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登录
蒙城华人网 返回首页

沙河翁的个人空间 https://www.sinoquebec.com/?1633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德立天地间 建树禅武医

已有 52 次阅读2015-6-2 12:35 |系统分类:诗歌文学

德立天地间 建树禅武医

----记少林禅武医第四代传人释德建

吕孟申

应德建禅师邀请,2010年4月12日上午8点钟,与好友康新云一行数人自郑州驱车,沿郑少高速公路飞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来到登封三皇寨山脚下。禅师早派弟子行永在此等候多时了,我随将带给禅师的两刀宣纸、两只大腕笔、画册,及送给禅师的书法作品交给行永,行永扛起交给他的东西,便健步登阶向山顶而去。我们可没那么轻松,对于不善爬山的城里人,登上近2000级台阶,才可到达禅院,按以往的经验,我知道爬上山顶,最少也得两个小时,我们做好准备,不紧不慢地沿着台阶向山顶禅院进发。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攀登,终于登上三皇寨顶,德建早已笑容满面恭候多时了,我们已是汗透衣衫,气喘嘘嘘了。在禅房我与德建进行了书法切磋交流,他向我们赠送了新近出版的三本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德建禅师痰少林禅武医》、复旦大学出版的《德建身心疗法》、香港禅武医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德建身心疗法---少林禅武医临床应用》。中午,我们吃了德建为我们亲自安排的素斋,觉得食欲大增,格外香甜。下午,就要下山了,德建非要送我们到南天门,方才挥手道别。我们下山后,驱车直奔少林寺而去。

与德建禅师结识于7年前,在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的一次年会上,老会长郑玉昆先生向在座的全体理事介绍了出席会议的德建,那时的德建不满40岁,虽身着僧衣,脚穿布鞋,却浑身洋溢着一股阳刚之气,目光炯炯有神,时而露出憨厚的微笑。郑老师说,德建早就有加入研究会的愿望,我们今天表决增补德建为理事。德建作了简短的即席发言后,全体理事一致鼓掌通过增补德建为理事。作为少林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的我,开始了与德建密切的书画交往。在随后的几年里,我经常组织书画家到三皇寨禅院进行书画交流。2005年夏天,我到了三皇寨,遇到了中央电视台5频道记者拍德建的专题片,应邀我为他们书写了“瞬间永恒”的题词。2006年秋天,我又一次上三皇寨,适逢英国bbc电视台拍摄德建的专题片,我欣然挥笔向英国友人赠送了榜书“佛”字,引得老外连伸大拇指,ok ok声声。几年里,我与德建交往频繁,他也经常到我画廊观摩学习。从德建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僧人的高风亮节,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僧人大忍大爱的慈悲胸怀。千年少林有德建样的僧人而名至实归。我为德建弘扬继承发扬光大少林禅武医的精神所感动。我知道德建最喜爱的对联是;

万法皆空归性海

一尘不染正禅心

我怀着十分虔诚的心,为德建书写了此对联,装裱好送到三皇寨禅院,德建很珍重挂在禅房。我同时也为德建撰了副嵌名联:

德配三皇成正果

建树禅武医愚顽

德建不止一次对我说:“吕老师,你给我写的太大了,这将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呀!”此副对联他一直珍藏着。

与德建相识,相知,也为我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感悟了多味人生的五光十色,出家决不只是看破红尘,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逃避现实。在德建身上我亲眼目睹了大德高僧悲天悯人的火热情怀。我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用我手中的笔,把真实的德建介绍给所有关注少林、关注德建的人们。

嵩山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西边的少室山山势陡峭,包含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五个时代的地质现象,因而形成独特的五代同堂的地质现象,而且气场甚佳。所以,不难明白嵩山是历代王帝及伟人响往的地方。自黄帝时代,已有三十多位王帝到此祭祀或封禅。据<山海经>记载 “少室之山有木焉,其名曰帝休”,便是说明黄帝经常上少室山,累了便在一株树下休息,因而名为“帝休”。后来,武则天更登上嵩山封禅而将此地易名为“登封”。嵩山是中国最早的禅修道场。公元四世纪,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就是在嵩山少室山上面壁九年,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之后,继有二祖慧可,唐代高僧普寂禅师也在嵩山修行。

