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斯坦利公园( Stanley Park)是世界著名的公园之一,在隐藏森林中,距离步行道不远,有一个露营地。 从外面看,这个营地只是在几棵树上贴着几块绿色防水布。 但这里不是官方的露营地。这个地点属于一位选择斯坦利公园安家长达30 多年的人。他的名字叫克里斯滕森·贝利(Christenson Bailey ),是斯坦利公园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民。他独自生活在斯坦利公园森林里长达34年。 他说住在这里的目的是“追求心灵”,看看森林的宁静对创造力的影响。 贝利露营地的一切都简单而实用。大部分是用附近码头废弃的旧渔网和绳索建造的。用防水布防水,还有一个小木箱,里面装着手电筒、面包和手机充电包等必需品。 为了抵御恶劣天气,他准备了一条毯子和适合“20度以下”的四个睡袋,他的临时帐篷内非常小,没有足够的空间站立,而且营地占用的空间比露营拖车还小。 贝利说,他从来不想给森林带来负担,他的存在始终是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欣赏它、研究它,并将它作为他艺术表达的缪斯。 在最初的 17 年里,他唯一的光源就是蜡烛。不过,如今,他可以用养老金购买手电筒和电池 。 刚搬到公园时,贝利一直保持低调,但他的存在对公园工作人员并不是秘密。 公园管理员和温哥华警察局的骑警从一开始就知道他的营地。 由于各种原因,他被允许留下来。 贝利于 1949 年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几年后,他的家人搬到了费城,住在一个“富裕的社区”,随后于 1965 年移民到加拿大,当时他的父亲在渥太华担任政府工作。 他是一名体面的学生,高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名列前 10%,他在滑铁卢大学学习工程学,17岁就结婚。三年后,结束婚姻。 他曾在汉密尔顿的 Stelco 工作,然后在蒙特利尔银行工作,分析商业银行业务的运营情况。他称在工作让他不开心。 他第一次发现艺术是70年代末在蒙特利尔,其中的创意元素让他非常感兴趣。 贝利离开大学,进入艺术学院。他还曾在欧洲生活过一段时间。 1981 年,他从多伦多搭便车首次来到温哥华。他在杰里科海滩附近露营,然后在斯坦利公园第一次尝试露营。海洋和森林的结合激发了他迁居这里的愿望。 1990年,贝利回到斯坦利公园,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他记得“可能”是在当年春天的某个时候进到公园的深处。 他指斯坦利公园依附于大都市但相对孤立,人口少得多,也安静得多。 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在森林里继续生活接下来的三十年。40岁的时候,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自我发展。 当然,生活在户外也迎来很多挑战。 贝利的第一个重大天气事件是 1996 年的“世纪风暴”,当时温哥华降雪约 80 厘米,其中一半是在一天内降下的。 贝利回忆起他蹲在营地大雪中的艰难。 至于 2021 年的”热穹:天气,他说他几乎没有注意到:“这里的树下非常凉爽,根本不热。” 但是2006年的暴风雨,对他却是一段令人伤痕累累的记忆。 当时飓风席卷了斯坦利公园,夷平了 41 公顷的森林。周围的树木纷纷倒塌,贝利躲在一根圆木下才逃过一劫。他指飓风过后,地貌发生了变化,自行车都无法往外推。 在这30多年时,警察和公园管理员和贝利保持默契的长期关系。他会确保在暴风雨过后和他们联系,让他们知道他是安全的,否则工作人员就会来检查。 现已退休的警察常务官迈克·凯勒 (Mike Keller) 经公园管理员介绍,于 2003 年首次见到贝利。 当时,凯勒刚刚开始与 VPD 的骑警部队合作,监视斯坦利公园并留意森林里的人。如今,他在斯坦利公园马厩担任文职雇员。 凯勒表示,贝利似乎为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自给自足。 警察进行了犯罪背景调查并调查了贝利的历史,但没有发现任何令人担忧的事情。他和心理健康从业者及住房代表进行了会面。凯勒表示,早年也有“很多讨论”关于他是否应该被允许留下来。 他称当局真正关注的是吸毒成瘾、酗酒成瘾、参与犯罪、可能利用公园作为藏身之处甚至犯罪的人,但贝利不属于这些人。 公园工作人员称贝利非常友好,也富有魅力,他从未拿走任何东西。 贝利并不是唯一一个住在斯坦利公园的人。公园工作人员称可能有大约 20 到 30 人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了不同的时间,所有都是超过 50 岁的男性,都在试图避开市中心东区,有些男子在公园居住长达10年、15年。 不过,现在可能即将结束。因为整个公园范围内的铁杉尺蛾侵扰导致数千棵树被砍伐,留下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空地。 现在,贝利也74岁了,也要带着30年来的艺术、音乐和选择独自生活在森林里的经历离开斯坦利公园了。 34 年后,贝利在斯坦利公园停留时间是迄今为止最长的,多个组织和城市部门正在参与制定他的下一步行动。 一生最快乐的34年 克里斯滕森·贝利于 1990 年开始在斯坦利公园露营。 在过去的34年里,他搬进了森林深处的一个小露营地进行艺术创作,但他几乎一无所有。 一开始,贝利靠运用自己的艺术技能,在城市各地做标语工作来赚取收入,每年仅靠 300 元维持生计。 贝利告诉全球新闻:“只是偶尔这样做,进出森林,没有人质疑我”, “我只是沿着街道走,敲门问:“你喜欢这个吗?”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演示。