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评论区,对于今年的春晚,就俩字: 尴尬。 这个尴尬,那个也尴尬,看着难受,可难受,大家也还是得忍着。 ![]() 开场五个主持人一亮相,还真有点意思。 康辉、小撒加上小尼,央视第一男主持天团开口就是浓浓的年味。 只不过开场白有点拉胯。 龙洋上来就破音。 ![]() 她一句“踏着如意舞步”,紧接着马凡舒竟然又重复了一遍“踏着如意舞步”。 也不知道是谁抢了谁的词儿。 虽然开场不利,好在节目单看上去还是比较给力的。 ![]() 歌唱类节目都是国民度极高的唱将。 从毛不易、莫文蔚到梁静茹、王菲,还有萧敬腾和陈奕迅,几年都不太来内地发展的港台明星都给请来了。 也算是视觉听觉双重享受了。 ![]() 歌唱类节目是让观众满意了,这语言类节目,还是一如既往地难评。 第一个小品《借伞》,改得那叫一个面目全非。 该小品原本就是管乐和张小碗的作品,到了春晚上,阎鹤祥是新加入的主演。 原本最搞笑的部分全都“一剪没”,加入的传统戏剧部分倒是有些新颖。 ![]() 可小品内核实在是太尬了。 故事不够完整,突如其来的戏曲部分非常生硬。 最后为了凸显叶童和赵雅芝的《新白娘子传奇》CP,连正常的结尾也没有。 这样的小品,就像是编创期间的半成品。 ![]() 最后导播甩镜头更是炸裂。 灯光都暗下来了,大家想要离场,结果画面突然切给了还在四处“张望”的镜头。 晃得人直眼花。 ![]() 第二个语言类节目,岳云鹏和孙越的《我们一起说相声》。 原本以为是岳云鹏的又一部佳作,没想到这可真是拉了坨大的。 ![]() 俩人从头到尾就像是唠闲嗑,挑挑拣拣竟然没有一个正经包袱。 开口就是老到几年前都不算新的开场白。 配上假到不行的“嘘”声,这相声听着没有一点滋味,隔着屏幕我都要脚趾抠地了。 ![]() 第三个小品《花架子》。 为了讽刺而讽刺,仿佛把“尺度很大”贴在演员脑门上,可真正触及到红线的部分却又丝毫未碰。 台上全程就四五个人。 从“微服私访的镇长”、只能泡泡面的面馆,到落荒而逃的三轮洒水车,腰杆挺直的面店老板,以及去掉也没有影响的镇长助理。 ![]() 看着看着,我甚至有一种大学毕业设计的既视感,还是那种很有可能被导师“输出”的水平。 一时之间不知道这“花架子”,到底是小品名字,还是在说小品自己。 ![]() 第四个小品,就是“沈马组合”的《金龟婿》。 一晚上万众瞩目的作品,沈腾和马丽可是相当于之前春晚“赵本山”的地位。 对比其他小品,《金龟婿》算是有个明确的框架,阴差阳错的矛盾设计也有看点。 但,整段内容非常潦草。 ![]() 沈腾演的是马丽素未谋面的准女婿,马丽租了沈腾手里的房子。 而小品里的沈腾是无良房东,看似给马丽哄得前仰后合,还拿出手机告诉女儿给其打了一百分。 ![]() 转过头告诉沈腾这房子不租了,房东的丑恶嘴脸立马就显露出来了,啤酒竟然都要三十块一瓶。 紧接着,孙千关键时刻亮相。 这三个人同框,人物关系竟然是孙千和沈腾是一对,马丽演的是孙千的妈。 从CP,到女婿和丈母娘,就算是粉丝也很难笑出声吧? ![]() 大家期待了一晚上的小品,时长竟然短到不可思议,三个人演得也非常仓促。 上一年好歹还能有点熟人味儿,今年这小品演得没头没尾,俩人像熟人硬装不认识。 沈腾也再也没有那种“郝建”的感觉了。 ![]() 当沈腾以“冯巩”的出场方式亮相,“沈马CP”也变成了春晚的套路,这小品也不知道有啥可看的了。 ![]() 第五个小品,《点点关注》。 光是听名字,我都有种想换台的冲动。 其实演员本身是比较有看点的,其中女演员姚尧模仿林黛玉极其传神。 ![]() 说实话,就算是她自己演的小品,也是比较搞笑的。 尤其是这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春晚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再加上艾伦独一份的“傻大春”人设。 不同风格的碰撞,按理来说还不错。 ![]() 可事实上,又是烂得“不分伯仲”。 毕竟名字都只能起成“点点关注”,老梗硬玩能玩出新意也不用和沈腾马丽分成两伙。 ![]() 要说春晚最搞笑的,还是最后一个小品《小明一家》。 该作品是由“老师好”组合的《虎父无犬子》改编,组合中的刘旸、宇文秋实还有松天硕,曾因参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出圈。 ![]() 只能说,这个算是一整晚最像样的小品了。 ![]() 还是原来的设定框架,演员也是原本的味道。 比综艺节目里的表演,春晚的他们依旧演得比较仓促,看得出,导播也在赶时间。 没看过的观众有福了,看过的观众也只是重温经典。
|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2-20 17:58 , Processed in 0.129592 second(s), 2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