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tag 标签: 掘墓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墓地里的华人故事 简评中篇小说“掘墓人”
远山的南 2015-7-3 12:53
墓地里的华人故事     简评中篇小说“掘墓人”
( 中篇小说“掘墓人”书封面) 墓园里的华人故事 —— 简评中篇小说“掘墓人” 郑南川 法语作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语系主任拉蒙塔涅( André lamontagne ) 2010 年出版的中篇小说“掘墓人”(“ Les fossoyeurs ”),以“探访”墓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墓地里的华人故事。小说故事的迂回神秘,奇特和别样,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2011 年就成为加拿大广播公司的魁北克省外法语文学奖的五本入围作品之一。 一本出自魁北克人之手,写的关于中国人的故事,无论从文学创作的价值,多元文化理念和情节内容的本身,都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华人作为加拿大历史的见证人,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走了很久的路,魁北克最早出现华人的踪迹,几乎和西部的加拿大各省一样。 据记载, 1870 年至 1885 年期间 ,加拿大政府修建横贯东西岸的太平洋铁路,因为缺乏劳动力,便从中国招来大批廉价劳工。从 1880 年起,部分华工开始向东部大城市迁徙,进入魁北克省,这是魁北克华人移民得开始。到 1901 年,魁北克省总共有 1037 名华人。 早期移居魁北克华人的老华侨靠开餐馆、小杂货铺、洗衣,经营小本生意以及打杂工等,百年沧桑,祖辈几代人融入了当地社会,后代已为土生土长华裔。华人的到来,同样带来了中国广东,福建等地民俗文化的传统,也成为新大陆(加拿大)“另类”移民文化的“奇异”特征。作家拉蒙塔涅的中篇小说“掘墓人”( Les Fossoyeurs ),就是讲述了发生在这些最早期的华工身上的“传说”经历。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在加拿大西海岸温哥华市住着一个魁北克人,是一位职业记者,他有一位文静可亲的华人邻居叫 Rachel 。她刚刚去世的父亲早年住在魁北克城,因为职业记者也来自魁北克,便托他在回家过圣诞节时,顺便为自己探访父亲和祖父母住过的地方。主人公在寻访 Rachel 父辈的故旧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家族的秘密:那里的中国人承袭着这样的习俗,在死者下葬七年之后,要把遗骨挖出来,清洗后寄回家乡重新安葬, Rachel 的祖父正是干着这样的活儿,表面上是帮助同胞处理此事为生,而他的生活收入来源就是走私人骨。在那个时候,大洋两岸多年信息不通,没有人发现他一直把遗骨寄到同一个地方。 这部中篇小说的构思,据作者本人说,来自他一次在魁北克城圣夏尔墓园的散步。对于拉蒙塔涅来说,中国人来到加拿大的事实,特别在魁北克这个北美大陆有色人种比例最低的城市之一,那些具有符号特征的中国文字与习俗,是一件十分好奇和引发兴趣的问题。在魁北克,上个世纪初,太平洋铁路完工后,华人生活日趋艰难,大批迁徙东部, Rachel 的祖父在魁北克去世,父亲也迁徙到温哥华市,更多的华人却选择移居到魁北克省华人主要居住地蒙特利尔。这本书的封面照片就别具特色,他选择那些具有中国特点的图案,几座简陋的的墓碑,是早期华人的实图:“广东开平黄作祝”,“广东台山萩海区余斌和 ”。中国人在加拿大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着默默无闻的“性格”,他们的文化又在地域的掩盖下变得更加“神秘”,显然,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原因,来源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某些“一知半解”,也是一个作家自身的敏感,他从魁北克到温哥华后,担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法语系主任,在那里,接触到更多的中国人,并把这个灵感发挥成一个与现实更为贴近的小说故事。 这部小说想表达的真实含义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故事的题材具备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掘墓的故事,暗示出挖掘历史的真正内涵,远道而来的中国人的“掘墓文化”是否存在,发生在魁北克小小墓园的那些事,在表达一个怎样的内涵。出自一个魁北克作家,你的选题变得更加敏感和新颖,对于当地读者来说,具备很大的诱惑力和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海外生活的华人作家,更容易忽略的故事。这本书出版后,由于题材的独到选题,很快就成为 2011 年加拿大广播公司的魁北克省外法语文学奖的五本入围作品之一。 