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整个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北恒之奇、南衡之秀等特点,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中原。春夏绿林吐翠,百花芬芳;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严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我国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观,因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踏遍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

1963年11月,释德建,俗名丁洪本,出生在黑龙江省克山县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1979年,开始加入当地武术班学习武术。1982年,年仅19岁的丁洪本带着对少林武术的挚爱,不远千里来到少林,这一离家就是整整16年。1998年春节,河南电视台国际部拍了一部专题纪录片《年到少林寺,春节的故事》电视台记者随德建回到了阔别16年的故乡给父母拜年,德建说:少林寺是我的家,黑龙江只算是“娘家”。

刚来少林寺的时候,德建是带艺投师,他在东北曾跟两个老师学过武功。在河南,又先后随杨桂梧、陈景素(女)、全广兴、乔黑保、张庆贺等前辈习练功夫。德建说:“认识义父张庆贺恩师,是我习武人生的大转折”。 那是1988年,他随众人为德禅禅师立功德碑时,与德禅早年所收的俗家弟子张庆贺相遇。关于这次看似偶然的相识,年逾古稀的张庆贺老人说:“我已经不动声色观察了他好长时间,绝非偶然。”张庆贺收他作义子,并向他提出:“答应我遁入空门做少林弟子,我教你少林嫡传的禅武医真功”。关于这个条件,德建说:“习武这么多年,我是第一次从义父那里听闻佛法。现在完全明白,一个习武的人如不具备高尚品德是多么可怕,而佛法教义可成就上乘德性。”原来,张庆贺就是吴古轮的第三代少林禅武医传人,少林传统医学沿袭老传统一直是内传。少林医术主要讲求气化疗法、窍疗法、饮食养生法,突出八个字;吐纳、导引、针灸、点穴,流传下来许多临床验证的秘方。张庆贺9岁时,父亲病死,临终遗言,要儿子学医济世。苦孩子谨遵父训,讨吃要饭去寻访名师,终于找到少林寺下院金刚寺的住持淳全禅师。他是少林医学传人。学成医术,淳全禅师告诉不情愿学武的张庆贺:要使医术精湛,必须熟悉人体气脉经络的玄奥。他把张庆贺推荐给吴山林先生学习武术,吴山林正是吴古轮的第二代传人,也是他的儿子,张庆贺对记者说;“我学武还是为了增进医术。”张庆贺老人感叹:“投师难,投名师更难;收徒难,收高徒更难,找一个传人更是难上加难!”他很欣慰找到了释德建,把自己平生所学的少林传统功夫又还给了少林寺。

1990年,丁洪本遵义父殷殷嘱咐,拜少林寺第三十代住持释素喜禅师为师父,披剃出家。素喜禅师为其取法名:释德建。随后,他又受了比丘“三坛大戒”,成为一持戒严谨的禅僧。

德建经常独自一人到少林寺后山的五乳峰上达摩祖师面壁的山洞中,静虑悟禅,亲临其境的去感受祖师在荒野的山洞里面壁的意境。而每一次来到祖师山洞里,都尽可能去寻求祖师的遗迹。祖师当年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如何的生存,又如何觉悟而创造出惊人的智慧。就是在这蚊虫叮咬,野兽毒蛇出没,四季无人的山洞,达摩祖师悟出了启迪人类智慧的禅法。每当他一次次来到这天然的石洞中,他的思想也在一次次转变和提高。他知道只有像祖师那样在坚苦的生活环境中通过磨练意志,升华思想,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是祖师给他的启迪。:“什么是病?不通就是病。窍不通是小病,脏腑不通是大病,而小病久了就会酿成大病。许多病来源于顽痰,食生百病、痰生灾,百病发于气

1993年德建到三皇寨修炼,1997年正式隐居于此,感到三皇寨无比的清静,虽然禅院破旧,可他却很充实,每天习武、参禅、行医,日有所进。一天,德建回到少林寺,向素喜老和尚汇报了在三皇塞的情况,师父很高兴地说:“你现在所练的少林功夫,不同于寺院其他弟子,至今一直是单传,我都没能学到,你师爷绪公(贞绪)也没有学到,你要特别珍惜!不要忘了,如果没有清末古轮公(寂勤)打出山门隐居民间把心意把技艺传下来,恐怕少林寺传统功夫会失传。你义父对你多年的精心培育,使你得到了少林真功,要苦练莫辍,将来少林寺禅、武、医传承的重担要落在你的肩上!”师父的这段话,至今时常不断在耳边回响,激励着他不敢一日懈怠。

