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续传来好消息,国内不少朋友都生了二胎。在加拿大的华人朋友们,经过了几年适应期,也有一些生了一胎、二胎甚至三胎四胎了。所以,就经常有人会问笔者,现在几个孩子了啊?在不限制孩子数量、还有牛奶金的国家,怎么不多生几个孩子呢? 打心底里说,我对生孩子养孩子,尤其是一个人带得了几个孩子的人,是非常佩服的。至于那些孩子一大串,自己事业还有声有色的女性,我更是崇拜的五体投地。我喜欢小孩子,对加拿大的最初幻想就是花园洋房,孩子成群,两只狗三只猫。夏天孩子们和猫猫狗狗在草地上打滚,冬天一家人围着壁炉读书讲故事。然而,我不得不承认,我没那个养孩子的本事,现阶段也没那个条件。 (图片来自网络:生了9个孩子还管理着4000亿资产的英国女总裁Helena Morrissey及老公孩子) 其实,在加拿大养孩子,还是相对国内要容易的。没有那么多长辈指手画脚、众口难调;没有那么多奶粉和食品问题安全要担心;孩子生病了一般也不用去看医生,反正去了也基本上看一眼就打发了,几乎从来不给开药,更不会有成天抱着孩子去医院输液的情况。但是,人力成本太高,保姆工资太高,很多当妈的或者当爸的,只能谁挣钱多谁就出去上班,另一个在家看孩子。虽说孩子一岁多就可以送去日托班了,但也有很多奶爸奶妈会在家带到孩子上幼儿园。 进了幼儿园了,虽说就是进了公立的教育体系。但架不住早上九点上学、下午三点就放学啊,一天短短的六个小时,让看孩子主力的那位家长怎么上班?或者可以把孩子送到课前课后班,一般是早上7点到学校上学,然后放学以后再延长到下午6点。这样倒是可以满足双职工的条件了,但孩子小的时候,一般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毕竟这早7晚6的一天,对于年幼的孩子实在是太漫长了,还好加拿大的幼儿教育还算比较有意思。 (图片来自网络:边带4个儿子边做家务边健身的辣妈Jennifer Gelman) 加拿大不允许把年幼儿童(法律并没有统一规定年龄,一般说法是12岁以下)一个人留在家里或让孩子单独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不过,暑假或春假期间,可以把孩子送到各种夏令营(Camp),平常跟学校打好招呼(一般长期是填表写好详细信息,临时换人接送需要监护人写书面纸条让孩子带着)之后,也可以请朋友或邻居帮忙接孩子。 虽说在加拿大没有国内那么大的学习压力,小孩子们也不用成天伏案写作业,不过他们的各种活动可是相当精彩。家长还要时不时的去学校做个志愿者,比如去课堂服务一个,出去游玩时帮忙用车拉些东西,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溜冰、表演之类的家长也要去表示支持。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这十几年,基本上都得搭上一个人或者至少半个人进去。而且,做父母的也心甘情愿的陪伴孩子这十几年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生了五个孩子读了哈佛的女医生吉田穗波) 其实,跟身边几位朋友聊过,我们都是80后,独生子女,说起小时候的孤单,还是挺想要至少两个孩子的。因为大家都有过跟玩具娃娃说话,跟自己打牌、左手右手对着下棋的经历。我们这些双职工家庭出来的80后,谁小时候没有被锁在家里写作业的经历?谁小学时没脖子上挂着钥匙一个人放学回家过?谁小时候不希望有个兄弟姐妹,能一起玩耍、一起长大?谁不希望长大了,能有一个除了父母之外,特别亲的人? 笔者的朋友们也聊到,从小接受西方文化的孩子,独立意识比较强,父母们对孩子的成长还是相当头疼和担忧的。万一孩子中学辍学了,大学退学了;或是十几岁早恋了,没多久就生娃了…我们这些父母可能到时候不仅欲哭无泪,而且还要强颜欢笑对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表示某种程度的支持。 (图片来自网络:中年丧夫、把13个孩子都培养成博士的伟大妈妈王淑贞) 虽然我们知道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去约束孩子的将来,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万一将来出现我们不想看到的情况时,首先要检讨自己是否是合格的父母;但同时也不免自嘲,在加拿大生孩子养孩子就像买彩票,所以是不是该多生几个,这样以传统观念来看,才能多几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 只是想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养孩子的压力真的都挺大的。要几个孩子,还是量力而为吧。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17 23:17 , Processed in 0.135286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