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1日)是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许多加拿大移民权益团体组织了相关活动。而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卡尔加里天主教移民协会(CCIS)同时还正在庆祝成立35周年。星期一,该协会请来了潘金福(Phan Thị Kim Phúc)女士。她就是当年那张著名越战照片中全身裸露、哭叫着奔逃的女孩。自那时起,潘金福就成为战火的无辜受害者的象征。 如今的潘金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加拿大安家已经25年了。CCIS的主席法利伯兹.博简迪安说,她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请到她来做演讲,对他和协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35年前,正是越南船民的悲剧催生了卡尔加里天主教移民协会。那一年潘金福还是越南政府树立的反战典型人物,主要任务是在全国各地用自身经历揭露美军和南越军队的暴行。 发生在1972年6月8日那一天的事,潘金福在离开越南后又讲过无数遍。她在一次接受CBC采访时说,当时她和家人邻居躲在一个寺庙里。负责保护他们的南越士兵发现寺庙成为空袭目标后,急令他们疏散,并让孩子们先出门。她跑出寺庙,眼看着轰鸣声震耳的飞机在低空投下汽油弹。接下来她就被火焰围住,衣服在一瞬间被烧光,皮肤上也起了火。她说,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脚没有受伤,她因此可以发足狂奔,逃离火海,和兄弟们会合。美联社记者黄幼公拍下那张照片时,她已经精疲力尽,很快失去了知觉。 她和后来命丧海滩的叙利亚儿童小艾兰一样,因一张照片身不由己地成为千万人的代表。但是她认为自己比艾兰幸运得多,尽管凝固汽油弹的烈焰给她留下的累累疤痕将伴随她一生,但她活了下来。 2015年9月,潘金福在摄影机前展示了自己身上的伤疤。拍下这张照片的仍是成为她终生好友的黄幼公。(AP/Nick Ut) 本性腼腆的她成为公众人物,幸存者的责任感是重要原因之一。她还成立了“金福国际基金会”,帮助世界各地的战区儿童。如果不是美联社记者黄幼公抓拍下的那张照片,潘金福可能也只是成千上万在战争中受伤的无名儿童之一。她说,这张照片给她带来的名声和机遇让她能够为促进和平出一份力。 在被烧伤后仍然拼尽全力冲出火海,这是一般人都有的求生本能。但是她后来的生活道路却显示出她个性的强韧。越战结束时,还只是个少女的她被推上了揭露美帝战争罪行的前台。她原可以顺着这条政府为她铺好的路走下去,专心做一个英雄模范。但她先是在二十岁前后决定从家族世代笃信的高台教改信基督教,然后在1986年争取到一个去古巴留学的机会,并在那里和另一个越南留学生裴辉全相爱。1992年,两人结婚,度蜜月的地方是莫斯科。 在途中,潘金福和丈夫做了一个此生最重要的决定。他们利用飞机在加拿大纽芬兰省甘德国际机场加油的机会,向加拿大政府申请政治庇护。 他们在安大略省定居下来。四年后,潘金福以满分通过了入籍考试,成为加拿大公民。平安得来不易,她也许曾经想过从此安安静静地做一个贤妻良母。但是她在接受《卡尔加里先驱报》记者Valerie Fortney采访时说,做了母亲以后,她觉得不能忍受孩子受自己受过的苦,进而决定利用自己的名声推动和平,帮助儿童受害者。 她对初到加拿大的移民和难民的建议是:学好英语,了解加拿大文化,有困难要走出来求助,永远不要放弃。“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过日子的地方之一。”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5 03:55 , Processed in 0.13410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