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芳”比“翼然”和“泄玉”,究竟好在哪里? 小时候读红楼梦,最读不懂的就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段,为什么宝玉题的“沁芳”就一定比清客们的“翼然”、他老爹的“泄玉”好?还有什么“有凤来仪”、“杏帘在望”、“蓼汀花溆”到底有什么古雅、奇特之处?跟好多昨天刚做完全国语文卷作文题的考生一样,我当时半点都感觉不出来。 后来历史读多了,才发现,曹雪芹在这里面埋的梗其实挺多——这压根不是一个“借鉴”或“独创”孰是孰非的问题。 1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的贾家,是那个虚幻世界里的贵族,贵族的特权是不需要考试也可以通过“恩荫”有官做。可这个“恩荫”也不是普通人想象中那么轻松容易的。贾家的祖上荣国公和宁国公有官做,那是因为他们是跟着先皇出过征的亲随,与圣上关系铁的不得了,皇上当然用起来顺手。可是到了他爹贾政这一代,恩泽已历三世,跟皇上的关系已经有些疏落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贾府人丁越来越多、子弟生活越来越腐败奢靡,承袭的爵位却是每过一代就降一级。放任这样下去,贾府的衰落将是一个必然。 所以贾府必须自救,必须重新靠近皇权,获得荣宠,并且下一代子孙当中挑出一个能振兴家业的“家主”来。至少要像贾宝玉他舅舅王子腾一样当个“九省都检点”,才能重振家声。 而这个“中兴”计划,在小说开场时就已经在执行了。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是将宝玉的姐姐贾元春送进宫,成为得宠的妃子,跟皇上拉近关系。 第二步则是要找个机会,让皇上和朝廷知道贾家下一代里有可用之才。 明了了这个计划,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贾家会在财政危机已经开始出现的时候,却非要为“元妃省亲”修建奢华无比的大观园,这并非这家末路贵族的奢靡无度,而是它的垂死挣扎。贾家要拼着最后一点财力,搭建一个舞台,让皇上和社会舆论都知道,他们这家皇亲后代里,有个才学能服众的后代。这个舆论一旦造出来,以后皇上再降恩荫,这位后代得封大官,也就顺理成章了。 是的,这个隐秘计划,其实也就是埋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回里的那条暗线。 严格意义上说,这一回目里贾政请来的那些清客文人,本来就是气氛组,这个舞台就是给贾宝玉搭建的,按现在的话说,属于“萝卜招聘”,——试想一下,人家贾家花了大价钱、酝酿多年搞这么一场秀,弄到最后,如果真把一个清客写的匾挂出去,苦心岂不白费了?有哪个被请来的清客能这么不开面,像当年王勃在滕王阁上一样,抢了主家公子的风头呢? 所以这个舞台是内定给宝玉的,这里就是他的“高考考场”,他的答卷将关乎家族未来的荣辱兴衰。 我甚至怀疑,他爹贾政本来内定的“考生”,应该是宝玉的哥哥贾珠。 从《红楼梦》里的侧面描述看,贾珠如果不早死,无论学养还是年龄,都是比宝玉更合适扛起家业的人。而且如果这个考场给他,在大观园里匾额提的妙,清客们出去一宣传,舆论氛围有了,元春回宫跟皇上一吹枕边风,贾家热盼的恩荫马上就能来。完全不用像宝玉那般,因为年龄不达标,只能被当成一次长期投资。 可是无奈贾珠早死,贾政只能让他这位“古今不肖无双”的二儿子上场了,而这个二儿子能答得怎么样他其实是心里没底的——这也是这位父亲为什么在整个过程中一直用对儿子的不屑、训斥掩饰自己紧张的原因。 但在小说中,宝玉面对这场关乎贾府未来荣辱的“萝卜招聘”,答的出人意料的好。好到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在事先就得了透题、而有所准备。 因为在小说中,贾宝玉给人的总体印象似乎是一个不屑阿谀权贵的叛逆者。薛宝钗、史湘云劝他学点“经世致用”的学问他都立刻翻脸。 可是在大观园题匾的过程中,宝玉体现出的那种高度“政治敏感性”和拍马屁于无形,与其他回目中的那个他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2 就说被当做高考题目的这个“沁芳”来说吧。为什么“沁芳”就一定比“翼然”或“泻玉”好呢? 从高考题目中我们隐约能看出,出题老师似乎觉得。三个回答的高下之分,是区别在用典还是独创上。 “翼然”是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旧典,而“泻玉”也取了欧阳修一句“泻出于两峰之间”,这两个答案都不及贾宝玉的“沁芳”有独创性。 但我觉,出题老师这里其实没读懂《红楼梦》。这三个答案的最关键区别,根本不是“独创”还是“借鉴”。 首先,原创好,循旧糟,这是今人才有的评价标准,以古人而论,反而是越“语出有典”越讲究,宝玉在别处提的什么“曲径通幽”之类,也都是用典。为什么这一却一定要生造一个“沁芳”呢? 真正的奥秘,其实藏在宝玉提醒他父亲的那句话里:“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甚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 划重点,应制! 什么是“应制”呢?就是皇上下令让你造、让你写,你将来要造好了、写好了也要给皇上看的。这种东西跟高考作文其实有点类似,用意到底雅不雅、文法到底妙不妙,不是最重要的。你能不能摸准出题人的心思,挠到他的痒痒肉而不踩雷,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已这个标准看,直接用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翼然”就很不妥了,因为欧阳修写《醉翁亭》是庆历新政失败,靠边站被贬到滁州去的。