2001年秋后,义父请来了少林寺当家住持素喜老和尚、少林寺首座印松禅师、登封市宗教局秘书习中科、侍者行秋,在师父上素下喜老和尚和宗教人士的见证下举行了法脉传承交接仪式。义父郑重地把1999年写好的“禅武医”法脉传承书交于少林寺当家住持素喜老和尚,由他交给德建。其法脉传承正文如下:

自清末少林正宗拳法掌门人吴古轮法号寂勤打出山门,将少林秘笈《心意把》及少林传统精髓《擂台战术》、《少林医学》、《禅学》传于其子吴山林,恩师又传于我,一九八八年门徒丁洪本法号释德建跟我学禅武医至今已十年矣。现将此传续于德建为吴古轮师公第四代传人。

古轮公第三代传人张庆贺(行性)题记

少林寺当代住持素喜。

公元一九九九年农历十月初一日。庆馀堂庆贺书

清代末年,世事动荡,佛门净地也不清净、吴古轮作为少林嫡传内功的一代传人、禅武医文化的传承者,因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以致遭到一些人的妒忌和迫害。为使少林寺珍贵的嫡传内功精华和禅武医文化得以留存,吴毂轮年迈的师父决定让弟子打出少林寺山门。临行前,师父谆谆告诫吴古轮:少林真功,千金难买,一定好好护持、代代相传。用老禅师的原话讲,就是:“千万不能断了少林的根脉。”老人一再叮咛:等到时机因缘成熟,一定要把这少林瑰宝归还少林。打出少林寺山门的那年,吴古轮禅师40岁,他并没有走远,而是在少林寺附近的农村隐居下来,他遵循师父的教诲,梦想着有朝一日把他所承袭的一切早日归还少林。他把自己的功夫连同梦想都传给了儿子吴山林。吴山林大师壮年时,应少林寺监院释贞绪禅师的邀请,携长子吴乾友赴少林寺重振武技,把功夫传授给释贞绪、释德禅、释德根,释行章等四十余名僧众。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年迈苍苍的吴山林老人唯恐他所传授的那些僧众“多已年高,恐不相续,忧虑其有怠而无功、学而不力、习不在心,茫得其法者—”壮志重萌,不顾年高,他再一次援手授徒,除了严授次子吴友德、外孙乔黑保外,他还把功夫传给了张庆贺等年轻一代。他把张庆贺视为少林的禅武医传人。因为,在他以往所教的弟子中,很少有禅武医功夫全面发展并有深刻的领悟的,他们大多只选择了武或医,而禅这个属于高深文化艺术领域的东西能触及其皮毛者更是凤毛麟角,况且它还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心相印的微妙功夫。张庆贺自幼随释淳全禅师学医习禅、淳全的师父寂焕与寂勤(吴古轮)是同一师门。

吴山林大师于1972年农历二月十八日以97岁高龄无疾而终。就在老人逝世前的二月初四,他还与张庆贺约定:“二月十九庙会,咱回寺院交差。”老人想在少林寺传统庙会的这一天,携弟子张庆贺向少林寺当时的当家僧人释行正,释德禅交待:他已经把少林真功传给了张庆贺。谁料想,老人竟在约好的前一日撒手西去。临终前,他反复叮咛张庆贺,“少林真功,罕有无二,万石难买,要持练莫辍,莫忘这是少林根脉”。他嘱咐张庆贺,一定要把少林的功夫还给少林寺,要把它永远传续下去。张庆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出家为僧,为了实现师父的梦想,他索性从老家巩义搬到少林寺附近的农村租住,他想从寺院里的僧人中寻觅合适的传人,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数年后,他发现了丁洪本,并向对方提出了那个苛刻的要求,他终于圆了三代祖师的梦想。德建说,他非常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个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在少林寺内传承少林的禅武医精华。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每当他遇到疑难和困惑时,他就会忆起先辈祖师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他告诫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把它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为了潜心深悟所学,德建自1992年以来,经常到少林寺的下院三皇寨去小住。那里海拔高达1300多米,附近还有4公里的无人区。它地处少室山南,距少林寺8公里,是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处险景,在三皇寨制高点绝壁之侧,有个10 米见方的山洞,德建为之命名“龙阳洞”,这就是他经常闭关静修的地方。洞内有佛龛,佛像、禅床、禅座等陈设。洞内墙壁上悬挂着中医常用的人体脉络穴位图表,而洞前的绝壁之畔,正是他习练武功的场所。

