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有朋友告诉我,可以关注一下孟晚舟案的最新进展。 25日凌晨,美国各大媒体全部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孟晚舟与美国检方达成延迟起诉协议。 这个协议的核心内容是: ——孟晚舟否认“有罪”,但默认存在“不当行为”; ——美国司法部放弃从加拿大引渡孟晚舟。 根据这一协议,孟晚舟可以立即结束在加拿大此前的“保释状态”,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随时回国。 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强调,针对华为的其他指控仍在进行当中。 从2018年12月至今,加拿大司法机构应美国要求,“扣留”孟晚舟已经超过1000天。围绕孟晚舟案,华为从企业角度,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国际诉讼,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围绕此案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外交斗争,三国民众、媒体对此案保持了持续的关注。 孟晚舟案至此已经画上了句号,根据延迟起诉协议,不出意外,美国检方将在2022年12月1日正式取消对孟晚舟的指控。 但美国检方同时表示,对华为其他指控仍在走法律程序。 围绕孟晚舟案1000多天的各方博弈,现在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此案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1)如何看待孟晚舟案的后续? 虽然孟晚舟暂时告一段落,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美国围绕华为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打压不会就此停止,美国纠集盟友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和围堵不会就此停止,美国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污蔑和攻击不会就此停止。 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中美博弈道阻且长,这是一场持久战。 这是我们必须有的基本认识。 2)如何评价孟晚舟的结果? 孟晚舟与美国检方达成延迟起诉协议,应该说这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对于孟晚舟和华为公司来说,坚持了孟晚舟是清白的这一基本立场。 对于中国来说,坚持了美国和加拿大打着司法的幌子,违反国际准则,对中国公民进行任意拘禁的基本立场。 对于美国来说,通过司法部发布的冗长声明,暗示孟晚舟承认自己有一定的过错,力图洗白美国发动此案背后的政治动机和阴谋色彩。 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下,这个结果应该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3)孟晚舟和华为公司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 毫无疑问,是坚定捍卫中国公民合法权益、敢于跟美国霸权坚持斗争的中国政府,以及千千万万高度关注此事的中国民众。 孟晚舟案自始至终就是一起“政治案件”,美国和加拿大无论用什么样的司法遮羞布,都掩盖不了这一基本事实。 对于这样的“政治案件”,司法交锋只是明面上的斗争,在表面之下,是一场全世界瞩目的外交斗争、政治斗争和舆论斗争。 中国外交部、相关驻外使领馆,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团队,为了孟晚舟案,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他们的背后,是一个站起来的强大中国。 孟晚舟案,是外交为民、外交捍卫国家利益的最新写照。 孟晚舟能回到国内,是因为她背后的国家叫中国。 4)华为做对了什么? 在孟晚舟案前后1000多天时间内,明面上的司法战和明面下的外交战、舆论战在持续进行当中,华为在将外交战、舆论战交给国家的同时,自身从企业角度出发,坚持走司法程序,坚持用美国和加拿大社会都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没有诉诸民族主义情绪,这是一种理性、务实和充满智慧的选择。 5)孟晚舟案对中国跨国企业的启示是什么? 相信此案对华为的冲击非常大。 曾几何时,华为一直强调“在商言商”,但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不管华为曾经给自己如何定位,但在美国人的眼中,华为就是中国高科技的代名词,美国要打压、遏制、围堵中国,就必然会打压华为。 在新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下,“商业即政治”。 时至今日,美国仍在全球各地污蔑华为、污蔑中国,强迫其他国家不要采用华为的5G网络,这是美国打压、围堵、遏制中国的一部分,也是美国维护其自身霸权的一部分。 对于所有中国跨国企业来说,不要幻想可以通过撇清自己跟中国的关系,去换取美国的“高抬贵手”,这是不可能的。 所有中国跨国企业都要有勇气、有智慧对全世界说清楚:“是的,我们是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但我们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经营都会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不会损害任何我们客户的利益。” 如果美国等西方国家依然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企业,我们要做的不是证明我们不是一家中国企业、更不应该急于撇清跟中国的关系,而是要堂堂正正地告诉他们,我们是遵纪守法的企业,美国等西方国家违背自己宣称的市场原则,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手段处理市场经济问题,这才是可耻的。 6)孟晚舟案对中国的启示是什么? 在孟晚舟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企业和中国国家的利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 当中国企业在国际社会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需要用国家的力量捍卫它们的合法权益,这在本质上,是捍卫中国人民的利益,更是在捍卫中国的国家尊严。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定要跟国家同心同德,保持沟通与信任。企业可以没有国界,但企业家都有国籍。