其次,故事的内容也是“离奇”和令人惊叹的,我曾和一位读过此书的当地朋友交谈,他说,如果没有“掘墓人”这本书的出版,他不可能设想这样的事情,也是从来都没有听过和想过的。他很感兴趣于这个故事的奇特,也很想了解这样的习俗存在的真实性。中国人早期修铁路的艰难生活,对于当地人来说并非十分了解,特别是文化风俗带来的精神压力,更是知道甚少,那一代人的乡土情结显然更深重于今天,所受到的歧视更多,对故土的思念,毫无疑问更加浓厚!作为移民的中国人,在离开故土,丢失祖国的那个年代,他们的文化基根是什么,精神世界是怎么样的“两面人”,很明显,这是一群不具备立刻融入这个社会的群体,他们不懂英文法文,也没有心思去努力学习它,他们移民是为了谋身,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为了找到养家糊口的饭钱。生活在异国,却丝毫没有改变故乡的生活理念和传统,他们甚至只是身体迁徙的中国人,只是地域发生了变化而已。“掘墓人”里所讲的那个老人的行为是否存在,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小说毕竟小说,但是,故事的意义却让这本小说的价值,变得更有争议。 实际上,小说在很大意义上讲出的是一群人的心态,写出这个大社会里看不到的“小故事”,即中国人的乡愁。从文化学的意义上来讲,或许加拿大读者会更多地关注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习俗”,而这种习俗的真正内涵,表达了中国人的思乡情结,这和移民国家民族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乡是生命的根源,从出生语言的开始,就注定了中国人文化的社会性和宗族性。尽管作者想表达的含义不在于此,但事实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我十分质疑作者所说的那位老人行为的真实性,那个时代靠把尸骨挖出来再卖到中国,客观上就存在很多的不可信。一是来到加拿大的中国人是非常有限的,更何况离去的人呢,能做成这样的赚钱买卖吗?二是,中国人的习惯也不会轻易相信一个没有任何证据的骨头,更何况是自己的家人;再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是卖到中国,事实上又能挣到多少钱呢,那时的中国乡村几乎没有任何钱财。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小说出版的时间,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结点, 2010 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走在极度向上期,社会和人的关系已经更多地渗透着金钱的利益。作者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早期年代,但是,这种创作思维的开始,就难免心甘情愿地联想到今天的现实,这也是小说所要表达的社会意义。如果说,倒卖人骨的事情发生在今天,这是不足为奇的事情,充分利用人们思乡和传统的习俗找钱,是现实中国社会道德存在的问题。不过,小说讲述那个时代发生这样的事情,至少不是,也不会是当时中国早期华工的普遍故事,即使有,也是个别的,少数的特例。就是今天,也有不可信之处,据这里的老移民所说,特别是广东一带的人,他们并非完全了解这种习俗的存在,网上也查询到的信息表明,以七年后捡骨送回故乡,据说源于客家人早年迁居频繁的生活,小说选用的墓园图片,显示的是广东一带的背景,那个地方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风俗呢,显然也不符合事实。如果从中国人血缘意识观念上,即使存在这样的事实,可能也不会有人轻易相信尸骨的真实和可靠,而随便接纳的,除非作了 DNA 鉴定。作者“利用”了中国现实存在的金钱私利意识,发挥到了小说的情节中,使虚构的故事更具备联想和递接,在一定意义上,更透彻地写出了中国人海外生活中的某些症结。 我想说,小说的获得读者的喜爱,还是作者选题的奇妙构思。我在海外生活也近三十年了,说实话,当地人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文化风俗理念知道的甚少,还是浮漂在表面,加之海外中国人的“内向”气质,也很难呈现出最深层处本质的想法。小说出版的价值,无论如何还是呈现了一个加拿大文学特色的大画面。故事的开始,就以他们的相识到最后成为伴侣为线索,两个不同文化移民的交友,讲述了一个魁北克寻根之旅,又让一个魁北克记者说“中国故事”,视角也变得多元(不同的读者感受不一样),发现的“秘密”也更精彩了。 小说艺术构思也是精细的,掘墓的背景社会是一段魁北克的“记忆”,随着掘墓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些人的影像也在慢慢延伸,那些面目不清的人物,也在寻找着魁北克城火灾史的源头,在那些大小的博物馆和街头小巷,匆匆的寻求者在奔忙,这条与掘墓相对应的线索,在交替出现,表现着一个被遗忘的魁北克城,暗示了真正的小说内涵,这是不能忘却的年代。
个人分类: 述评,随笔|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4:26 , Processed in 0.027116 second(s), 14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