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独生女的身份,如今在舆论环境中通常意味着家庭富足、父母宠爱,成长过程中物质条件优渥,精神状态松弛……然而,有一些女孩,身在这个标签之中,表面家境优越,即使是独女,也没有得到父母的偏爱。 她们是江浙沪独生女未被看到的另一面: 妈妈自己开公司做生意,根据表面上的推算还有和亲戚的交流,家里资产大概有5000万以上甚至上亿。父母是不可能说的,他们从小到大都装穷。 我是独生女,但他们非常不舍得给我花钱,花一两百都要骂骂咧咧半天。我初高中的零花钱每个月只有100元,只够买教辅书和文具。衣服、化妆品就算上了大学也不给买,几十块的眉粉我都要靠自己省出来。每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他们给得极其不情愿,对外人说我不孝,觉得我花钱多。 刚找到工作的时候,还没提买房的事,父母就开始哭杭州房价贵买不起。聊天或者打电话谈到钱,他们会在卧室里锁上门。我长这么大,一件首饰都没收到过,过生日、本命年,他们选择装傻。 他们觉得学习成绩好、考上公务员或者年薪百万才是成功的人生,而我学历不高工作不够好很失败;从不愿意为我付出,但特别爱鼓励我吃苦。我工资低,为了省钱连饭都很少吃,他们还是嫌弃我存不下钱。 可他们对亲戚的孩子出手非常大方,经常在不告知我的情况下把我的玩具私自送给别人。我之前甚至强烈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他们会在我面前装穷,一家三口出去旅游都住三人间,但我爸自己经常买好几万的手表、几十万的玉石,还偷偷给我姑姑的儿子还房贷。我妈在我面前说漏嘴,我才知道她给自己买很贵的大衣、裤子,只对我抠门。 从小到大被打压,让我从学生时代就非常不自信,没安全感。我很舍得为自己花钱做医美,买衣服、化妆品、奢侈品、旅游,但在其他地方非常吝啬,别人觉得我是铁公鸡,所以我朋友很少。我永远把钱放第一位,不和家境不好的人来往,不相信任何与人相关的友情爱情亲情,变成了一个非常自私、刻薄的人。 没钱的羞耻,还有父母哭穷带来的难堪,时常让我觉得自己连活着都不配。我对搞钱没了底线,曾经从别人那里骗钱骗感情,差点误入歧途。 父母自己都是穷过来的,把钱看得很重。加上在他们的观念里,生个女儿就是拿来用的,要从小培养做家务、做饭,培养贤妻思维,不愿意对女儿投资,经常说“女孩子嘛差不多就行了”“你要那么多 xxx 干嘛”,觉得供我吃喝已经很好了。 现在我们维持着老板和下属的关系,我对他们的态度取决于他们给多少钱。他们朋友的孩子,要么一分钱不挣,要么人在国外回不来,最后可能发现还是得指望我养老,关系比之前和缓多了。等父母年纪大了,我一定要把他们在亲戚身上花的拿回来,再和亲戚断绝一切关系。 我25岁时,突然发现家里好像挺有钱。 入职银行没多久,爸爸问我工作上是否需要帮助,我随口说了句:“你有闲钱的话,可以在我们银行买50万理财,没有就算了。”结果几天之后,我从经理口中得知,爸爸投了300万支持业绩。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家庭的认知都是:浙江二线城市,普通小康,虽然父母开厂做一点小生意,但连中产的边都摸不上。 从小到大,父母对待消费的态度都是“能省则省”。我的衣服基本都是在商场里随便买的,单价不超过200元,大多数甚至只要几十块。家里每天都做饭,点外卖或外食都很少见。父母买衣服通常是去市里的服装批发市场,每一件都要和商贩讨价还价很久。我上初中后家里才买了第一辆车,是一辆非常普通的小别克。 我一路读的都是公立学校,没上过什么培训班。大一时每个月的生活费是1500元,到大二变成了2000元。那时候有个室友每月有六七千元的生活费,我只会每个月买两三次必需品,像她那样买护肤品和化妆品很少。有一次,我提出想花几万块报名会计证培训班,爸爸很爽快地同意了,我还有点惊讶。 我是上大学之后慢慢知道家里经济状况的,原来做纺织的厂子从小学开始效益就不错,光我知道的固定资产就有两辆车、三套房,包括一栋别墅。父母从来不会主动提及这些,甚至我爸买了300万的理财之后,至今没有告诉我。 从小到大,爸爸总是喜欢跟我说自己赚钱有多辛苦,家里买房卖房亏了多少钱,厂里效益不好之类的话,还会向我抱怨自己“出去应酬喝酒,把身子都喝坏了”。但我们家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下降,他只是在夸大。 