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一个远房亲戚去了趟美国。回来后,她跟我聊起这次行程的时候说:“这次去美国最大的感触就是,英语太重要了!英语不好,连问个路点个餐都困难。所以这次回来,我一定要让儿子好好学习英语!” 我有些愕然:“等下,你的心得难道不应该是,‘回来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英语’?跟你儿子有啥关系?” 她对我摆了摆手,说:“嗨,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前没好好学,以后估计也没啥大出息了。现在就是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呃……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才刚30岁的年纪,就这么轻易地断言了自己的一辈子。自己嫌累做不到的事情,却期望自己不到3岁的儿子做到。做你儿子一定很辛苦吧? 2 细细想想,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也是听着父母这样的话长大的。 “我们这辈子是没什么指望了,咱家未来就靠你了啊!” “你好好学啊,你爸别的本事没有,省吃俭用砸锅卖铁也要给你好的教育。你一定要替我们争口气!” “你妈小时候就想当个钢琴家,我这辈子就算了,你可得替妈妈实现这个梦想啊!” 这类父母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恨铁不成钢型”父母。他们的逻辑往往很奇葩: 我小时候没好好学,是因为学习太难了。 但现在我意识到学习很重要,所以我的孩子必须好好学起来。 我给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所以他必须出人头地。 如果孩子没有满足我的期望,都是因为他不听我的话! 我苦口婆心跟他讲了这么多道理,他就是不听。 所以,你说,这孩子是不是太让人失望了! 拜托,你那么高瞻远瞩,那么真知灼见,满满都是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世界的洞察。你看透了人生,你规划了未来,你的经验和道理足以写成一万字的育儿教育指南…… 你懂那么多道理,为什么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有些当父母的,自己不过是一滩烂泥,却对孩子恨铁不成钢。 你天天耳提面命让孩子好好读书,你每年又读了几本呢? 你希望孩子勤奋刻苦,怎么就能包容自己的懒散没出息? 你要求孩子次次考前三,为什么自己却在单位数十年如一日地混日子? 你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玩手机,热火朝天地坐在桌前搓麻将,然后告诉孩子:改变我们家穷、差、落后的光荣使命,都交给你了。 我只想问三个字:凭什么? 3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火了很久的段子。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被妈妈骂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想飞的。”妈妈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懒得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还要催下一代使劲飞。” 望子成龙并没有错,一代比一代强,也是人类进化的自然规律。但起码,你不能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吧? 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我们的言传身教。 心理学上认为,0-12岁,是一个人潜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它将左右孩子未来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而真正影响孩子潜意识的,则是家长日常行为的潜移默化。 对有些父母来说,生孩子是一件让他们变得更好、人生更精彩的事情。他们重新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反思自己过去的人生;育儿即育己,他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他们刻苦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成为他们未来生活和奋斗历程的楷模。 在他们看来,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引路人,他们得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不辜负这个榜样的责任。 而对于“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来说,恰恰相反,有了孩子,自己的压力和焦虑就有了转移的对象,于是,期望—无为—放弃—再期望,这样的恶性循环随着父母的“恨意”,一代代传递下去。 说到底,“恨铁不成钢”的本质,并不是你口口声声说的爱,而只是你在转嫁自己的焦虑,和掩盖自己的无能。 4 所以,当你每次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这么不争气”的时候,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先做点什么? 你希望孩子好好读书,那就自己先放下手机,在家里布置出一个阅读角,自己也经常拿起一本书来,哪怕学不到什么,起码也为孩子营造了学习的氛围; 你希望孩子努力奋斗,那就自己先做出一个拼搏的姿态,哪怕最后不一定成功,至少你的态度和热情能感染到孩子; 你希望孩子成功成才,那就好好对待你的工作,在你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到最好,哪怕你的成就很普通,但你已经让孩子懂得了事业的意义和价值。 这个好学、努力、热情、乐观的姿态,要比你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美多了。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9:05 , Processed in 0.138643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