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父母,很久以前在上学的时候学过一些俄语,现在还能凑合记得几个单词。至于英语,我们没来加拿大之前,二老都停留在“Yes是,No不是”的水平上。所以,父母每次来加拿大,我和先生都是回国去接,主要是担心他们不明白如何入关。而回国的时候,一般都是给父母预订国内航空公司的航班,再把他们送到安检口,觉得这样才能放下心来。 因为自己的父母这样,每次我们从国内回来,如果飞机上比较近的位置有明显不会英语的同胞,尤其是过来看望子女的叔叔阿姨们,我们一般都会尽量帮忙,最起码能帮着翻译几句或一起入关。也因此,我跟父母提到,其实他们下次也可以自己过来,找飞机上的年轻人帮个忙一般都是可以的。 这时候父母的反应就很有意思了,父亲总是一副胸有成竹地说“绝对没问题”,母亲则是迟迟疑疑纠结半天还是说,“不行不行,我害怕自己面对老外”。其实父母的差异从一开始就很明显,从第一次准备接二老来加拿大,父亲就买了一堆《日常英语XX句》之类的书,认真听音频学习。而母亲呢,则成天问我,到底哪些东西可以带入关,各种张罗生怕我们在这边缺了什么。 到了这里以后也很明显,父亲早起锻炼惯了,时差加上环境新鲜,着急着出门溜达,还一副我们忙没关系,他自己出去就行了。加拿大人一般都比较友好,我们又是住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社区,邻居们碰个照面,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简单打个招呼。父亲就很高兴地说着不标准的,“嗨~”一路过去。而母亲每次都是和我们一起出门,碰到我们跟邻居打招呼的情况,她也只是温和地笑笑。 住了一段时间之后,父母之间的差异更明显了,父亲晚上闲下来就啃他那一堆英语书,还会问我们什么该怎么说,甚至虚心地跟他的小外孙女请教。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出门遇到本地人就会试着现学现用了,虽然他口音很重,还好加拿大各种口音都不缺,父亲连比划带说的居然能和邻居白人老头老太太聊上几句。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没有住在华人区,周边也没有华人超市,但这并不妨碍父亲一个人大包小包地跑到超市去帮我们采购。 而母亲呢,碰到别人一直都是礼貌地微笑着,在别人问她什么的时候,要么转向我们,要么一边摇头摆手一边用中文回答,“不好意思,我不会英语”。老外当然听不懂母亲这句中文了,但看情形也明白了她不会英文。所以,除了在家门口散步,母亲几乎没有一个人单独出门过,也没有自己去买过东西。 除了我父母,我身边朋友的父母们对于加拿大和英语的适应情况也颇为不同。非常知得一提的就是,让笔者最佩服的一对不会英文的姥姥姥爷,他们二老的女儿女婿由于工作原因暂时都在国内,他们就自己在这边带小外甥上小学。因为学校不时会发一些通知或有一些表要家长填写,我一个朋友和我都会帮他们一些,一来二去,大家就熟悉了起来。 这个姥姥姥爷,尤其是姥姥,适应能力真的是非常强,除了非常重要的表格或需要当面交流的事情会让我们帮忙,其它很多事情,她自己都能处理。比如学校发的通知,她会用翻译软件自己去查,试着理解。如果没有把握的,她会再拿来让我们帮忙看一眼;但她一定是事前做过功课的,很少是从头开始让我们帮忙。 这边小学没有多少作业,但经常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或共同做一些Project (比如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的 Family Tree等)。这个姥姥就在华人聚集的商圈找了一个华人课后辅导机构,每周有几天固定时间,放学后就把外孙送过去,让辅导班的老师带着做一些学习任务。同时,她自己就利用等外孙的时间,在附近的中国小超市买买菜什么的。 而且笔者更佩服的是,我们所在的社区,华人是比较少的,但这个姥姥几乎认识方圆几里之内的每一个华人。孩子去哪里学中文啊,有谁修窗户比较好啊,哪里有说中文的医生……这些我们待了几年都不清楚的情况,她来了不到半年就说的头头是道。 每次,我都由衷地跟这二位姥姥姥爷说,“你们真的很厉害!”同时也半开玩笑地跟我父母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姥姥姥爷,既不会英语也不会开车,但什么搞不定啊!”我父亲听了自然说他当然也行,母亲则笑笑,“我要是什么都会,还要你们做什么啊?再说我,说急了我回国以后再也不来加拿大这农村了啊!” 其实,笔者由衷地敬佩和感激很多为了子女或孙儿辈,而勇敢地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和语言不通地方的老一辈们。在国内时,父母总是想尽办法照顾我们;即使远隔重洋,他们也放不下我们,给咱们父母真心点赞!
|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22 08:53 , Processed in 0.14444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