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有一个玩伴要回国了,娃很舍不得,又不是很懂地问我:为什么她的妈妈在这里,她要去中国呢? 在孩子的世界里,和父母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最最重要的事,父母的无奈或选择,种种复杂的原因,年幼的孩子又如何能明白? 初来加时打工的地方有一位比较投缘的朋友,休完产假回去上班。我问:娃呢?说是送回中国姥姥家了。打工的收入用来交房租对付生活已经捉襟见肘,哪里还有能力送孩子去托儿所? 加拿大托儿费用有多贵?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报告,加拿大家庭花在托儿服务上的钱占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是成员国中托儿服务最贵的国家之一。托儿不但贵,而且难。在温哥华,许多托儿机构都有着长长的排候名单,有时候需要等候一年多才轮到。 后来我离开那里去读书,和朋友逐渐失去联系。拜微信之神奇,近日居然又搭上了话。她说老公已经毕业就业,经济条件改善,她不用打工了,终于把孩子接了过来,可是烦恼却不少:“她和我们都不亲,不爱和我们说话。转学过来因为英文不好估计在学校也不开心,还打人,老师都建议要做行为治疗了。”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无关 娃的玩伴和朋友的孩子这样的情况其实在这边真不少。这些出生在北美却在中国长大,到读书时又回到北美的孩子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卫星宝宝”——像卫星一样被放出去又回到原点。通常是因为父母在海外尚在最基础的奋斗阶段,无力照顾和抚养,只能把孩子送回中国老家由祖父母带,等到经济情况好一点了才接回来。 没错,有点类似中国的“留守儿童”,只不过这些孩子是被送离他们的出生地。 前阵子看到一个报道,讲的是美国的故事。像纽约等华人多的大城市同时也是大量“卫星宝宝”产生的地方。 郑女士在一家酒店做客房整理的工作。她有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5岁,都是在波士顿出生却在一岁不到就被送回福建老家由她妹妹带。 老大和老二出生时,郑女士和先生住在唐人街,租的是一套公寓中的一个狭小单间,还需要与别人共用厨房和卫生间。现在,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夫妻俩的经济条件稍有改善,但是接回来的孩子却从来不开口叫她妈妈,仍执意叫姨为妈妈。郑女士心酸地说:“我这辈子,经历过洪水,经历过地震,都比不上这样的情况让我心里更难受。”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无关 郑女士的故事是哈佛医学院精神专家Cindy Liu研究的一个个案。“你去唐人街吃饭,好像每一家餐馆都有这样的故事,人在美国,孩子却在中国。”Cindy Liu说。“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家庭,但我觉得,这样的现象值得研究。” 于是Cindy Liu发起了一个项目,专门针对波士顿地区的“卫星宝宝”。研究中,和郑女士类似的情况还有太多太多。一位在芝加哥担任美甲师的女士就表示,她真的是迫于无奈才将儿子送回中国,她还说,她身边的朋友,尤其是美甲店的女同事,几乎高达8成的新手妈妈都会有卫星宝宝。 这些被放回中国养的孩子回来以后的情况会如何? Cindy Liu认为,在中国成长的孩子能讲流利的中文,成绩并没有差,会和抚养人的关系更为亲密,但不一定会损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但这个观点却不被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师认可。研究者认为,这些孩子存在一定的心理创伤。布鲁克林一家学校的校长指出,这些孩子缺乏安全感,有时候还会通过推人的方式来获取注意。因为语言的原因,一些孩子存在严重的分离焦虑,还有一些有厌学情绪。 研究者还发现家长也会焦虑:“我爱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不爱我,为什么她不爱我?” 在纽约从事儿童服务的Lois Lee表示,这些孩子年纪很小却经历了太多太复杂的情感,有的孩子其实很生气,“你们(父母)当时为什么要送我走?为什么弟弟(或妹妹或哥哥姐姐)可以留在你们身边却单单送我走?为什么我已经习惯在中国了又要把我接回来?”在描述“回”到纽约生活的感受时,这些孩子用的是“心烦的(upset)”和“沮丧的(frustrated)”。 有一个孩子生气地说:“我的爸爸妈妈是骗子,他们把我送到中国去的时候说好了会经常来看我。”另一个孩子说:“直到自己上了飞机来到这里我才知道我是有父母的。”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却很“懂事”地知道他们被送回中国是因为他们在餐馆或美甲店工作的父母没有能力养他们,一个孩子说:“我知道他们没有钱,没办法在美国养我。” 卫星宝宝的造成主因虽然是身在北美的父母方经济能力不强,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父母认为北美的基础教育太差,宁愿孩子在中国受到系列的、更全面的教育。以数学为例,北美孩子的数学之差就无不与北美“奇怪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关。再者,像加拿大号称是游戏中学,幼儿园乃至小学都不会教太多知识性的东西,方式那跟放羊差不多。对许多怕输在起跑线的中国家长而言,这成天玩不学习哪里是个事?基础没打好以后还怎么竞争? 于是,“一切为了孩子”,家长想出的“英明”招数就是让孩子在国内上幼儿园和小学,然后再过来读初中。从学习上来讲,这不失一种不错的安排。但这样的安排忽略了两点:一是分离带来的情感伤害,二是对适应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生活是断层的,融入不易。 想想也是有意思,一方面是中国家长认为北美教育先进,把年幼的孩子往外送。殊不知也有北美的华人家长反过来做的。这样的卫星宝宝长大以后是怎样的呢?我暂时还没有看到相关研究或报道,但在现有的报道中,有许多已经是青少年的表示这段经历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孩子都存有被抛弃的感觉。 有句话说得好:陪伴就是最好的爱。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卫星宝宝都是可怜可悲的。一辈子说长很长,说短也短。父母子女之间的缘分,有的是啃老到让人心凉,有的却也不过是幼时的短暂相伴。一转身,你老了,孩子大了,如果这个过程全无互相的见证,在人世走的这一遭,便少了一份挚情。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4 11:10 , Processed in 0.14074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