山洞对面的峭壁常有蟒蛇禽兽出没,德建亲手种植的药草花木也常被一群群调皮的小松鼠来啃食。山洞的一侧还壁立着一尊天然而成的石佛、帽子衣褶、耳目口鼻清晰可辨。这些年,德建一直过着几乎隐居的生活: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喜欢这里简单的人际关系。野鸟、树木、花草和山石是他最亲密的伴侣。他认为,这里才是他真正意义的家。三皇寨上还有两个自幼在此躬耕修行的比丘尼一一92岁的释永月和83岁的释永莲禅师;她们是少林寺第三十三代弟子,是行正禅师的门徒。她们至今仍是农禅结合,勤苦劳作,颇有唐代百丈怀海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门遗风。德建赞叹她们“堪为比丘尼典范。”因为德建所推崇的禅是“生活禅”,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办事、起心动念无不是“禅”,关键看你如何用心体悟。

德建说,他对赵朴初先生的几句话深有感触: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1992年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参观少林寺时曾咏诗云:“大勇立雪人,断臂得心安。天下称第一,是禅不是拳。”由此可知,少林文化的本源是禅。

德建认为,少林功夫不仅仅是流于形式上的表演,施拳弄棒,练得四肢发达,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的修养证悟。禅武密不可分,它是少林历代大师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是高超的艺术,要用心领悟,任何急功近利的念头和行为都会使少林瑰宝失去光泽,他崇尚“天下为公” ,要发扬少林的优良宗风,造福于人类。但要度人先需自度,自我的觉悟修养不完善,谈何利及他人?德建说,禅宗达摩初祖在少林面壁九年静修,他不是让我们都像他那样去面壁,而是留一份精神和意志给后人以启迪,让人们生活得更趋幸福完美。

德建爱说自已是一孤独的禅者、吃草的山僧,因为禅机在于自悟,思悟要孤独,要真正“消化”所学,并把它发扬光大,传给少林后人,这是他的神圣使命。在少林寺这祥一个名胜旅游区,呆在寺内太 “享福” ,“上山吃草” ,接触大自然,不时会触动他的灵感,心有所悟。他说:“少林寺是繁华的家” , “三皇寨是清净的家” 。很显然,率真质朴的德建更喜爱山居的生活,这幽静的山谷也是他习练武功的绝好所在。

说到吃,在常人看来,他的饮食是超低水平,近乎自虐的饮食,但德建却自得其乐。他说,作为一个持戒憎人,在中国所有的寺院都是一样的食素,少林僧人也不例外,也必须是僧装,素食,独身,清淡的饮食对他的静心禅修及习武练功都很有帮助。每当人们问起他的饮食缺乏营养怎么办时,他总是以笑声来回答,他那满面的红光及炯炯有神的双目是最好的回答。德建认为,厚味对人是一种伤害。他的菜肴里面只需要点盐和素油足矣,他不但自己喜欢简单清淡的饮食,他也常常告诫他的朋友们,要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这样对健康有益。

对于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德建深感痛心疾首。早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拍摄了上、中、下三集纪录片《德建》,并在《体育人间》栏目播出。记得在这都影片的结尾,谈到“保护野生动物”等话题,德建说了这么一段话:“它们本来活得挺好的,为什么要杀死它们?为什么要它们的命,吃它们的肉?!它们死了,应该把它们埋起来,然后,它们也是很好的肥料,能长出很好的庄稼。”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建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者,他最喜欢白居易的一首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头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他认为,人们要善待自己,首先要善待周围的一切朋友、包括野生动物。

德建已经用自己的医术已经治好了无数个病人。“很多是疑难杂症,这也是少林功夫。” 德建说,“现在真正的少林功夫面临灭绝,我很担忧。这里有社会发展的原因,诱惑太大了,还有流于形式的功夫太多了,真正苦练的人太少了。在过去有句话:苦恒出高手。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练出的功夫才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不为所动,能克制住,就做到‘苦’。但看起来这个‘苦’,比过去还要难。”

