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防疫的分水岭出现在3月12日。 这天是周四。再过一天就是周末了,安省中小学将进入为期一周的春假。 但就在这天下午四点左右,新闻称:刚刚自伦敦公事返回加拿大的杜鲁多总理夫人出现疑似症状并送检,总理宣布自我隔离。 就在等待总理夫人检测结果的时候,四点半左右,安省教育部紧急发布通知:所有公立学校春假后继续停课两周,4月6日再返校上课。 这正是下班时间,几乎立刻,各大超市出现抢购潮。当晚九点左右,官方宣布总理夫人已确诊。第二天,抢购潮继续,早晨八点,Costco收银就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龙,结帐等候时间以小时计。 Costco的结帐长龙 空空如也的货架…… 现在,总理夫人确诊已经两天过去了,加拿大全境确诊人数突破二百。 加拿大的第一例确诊发现在1月25日,是一名于22日从武汉返回多伦多的男子。四十几天后,到3月1日,第100例确诊。而从第100例到第200例,只用了两天。可以预测,以后每天新增病例将不再是几十,而是上百。加拿大累计确诊病例直方图(截至写稿前) 佛系防疫在四十个岁月静好的日子中全线崩溃。今天,大多伦多地区几乎所有的社区中心、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游乐场全部关闭,毫无悬念地,加拿大的新冠病毒正在进入爆发期,虽然官方还坚称离爆发期还有距离。 我儿子在多伦多大学,多大向来是“宇宙不爆炸,多大不停课”,教育部宣布公校停课之后 ,多大就发出邮件通知学生不停课 (大学不属于公校 )。然而第二天改口:都回家吧,改网课了…… 对华人来说,尤其是对国内的人来说,往往觉得中国拼了老命为全世界争取到了宝贵的一个月防疫时间,又用现身说法演绎了一个到目前为止证明有效的抗疫策略,为什么西方国家却在这一、两周里纷纷失守,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蹈武汉抗疫初期复辙,即从开始的轻敌、掩盖、官僚扯皮、患得患失,以致错失了第一行动时间,最后造成病毒漫延。 为什么其他国家“开卷考试”随便打小抄却仍然纷纷“挂科”?我们不妨从几个细节着眼,看看东西方的思维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图源 Graham Hughes/The Canadian Press 1 口罩,戴还是不戴? 经历了国内疫情的华人都知道口罩在新冠病毒疫情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华人也是最早下手抢购口罩,并最早戴上口罩的。但最终,迫于周围环境压力,在3月12日分水岭之前,绝大部分华人囤起来的口罩都只能藏在家里。即使到现在,多伦多街头戴上口罩的也只有华人,当然西人没抢到口罩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毕竟口罩早就脱销了。 但更重要的一层原因是对待“生病”的不同态度。 中国经历了建国后几十年艰苦的创业阶段,在这个时期里,“轻伤不下火线”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感冒发烧就不上班不上学往往被视为懒惰、滑头、逃避劳动、贪图安逸,是让人看不起的行为。这些年,这种观点在年轻人中稍有改变,但社会的主流仍然还是视“带病坚持工作”为正能量。这一点,从整个国内疫情的官宣民宣都能看出来。 但以我在加拿大的工作经历来看,感冒发烧还坚持上班可不是值得表扬的行为,相反,是让同事反感的作法,因为可能会传染别人,给别人带来伤害。身体不适,尤其是得了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就应该呆在家里。这里还有一个潜台词:哪有什么工作是离了你就不能转的呢?别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 因此,除了医护人员,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这是本地人的共识。如果你生病了,你就应该要么在家好好养病,要么去看医生。戴上口罩到处乱跑是不道德的行为。 当然,我们华人都早早地被国内的亲友科普了这次新冠病毒会在无症状潜伏期传染,因此口罩在这种病毒防疫中至关重要。