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都知道,中东是全球石油的集聚地,随处都是依靠石油发家的“土豪”。当年,美国盯住中东不放,深入其中,支持这个,打击那个,说得简单点,主要就是为了中东石油。那个时候,美国还没有开发出页岩气,加拿大的石油也指望不上,只能到中东虎口里去“抢食”。 从区域分布来分,中东石油确实值得美国“大动肝火”。中东以66%的世界储油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各个地区,完全配得上全球石油“聚宝盆”的称号。南美、非洲、北美、东欧和前苏联地区、亚太和西欧,仅分别占全球石油储藏总量的9%、7%、5%、5%、4%、2%,与中东储量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世界石油已经探明储量分布图 不过,如果从国家储量角度来看,全球石油的政治版图就会出现很大变化。2014年,在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国家中,委内瑞拉拥有2983亿桶,出人意料位居首位,沙特阿拉伯2670亿桶排第二,加拿大以1729亿桶排第三,伊朗以1578亿桶排第四,伊拉克以1500亿桶排第五位。2015年,这一格局基本上没有变化,委内瑞拉以2984亿桶,位居首位;沙特阿拉伯以2683亿桶,排在第二位;加拿大、伊朗和伊拉克,分别以1722亿桶、1578亿桶、1442亿桶,继续排在第三、四、五位。
2015年世界各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示意图 加拿大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一度还曾占据第二位,可是为什么它长期在石油市场上默默无闻,以至于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现在的加拿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石油“活着”呢?加拿大与中东的石油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促使中东石油声名显赫而加拿大石油默默无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石油质量。质量不同,开采成本就不同;开采成本不同,在 全球石油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不同。 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联结地带,就地质构造而言,其北部为阿尔卑斯褶皱山系,西南部为阿拉伯地盾,中间为波斯湾盆地。远古时期,地中海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经过沉积之后,转化为有机碳含量丰富的烃源岩。这些烃源岩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油岩。不仅如此,中 东地下碳酸盐岩的孔隙和裂缝较多,提供了储集性能良好的储存环境;柔韧性强、无断裂、厚度大的石膏层和泥岩层,又为油气提供了最好的盖层。这种优良的油气“生储盖组合”,最终催生了厚度大、埋藏浅、杂质少、藏量可观、勘探开发相对容易的中东油气层。
中阿拉伯盆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加拿大地下石油的形成,当然也离不开优质烃源岩和良好储盖组合。但是,加拿大石油的不同之处在于,最初形成于大陆板块西部的油气,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压力的影响,通过不整合面、渗透性砂岩体向东转移,进入了现在的阿尔伯塔境内。这些油气所在的白垩系砂岩体上升,遭到氧化、水洗和生物降解作用,最终形成了高黏度、高杂质的油砂。在加拿大境内,97%以上的石油皆为油砂,且几乎都位于刚刚 石油密度(API)是衡量原油优劣的标准之一。API数值越高,其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越少,从中提炼出的油类产品会越多。一般来说,API大于34为轻质油,小于10为重质油,介于两者之间为中质油。中东石油API绝大多数在30以上,最低也在24.7以上,这意味着中东石油绝多数为轻质油,少数为中质油。加拿大呢?阿尔伯塔两大油砂矿Athabasca和Cold lake的API分别为8-9、10-12,基本上都属于重质油,需要经过反复提炼才能转化为生产原料。 含硫量和含氮量也是衡量原油优劣的重要标准。原油中的硫化物会使催化剂中毒,腐蚀金属设备,燃烧时还会生成SQ2,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原油中的含硫量越高,麻烦越多。我们通常将含硫量高于2.0%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两者之间的成为含硫石油。中东地区的原油含硫量多数低于2.0%,少数低于3.0%,只有伊拉克的巴士拉原油含硫量达到了3.5%。加拿大呢?阿尔伯塔两大油砂矿Athabasca和Cold lake的含硫量分别为4.5-5.0%、4-5%,远远超过标准含量。 原油中的氮含量如果过高,会使催化加工的催化剂中毒,会降低油类产品的储存稳定性。通常来说,原油中的氮含量通常在0.05-0.5%之间,很少会超过0.7%。中东石油含氮量多数在0.01-0.1%之间,少数在0.12-0.2%之间。阿尔伯塔两大油砂矿Athabasca和Cold lake的含氮量分别为0.4-0.5%、4%,同样超过中东石油很多倍。 总而言之,加拿大的油砂密度大、黏度高、含硫高、含氮高、残碳高、含金属量高,开采和加工都非常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加拿大石油迟迟未能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直到全球常规原油供应紧张,油价一路飙升后,加拿大油砂才受到业界重视 目前,加拿大油砂开发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露天开采(mining),即对埋藏小于75米的油砂资源,用铲车、卡车直接从地表浅层挖掘;另一种是原位开采(in situ),即对埋藏于75-1000米之间的油砂资源进行钻井开采。根据相关统计,只有18%的加拿大油砂便于露天开采,绝大多数油砂资源都需要钻井开采。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密度高、含硫高、含氮高、含金属量高,这些油砂被开采出来后,很难直接运输和销售,必须改质为合成原油。而要将油砂改质为合成原油,就必须对其进行脱碳和加氢。脱碳技术包括延迟焦化、流化焦化,加氢技术包括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无论采用什么技术,最终的结果是工序增加、人力增加、处理原料增加,开发成本随之升高。根据国际能源咨询公司PFC Energy2013年统计资料,加拿大油砂两种开采方式的全周期保本成本分别为每桶90美元、72美元,明显高于其他油种。这意味着,如果全球原油价格低于70美元,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就得赔本生产。 当然,除了成色不良之外,加拿大石油在全球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还与环境保护标准较高、销售渠道单一有关。根据加拿大法律,石油生产商露天开采油砂以后,必须将原有土层和油砂分离后的沙子回填,尽量恢复原来地貌,降低环境污染。在销售方面,加拿大石油长期依赖美国市场,而且管道输送能力有限,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资本。现在,随着美国出现页岩气革命、全球油价低落,加拿大石油的竞争力自然更为脆弱。 最近十几年来,很多投资商基于石油不可再生、全球油价持续走高的考虑,纷纷进驻加拿大或委内瑞拉开发油砂,并将其视为常规石油的未来替代品。加拿大也顺势而上,把石油开发当成了经济发展的引擎。现在看来,这些观点显然过于悲观或乐观。石油固然难以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却不是痴人说梦。仅仅一个美国页岩气革命,已经使得石油价格一落千丈了。 丧失了大量美国市场份额的中东石油,还可以转靠中国市场;将来,如果美国能源独立,无需进口加拿大石油,加拿大将何去何从呢?加拿大恐怕得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不能把经济赌注放在石油身上了。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1-2 17:24 , Processed in 0.13337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