人们会付给我一笔不菲的费用。” 最初的17年里,他只靠烛光生活。他没有给当局惹麻烦,并和公园管理员保持联系。为了获取食物,他自学了如何捕捉大雁和鸭子。 他指这种生活和安息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他想要的。他说:“那段时期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之一。” 他可以连续几个星期不和别人说话。他把时间花在冥想、研究森林和创作艺术上。 当他的晚年出现新技术时,贝利会骑自行车去 UBC,每周花 20 个小时在计算机图书馆建立网站。 他骑着自行车到处去。他会去租赁店和修理店索要自行车的旧内胎,他发现这些内胎非常适合把袋子绑在前后,这样他就可以携带东西了。 温哥华警察局骑警队的警员现在斯坦利公园马厩工作的苏珊·夏普(Susan Sharp),称贝利一直自给自足。 她说:“他收到了很多衣服或食品券,他从未从我们这里拿走任何东西。有一次,我给他买了一双鞋,因为他的鞋太湿了。他非常感激。” 在某种程度上,贝利利用安静的森林重新设定了自己的生活,让他摆脱了所有外部责任和承诺,这样他就可以过着低调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一次采访中,他自豪地说:“我通常没有时间表,除了我自己的。” 他有时会花几个小时或几天的时间在森林里研究植物和动物。他和《全球新闻》记者一起沿着一条小路行走,他指出了一棵在中间分叉的树。 他说:“我认为那是一棵不可思议的树,看看它穿过的光、平静的感觉和存在,有如此多的安静力量,以至于产生共鸣。” 贝利就是在这里汲取艺术创作灵感的,他带着他的素描本在森林里走来走去,寻找创造灵感。 他说:“你在这个地方……你不是在学习一本说要这样做的书,也不是任何老师、指导员,这是你和自然世界之间的事。” 25 年多来,贝利一直坚持这种生活方式。 2017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 领取养老金 贝利经常在他露营地附近的一条小溪里洗澡。他认为水被污染导致他出现了皮肤病,不得不去诊所寻求治疗。 由于他没有身份证明,他被转介给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并和一名个案工作人员配对——对于被认为居住在外面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例行程序。 他指从一开始,案件工作者就安排了法律表格让他签字,以宣誓他就是那个人。” 已经在外展和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工作了 10 年的社会工作者杰夫·博德纳拉克 (Geoff Bodnerak) 就是在那个时候遇见了贝利。 博德纳拉克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遇到了很多不害怕做自己的人。我喜欢与贝利交谈,听他的故事以及他的成长经历。我记得他非常自豪拿出了他的素描本。” 通过他的关系,他在贝利没有政府身份的情况下为他申请了一个银行账户,并启动了领取养老金的程序。 几个月之内,贝利的年薪从 300 元增加到每月 600 元。 贝利说他自己也“惊呆了”。这些钱让他能够购买杂货、更好的户外服装和手机,这样他就可以为他的艺术创建一个 Instagram 帐户。 社会工作者博德纳拉克也表示他和贝利的关系始终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他从未试图说服贝利离开公园。 “那不是他想要的,他喜欢住在那里。” 有一次,医生在早期评估中发现了良性肿瘤,贝利最终被送往医院接受小手术。 手术结束后,1000 元账单又让贝利支付出现了混乱。 贝利含泪回忆道:“当很明显这笔医疗费用可能不能没有医保时,博德纳拉克说他会付钱。”贝利很感激地说到:“你知道,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很棒。” 至此,贝利已经在斯坦利公园与世隔绝地生活了 27 年。没有电,没有暖气,没有物质享受。只有他自己和自然世界,偶尔也会去这座城市。 社会工作者博德纳拉克知道贝利在未来的许多年里都会以这种方式生活,但当他改变主意时,或者如果他改变主意,就需要采取措施。那是从拿到护照开始的。 他说:“(有)大量的调查要做,重点就是他们的医疗记录在哪里”。然后他们开始查看贝利的跨境记录,发现他的家人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从美国搬到了加拿大。然后开始检查他的入境点(记录),这样就可以证明他已经在加拿大呆了多久。 这个过程漫长而缓慢。贝利是博德纳拉克当时负责的大约 100 名客户之一。 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但任务从未完成。2019年,博德纳拉克因个人原因离职,把贝利的档案交给了另一名员工。 之后,由于大流行来袭,贝利的案子不再是优先考虑的事情。 感谢这些善良的人,贝利可以在这个社会做自己! 现在的斯坦利公园和以前不一样了 现在斯坦利公园看起来和贝利进入公园的1990年截然不同。 克里斯滕森·贝利 (Christenson Bailey) 在公园里生活了 34 年,他注意到 数以千计的树木被砍伐和移走,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正在变得一去不复返。 这位 74 岁的老人三十多年前在公园深处建立了他的小型防水露营地,以创作艺术、获得灵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3:36 , Processed in 0.147567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