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香蕉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群体。他们看起来和我们如此相似,但其实却又如此不同。 中国人到了美国后对ABC的心理认知,一般都会经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刚到美国的头一两个月,在大街上或者公共场合看到和自己一样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的人,往往会喜出望外,以为遇见了同胞。可是等你忙不迭地冲过去,拉着他们用中文打招呼,对方却一脸狐疑地看着你。于是你知道了,哦,原来他们是ABC。 慢慢地生活中有了一些ABC的朋友,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误会和挫败感。虽然明白他们不会说中文,但是一开始仍然会在心里一厢情愿地把他们当成自己人。可是,当你想要和他们分享讨论中国的事情,却发现大多数时候其实他们并不感兴趣,甚至会有意地回避关于中国的话题。 最后,你会慢慢地习惯他们的心理,不再试图把他们当成“中国人”或者“和中国有关系的人”,而是把他们当成美国人来对待。只有这样,你才能越过和他们之间所存在的那段心理上的鸿沟,和他们开始深层次的交流。 和ABC交往,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把他们当成美国人。他们不想被当成中国人或者亚洲人,很多ABC不愿意和中国人有过多亲密的接触,也是因为想避免被当成中国人的尴尬,这是他们心底最微妙最柔软最敏感的一个结。当然并不是所有ABC都这样,我也遇到过不少热衷中国文化、关心中国的ABC,但是那个结,在每个ABC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 事实上,就连“ABC”这个称呼本身也是他们非常排斥的。这个词是中国人造出来的,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不正确的概念,因为ABC的全称是“American born Chinese”,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同样让他们不能接受的称呼还有中国人常说的美籍华人。这两个称呼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美国”是用来限定的定语,但归根结底还是把他们当成中国人。他们认为正确的称呼是“Asian American”或“Chinese American”,亚裔美国人或华裔美国人。 我遇到的几乎每一个ABC,都会在刚认识中国人的时候没聊几句就寻找机会说出“你知道,我是美国人”这样的话。不信,你去看看骆家辉担任驻华大使后,在公开场合说过多少次“我是个美国人,要以美国利益为重”这句话,我印象里就有好几次。当初很多中国人因为来了一个华裔当驻华大使就欢欣鼓舞,认为他是自己人,这是非常天真的误解。 摸透了这个规律后,我常常在他们说出“我是美国人”这句话之前,就有意无意地说“你们美国人”,让他们小小地开心一下,这是我很喜欢玩的一个心理游戏。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社会里,需要鲜明地确立自己的身份认知。 ABC的的确确就是无可置疑的美国人,他们出生在美国,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甚至动作习惯和外表长相,都更偏向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 一个ABC站在面前,是很容易一眼就能够区分出来的——他们说话时面部的肌肉运动更加丰富,笑容更加夸张,身材可能更好,气质也更加阳光自信。 注意比较下面两张照片,李小龙笑起来面部的扭曲要夸张很多,肌肉运动很丰富,而你们的王凯就很腼腆内敛。 再来比较下女孩子。范爷虽然号称豪爽,但是比起刘玉玲来就显得温婉多了,大笑时脸部肌肉的运动幅度也很小。 从种族上来说,ABC是中国人也没错。而且其实他们的人生里受到的中国文化影响也是很深的,只是不常表现出来。我在纽约认识的几乎所有ABC,从小都被父母送到中文学校学中文,所以他们基本上都能说中文,至少也能听懂,因为他们在家里和父母需要用中文交流。 所以说,ABC就是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跨界出来的优秀产品,同时兼有两者的优势,他们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这是他们独特的优势所在。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10:33 , Processed in 0.138697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