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tag 标签: 编辑部

相关日志

分享 加拿大魁北克华文文学散论
远山的南 2015-8-30 07:31
加拿大魁北克华文文学散论
编辑出版: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杂志编辑部 主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中文 ;ISSN : 1008-0163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 年 2 期 发表了郑南川,陈涵平 * 合作论文 华人报业的出现,开辟华人文学园地,显示了华人文学的特征 华人报业的支持,为本地华人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加拿大魁北克华文文学散论 郑南川 陈涵平 内容摘要 :加拿大魁北克华文文学,(在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华人进入魁北克,已经有了零碎的文学记录, 1980 年代华人报业的出现,开辟华人文学园地,显示了华人文学的特征)发生于 1980 年代,主要以当地华文报刊为发表园地。 1997 年, “ 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成立,该区域华文文学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 30 余年的发展进程中,魁北克华文文学逐渐呈现出群体性、草根性、本土性等特点。 关键词: 魁北克华文文学;群体性;草根性;本土性 一 魁北克是加拿大东部的一个大省, 面积 170 万平方公里,人口有 790 余万。从 19 世纪中后期起,华人开始进入魁北克。 据记载, 1870 年至 1885 年期间,加拿大政府修建横贯东西岸的太平洋铁路,因为缺乏劳动力,便从中国招来大批廉价劳工。从 1880 年起,部分华工开始向东部大城市迁徙,进入魁北克省,这是华人移民魁北克的开始。到 1901 年,魁北克省总共有 1037 名华人。后经百余年的兴衰变迁,至 2013 年,魁北克省大约有 13 万华人,主要生活在蒙特利尔及魁北克城。 尽管与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等地相比,魁北克的华人数量较少,居住也比较分散,但该地方的华文文学创作依然从无到有、从零散到集群,以日渐丰盈的实绩逐步展示出自身的姿态,并体现出一些值得称道的特色。 魁北克华文文学的起源,(在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华人进入魁北克,已经有了零碎的文学记录, 1980 年代华人报业的出现,开辟华人文学园地,显示了华人文学的特征)追溯到该地区最早的华文报纸。 1980 年,来自香港的华人移民创办了魁北克地区的第一份华文报——《华侨时报 》,该报(转载和选登了一些华人移民的方块散文随笔小品)设有版面专门刊登华人移民的散文随笔小品。可以说,这是魁北克地区华文文学创作的开端。 随后,来自台湾的华人移民在魁北克创办了专门服务于华人的移民公司,并发行了一份带有广告性质的宣传小报 ——《路比华讯 》。该报定期刊登一些华文作品,因而也成为魁北克较早的华文文学发表园地。到目前为止,这两份报纸依然还在发行,并且版面较早期扩展很多,已成为魁北克省较有影响的华人社区报纸,自然也是该地区华文文学产生与发展的平台和见证。 2000 年以后, 魁北克华人报业更加发达,仅蒙特利尔就有七家,这些规模不一的报纸都热衷开设文学专栏,选登文学作品。由此可见,以地方中文报业为平台开展文学创作,是魁北克华文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天”条件。 不过,在报纸上发表文学作品,毕竟是零散的、个体化的行为,很难产生规模和群体效应。 1990 年代,随着来到魁北克的华人移民日渐增多,文友之间相互交流也日渐频密,大家感觉到将各方文学创作力量凝聚起来的时机来临了。于是在 一九九七年初,一群文友相聚于蒙特利尔,商讨创办该地区的第一个华人文学团体。当时的发起人和倡导者是在蒙特利尔一家华文报社担任编辑工作的董淼先生。他出国前曾经是剧作家,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参加筹办的还有翻译作家高嘉贺,诗人白墨等。经过商议,大家决定成立“ 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 l’Association des Écrivains chinois du Québec au Canada )。 当年 3 月 7 日,协会正式注册,参加会员有 30 余人,并确定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宣布了协会的宗旨是“以文会友,磋商文学”。可以说,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加拿大魁北克华文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协会成立后,立刻与蒙特利尔最大的华文报《路比华讯》签订协议,创办文学专版《笔缘》。