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味道不谈,你觉得哪国的饮食更胜一筹? 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分析了巴西、加纳、印度、芬兰、美国和中国等6个国家的27家连锁餐厅后,得出结论: 在研究范围内,一顿中餐的平均所含热量最低;从这个角度看,中餐更健康。 《生命时报》采访营养专家,解读中餐的营养优势,为你的日常烹饪划重点。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各国饮食各有特色 此次研究涉及的6个国家涵盖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各国菜肴风味各具特色,营养各有优劣。 南美洲国家巴西的菜肴口味较重,烤肉尤为出名。 加纳位于西非,菜肴讲究味香浓郁,偏爱辣味,烹调方式比较简单。 印度菜口味也很重,尤其喜欢用洋葱、咖喱调味,咖喱烹调过程中会加入不少油。 芬兰地处北欧高寒地带,食材大多取自大自然,但冬季时蔬菜主要是根茎类,绿叶菜较少,喜欢采用腌制和烟熏的烹调方法。 美国人的日常饮食融合了很多西餐的特点,蔬菜多以沙拉为主、肉类多煎烤,高油高盐的快餐一直饱受诟病。 相比上述国家的菜肴,中餐食材的多元化以及烹饪方法的多样化非常突出。 中餐3个健康优势 范志红认为,中餐制作没有那么标准化,调料品种众多,菜肴口味多变,采取共餐制,这些都保障了中餐的多样性优势。 1. 食材品种多 据西方学者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且中国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供应,主食种类(谷类、薯类、杂豆类等)、肉类(红肉白肉)、水产品(鱼虾蟹等)也十分丰富。 除此之外,营养丰富的豆制品是中餐一大特色食物,比如早餐的豆浆、豆腐脑,做菜的南北豆腐、豆腐丝,调味的黄豆酱、豆豉等。 2. 烹饪方法数不胜数 中餐的烹调方法极其多样,按大类分就有20多种。 这些烹饪技法不仅让菜式更丰富,也能轻松保证食物多样性。光是烹饪绿叶菜,就有清炒、白灼、油煮、清蒸、凉拌等方式。 西方有蔬菜沙拉,我国有凉拌菜,而且并不逊色,特别是调味料,醋、酱油、香油等的搭配比高脂肪的沙拉酱更健康。 多种烹饪方法中,范志红对“蒸”的评价最高,“蒸能最好地保留食物营养,对营养素的破坏很少。” 无论是主食、蔬菜,还是肉类、蛋类,“蒸”都可以胜任,还能细分为普通的隔水蒸、裹米粉或面粉蒸、汽锅蒸、蒜蓉蒸等。 3. 饮食习惯有益健康 范志红认为,中国饮食文化中有很多好的饮食习惯。 一餐营养配比合理 中餐讲究荤素搭配,无论是一道菜还是一桌菜,搭配都很丰富。 相较于以肉类为主的饮食模式,混合膳食能更好地保证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也有助餐后血糖的控制。而且中餐采用共餐制,更有利于摄入多样化的食物。 干稀搭配 汤是中餐的一大代表食物,中国人吃饭爱配汤。 夏天有绿豆汤,冬天有鸡汤、鱼汤和骨汤,适量喝汤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控制食量,且大部分汤都很清淡。 吃甜食少 传统中餐很少有甜味过重的主菜、主食,餐后也没有再吃甜点的习惯。 但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吃西式甜点,这样会增加精制糖摄入量,可能导致超重肥胖等问题。 爱吃热菜 中餐中大部分菜肴都是热的,有些凉拌菜也要将食材先焯熟,一方面减少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特别是谷物等主食和鱼肉蛋等食物。 健康餐也要健康吃 中餐虽有不少优势,但也有些许不健康之处。范志红表示,普遍来说,家庭烹饪比外出就餐更有利健康。日常烹饪注意以下几点: 1、食材多样化,主食多粗粮 平时要有意识地增加食物种类,多换花样。如红肉、白肉和鱼搭配,细粮粗粮搭配,不同颜色的蔬菜搭配。 2、注重食物配比,少量多样 按照膳食宝塔的配比搭配一日三餐,每类食物都应摄入。做菜时可减少每种食物的分量以增加种类。 3、多用健康烹调法 选择烹调温度适中的方式,多用蒸、煮、炖、清炒、凉拌,少用油炸、熏烤、炭烤。即使做油炸食品,也要严格控制过油的时间和油温。 4、控制调料用量 尤其是油、盐、糖等精制调料,用量要控好。 一个好办法是后放调料,比如出锅前再放盐,或者做好原味菜肴再浇汁等。这样既不影响口味,也能减少盐的摄入。 5、提升厨具品质 选择壁较厚的锅,既能使食材受热均匀,又能避免食物焦糊产生有害物质;多用不粘锅煎炒菜肴,可减少油的用量。 ◎针对现在外出就餐及点外卖非常普遍的情况,范志红建议: 主动选择健康吃法,关注食物营养而不仅是口味,尽量不点油炸食品和重口味菜肴。 主动要求饭店做少盐少油菜;蔬菜量太少时,可要求多加一份菜。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4:53 , Processed in 0.13536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