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持续的人口变迁决定了发展逻辑的巨变。中国人口在数量、地理上的变迁意味着,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要素,以人为本也成为了政策制定的核心指向。 我们正处在一场深刻危机的边缘。 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其实都只是表象。比如—— 互联网巨头遭遇集中的反垄断指控,教培行业一夜变天,房地产市场风声更紧……各行各业都在重新思考发展逻辑; 高校毕业生再次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2022年度国考人数达到213万,最抢手岗位“两万里挑一”,中国的人口迁移、就业导向悄然转变; “碳达峰”“碳中和”“ESG”等专业名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COP 26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释放全球合作的乐观信号。 深层次的逻辑是,技术红利衰退、创新不足导致产能过剩,旧体系效率下降。 根本解决之道就是通过创造新的技术,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和新的工业革命。这一次,全世界选择的是“绿色革命”。中国的行动则更为迅速。 我们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许多人心里满是问号——中国经济究竟在往何处去?个人决策又该做怎样的调整?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测,今年中国GDP将增长8.0%,明年增长5.6%。 毋庸置疑,中国的发展,已经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2021年,最高层提出了新时代的两个关键词,一是共同富裕,二是双碳,它们都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系列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让这些关键词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持续的人口变迁决定了发展逻辑的巨变。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阻碍资源流动的“墙”被一个个打掉,“大都市圈”将成为城市的标准形态,并源源不断地从全国虹吸人口,“抢人大战”成为城市竞争的新形式。 七普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流动人口3.76亿人,已经占到城镇人口9.02亿人的41.6%。 2010~2020年间,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而中部、东北地区人口比重则有所下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指出,“乡土中国”已经转变为“迁徙中国”。 另一方面,据统计,中国人口的峰值将出现在2025年,随后人口红利将开始衰退;与此同时,高学历的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人口素质逐步上升。 这必然要求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该淘汰的淘汰,该转移的转移;未来,我们需要通过对工作技能和创新科技的投资,提高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 中国人口在数量、地理上的变迁意味着,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要素,“以人为本”也成为了政策制定的核心指向。 从这个逻辑上看,弥合阶层差异、治理生态环境,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从中期来看,全球一体的气候行动正在引领产业格局之变。 在刚刚过去的COP26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重申了“3060”气候承诺;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美还发表了联合声明,将在未来十年携手减缓全球变暖。 而在11月14日召开的“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暨天籁思享荟”上,马光远、秦朔等重磅嘉宾立足广州这座千年商都,以“都市圈时代下的新格局,新机遇”为主题,从国家大政策中捕捉未来最大的投资机遇。 经济学家马光远预计:“‘十四五’规划提到将大力打造的绿色产业、战略产业、未来产业中,会崛起一批重量级企业。”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将助力双碳视为自己的使命,不仅积极探索零碳转型,还主动出击布局新能源产业。 马光远提到,如果单独看新能源行业,“你会发现中国目前在全球的竞争力很强,全球前十的新能源企业里面,基本上有一半是中国人在做”。 新能源领域,已经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战场。 从短期来看,全球抗疫曙光初现,个人投资面临新的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并未完全复苏,货币大放水尚未见顶,多国面临通胀压力,每个人都在寻找能够抵御通胀的核心资产。 此外,随着近期世界多国匆忙“解封”,势必对经济格局造成一些影响,全球复苏愈发不均。 面对这些信息,普通投资者很有可能“饥不择食”,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而马光远则表达了对中国经济韧性的信心: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2019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危机,中国都成为了全球的“避风港”。 “根据我这么多年对中国经济的观察,我发现,当大家对于中国经济非常担心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经济都会迎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只有将这些由远及近的经济趋势读懂看透,我们才能如此从容地观察与思考,我们的投资决策才有坚实基础。 时代大潮汹涌而来,个人需要更多智慧,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既关系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也决定了个人生活的安宁祥和。 有一件事,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月初,当“囤货”的人群占领全国大小城市的集市商场,有一座一线城市却不为所动,照样过着小日子,保持着淡然与定力。 这座城市,就是广州。 这种反差,很好地展现了广州的精神特质:不跟风,不张扬,安安静静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正经事。 还有一点很关键:在全国四个一线城市里,广州的房价收入比为37,远远低于北上深的62、65、57。广州的这个数字,最让人心生羡慕。 正因广州开放的性格和友好的生活成本,它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年轻人、创业者保持了强大的吸引力。 在中国的人口流入图谱中,广东省位于全国第一,其中广州和深圳常年位居前三。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在“2021凤凰网财经峰会暨天籁思享荟”中指出,大量的人口流入,给广州创造了两个优势: 第一,促进了城市的年轻化。因为来的很多是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各种各样的创业人才,地方的支持也很多,降低了人口老龄化程度; 第二,增强了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与本地人不同,外来人有很强的危机感,更有活力。 目前,广州的经济水平概括来讲,就是“低调的先锋”。 先看数据: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1919家增至2020年的1.2万家,增长了6倍,广州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 再看规划:广州的中新知识城已经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得到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鼎力支持,可以获得很多高层次的政策支持,便利度很高,有助于进一步解锁城市的科创力量。 在这些新动作之外,广州的传统优势也在不断巩固:除了汽车产量是全国第一,广州的跨境电商进口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 一切都表明,广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机遇之城。 1990年即到广州发展的秦朔,更是对这座城市的未来有着坚定的信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需要广州去担任探索、开拓的使命和任务的时候,它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在秦朔看来,中国四个一线城市各具特点:北京是“天下”的概念,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央企几乎全部都在北京,还融汇了众多高校、科研院所,极其特殊。而上海则通江达海,是国家的金融中心。二者都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它们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功能聚合地。 而广东城市的发展则没这么多先天优势,反而是得益于其率先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靠着本地的人民群众、大量的全国各地的有梦想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把广东推向了经济发展的前沿。 一言以蔽之,广州是一座靠着内生的力量蓬勃发展的城市。靠着藏富于民、藏智于民,它总是“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它会给你一些惊喜”,不仅诞生了以微信为代表的超级APP,还支撑起了SHEIN、完美日记这种新消费、新时尚品牌的发展。 秦朔认为,“广州未来的机遇,就是跳出广州看广州。别人发展得好了,广州会发展得更好。” 在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时代,广州稳坐“老大哥”的地位,以其开放和创造力统合周边资源,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进步。目前,广佛、广清、广深的连接性越来越好,资源外溢越来越多,正是区域共同发展的成就。 这已经充满了想象空间。 然而,秦朔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更宏大的区域经济图景——云贵川与粤港澳的融合:“云贵川将来整个带动不可能只靠成渝,它需要出海口的带动,才能发挥更强的影响力,辐射东盟十国的广袤市场。 寥寥数语,广州的发展格局已让人回味良久。 2021年的最后两个月充满了历史的隐喻。 比如当下最典型的一幕就发生在太平洋两岸,世界上最繁忙、最贵的航线两头: 美国一侧,因为等候卸货的船只太多,而港口的货场有限,港口的集装箱堆放从2层,增加到4层、6层,原本的秩序被彻底打破,运转的效率反而更低,过去30天就能运送到客户手中的货物,现在需要6个月。 而中国一侧的港口,5G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一些港口根本不需要总统的命令就能实现24小时运转,没有装卸工人,只有无人吊车和无人货车在忙碌。 希望中国的经济参与者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谱写类似的故事。 眼下,每一个人要做的,就是洞悉趋势,做好准备,靠理性和定力,把握住2022年的新机遇。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1:15 , Processed in 0.133882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