协议约定,文学专版由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办,报社参加编辑,每周出版一期,占报纸的两个版面,由协会向报社支付加币 60 元(不含税)。 1997 年 2 月 28 日,《笔缘》创刊号出版。在发刊词中编者写到:“以文会友,与‘笔’结‘缘’,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唯一的宗旨。定期出版《笔缘》,将为广大同仁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同时提出发表文稿的原则:以讲述移民生活为主,生动展示移民生活的辛酸苦辣,形象叙说移民的艰苦创业和成长经历。迄今为止,《笔缘》已出版九百余期。 17 年来,由社长张亚一领衔的《路比华讯》,始终全力支持和帮助《笔缘》文学专栏的开设与发展,除了对专栏内容不时提出有益建议外,还始终向《笔缘》作者支付稿酬。该报与协会的有效合作,大大推动了魁北克华文文学的发展。 2002 年 4 月 5 日,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第二个文学园地《红叶》被开辟出来。和《笔缘》的诞生模式一样,《红叶》也是和蒙特利尔的大型华文报纸——《蒙城华人报》合作的产物。该文学专栏之所以取名“红叶”,是因为它寄寓着多重含义:红红的枫叶既是加拿大的独特风景,也是加拿大的国家象征,还是一种浪漫情怀的体现,更是移民飘零命运的隐喻。以此为题,是期望该园地更能涵盖华人移民作家们的内心世界和文化身份。专栏开辟后,协会派出骨干成员陈丽霞担任《红叶》专栏的主编。《红叶》至今已经出版一百二十五期,另外有九期特刊,专门选登各类文学奖获奖作品。 2009 年 3 月 4 日,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开设了第三个文学专栏——《北往》。《北往》是与当地华人周报《七天》联手打造的文学专版,迄今已出版 35 期。《北往》是在协会的成员愈来愈多、文学创作愈来愈盛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当时对如何打造一个更为文学化的专栏,协会理事会专门进行了讨论,并发动大家献计献策。最终理事会采纳了现任会长郑南川的提议,将该文学专栏命名为“北往”。在发刊词中郑南川这样解释:“有一句话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北风洬洬的夜晚,怎么留着那群年轻人的影子,那是我的路吗?’一条北往的路,一条通往魁北克的路,着实在感召我们,也着实地让我们感叹。我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呢,是‘香蕉人’,‘鸡蛋人’,还是‘边缘人’,我们需要回答我们的归属。《北往》于是成了我们思考生活走向的园地,那就让我们做《北往》的主人吧。”《北往》面世以后,就以较高质量的内容和排版吸引了众多的作者和读者,成为魁北克华人喜爱的又一文学园地。 在借助纸质媒体不断开辟文学园地的同时,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文学创作的空间、扩大文学活动的影响。 2008 年 5 月,协会创办了《电子月刊》,并逐渐将其培育成为协会的专业“会刊”。目前该刊已出版 80 多期。《电子月刊》以内部交流的形式,通过邮件发送所有会员。内容包括文学信息的交流,诸如征文、讲座消息等,会员作品选登,创作情况通报,会员新出作品情况,文学评论,名家作品欣赏,创作体会谈等;另外,还有协会相关信息,诸如新会员入会消息、会员心声和意见等等。《电子月刊》的发布受到了广大会员的欢迎,成了大家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平台”。(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文学博客“文萃”,也在同年开通。) 2014 年,协会的官方网页正式开通。(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文学博客“文萃”,也在同年开通。) 除此之外,协会还开展了一些文学活动。 2001 年 5 月,协会举办了面向全加拿大的大型华文文学奖活动,中国作家协会受邀参加了评选工作并派出代表参加颁奖; 2012 年,协会首次设立了“魁北克华文文学奖”,并举办了相应的评奖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大大扩展了魁北克华文文学的影响。( 论文部分选登 。) * 陈涵平, 湖南汨罗人, 1964 年生。中山大学文艺学硕士,暨南大学比较文艺学博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在高校从教近十年间,在《学术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 《北美新华文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是他三年在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心血结晶。
个人分类: 述评,随笔|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2 00:07 , Processed in 0.031365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