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感叹或许你早听说过,“越出国越爱国?”这些年,随着“走出去”的国人日益增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答案也让它慢慢从疑问句变成了肯定句。上月李冰冰的点赞还言犹在耳,26日,网友@HK_CC_BEST 发布了一条微博,“为什么说越出国越爱国?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人讲述他们在国外的故事。”在随文附上的9张截图中,留学党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讨论始于23日。一名叫“Wenlan Dai”的网友说,“真的很不可思议,出国前还是彻头彻尾的大愤青,出国之后变成老王脑残粉。感谢外国教我爱国23333。”
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区里的留学党们表示,楼主不是一个人。 “同意。出国前我也好愤青。出国后彻彻底底脑残粉。” “我也是……感觉被国外洗脑了,洗成赶紧回国”……
而促成这些共同变化的,没别的,“血淋淋的”现实。留学生们表示,在国外遇到了各种不便与麻烦,以民生问题为主,东西不好吃、治安不好、生活单调、物价高……国家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也包括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 “说到治安我们学校附近差不多每年死一个人(被抢的不算)……” “对法国简直深恶痛绝!在巴黎被抢、被偷、然后警察下班不鸟你!各种效率低下水费还奇贵!还有故步自封的法国佬歧视!” “旧金山的警察都是傻X……只要没人正在死亡就不出警。” “德国也并没有出国前想的那么好,城市并没有说多干净,交通规则德国人也不是说时时刻刻都遵守……” 一条条,倒是和之前观察者网报道的外国知乎红人兰兰的回答形成有趣的对比。
(更多截图见下页) 看到这儿,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真的是传说中的“外国”吗?毕竟,十几年来,大部分相关报道画风都是这样的啊:
莫非真如网友@wudijillpp 所说,很多人“对中国的观念还一直保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简而言之,out了? 截至观察者网发稿,原微博转发量已经超过1千,热评如下:
可喜的是,讨论更是没有在此止步,除了开启嘲讽和感叹模式的网友,也有人例举了国外不少优点。 脸书网友Zihao Xing:感觉德国学习氛围不错,对家庭比较重视,而且非常守时。 @New-SStart:讲真,日本是挺不错的。物资贵是因为人家地方小,但是正常白领月平均工资两万人名币。秩序是真好,人也都挺热情的,买东西也方便,哪儿哪儿特别特别干净。怎么说呢,你可以不喜欢日本,但是你不能不学习日本,有些地方还是需要亲身体会。 @FlyInBed_35833:坐标韩国首尔。感觉这边服务和一些设施挺人性化的,人们素质也比国内相对高些,平均工资也比国内高不少,但也仅仅只是如此而已。饮食交通医疗什么的我也不想吐槽了,真的很想很想回国。越出国越爱国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虽然我出国前很爱国。 珠玉在前,随后的讨论均热烈而友好。
回到最初的那场讨论,猜猜是谁发起的?也是这几天的“老熟人”。@HK_CC_BEST 告诉观察者网,这些截图来自脸书“帝吧大军根据地”。小编在群简介中看到,这个群的主旨是为了促进友好交流,也是为了给爱国同胞们“提供一个长久的家和落脚点”,更是为了“我们能够团结友爱”。在小组中,还有更多类似的讨论正在进行↓↓↓
相关截图
相关截图 巧的是,关于中国人该如何认识西方文明的问题,观察者网专栏作家郑若麟也在最新的文章中有所谈及。旅居法国20多年的他,在《筑起我们反精神殖民的新长城》一文中谈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在各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领域却处于某种“不设防”状态,西方对中国人的“精神殖民”正在悄悄地掩土重来,对此,中国人应该筑起新的长城。 不过,郑若麟也表示,中国人不应因为面临西方的精神殖民而关闭国门,相反,要进一步开放,一种文明只有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我们一定要有自我意识,要知己知彼,要学会做自己文明和精神的主人。 而上文涉及的种种变化,网友@花式起床大赛冠军 早有感触:“这两年,突然从知乎到微博,就这么刮起来了,聊着聊着突然就爱国了,内容都是和图里的差不多的。我看了两年。masaka,masaka……嘛,怎样都好了。” 从“外国神话”沦为“中国段子”,到“外国的月亮圆”变成“越出国越爱国”……种种转变似乎也恰恰印证着,越来越多的国人正走在郑先生建议的路上。 翻页是更多留学生的回答。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22:34 , Processed in 0.14346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