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的经济社会情势时,经常会涉及到房地产泡沫,乃至中国的泡沫经济。从经济层面来看经济泡沫,会比较抽象;而从社会层面看,中产阶层的泡沫化就十分明显了。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不是他们变富升级了,而是变穷了。去年中国就开始讨论中产返贫变“中惨”的社会现象。如果把中国的中产阶层状况与台湾对比,则情形与差别就更为鲜明。 一、从"中年危机"讲起 过去十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购买了住宅,能付得起房贷的家庭,大致家庭收入就不错。因此,有房族与中产家庭似乎大致划上了等号。何况,随着房价飙涨,很多中产家庭把第二套房的房产价值计入家庭财富,自我感觉就越来越好。中产家庭的资产中,房产占比全国平均为68%,而京沪则高达85%。 但与此同时,城市家庭的负债也因为房贷数额很大而攀升。从2007年到2016年,十年内中国家庭的债务率翻了1倍多,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成了高负债家庭。虽然以房价计算的家庭虚值财富在增加,但每月的还贷支出也成为了硬开支。如此则中产家庭的财务维持就取决于收入现金流了,只要工资在涨,中产阶层就信心尚存。然而,沉重的家庭债务也会让中产家庭担心两件事,怕失业,怕减薪,因此就有了“房奴”一说。 中产群体具有一个社会特性,那就是,盼望局势稳定,也宁愿相信局势会稳定向好。因此,他们多半不太注意房地产泡沫这个危险的现象。自从2021年底中国的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无法偿付境外到期债券之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短短两年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整个房地产业一蹶不振,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到了今年,到处裁员、全面减薪,二手房房价普遍下降两成,中产阶层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一方面,家庭收入不足,开支浩繁;另一方面,房产价值连带着家庭财富缩水,有限的金融资产对应大额的房贷,让他们不得不节约家庭开支。 仅举一例,大路品牌的进口红酒不算是高档奢侈消费,它多半是中产家庭的一种享受。但是,2022年中国的葡萄酒进口量比上一年减少21%,其中,散装葡萄酒进口量减少12%,瓶装葡萄酒进口量减少24%;而去年葡萄酒进口量又比2022年下降26%。两年合计,中国的葡萄酒进口量减少了四成。显然,很多中产家庭正在放弃这类享受,因为钱袋空了。 年青的中产阶层更焦虑的是失业,由于社会上存在着“35岁就业门槛”,跳槽涨薪的年代结束了;相反,一旦中年失业,很可能就再无翻身机会,随之而来的便是家庭财务破产。七年前中国开始出现关于“中年危机”的讨论;今天,“中年危机”已经在中国社会里蔓延。去年5月27日《六度新闻》有这样一篇报道,标题是,《中产将返贫变“中惨”阶级》。该报道写道,“在中国薄薄一层的中产阶层里,随处可见一张张闷闷不乐的脸”。 中国的中产阶层只是“薄薄的一层”?不是很多人相信,中产阶层正在中国崛起吗? 二、中国家庭收入真相令人吃惊 到底中国人的收入状况如何?去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公布了《中国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21》。从这份关于中国收入分布的官方报告里,可以发现三个真相。 首先,2021年中国月收入1,090元以下的人口为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是42.85%,他们属于赤贫人口。在这6亿人当中,546万人收入为零;2.2亿人月收入在5百元以下;2亿人口月收入在5百元到8百元之间;1.3亿人的月收入在8百元到1千元之间;月收入在1,000到1,090元的人口数为5,250万人。这6亿赤贫人口当中,1.5亿是城市人口,4.5亿是农村人口;换言之,城市人口中赤贫户占四分之一,农村人口中赤贫户占四分之三。 2020年5月28日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强调,中国有“6亿人平均月收入也就1千元左右”。国家发改委的2021年中国收入分配报告提供了最新的数据,当下,这样的赤贫人口还是有6亿之多。 其次,若以1,090—3,000元作为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标准,则该群体人口的比重达到41%,约5.74亿。其中,月收入在1,090到2千元之间的,占全国人口的26%,大约3.6亿;月收入在2千到3千元之间的,占全国人口的15%,大约2.1亿人。 再次,剩下的占总人口16%的人群当中,11%的人月收入是3千到5千元,这组人群约1.54亿人。