文中“有亭翼然,临与泉上者”等语,更是暗喻了自己不从俗流,甘愿归隐的心情。 哦,你一个皇亲,正要指望圣上恩荫,突然自比起欧阳修来了,还修个醉翁亭打算纵情山水,你什么意思?你这显然有点闷声做大死啊。 而宝玉他老爹自鸣得意的那个“半创新”——“泻玉”则是个更大的坑。 宝玉这里说的非常狠“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他其实还没把话说破。 泻玉、泻玉,不就是“泄欲”么?你把女儿嫁给皇上,皇上让她回来省亲,进了园子的第一个景,就上书这俩字儿……你什么意思? 就这政治敏感度,难怪贾政混的不如他大舅哥。 估计宝玉这么一说,贾政立马也就悟了。再仔细一想宝玉的“沁芳”,确实好,“沁芳”这俩字可以有三层意思: 一是明写景色,亭子被花香所环绕。 二是元妃省亲,整座大观园都得沁贵妃娘娘的芳香。 而第三层也是最重要的,是站明立场、表明态度——贾府能有什么荣光,都是“沁”了皇恩的芳泽啊! 你看这么一改,原本疑似“反动标语”的匾额,顿时成了无比正能量的颂圣。贾政嘴上不说,心里当然是满意的不得了。 而再让宝玉写个对联,更是不得了,宝玉这里写的可是: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这个对联,文眼就在“借”和“分”上,再次强调我家的荣宠都是从皇权那里“借”来的。这是围绕“沁芳”两字的中心思想做进一步阐发,这下忠心表的更清晰明白了,还很古雅,这个马屁拍得,真的高妙。 所以小说里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称赞不已。”宝玉确实出手不凡。 围绕“应制”“颂圣”这个主题,把文章做的立意鲜明而又古雅含蓄。后面宝玉的那些题写,其实也都紧紧围绕了这个思路。 你看之后行至一处房舍(潇湘馆)、竹林密布,清客们起名“淇水遗风”、“睢园雅迹”,宝玉也说不妥,被问为何,他直就说: “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 你看,这里宝玉又不“独创”了,直接用典,说就用“有凤来仪”四个字,精准的定位了咱家与皇家的关系。 当然最凶险的一次应对,是在题“蓼汀花溆”时,众清客看到水流潺潺就想对“武陵源”、“秦人旧舍”之类的,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 是啊,皇上命你修个大观园,你又是“武陵源”又是“秦人旧舍”的……你想暗示啥?莫不是说朝政混乱,你要避祸? 但凡朝廷里有个想扳倒贾家的,就为这事儿参你一本,都够你喝一壶。 哪有“蓼汀花溆”来的正能量呢?唐诗云“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又云“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园愁”,都是春色喜人,百花争艳的正能诗句,何不用之? 当然,宝玉这个觉悟,与他大姐元春相比,还是差远了,你看等元春真正省亲的时候,看到“蓼汀花溆”。她怎么说的?——“‘花溆’二字便好,便必‘蓼汀’?” 与“花溆”相比,“蓼汀”的典出又“暮”又“愁”的,还是丧了点,多说多错,能省则省最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里,脂砚斋特地写了一句:“凡用宝玉收拾,俱是大关键。”有红学家据此猜测说,题写大观园这一段里,还是暗埋了贾府后来败落的导火线。到底有没有,我们已无从得知,但从上述文字看来,我觉得宝玉已经尽力了。你看他在大观园里从头走到尾,帮老爹避了多少文字狱的坑,又写了多少正能量啊! 甭管最后是不是还是出了文字纰漏,这一把,他真的尽力了。 3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是元妃省亲时,林黛玉为贾宝玉题写的“杏帘在望”所配的诗。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宝哥哥和林妹妹这一对,好像是《红楼梦》里“反封建”叛逆青年的典范,但你看林妹妹这诗,颂圣颂的力度可比她宝哥哥还用力的多吧?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话翻译翻译,这已经跟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穷人为什么不吃蛋糕”差不多味道了。刘姥姥等劳苦大众看了一定会生气——不耕不织,穷人光靠歌颂盛世,能填饱肚子么?林姑娘您这么写,是要让我们饿死不成? 可是这种反驳,对黛玉和她的宝哥哥是无效的,宝玉在大观园里题的那些匾、做的那些对联,并不是给大众赏鉴的,宝玉自己说了,这是“应制”用的,它的“阅卷老师”其实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皇帝姐夫。只要这些题对上达天听之后,能龙颜大悦,打高分,就成了。 而只有明了这个逻辑,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大观园里,只有宝玉的那些“作文”才是最好的。 文章雅不雅,用不用典,都是次要的,猜出命题者的心思,多写正能量、写阅卷老师能看得懂、想让你写的东西,这是所有“命题作文”能拿高分的诀窍所在——从《红楼梦》里,到高考考场上,其实一直都是这样。 所以,虽然出这题的老师好像没咋读懂红楼梦,但考生们想得高分,还得照着人家的意思来写这篇作文。 没办法,谁让你也在应试呢?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19:29 , Processed in 0.13701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