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百名温哥华居民昨日举行集会,抗议温市桑拿斯区(Shaughnessy) 一间仅20年楼龄的豪宅即将被华裔新业主拆毁重建,批评是极浪费行为,又认为近年区内不少具特色的大宅都被拆毁,严重破坏传统面貌,要求市政府颁布禁制令,停止拆卸,直至市府就有关问题制定有效政策。另外,有华裔居民则担心华人会被主流社会标签为大温房屋问题的「罪魁祸首」。 参与集会的市民响应社交网站号召,昨日下午聚集在温西阿德拉街(Adera St.)6000号路段的豪宅外面,他们高举示威标语,又在围栏绑上字条,反对新业主拆毁该幢只有20年楼龄的大宅。该豪宅近日以高价600万元售出,目前最新估值已升至740万元,三年前旧业主花了35万元装修,铺上全新木地板,亦更换了食水过滤系统。但新业主买入大宅后,向温市政府提出申请拆毁重建。 发起抗议活动的温市居民Beverley Watt表示,去年温市政府已批出超过1,100个拆屋申请,是近十年内最多,她认为很多申请都与上址大宅的情况一样,结构外型完好,根本无拆毁的必要。她说,当中不少房屋重建成「怪兽屋」,严重损害该区的风貌和特色,同时浪费大量建筑材料和资源,与温市政府多年来提倡的绿色政策背道而驰。 她批评温市政府为了财政收入,随便批出拆屋准许证,她要求市政府立刻颁布禁制令,叫停所有拆屋申请,直至市府就如何保护市内传统房屋特色和环保问题制订有效的法例为止。 到现场声援集会人士的绿党市议员卡尔(Adriane Carr)表示,今次的事件再次反映出大温楼市过热的问题,指不少投资者重建房屋后空置,目的只为赚钱,导致楼价失常地飈升。 卡尔说温市政府不能再坐视不理,她建议透过修改土地用途附例,限制重建规模,保留该区的房屋特色。她又说目前桑拿斯区的情况与90年代的基斯兰奴区(Kitsilano)很相似,同样有大量有特色的房屋被新业主拆毁重建。 卡尔说,当年经过居民抗争后,市政府最后同意修改该区的土地用途附例,规定屋主重建房屋时,面积不可较原房屋大,若屋主愿意保留原来房屋,则容许进行有限度加建,例如将正门扩建等。 欲拆屋新业主为华裔华邻忧遭标签化误解 住在该豪宅对面的一名华裔父亲说,已经在区内居住超过30年,认同近年不少有特色的房屋都被拆毁重建,丧失了原本面貌,感到很可惜。他说,外界一般认为买豪宅的都是华裔富豪,因此担心会影响主流社会对华人的普遍看法,被标签为大温房屋问题的「罪魁祸首」。他强调自己也希望保留有特色的传统房屋,不希望被误解。 这名父亲又说,过去多个星期的周末,都见到有怀疑印裔人士在该豪宅后园开派对,但并不知他们与屋主的关系。 华裔居民:业主有权决定拆毁 出席集会的市民大多是区内居民,当中亦有少数为华裔。其中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华裔居民表示,虽然他反对拆毁该豪宅,但是亦明白业主以高达600万元买入房屋,自然拥有房屋的决定权,只要程序是根据市府附例进行,业主有权决定是否拆屋。 他又说,传统特色和个人品味是十分主观的事,市府去年将第一桑拿斯区(First Shaughnessy) 古迹房屋的分界线定于1940年,但目前该幢房屋只有20年历史,却又被指具有传统特色,不能被破坏,他反问究竟该如何界定传统。 他说,没有人知道屋主重建房屋的真正理由,可能是不喜欢屋内间隔,决定重新兴建,他认为无论如何,邻居的反对是没有用的。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8:27 , Processed in 0.17308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