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编辑 | 周到 头图 | 视觉中国 “怕热又怕冷是什么体质?” 把这个问题打在百度搜索上,你会得到一个答案——肾虚体质。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人,而是新能源汽车畏寒畏热的“肾虚体质”。 去年冬季,我们在《冬天一到,电动车又成你爹了》一文中,已经阐述了电车畏寒的一面——有半数的新款电动汽车,在冬季的续航里程至少打五折。唯一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了“续航五百当二百五开”的预期,不会因此骂街了。 然而,夏季高温对于电动车的威胁,消费者们可能还停留在“电池易燃易爆”的阶段。但事实上,电车“畏热体质”的附加隐患,不仅仅是自燃这么简单——紫外线和红外线的伤害、暴晒后甲醛释放的危害、高温下车辆可靠性问题所带来的危险,都被藏在了“遮羞布”之下。 而这块“遮羞布”,迟早要被极端高温给“撕下来”。 一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极端高温会越来越频繁。今年5月,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称,在吸热温室气体和自然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的推动下,全球气温可能在未来五年内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到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走出舒适“北温带”的国产电车,能否抗得住热带沙漠气候这样严苛使用环境,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的颜面。 电车摆脱不了“肾虚体质”,那就始终难言普及,更别提全面替代油车了。 坐进电车,她们都喊热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轿车,大多会在车顶设计一块超大的全景玻璃天幕。但这一设计的目的,更多的是出于无奈。 因为,纯电动车的电池组高度普遍会在10到15厘米左右,受限于底盘的高度,如果采用天窗+遮阳帘的结构,给人感觉会比较压抑。所谓创新的全景天幕,能够缓解车内垂直高度有限的问题,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暴晒和炎热。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样的画面。 抛开特斯拉车主们玩梗的成分,电车如同桑拿房,这事绝不是空穴来风。 最近,懂车帝把市面上60款主流的车型,拉到新疆进行夏季测试。在防晒隔热测试中,所有测试车辆红外线平均隔绝率为72%,紫外线平均隔绝率则为84%。 对人体伤害更大的是紫外线,它会在无形中伤害皮肤和眼睛,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之下更会诱发皮肤病。但庆幸的是,车企对紫外线的隔绝相比红外线更加重视。 例如,像二十几万的零跑C01都做到了100%的天窗紫外线隔绝率,而特斯拉的全景天幕尽管被嘲讽得最多,但奈何人家天窗紫外线隔绝率是100%。 不过,销量上没输过的比亚迪,在宋Pro DM-i和元PLUS这两款车上,该数值上仅取得了94%的较低水平。好在是这两款车,都配备了电动遮阳帘。 还得是物理防晒 隔绝紫外线仅仅是最基本的防晒,阳光中的红外线才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也是让车内成为“烤箱”的罪魁祸首。 但在测试中,只有售价80多万的路特斯,通过电子调光天幕实现了100%的红外线隔绝率,其余所有的车型到夏天都“如临大烤”。在几万块的微型纯电动车上,虽然压根就没有天窗,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为车主提供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恩赐”。隔绝率倒数第一,五菱宏光MINI EV当之无愧。 刨去这些“物美价廉”的微型纯电动,丰田bZ3当属全场“最晒的仔”。 丰田bZ3的红外线隔绝率为45.3%、紫外线隔绝率为55.3%。虽然用上了比亚迪的三电,但丰田家白玻璃的传统艺能,还是继承到了丰田bZ3的身上。 以后打到丰田bZ3的出租车和网约车,大家一定记得做好防晒。 全村的希望——丰田bZ3 当前,行业内普遍做不好的红外线隔绝率,间接带来了更致命的问题——高温加速甲醛的释放。 暴晒下的车内温度能轻松突破60℃,这恰好利于甲醛的释放。在懂车帝进行的“4小时暴晒测试”中,仅有2台的甲醛含量没有超标,占比3%;有97%的测试车辆,在暴晒后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甲醛含量超过推荐值(0.1mg/m³)的情况;超标3-5倍的车型有9台,占比15%。 其中,刚上市的蔚来ET5T位列倒数第二,暴晒后的甲醛含量达到0.41mg/m³,仅次于宝马3系的0.45mg/m³。这一“剂量”,可能会导致人出现咽喉肿痛、咳血和持续低烧等症状。 