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文章讲述了一个被美国人领养的杭州姑娘的故事。故事的主角Liane有着让人心酸的经历,她坦言,并不想再回到中国。 据文章介绍,Liane是三岁半时,在中国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的。像她这样被收养的中国孩子,在美国大学有很多,而且混迹在几百号中国人里根本分辨不出 来:一样的外貌,一样的体型……只有等这些“香蕉人”(外表黄种人、内心白人)张口说话,周围人才恍然大悟——哦,你不是中国人! 但Liane总会固执地反驳:“我是中国人,我是从中国来的。我出生在杭州。”“像你这种,叫做Chinese American——华裔美国人。”然而Liane还是很较真地反驳:“不一样。我是Chinese,也是American。” 在美国,像Liane这样被从中国领养的儿童有将近8万名,其中90%是女孩。1991 年,国内的领养政策开放,许多渴望孩子的美国家庭介于美国收养手续的困难和繁琐,纷纷不远万里跑到中国去寻找机会。8万个美国家庭——或夫妇,或单亲,或 同性恋人——改变了8万个孩子的人生。Liane就是其中一个。 在学校里,他们和中国学生鲜有接触。除了走在街上天天被误会成东北大妞、香港潮男之外,华裔养子养女几乎不主动和中国人社交。Liane解释说,她看到中国人就心里发怯。 “我其实会说几句简单的你好、再见,但是我特别怕和中国人讲话。他们之间都讲中文,但和我就要说英文。我们明明长得一样,来自一个地方,但又非常不同……想到这些'不同'就让我觉得心情复杂。” 首先,和大多数移民家庭的华裔不同,中国养子养女和父母没有亲密的血缘联系——大多数收养家庭都是一对白人家长和一个中国孩子的“标配”;其次,他们也 通常不在唐人街、越南村这些有着浓厚的社区氛围的地方长大。在华裔的眼里,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反而更加“美国化”,和普通的美国人无甚区别。 很多收养家庭都很重视“寻根”,不希望孩子失去这份文化的传承,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香蕉人”。在纽约等大城市,还有组织定期举办寻根之旅,帮助年轻一代了解他们的出生的故事。这样的“寻根之旅”在今日已变成有规模、有组织的活动。 “我觉得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也没有心情回去找他们,包括我。”Liane无奈的说道。“有没有动过去中国看看的念头?”她说,也许有一天吧。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我不愿意去,是家里没有这个闲钱……”作为打工天后的她忧郁地查了查自己的银行账户,“等我30岁,赚了钱,也许会带着老公和孩子 一起去看看,那个时候我估计已经很成熟了,不会再瞎想我当时是怎么被生下来的。” 在收养家庭长大的中国孩子经常会有identity crisis(自我认知危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站在什么角度看世界?在同龄人面前,他们有种惯性的自卑,因为自己“不完整” 的家庭,“不一样”的长相……在美国,每年都有收养子女自杀的新闻。更多的人会在青春期开始自残,而家里人往往对于他们的状况一无所知。 在Liane的父母面前,她是一个乖宝宝,是他们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可以尽情地撒娇。但她的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并不完全属于这个地方。“小的时候,我和爸妈发脾气,就总有点害怕他们把我扔回中国去。” “我以前很讨厌学校。那些中国学生觉得我不是中国人,而我的美国同学又不觉得我是美国人……我觉得自己像寓言故事里的蝙蝠。在寓言故事里,蝙蝠又不是鸟 类的朋友,又不是哺乳动物的朋友。它两边都想讨好,但两边都不喜欢它。”Liane对此感到很迷茫。其实,这是一道摆在收养儿童、亚裔、和所有移民面前的 永恒的难题——是承认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以此为豪,还是否认彼此的差异、努力证明自己是平常的、普通的、大众的。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5 08:12 , Processed in 0.14112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