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回到自己的故乡河南出席活动。4 月 17 日,施一公院士作为嘉宾在“书香河南·名家伴读”读书分享会上分享了自己的首部作品《自我突围》。 分享会中施一公表示,自己曾跟随父母到驻马店生活过 11 年的时间,也是他青春成长的地方,有着很深厚的回忆。 当被问到故乡的问题时,施一公回答道:“虽然我出生在河南、成长在河南,但我对自己是哪里人的问题一度很迷惑,小时候的邻居和同学也总认为我们一家是南方人。高中毕业、出国留学以后,我发现自己对于河南的感情愈发浓烈,在河南尤其是驻马店 11 年的经历让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故土。” 分享会结束后,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次日也和施一公在驻马店进行了一次会见。在这次会见中,鲍书记还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施一公在家乡开展科研和教育活动,希望能够借助施一公的影响力和专业知识,推动驻马店市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施一公说自己尽管身在外地,但心系家乡,愿意为家乡做些有益的事情。希望能与与驻马店市的教育部门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西湖大学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为驻马店市的教育事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而这场本来承载着两人共同谋求驻马店美好发展的交流活动,却在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不小的争议,而争议的问题也背离了这场交流会的初衷十万八千里。 在看到这场交流会中流出的照片和视频后,鲍常勇书记的坐姿掀起一片骂声——网友指出,鲍常勇书记的坐姿“太傲慢”,“不尊重科学家”。 而就这个听起来就很荒唐的关注点,迅速登上了热搜,在某乎的相关词条有近 200W 的浏览量。 声讨鲍常勇书记的声音越来越大,被解读为官威大,不尊重人,网友认为他缺乏基本的官场礼仪和人际交往礼节。 这还不算完,继而有好事者扒出了鲍书记的过往的照片,还给他扣上了“官威瘫”名号,各种难听的形容不绝于耳。本来是一场友好的交流,最后却发展成对鲍书记的一场网暴。 在事态愈演愈烈之下,两位当事人都不得不站出来为这个荒唐的闹剧,进行了本不必要的发声。 施一公本人出面澄清到,当时的谈话很愉快,很融洽,只是自己比较社恐,比较拘谨,没有放开,这是本人的问题,书记没有傲慢行为,比较洒脱自信,你们这样草木皆兵、吹毛求疵、搞得以后都没人和自己社交了… 而对于网上的批评,鲍书记也表示并没有在意,他表示这只是一种个人习惯和表达方式。 施一公与河南 1967 年,施一公出生在郑州。两岁半随父母下放到驻马店地区汝南县老君庙乡(当时称光明公社)闫寨大队小郭庄。随后在 1972 年,施一公全家离开小郭庄,搬往 20 公里之外的驻马店镇。 在施一公的新书《自我突围》中,他花了大量篇幅记录了自己成长中的心路历程,旨在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施一公。 施一公说自己在在小镇上度过的 11 年光阴,为自己的人生之路烙下了特有的“小镇青年”印记。 施一公回忆起自己中学时候第一次拿到全年级第一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中学老师曾对他说的“为驻马店争光”的话。 随后施一公以全省第一的成绩保送到了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期间,施一公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全额奖学金,赴美深造。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十年,后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并创办了西湖大学,致力于打造中国的世界级高等教育机构。 他从不掩饰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他说,创立西湖大学后,多数的时间都泡在校园里,但他仍然十分怀念河南烩面,有时会专门到学校附近去寻找烩面店,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吃上四五次。“我不知道怎么去表达那种感受,反正一想到自己如果有时间能吃上一顿河南烩面,一天都是好心情。”施一公说。 施一公时常回到故乡参加活动,拉动故乡的科教事业发展。这种乡情也是双向奔赴的,西湖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大学。在西湖教育基金会发布的 2018 年年报中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基金会累计协议捐赠金额已超过 43 亿元人民币,共计与 94 位捐赠人签订捐赠协议。 而在这些捐赠中,占比最多的是来自浙江和河南的企业家。其中河南首富牧原企业董事长累计捐款 9 亿元。 谈到乡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施一公说到:“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即使童年时生活比较清苦,回忆起来也全是美好,我始终为自己是河南人而自豪。我们河南人会说“你真有种”,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称赞,人活着就是一口气。”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9:05 , Processed in 0.140531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