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为例,当其他少数族裔还在中下层苦苦挣扎之时,华人已悄悄进入了中上层社会,由于在经济上的普遍成功,华人的“秘籍”也常常受到关注。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 努力+节俭:任何时期都需要的立身之本 中国新闻网介绍,至少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的成功是通过个人的巨大付出实现的。中国商店从早到晚、一周7天开放,而员工通常都是同一家族的成员。无论在欧洲的哪个国家,华裔通常都是坚定支持周日营业的群体。 《在法国的中国人》一书作者李夏尔·贝拉阿曾表示,因为在移民过程中花费了大量钱财,中国人来到法国后便“没日没夜地”工作以还清债务,然后他们努力积累资金,并在国内亲朋的资助下踏上创业之路。 路透社曾援引法国媒体文章,该文章问到:“这些人(华人)到底是如何做的?”,该文章列出了几条“戒律”,其中包括:每周工作80个小时;睡在店里;不用给你的工人钱,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家人。尽管这些话的语气听起来颇为讽刺,但也证明可旅法华人的勤奋努力是多数人的共识。 即使到了现代,当新一代华人移民早已不是底层人士时,这些特征都并没有过时。 此前报道,德国一家媒体记者弗里德里希曾说到,“在德国生活的华人人口结构中,占最大比例的是留学生及持有‘德国蓝卡’或‘欧洲绿卡’的高技术人员。德国人很欢迎这类中国高级人才留德。在很多德国人看来,中国人就是‘勤劳努力’的代名词。” 一家葡萄牙广播电台驻欧盟首席记者格雷罗也直言,在葡萄牙民众眼中,吃苦耐劳、敬业而且非常热爱工作的华人“招牌”形象却从未被颠覆过。 “全族”互助:家族网络撑起遍地“小微企业” 虽然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但中国人在欧洲所创办的企业几乎都以小企业为主:在法国有2.5-3.5万家华人创办的小企业,平均初始投资金均在20万至30万欧之间(1欧元约合1.1美元);在西班牙,有4万华人是“个体户”。 这些小微企业解决了很多华人的就业,比如在法国的3.5万个华人企业足以养活15万华人,约为该国华人总数的1/4。 在这些企业内的工人大多来自同一地方的中国人。彼此间最常讲的是普通话,有时也说方言。这显示了中国移民的一个重要特征——家庭和地区的模式。绝大多数赴欧洲的中国人是因为兄弟、表亲、丈夫或叔叔在这里。 中国人在欧洲创业的资金来源,除了打工积累,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国国内,由他们的亲朋好友提供的资助。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要数温州人。 温州人之间的互相借贷机制运作也非常成熟,每个在法国的温州人都有数十个在国内的亲戚,需要创业时,每个亲戚会凑出100-5,000欧元或更多的资金这一借贷体系是按“养老储蓄金”模式运作的,即家庭成员或亲属将积蓄的一部分放在一起,每个成员都可以拿这笔钱去做生意,而且通常不设利息和偿还期限。 “家庭网络”给这些华人小企业注入了强健的生命力,马德里埃坎诺皇家学院的马里奥·埃斯特万说:“谁能在危机中幸存?是那些有资金或容易获得资金的人。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中国商家有家庭网络可以依赖。” 商界领袖和分析师一致认为,中国人能如此好地度过经济危机,这种廉价灵活的融资系统功不可没。 文化性格:“江湖气”混搭“纪律性”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一篇文章中说,尽管为了生存,华人有着不同的创业形式,但共同的特点是非常低调和务实。 华人的共同特征或许是埋藏在骨子里的文化与性格基因。早期移民海外的华人大多体现出勤劳俭朴的特点,这属于“个性”。 但在社会群体性上,华裔留下坚强团结、乐于助人、坚持不懈、善于回馈等群体印象,这种江湖气是他们的天然文化印记,也是他们开发蛮荒时和当地土著人以及他国侨民和睦共处的原因所在,更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挣扎求存的法宝。 相较于西方的自由化,华人的纪律性是比较强的。另外,华人有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因此尽管表面温文尔雅,但决断力向来不弱。 即便现代,华人性格品质上的传承也颇受重视。泰国前总理他信回忆童年时曾自豪地说:“我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客家精神,我也是靠客家精神、靠客家人的硬气拼搏的。”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21:33 , Processed in 0.13713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