但是,加拿大本地人根深蒂固的“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的观念,加上政府一直宣传无症状不传染,导致本地人对口罩的接受度极低。中小学多次给家长发通知,强烈不建议家长让孩子戴口罩上学。 我曾经跟我的老师聊:那我如果非要戴口罩又如何? 她答:当然我不会把你的口罩扯下来,但你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呢?你如果真的觉得那么不安全,你何不呆在家里呢? 图源 CP/Graham Hughes 2 隔离还是不隔离? 武汉封城之后,正好春节回国团圆的华人也开始纷纷返回加拿大。那一阵子,最热闹的大概就是华人圈里关于回来的孩子要不要在家隔离14天再去学校的大(口)讨(水)论(仗)。 当时,官方的口径是:除了从武汉返回的人需要隔离,其他人,只要没有症状,就不需要隔离。 都是中国人,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华人对孩子学业的重视程度,也能理解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心理。 于是,从国内返回加拿大的人想让孩子马上上课。因为加拿大的学制和中国不一样,中国春节期间并非加拿大学校的假期,所以,孩子回国就已经缺了一段时间的课了,如果再隔离14天,那怎么得了?! 而一直老老实实在学校上学的孩子家长呢,当然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面临被传染的风险,学校又不让戴口罩,那只能要求那些刚从国内返加的人居家隔离。包括那些孩子没回国,只是家人回国又回来的,也应该让孩子在家呆14天再来上学。不隔离,那你们就是太自私、太缺德。 前者说自己一家在非疫区,从无症状,毫无危险,后者说潜伏期那么长、同机那么多人,谁知道你到底安不安全。前者有官方指导护体,后者有道德大棒傍身。整天就是这个学校谁谁谁孩子刚回来就上课了,那个孩子的家长从国内回来第二天就去学校了,诸如此类的小道消息。 这件事的一个诡吊之处在于,是否自我隔离的争论似乎仅存在于华人圈,甚至有华人发起请愿,要求官方支持自我隔离,但这种请愿并没有得到太多本地人的响应,当然也没有得到官方的支持。 事实上,直到伊朗疫情爆发,学区的官方指导仍然是“如果你最近14天去过武汉或伊朗,返加后要居家隔离14天”。但隔离的也只是旅行者本人,并非他的家人孩子。同时,按着本地法规,没有学校的许可,普通人(包括家长)是无权剥夺孩子去学校的权利的,也就是说,就算你想让孩子居家隔离,也要得到学校批准的,而学校对此的态度多半是依从官方指导:没有症状隔离个啥?! 3 抢购还是不抢购? 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华人自一月中旬起就被国内的疫情消息全方位洗眼洗耳洗脑,所以对疫情的风吹草动都十分敏感。好不容易,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控制,刚要松下一口气,突然,伊朗沦陷了。 华人的第一反应几乎都一样:全球流行不可避免了。 几乎是同时,华人聚居区的Costca的米面、生肉区货架就空了。好在Costca的补货能力很强,华人的购买力还不足以造成大的影响。 而这时,本地人仍然还是一片风轻云淡。当时,加拿大的确诊病例只有十几个,病毒离普通民众的生活还隔着千山万水。 恐惧和纠结都是华人的。在学校里,我们一帮人讨论要不要drop掉课程回家避避。毕竟我们学校的主要族裔就是华人和伊朗人,想象一下两拨人带着各自国家的病毒来到学校,感觉学校好像在养蛊。但中国人的“爱分如命”基因作祟,想想课程已经学了大半,真的drop掉多可惜。 自从中国疫情开始恶化,我便开始格外地留意欧美的新闻报道,每天或者听本地的广播,或者听BBC WorldService。 在隔岸观火期,新冠病毒的报道很有限,偶尔一例确诊,也就是三言两语提一嘴,因为基本都是输入病例,也就大致说一下病人旅行背景,再重申一下加拿大的疫情风险仍然很低,大家该吃吃该喝喝,该计划春假旅行。新冠疫情的动态还不如周末的大雪预警炒得热闹。 有一天BBC总算组织了一期新冠病毒的话题,主题却是“新冠病毒会不会动摇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对本地人来说,疫情仍然是很遥远的事。华人期望的关闭学校、限制出行都没有迹象。 