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加拿大在地理上是全球第二大国家,被认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但加拿大大城市异常拥挤、住房负担不起,多伦多地区是北美人口第二稠密的城市地区,温哥华地区稠密度居第四,也因此,有评论指这是违反直觉。 《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作者托德(Douglas Todd)撰文指,Slazac等社群媒体评论员透过发布粗略地图评论道:「加拿大人太愚蠢了,他们抱怨住房危机,但他们却拥有这些空地可以用来建造城市。」该评论吸引了290万人的关注。 托德认同上述观点,认为加拿大大城市异常拥挤是违反直觉的。 例如,多伦多地区是北美人口第二稠密的城市地区,而温哥华地区就位居第四。 他指出,加拿大的居民以及新移民都被以一种奇怪、强大的方式吸引到大城市里,而这些城市明显受到边界的限制。 这也得以解释房价为什么会如此高。 温哥华南邻西雅图宽松得多 卑诗省前省长贺谨(John Horgan)领导下的卑诗省公务员部门负责人赖特(Don Wright)制作了一张图表,图表显示北美唯一一个密度高于多伦多的城市地区是纽约。 透过测量每个市中心3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赖特发现纽约的人口密度最为集中,每平方公里有15,014人。 但多伦多地区则位居第二,每平方公里有6,006名居民,再下来是三藩市(San Francisco)地区(5,843人)和温哥华地区(5,568人),满地可以5,219人排名第七。
相比之下,温哥华南部的邻居西雅图则宽松得多,该市每平方公里只有2,483名居民。 造成加拿大三大城市人口高密度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加拿大乃世界上国际移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缺乏扩展空间。 尽管加拿大全面开放,但只有4.3%的土地可以种植农产品,而美国、德国和印度该比例分别为17%、33%和52%。 这导致政客们感受到保护农地和其他绿地的压力,特别是温哥华和多伦多周边地区。 因此,这两个城市在地理上比其他北美城市受到更多限制。 「我们在加拿大有很多土地,但大部分土地上没有人生活,」赖特说。 他指出,在1970年代,加拿大的市级政客经常透过将边界延伸到邻近的农田,来应对人口的快速增长,但赖特发现,以城市边界计算,美国人均城市土地比加拿大多了50%。 加拿大政客将农地重新规划为住房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赖特说,「我们知道卑诗省农业土地储备是多么重要的信念。」去年,安省省长福特(Rob Ford)试图将多伦多周围相对较小的绿带重新规划为新住房,就遭到了巨大阻力。 「垂直扩张」事出有因 加拿大城市不再向郊区和农地蔓延,而是以墨尔本大学永续发展教授格里森(Brendan Gleeson)所说的「垂直扩张」(vertical sprawl)而闻名。 「The Skyscraper Center」的数据显示,加拿大是拥有全球100米以上建筑物数量第三多的国家,总数为472幢,仅落后人口大国中国和美国。 虽然格里森并不反对高密度,但也担心高层建筑品质差、丑陋且距离太近,更重要的是,住宅大楼往往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 这些现实与加拿大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游说团体Century Initiative的主张相结合,该游说团体一直敦促自由党政府,到2100年将多伦多大都会区的人口从目前的800万增加到3,350万,并将温哥华大都会区的人口增加到1,200万。 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温哥华市的人口密度已经增加了两倍,除了对数百栋住宅大楼进行分区之外,长期以来,它还允许每个「单户」地块包含2到4套独立住宅。 近年来,温哥华与本拿比和其他郊区一样,也对更多社区大幅升级,以建造更多塔楼。还有卑诗新民主党去年提出了第44号法案(Bill 44),取消全省的单户住宅区划,支持每块地建造4至6套住宅。此外,第47号法案(Bill 47)还要求距离天车站和巴士站步行10分钟以内的建筑物达到8至20层。 专家:目前唯一可行办法 这种升级分区看似善意,但来自从本拿比市长和列治文市长到卑诗大学(UBC)建筑系教授康登(Patrick Condon)等一系列人士指,它并没能降低房价。 康登说:「温哥华地区的致密化进程可能比北美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大胆,但它并没有产生我们所希望的经济适用房。」 尽管这位UBC教授表示,从理论上讲,人口稠化有一天可能会降低房价,但他的研究表明,即使违背多伦多和温哥华大多数居民的意愿,开发商被允许推平农田建住房,负担不起的情况也可能仍会持续存在。 可以做什么?许多住房分析师和银行经济学家现在表示,加拿大的永久和临时移民数量必须从目前的每年130万人减少,直到住房供应能够跟上。 赖特说:「我认为我们恢复一定水平宜居性的唯一机会,是联邦政府必须减少移民数量。」他建议年人口成长应减少到30万人,加拿大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 of Canada)经济学家Stéfane Marion和Alexandra Ducharme则提出30万至50万的目标。 图:加通社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2:31 , Processed in 0.14529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