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该报告讲的是人均月收入,而不是人均月工资。如果按照一家三口的小家庭来计算,人均月收入3千元,相当于双就业家庭的人均月工资4千5百元。如果观察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内地经济状况,人均月工资4千5百元,就算是在当地不错的状况了;但是,以这样的工资水平,家庭每月能用于房贷支出的上限是2千元,因为子女教育费用也是大开支。 按照目前内地三线城市平均房价6千一平米估算,一个100平米的单元,房价为60万,首付20万之后,30年期的房贷,每月还本付息大约需要1千7百元。由此可见,即便是总人口中居于上端的11%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达到3千到5千元,他们付完房贷和子女教育费用之后,金融资产所余有限。 三、中产阶层的国际通用标准不适用于中国? 中产阶级在国际上有定义和分类界定,并非一般民间理解的有房有车就算中产了。以OECD(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所使用之中产阶级定义,它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介于全体人口人均收入中位数的75%至200%的这个社会群体。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统计学当中的专用术语中位数,它与平均值不同。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学生的全班平均身高,是每人身高的平均值;而如果全班排队,从低到高,中间那个人的身高,就是全班身高的中位数。 如果用一个两维数轴来表示收入分布,横轴显示收入数,纵轴显示不同收入群体的百分比,当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属于典型的正态分布时,则这样的收入分布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钟型曲线,收入中位数会靠近收入平均值,或在平均值的左侧,或在右侧。 然而,如果收入分布的特征是,低收入家庭比重很大,那这样的收入分布曲线就属于偏态分布,即左侧高右侧低,右端呈现一个长尾;这时,全社会的收入平均值会受少数高收入者的影响而被拉高,因此就高于中位数。这便是为什么国际上不采用收入的总体平均值来判断中产阶层的范围,而是改用中位数。 本文第二节已详细介绍了国家发改委2021年中国收入分配报告中披露的不同收入群体的群组比例,据此加权估计,中国2021年的人均月收入平均值大约是1,984元,而中位数则估计是1,200元。如果按照关于中产阶层范围的国际通用标准,就会出现一个令中国人啼笑皆非的结果。 此结果如下,以国家发改委2021年中国收入分配报告中的数据估算,中国的中产阶层之收入下限(即中位数1,200元的75%),大约是人均月收入900元;而中产阶层之收入上界(即中位数1,200元的200%),大约为2,400元。中国人均月收入在900元和2,400元之间的家庭,能算是中产阶层吗?绝大多数中国的城市居民都会摇头,因为,即便按照中国的官方标准,如此收入水准的家庭也只能算是低收入家庭。 今年中国政府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是2,400元,假如这个标准得到落实,那中国的收入分布中位数就应该远远大于最低工资。如果一个三口之家之两个大人都只有最低工资,那么,这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是1,600元,显然大大高于全国收入中位数1,200元。 到底是怎么回事?答案很简单。首先,中国政府颁布的月最低工资2,400元,只是个“面子货”,许多人的实际工资远低于这个数额;其次,中国并非一个正常国家,现在还有几乎一半人属于赤贫人口,赤贫人口加上低收入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84%。 尽管中共当局早就宣布,中国已经“崛起”,而且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东升西降”,但国家发改委的这份收入分配报告还是揭了老底。由此看来,中国经济衰退,消费疲软,其实不过是因为民众太穷而已,他们没钱,又如何买房买车? 四、中产阶层不足7%? 到底中国有多少真的中产阶层?中国人当然都很想知道答案。既然中产阶层的国际通用标准不适用于中国,那就只能看赤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之外的那16%的人口当中,有多少人算是中产阶层了。 前文已提到,这16%的人口,一共是2.2亿人,其中11%的人之月收入是3千到5千元,这组人群约1.54亿人;剩下的5%,约7千万人,大约属于中国的富裕阶层。 因此,要找中国的中产阶层,只能找这11%的人了。其实,这11%的人当中,人均月收入刚到3千元的,属于日子过得很紧的家庭。如果把这部分人剔除,只算人均月收入达到4千至5千元的家庭,那么,按11%人口当中3千、4千、5千人均月收入的群组各占三分之一估计,则4千到5千人均月收入的家庭,大约占这11%人口的三分之二,相当于全国人口的7%,约1亿人。 