可以说总理夫人的确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疫情突然就杀到了公众眼前。这下,抢购潮终于冲向本地人了。总理夫人确诊的当晚和第二天早上,本地各大超市都排起了长龙。我家附近的一个西人超市,平时下班时间停车场都是半空的,那天上午上班时间却几乎停满了车。而本地广播几乎什么时候打开都是跟疫情相关的话题。对有境外旅行经历的人也开始要求自我隔离了。 我家附近的超市,平时停车场上没几辆车,总理夫人确诊第二天上午停满了车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人性是共通的。事不关己时,大部分人的正常反应是高高挂起,这跟道德关系不大。隔岸的火烧得再旺,也不会让自己身上发热,只有自家房子着了,才会让人跳起来。 4 歌照唱,舞照跳 前些天,纽约州长80%自愈的言论被国人群嘲。昨天,英国的“群体免疫”刷屏。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理喻决策:一向号称人权至上的西方,居然如此蔑视生命?而对照组的我们,却是出动万名医生驰援武汉、几天盖起几座医院,把成千上万的病患抢救过来。 西方政府真的蔑视生命吗? 今天开始,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小学进入为期一周的春假,同时,前天已经发布了春假后还要停课两周的通知。就在昨天,本地新闻网站发起一个调查,你会因为新冠疫情取消春假旅行吗? 你会因疫情取消春假旅行计划吗? 结果是,60%的人说取消,因为的的确确意识到风险了。但仍然近40%的人将继续原来的生活,放飞自己,当然还带着孩子。所以可以想见,春假之后疫情只会更上一层楼。 当对照组的我们可以配合政府一个月宅家不出门时,在这边,政府没有权力下达、民众也绝不会配合“限足令”的。 早早在地下室囤了一堆大白菜、每天上学胆战心惊翘首以盼停课通知、现在正准备一家三口闭门谢客过上三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的我,虽然并不能完全理解西人,但知微见著,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的储备 我曾经上过的一个关于文化差异的培训讲过,所谓文化,也符合冰山模型,即文化露在外面的可视部分如语言文字、衣食住行等只是文化冰山的一角,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如信仰、习俗、历史、传说、价值观、人生观等完全隐没在水下不可见,但这不可见的部分却主宰和决定着可见的部分。 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理解甚至误解,几乎无一例外是因为一种文化执有者用自己冰山以下的那部分文化去判断和衡量另一种文化执有者冰山以上的文化。 一个印度人和一个法国人同事,印度人从不拒绝加班甚至主动加班,法国人打死不加班,两个人都自认为是以家庭为重的人,两个人又都认为对方是不重视家庭的人,为什么? 印度人的价值观决定他的思路是:我只有拼命工作挣钱才能不断改善我家人的生活条件,而让家人过得越来越好才能证明我视家庭为第一,法国人不思进取,怎么对得起家庭?法国人的思路是:我尽最大可能把我的时间留给我的家庭,和家人在一起,印度人整天都看不到他的家人,还胡吹说啥家庭第一。 同样,带病坚持工作到底是美德还是缺德?戴口罩到底是阻隔病毒还是制造恐慌?当规则、道德、常识互相矛盾时,如何取舍如何决定?加拿大民众前期那么信任政府对疫情的宣传和判断,到底是不是太傻?疫情如此严重,还不顾死活地嗨,到底图个啥? 当彼此不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时,他们看不到对方价值观的内涵,只能由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对方可视的行为表现,于是很可能得出背道而驰的结论。 疫情这面镜子无疑照出了每个国家冰山之上的反应,但各座冰山之下到底隐藏了什么,还要静候疫情的进一步发展。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1 17:15 , Processed in 0.150156 second(s), 2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