中国企业要用好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用中国的国家品牌为企业品牌背书,更要用良好的企业品牌为中国国家品牌贡献力量。 中国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孟晚舟案”中,确立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跟中国企业打交道的规则,“中国企业”这个标签不是原罪,而是一种强大的资产。任何国家如果因为“中国企业”这个标签对中国的企业和公民进行野蛮打压,中国都会做出合理、合法的反应,都会让一意孤行的国家、个人和机构付出应有的代价。 7)美国为何放弃引渡孟晚舟? 无论是特朗普政府悍然教唆加拿大扣留孟晚舟,还是拜登政府此时放弃引渡孟晚舟,都是美国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为了维护其自身国家利益做出的选择,美国的政客和司法系统,其本质没有任何变化。 美国放弃引渡孟晚舟,至少出于以下三种考虑: 第一,孟晚舟案的司法理由确实不够充分; 第二,特朗普政府当年发起孟晚舟案时幻想以此打击华为、打击中国高科技行业,这个目标已经流产。华为是一个强大的组织,不管有没有孟晚舟,华为都可以持续、稳定地经营。不管华为今天面临多大的困难,但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中国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步伐; 第三,拜登政府希望了结孟晚舟案,释放一定的善意,给接下来中美各层级战略、经贸磋商创造条件。 对于中国来说,拜登政府了结孟晚舟案,这本来就是他们应该做的,这是纠正错误,不是给中国“恩惠”。美国和加拿大释放孟晚舟,是扫清中美、中加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障碍,这不构成中美博弈中美国的重大让步,这一点必须让拜登政府清楚。 8)中加关系将如何发展? 孟晚舟案,可以说是加拿大政府近年来犯下的最严重国际外交错误。 加拿大明显高估了美国政府的诚信,也低估了中国政府捍卫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决心。 美国实际上对很多国家都提出“截留”华为高管的请求,只有加拿大将此事等闲视之,顺从了美国的要求,这是加拿大、美国同属昂格鲁-撒克逊核心种族同盟的结果,也是加拿大在外交上犯了幼稚病的结果。 对于两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活动的事情,本质上跟孟晚舟案没有直接联系。 国际政治从来都是非常复杂的,希望加拿大通过此事弄清楚,任何时候,加拿大如果跟随美国损害中国企业、中国公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今天的中国都有足够的手段和资源,对加拿大带来实质性的报复和伤害。 中加关系将如何发展,关键看加拿大的态度。如果加拿大继续跟随美国,攻击、污蔑中国,参与打压、遏制、围堵中国,中国不会坐视不管,中加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加拿大愿意保持一定的战略自主权,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国也不会故意要跟加拿大为敌。 9)如何看待华为? 华为目前面临非常大的困难,这是事实。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华为的重重封锁,对华为的手机业务,甚至是5G业务,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国内对于华为的支持和热爱,可以理解,但更应该做的事情,是保持理性。 现在很多营销号,动辄高喊“厉害了,我的华为”,制造了很多虚假信息,这是要不得的。 对华为最好的态度就是,让华为去干它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如果中美通过全面的磋商,解除或部分解除对华为的封锁,那是好事。如果美国继续全面封锁华为,那也没什么,从长远看,所有的事情都会是好事情。美国对华为的封锁,已经坚定了中国在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决心。从过往的历史看,中国科技和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只要下定决心,早晚都是可以解决的,从汽车发动机,到航空发动机,都是如此,芯片产业同样如此。 具体来说,28nm制程的芯片,可能这一两年就能解决,但挑战是规模和产量。至于14nm、7nm甚至更先进的芯片,至少还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 现阶段,任何自媒体宣称华为和中国已经解决芯片难题,都是在胡说八道。 另外,当前的硅基芯片制程已经接近物理极限,或许在下一代芯片架构、设计、材料和制程上,中国能做出一些由点到面的突破。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10)如何看待中美博弈? 我们对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过于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也不要忽喜忽悲。孟晚舟回国是好事,但也仅此而已,中美博弈、中美斗争,依然道阻且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来一场认知革命,打破国内各种崇美、畏美、恐美的思想,要敢于斗争,坚持斗争。美国的制度神话已经破灭,美国是否在走向不可逆转的霸权衰退,全世界人民都看在眼里。特别是,我们要清楚,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不是中国要给美国下绊子、使黑招,相反自始至终都是美国在打压、围堵和遏制中国,我们是正义的一方。一时胜负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理就在于,14亿中国人追求发展、追求过更好日子的梦想,是完全正当的,是完全合理的,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美国这个国家有其独特的历史、宗教和文化背景,它不太懂得“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等中国的传统理念,它更听得懂的语言是“实力”和“利益”。中国要突破美国的打压、围堵和封锁,永远不可能靠讲道理,关键还是要靠基于实力的利益博弈。 那就让我们踏踏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让中国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跟美国来一场持久的较量吧。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4 23:49 , Processed in 0.13046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