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富豪都出走了,有人开着2亿美元的游轮,在西班牙打高尔夫,有人直接套现66亿,也有一位33岁的神秘女富豪、5.6亿一次性付清地中海顶级豪宅。 有人问我怎么看待这种挣完钱就往国外跑的情况。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主要我是个穷人,对富豪们不太了解。 不过我觉得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文人故事,我觉得有相似的地方。 一般文人和有钱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都比较容易抓住社会的痛点,文人利用社会的痛点搞创作名杨万里,有钱人利用社会的痛点搞钱,富甲一方。 这些人一般在国内功成名就以后,选择出走国外的都是潇洒自在安享晚年,有些选择留在国内的,最有很有可能晚节不保。 当年张爱玲就是这种情况,在张爱玲传里就有那么一段回忆。 得亏她走了,不然她很难活不过那个年月,在她走之前就已经敏感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氛围了。 她去开研讨会,其他人穿中山装留短发,她穿旗袍烫头发,大家都对她侧目而视。 吃饭的时候,她要来一碗面但是泡的时间太长了,就泡浮囊了,她就吃了面条头上那块儿没浮囊的,喝了几口汤就把面条给放下了,然后就有人说她浪费粮食,资产阶级,要上纲上线。 她回家以后跟她姑妈说,她必须要走了,如果不走恐怕都活不过那个年月。 她姑妈还说她太敏感了,哪有那么严重,都是自己吓自己的。 文人和有钱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也是我们普通人不太具备的特点,那就是敏感。 他们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个社会有没有变化,这个社会变化到什么程度,变化以后的社会对他们的生存有没有威胁,如果有就马上走人,毫不犹豫,因为再晚一点可能就走不掉了,甚至说小命不保了。 张爱玲就是这种情况。 她走之前很多人都劝她一个女人走什么,不用走,没事的,很多有能力的人关键时候都能保她。 但是她谁都不相信,她甚至觉得可能真到了那一天那些有能力的人,可能连自己都保不住了,更别提保别人了,而且对于她来说光是李鸿章的后代这一条就够她受的了,所以她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了。 事实证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走的路是对的。 因为后来写旧乡村的沈从文,写小市民的老舍,写传统文化的陈寅恪,包括国歌的词作者田汉,被称为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最后只留下了一句话“田汉死了,罪大恶极”,吓得他儿子连骨灰都不敢取回。 张爱玲最后为什么无论如何也要走,就是因为她觉得只要自己留下来,就一定活不过那个年月。 说这个张爱玲的故事,主要还是觉得文人和富人确实太像了。 在某一段时间不知道他们是抓住了普通人的痛点,还是迎合的社会的节奏,总之他们就是有办法让自己名扬万里或者富甲一方。 等这段时间过去了,他们面对的普通群体不再是原来的群体,他们眼中的社会节奏不再是原来的节奏 ,甚至还有威胁到他们的迹象,让他们感觉非常的不安,那这个时候唯一的路,就是跑,跑得越远越好,跑到没人能管到,也没人愿意管的地方,然后安享自己的晚年。 毕竟来说任何时候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自古以来跑的人太多了。 所以说不管是谁跑了,自古以来都不是什么新鲜的新闻。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9:44 , Processed in 0.15700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