更有意思的是,在手机远程启动通风后15分钟后,甲醛数值不降反升的车型有8台,效果微弱的车型有26台(0-0.1mg/m³),有明显效果的车型有16台(0.1-0.4mg/m³)。 其中,“反向排毒”情况最严重的是智己LS7,在通风后甲醛数值反而是涨了0.12mg/m³;再则是理想的L9和L8,两款车都存在远程控制通风后甲醛继续释放的情况。其中,L9从0.21mg/m³涨到了0.3mg/m³。我们强烈建议,理想L9的车主,在车辆暴晒之后先开窗透风再上车。 究其根本,甲醛这玩意就是“不坑穷人”,从数据的表现来看,越是内饰用料丰富、装修豪华的车型,在高温暴晒后的车内甲醛含量普遍越高。 在极度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车企都在追求打造极致性价比,恨不得“全系标配Nappa真皮”。但藏在这些“面子”底下的玄机,只有车企自己心里清楚。 娇生惯养,电车这毛病改不了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晒晒日光浴就问题不断,走走颠簸路那更是状况百出。 只有 极氪X 的灵动中岛,仅仅停着晒了两天就坏了 如果要问在高温环境中行驶,新能源汽车上最先“爆掉”的零部件是什么?大部分人会猜错。正确答案不是电池、不是电机、更不是冰箱和彩电,而是轮胎。 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会让轮胎的“弱点”无所遁形。 以高温测试场地中国热极吐鲁番为例,夏季极端高气温为49.6℃,地表温度多在70℃以上,车辆表面温度高达89℃。但谁能料到,测试场的极端温度成了北京的日常。 在今年6月底的那波极端高温天气下,北京的表温度也曾突破过70℃的高位。如果扛不住这样的高温条件,那么一款车的销量越高,那无疑就是制造了越多的“定时炸弹”。 首先“爆”的是,比亚迪。 在300公里的颠簸耐久测试中,比亚迪元PLUS开了28.5公里就爆胎了,胎冠胎面脱离了轮辋;32.4公里时, 比亚迪汉 DM-i冠军版也发生了爆胎,在与终点相差267.6公里的距离停下了,无缘冠军;55.6公里时, 比亚迪海豹 冠军版爆胎了;146.4公里时, 比亚迪海鸥 也爆了。 “爆胎”看似普通的概率性事件,放在新能源汽车上其实并不能单纯归纳为“运气差”。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而言,“背”着动力电池跑的新能源汽车,普遍要重出几百公斤。比如,蔚来ET5T的最大载重质量为2370kg,而宝马3系则为2055kg。这需要新能源汽车的轮胎,也比同级燃油车有更坚韧且更强的承载能力。 同时,因为电机扭矩大、动力强的特性,车辆起步和制动都需要轮胎有更好的抓地力。再则,为了增加续航,轮胎还要有低滚阻,不能因为更大的重量降低耐用性和寿命。 对于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来说,大家都需要从车型研发阶段就根据车辆的特点,匹配相应性能的轮胎。基本上来说,不能拿同级的燃油车轮胎直接套用。而新能源汽车的轮胎没经受住耐久测试的考验,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轮胎的匹配不到位,车没穿上合适的鞋。 阿维塔 官方回应为该车辆触发了整车保护机制 而比爆胎更严重的是,阿维塔直接“趴窝”了。 由华为和宁德时代加持的 阿维塔11 ,在颠簸耐久测试中,居然发生了严重的动力系统故障。车辆在剩余13%电量的情况下,出现了无法挂挡、方向盘电子助力失效的情况。最后,阿维塔11只能无奈地“上板车”回家。 比阿维塔更狼狈的,是百万级特斯拉变身“吸尘器”。 这台售价超百万的 特斯拉Model S Plaid,虽然是完整地跑完了300公里颠簸耐久测试,但驾驶员开到一半就开始反馈:“这号车好像有点呛”。跑完全程之后,这台百万特斯拉内饰的所及之处全都积了一层厚厚的灰,甚至就连空调出风口和后门的喇叭内,都满是灰尘。 通常,整车的做工装配问题,会导致进灰的情况发生。但强化颠簸耐久测试,对车身刚性的要求比较高。全程跑下来,可能会导致车身刚性下降,车身会发生变现。因为,“吃灰”的情况在 Model Y 上也有出现,并夹杂着四个车门异响。 在“吃灰能力”层面可与之抗衡的,唯有比亚迪海鸥。但考虑到售价在8万元左右,且只有一层密封的海鸥,居然能跟百万特斯拉排在一个水平线上,也属于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但谁料到,自称“500万以内最好家用SUV”的理想L9,也能跟才百万元级别的特斯拉一决高下。在加了多层密封的情况下,L9和L8在第二排和第三排上都出现积灰的情况。 也许爆胎是偶然,也许趴窝是偶然,也许进灰也是偶然。但如今汽车行业内,一个必然的趋势是——带着这样的高温测试表现,从“补贴温室”里长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大举出口到车辆使用环境更加恶劣的海外市场。 “温室”里长大,走出去能行吗? 中东,是中国车企捞钱的热门地区。 6月11日,沙特投资部与华人运通( 高合汽车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5 05:01 , Processed in 0.16669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