如此算来,按照“中国特色”的低标准来划分“中产阶层”,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充其量最多不超过总人口的7%,只有1亿人而已。由此可见,所谓的“中产阶层崛起”,在中国不过是一个与“房地产只涨不跌”一样的幻觉。戳破“中产阶层崛起”这个“中产阶层泡沫”之后,中国的“中产阶层”的确只是“薄薄的一层”。 中国的“中产阶层”不但人数有限,财力也有限。如果把中国的“中产阶层”之人均月收入全都按5千元高估,然后与台湾的民众来对比,新台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是4.4比1,在中国人均月收入5千元的“中产阶层”,就相当于台湾的人均月收入新台币2万2千元。而台湾现在的最低工资是27,470元新台币,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成年人都拿最低工资,这样的家庭之人均月收入是新台币18,300元。这样一对比,中国当下的“中产阶层”当中,收入较好的家庭不过相当于台湾领取最低保障工资的水准。 五、中台中产两对比,台湾中产多七倍 中华民国国立政治大学2022年发表了一份报告,《台湾中产阶级所得变动趋势之研究》。 这份报告介绍,研究人员使用主计总处的家庭收支调查、财政部的财税资料库之行政资料和劳动部的劳工保险资料库,分析了台湾2004年到2020年中产阶级之家户或人口占比与所得变化。这个报告的研究者采用国际上通用之中产阶级定义,即家户或个人所得介于全体所得中位数的75%至200%者。 那台湾的中产阶级大约有多少人呢?在2004–2020年间,家庭收支调查的结果是,中产阶级家庭的比重大约是55%;中产阶级之总所得(可支配所得)占全体的比例,从2004年的60.1%-61.7%,成长到2020年的66.6%-67.47%,其中以劳务所得为主;随着所得的提高,中产阶级的劳务所得占比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营利与股利所得、利息所得与其他所得。 上文提到,中国的“中产阶层”中收入较好的家庭,收入大约相当于台湾领取最低保障工资的家庭之收入水准。收入相差这么多,那是不是中国的物价比台湾低很多,因此中国中产家庭的实际购买力更强呢?其实,中国沿海大城市的物价和台湾差不多;但中国内地城镇和乡村的物价,会比台湾低一点。 如果对比中国和台湾中产阶层的比重,中国的“中产阶层”相当于全国人口的7%,而台湾的中产阶层相当于总人口的55%。也就是说,台湾的中产阶层百分比,是中国“中产阶层”百分比的8倍;或者说,台湾的中产阶层比重,比中国多7倍。 六、户均背债一百万,中产返贫变“中惨” 中国从加入世贸组织开始,花了20多年时间,用泡沫经济养成了占人口不到7%的“中产”家庭。现在很多中国很多人希望,房价能够重新涨上去,而不是持续下跌;否则,自己买的房子就可能变成负资产了。 本文分析中国家庭收入令人吃惊的真相,除了要找出中国的“中产阶层”到底有多少人,还想知道,究竟中国的房价还有没有可能重新翻高? 房价要能涨得上去,前提是,今后还有很多人能买房。哪一个社会群体有能力再买房呢?赤贫户和中低收入户显然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再买更多房子的群体,就只能是这1亿“中产阶层”了。按一家三口计,“中产”家庭不过3千万户。他们会不会再买房,取决于“中产”家庭现在有没有房,还能不能有馀钱再买房? 要看中国的“中产”家庭现在有没有房,有一个银行数据很靠谱,那就是居民的房地产贷款。凡是买了房的“中产”家庭,多半都有房贷,中国现在所有银行的房贷馀额,到今年3月底一共是48兆。其中还有富人炒房借的房贷,富人一般都有几套房,我按富人的房贷占全部房贷的四分之一来估计,那剩下的房贷就是“中产阶层”的房贷债务了。 这样来估算,中国的“中产阶层”现有的房贷债务至少有36兆,户均背负120万房贷。从还款期限来看,如果中产家庭人均月收入5千元,每户平均月收入1万5千元,以差不多二分之一的收入用于还贷,每月最大的还贷能力是7千元,一年还款8万4,现有的家庭平均房贷债务需要再还14年。从现在起,中国的中产家庭即便不失业、不降薪,他们在14年内都不可能再买房了。 中国以这么少的“中产阶层”人口和这么低的收入水平,却要他们支付买房的高房价,那么,“中产家庭”就只能大量借债。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现在的衰退,实际上是债务经济引发经济泡沫化;一旦泡沫经济破灭,不但经济长期衰退,而且“中产阶级”的数量会不断缩小、收入下降,也就是所谓的“去中产阶级化”。 现在中共的经济政策是,尽量限制房价下跌,否则银行的抵押资产大缩水,就可能面临银行破产带来的金融危机。但是,二手房市场的成交价是买卖双方自己谈成的,政府控制不了,按现在的房价下跌趋势再持续两年,“中产阶层”的房产就会变成“负资产”(所欠房贷大于房屋所值)。那时,“中产”返贫变“中惨”,就可能成为社会现实了。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8:30 , Processed in 0.15254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