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不告诉别人银行密码,账户中的钱就不可能被偷走! 」这是许多人面对各种邮件、电话诈骗时坚信的常识。在圣盖博谷定居20多年的徐太太(化名),也死死守护这个底线,但没想到即便如此,回一趟中国,一周内就被骗走10万美金(超过60万人民币)。问题出在她从未听过、看过的「电子密码器」上。 徐太太感歎骗子防不胜防,银行科技系统也日新月异,中老年人只要没跟上步伐,很容易上当受骗。买张电话卡也会破大财,令人防不胜防。 从中国江苏移民南加的徐太太表示,她一个月前回中国看望年迈的父母。刚下飞机,她就在街边小店买了一张电话卡,第二天就收到无数推销和广告电话,她都拒绝并挂断电话。直到收到自称「中国移动」的公司打来电话,说她馀额不足需要充值。对方询问她储蓄卡号码,但没问密码,她觉得无大碍,就告诉对方她持有多年的工商银行卡号,并同意充值。对方在电话中不断向徐太太套话,知道她刚从美国回来,买了本地电话卡。 对方忽然告诉她:「你的身分证与一起诈骗案有关,涉桉金额260多万」。她表示,「我在国外多年,不可能有诈骗案」。对方表示,许多人出国后,中国身分证被盗用,用来犯案,「若真不是你,你应该向警局澄清」,并给了她一个所谓「上海公安局宝山分局」的查询电话。 徐太太致电后,与自称是「刑警三队」的江姓男队长通话,被告知她名下1月6日确实发生诈骗案。她一听急了,「1月6日至9日我一直住在拉斯维加斯,连酒店凭据都有,不可能在中国参与诈骗」。江队长表示,可将相关的逮捕文件传真给她,以证明确有此事。收到三页纸传真后,她果真看到自己的名字与诈骗案有关,且文件第一页还说明她必须对此保密,若将「国家电信诈骗案洩露出去,有嫌疑人跑了,她最高要坐牢七年」。她吓到不敢与和家人说此事。 第二天早上,她又接到「宝山分局」的电话,对方告诉她去工商银行领取「电子密码器」,可以解决问题。她按指示,去市中心一家工行,告诉工作人员需要电子密码器。她按银行指示,将ATM卡插入机器,输入密码,银行职员随后操作一阵,拿出一个类似计算器的巴掌大小的黑色「电子密码器」给她,她就离开了。 随后「宝山分局」问她密码器是否已开机,她输入账户密码后即将机器开启。对方问她,机器屏幕上是否有显示信息。她当时心想,「美国只要不说社安号,中国不给银行密码,你不可能偷我的钱,何况我没有上网,我的银行卡也没有开通网银」,于是便老实的将机器屏幕上显示的六位数字报给对方。次日,对方再次来电,询问她电子密码器上新出现的数字,她也再次如实告知。 事后,她开始觉得可能有诈,亲自去了一趟银行,才发现卡内60多万元人民币都莫名其妙蒸发了,卡内只剩下70元。她立刻去警局报警,但也已经来不及。银行查到,行骗者已在第一时间,用手机将她账户中的钱掏空,「每次转账5万元,总共转了13次」,钱最终几乎都被转往海外,失主想要追回来,几乎不可能。 徐太太表示,生活在美国太久「人都活傻了」,从没听过「电子密码器」为何物,也不知道它有这麽大威力,能瞬间丢掉几十万。回美后,她向美国的银行打听是否知道这个东西,被告知通常内部主管之间有时会用,但不会推荐给普通客人。 其实在美国,包括Google在内的大公司有时也会给用户手机发送一串临时号码(verification code)供验证信息使用,它虽然不是用户当初设置的密码,但也能临时扮演密码角色。不过美国将临时密码用在银行业务上的例子比较少见,很多人不熟悉它的作用,以为只是一串临时数字,无关紧要,但其实也应留心,切忌将该号码透露给别人。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8:43 , Processed in 0.135455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