,在学校报了
EMT
(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的培训班。
共
200
小时的课程,强度很大。每个周末都要上一整天的课,还有各种考试和实战练习。
最后通过一个
certification
的考试,再报名加入学校医院的急救服务队,
亲自目睹了很多急救病人的紧张场面,收获是很大的。
这个
EMT
由于很花时间,很多人都因时间排不开而放弃了,所以想学的人要全局考虑好。
在
Junior
的暑期,女儿一边申请医学院,一边在医院做了一个月的
Shadow
医生。
这次的
Shadow
很有帮助,她是跟着一个
NYU
医学院毕业的脑神经外科医生。
那个医生非常耐心地给她讲解手术过程,有的手术要
8
小时,她也跟着站
8
小时,
回家后觉着很累,从此了解了手术的艰辛。那个医生还给她讲了以前经历过的各种趣闻和耸人听闻的事例等,
使她思想上对当医生有了些精神准备。
6
)
推荐信
推荐信在申请过程中起着意想不到的作用,这点也是我们经历后才充分体会到了。
医学院要求的推荐信一般是
5~6
封,其中有两封要求来自你的
science
课老师,
然后由糠色乐或自己找一个了解你的人集中编辑一下所有的推荐信发给
AAMC
,各个医学院再来取。
女儿很庆幸由她的
Reaserch
指导教授来集中编辑,他很有经验,而且极力自荐要为女儿编辑推荐信。
再加上其他几个推荐人写的信也都很出色,所以女儿的推荐信在申请过程起了很大的作用,
很多医学院都是读了她的推荐信,才决定
interview
她,甚至录取她的。
她在
interview
时,也曾受到好几个面试官的大力赏识。
有个面试官忍不住大声地宣读起她的推荐信来,
还有个面试官开玩笑的说
,
真怀疑你花了多少钱,才能让你的教授写出这么棒的推荐信啊。
7
)
其它
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如
Leadership
,
Personal Statement
等也都相当重要。
据说还有人花
$200
去请私人机构帮忙改写
Personal Statement
,个人觉得没有必要。
综上所述各个因素,缺一不可,但要做到所有因素都很突出是不容易的。
至少要在某几个方面很突出,这就要综合考虑,抓住重点,切忌顾此失彼。
作者:
FUJJJ
时间:
2011-1-21 11:46
学医太辛苦。
欢迎光临 蒙城华人网 (https://www.sinoquebe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