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史上最牛毕业证”全名“清华学校研究院毕业证书”,上写道:“研究生李鸿樾系湖南省浏阳县人,在本校研究院国学门研究一年期满,经导师审查,成绩认为合格,特给予毕业证书。此证。”文凭居中署校长曹云祥(钤[盖印章]“曹云祥印”方形朱文印)、教务长梅贻琦(钤“梅贻琦印”方形白文印)、导师王国维(钤“王国维印”方形白文印)、梁启超(钤“梁启超印”方形白文印)、陈寅恪、赵元任(钤“元任之印”方形白文印)、李济。左侧为颁发日期: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廿五日,钤长形“清华学校校长关防”朱文印。证书上方贴有印花税票5枚(每枚面值1角)。 这张证书的稀缺性有两个成因: 1、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于1925年9月创立,至1929年夏停办,共举办4期,前后四届共招收72名研究生。其中除去在修业期间因各种原因未能毕业外,毕业生总数满打满算也只有60余人。 2、在大量的人民运动、十年浩劫中这一类证书的销毁和遗失是极其常见的事情。 这张堪称可怕的毕业证书的主人叫做李鸿樾,湖南浏阳三口乡筱野垅村人。李家是三口大族,而发家者便是曾国藩幕僚、清末两江总督李兴锐。李鸿樾远房侄孙李杜非拿《六碓李氏族谱》,记者翻开一看,发现李鸿樾是李兴锐亲弟弟李兴镜的孙子,也就是说,李兴锐是他伯祖父。李鸿樾的谱传上写道:“清华大学研究生,任浏阳县参议长,浏阳师范创始人、第一任校长。” 李杜非介绍,李兴锐入仕途后,在家乡兴造房屋,称“李家大屋”,占地十几亩,大门三座,房屋数十栋,相当宏敞。解放后,李家大屋被拆除殆尽,至今只剩下了一栋横屋。而这栋横屋便是李鸿樾的故居。 青瓦白墙、木柱石墩,这栋长约十米、宽约6米的老房子在翠竹的掩映下越显得沧桑朴实。一位老太太正在门口闲坐,她便是李鸿樾的儿媳孔庆兰。孔庆兰介绍,李鸿樾有一儿二女,大女儿李昆兰已去世多年,二女儿李佑兰、小儿子李寿生(谱名谟煌)去年先后去世,家中便只剩下孔庆兰一人。 孔庆兰指着靠东第二间房屋说,这就是李鸿樾生前的卧室兼书房。这是一间约20平方的房子,墙壁和地面都是土质的。“他靠西墙睡,书桌放在北窗下。”一张木床、一张旧木书桌,这是李鸿樾仅剩的“遗物”了,它们的寒酸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清贫。由于历遭劫难,李鸿樾的书籍、作品已经一荡无存,连一张遗像都没留下。 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他在王国维指导下,再加上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等人的栽培,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古文字学》课题的研究,于1926年6月毕业。毕业后,相继在湖南省立一师、浏阳公学、长郡中学等校任教。在浏阳县立中学执教期间,不少学生交不出书籍伙食费,他均慷慨解囊。胡耀邦、杨勇等一批贫困学生,均得到他的照顾和支持。从1939年起,先后出任浏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浏阳狮山中学校长。李鸿樾学识深厚,廉洁奉公,关爱师生。在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任职时,正值日寇进犯,国难当头,学校经费拮据。他四处奔走求助,并将学校一度迁往沔江农村,才使教学免于停顿。 浏阳解放后,李鸿樾不顾年高体弱,先后执教于浏阳一中、三口农业中学。1962年底,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挂职回湖南工作期间,一次到三口乡视察时,特邀请他的恩师李鸿樾叙旧,倾表感谢之情。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6:14 , Processed in 0.15802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