我还有个弟弟,父母对他更好。高二时因为学校上网课的要求,家里才给我买了iPad,他上小学时爸爸就主动买了。小时候我看到别人学乐器,自己也想学,结果被以浪费钱的理由拒绝,但弟弟从小就开始上画画、钢琴、跆拳道等各种兴趣班。 从小我就因为家境自卑。跟特别有钱的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我会扮演随从者的身份,不会提出自己的诉求。有次我跟一个家境很好的朋友吵架,即使不是我的问题,我还是一直跟她发消息解释,乞求和她继续做朋友。现在发现,其实我们俩家里的条件是差不多的。 现在手头比过去宽裕了许多,我经常在游戏里花几千块买皮肤,就为了听别人叫一句“富哥富姐”。我想通过别人的追捧满足虚荣心,心底却觉得自己配不上。父母偶尔给我买奢侈品包包和比较贵的衣服,我都觉得自己像乡下小土妞,和这些大牌不搭。 这种家庭环境让我格外渴望独立。大学生活费不够,我就去做兼职,绝对不找爸妈要一分钱。有次接到一个很急的设计单子,客户当天晚上十点下单,第二天早上八点前就要拿到成品,我和一个朋友轮班做,一直赶工到凌晨四点。 前段时间,爸妈提出给我买房买车,我拒绝了。他们经常说我现在花的钱都是他们的,所以要乖乖服从他们。既然他们这么想,我就更要努力上班,赶紧独立出来,向他们证明自己。 家里资产具体有多少我不清楚,每次问父母每个月能赚多少,他们都说“你不用知道那么多”。长大之后跟爷爷奶奶聊天,我才知道家里每个月能拿分红,还有很多套房在收租,爸妈每个月什么都不干也能赚几万块钱。读完大学他们送我去英国留学,一年的支出至少有50万。 从小爸妈就哭穷,教育我要节俭。上高中之前,我一分零花钱都没有,小学六年,校门口那种小摊一次都没有吃过。各种原因交叠吧,最后导致我去超市偷东西吃,其实就是一些一直得不到的糖果、口香糖.....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自己很“恶心”。 小时候想买芭比娃娃,父母一直不给买。身边的同学都在上兴趣班,我想学音乐,因为知道一架钢琴要几万元,很贵,我提出学小提琴,从一年级求到三年级,他们才给我买了一把300块钱的琴。 高中上寄宿学校,父母一周给我200块钱,有了可支配的空间,我就特别抠。和同学出去吃饭,几十块钱都要纠结半天,花完还要一直念叨“太贵了,怎么这么贵”。我的储蓄意识特别强烈,大学在本地,生活费每个月1500元,我不仅花不完,还会自己送外卖、做家教再赚点。 因为从小都过得一般般,突然有了钱我也不知道怎么支配。去英国留学之后,父母给了我一大笔生活费,告诉我别苦了自己,但我就是舍不得花,买打折的菜,去餐馆打工,每一笔帐都要记下来。周围留学的同学大多家境良好,约着出去购物、旅游,我很少参与。物欲很低,从没买过奢侈品。不过,抠抠搜搜攒下钱之后,我有时会报复性消费来弥补自己,处于一种很矛盾的状态。 我爸妈平时在消费上表现得很正常,但我后来发现,我爸赌球能挥霍掉几十万,我妈在直播间疯狂购物。知道这些之后,感觉小时候的自己蛮可怜的。 我父母是非常典型的上一代传统家长,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从小隐瞒家里的经济状况。而在人生规划方面,因为学历不高,甚至都没怎么工作过,他们能给到的帮助少得可怜,只会给我施压。我从去年回国找工作到现在,他们只会说“你要多投点”,催我快点找,毫无实际意义。 我和父母的关系应该说一直比较疏离。妈妈是女强人类型,小时候撒娇嫌我肉麻,肢体接触都很少。我每次跟她倾诉烦恼,她只会反过来抱怨爸爸最近对她不好啦,和奶奶闹矛盾啦。久而久之,我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消化。 物质条件不富裕只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我配得感、安全感严重不足的原因之一。面对我的低物欲,有时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喜欢,还是觉得自己用差的就够了。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18 05:13 , Processed in 0.125975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