“师傅叫我去三皇寨,是很有远见的。我自己也喜欢那里,像有一种感应。”

这条路很难,而且现在这社会,又有谁能死心塌地不为报酬的去继承这些呢?把这些当成自己的生命载体呢?所以想继承这些太难了。德建曾经说过,他只是尽量去做,能做多少做多少,能有一个人继承他一点,他都知足了。德建与世无争,他二十年来在少林寺后山的三皇寨苦修,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他这一支系继承下去,继承不下去那就是没有缘分。

他曾经说,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宣传禅武医,无论是谁在做,只要路子是对的,都是在发扬,都是好事。现在很多人不理解,但只要我们做了,就没有荒废功夫 ,

为了这些,德建师傅每天不知疲倦,一直在忙碌、付出,每天都不怎么睡觉。 。

不要以为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他不是,他只是想尽到一个做少林弟子的责任,完成他师傅的遗愿,只有这些,能把这个大难过去,那就是佛祖保佑了。

德建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给患者治病和建筑禅院上了,永莲师太曾经问他,你自己现在过的这么艰难辛苦,“你建筑这些房子干吗呀?”。德建师傅回答:“我是给后人建造的,很多人到山上累了,可以歇歇脚、渴了可以喝点水、饿了可以简单充充饥、天晚了或是天气不好下不了山可以把这里当成个驿站,将来这里就是人们心灵回归的家园。现在的人在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压力太多、太大了,需要有这样一个地方来净化一下,到这里来解放一下,调节一下自己的身心,如果上天保佑少林禅武医这一支能传承下去,我要让后辈弟子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德建说,他快乐的时候比烦恼多,他看到大家到这里来很快乐,他就快乐,看到大家痛苦,他也痛苦。他常说:“一个少林僧人能做什么?能为社会尽可能多的做些好事就是一个少林僧人最起码的责任和义务,人太安逸了,人就会堕落。德建为了发扬少林传统文化,为了禅、武、医更好的传承和被大家所认识,为了完成他师傅的遗愿(把禅、武、医传回少林),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每天睡的也就几个小时,很多时候都是才睡两个多小时。德建不爱名利、看破世俗、心怀慈悲,二十年来一直免费为患者治病,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开始的目的是给穷人看病,后来名气大了,很多的大领导和知名人士也来看病,德建从来没有不给任何人看病,看病的人多,山上采摘的药就让徒弟下山去买,还亲自给病人送药到家。有些病人身体不好,上不了山,德建师傅就叫他的弟子下山去背。他生活简朴,吃的穿的都再简单不过。凡是接触过他的人,没有人不说他是个好人。德建也说过“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很多病都不成问题了,他能治疗的病也是有限的,只是尽个人能力而为吧”。他每次给人看病都是要问问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找到病因。每次给病人看病,他都会教给病人防病的方法,让病人自己能给自己治病,他说防病重于治病,还需要患者和医生的配合,如果患者不配合,医生的水平再高也没有用。

有很多人给他捐巨资,都被他拒绝了,他说如果你要是因为我救你,你给三皇寨捐钱我不会答应,如果是为了佛教的弘扬,也是视情况而收,并不是谁的钱都能收。

德建说,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不断来探求禅武奥义及少林养生之道,他几年前送走两位德国学者。意大利等国还来拍过一些以“禅”命名的纪录片。法国一家机构曾经要用高薪聘请他去巴黎讲授少林武术、日本人也诚邀他到日本讲学、主持寺院,他都一一拒绝了。他说自己作为一名僧人,不适合参加任何商业活动及团体,他离不开中国,离不开少林寺。早年,国内的香港佛教界人士想让德建去香港,出任一家寺院的方丈。对方诚意殷殷,德建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推辞了,他说,他的心在中原,根在少林。

东南亚,尤其日本、韩国对禅武的热衷更是由来已久。1998年11月,德建禅师随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应邀到日本切磋交流少林武术,他把少林寺传统稀有的武功向日本“少林拳法联盟”展示,从而打消了日本禅武学界对少林传统武术的一些疑问,并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少林传统文化的了解。随后,日方又两次到少林寺交流探讨并拍了两部纪录片。德建禅师随缘走访了许多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少林弟子,感 到自豪和责任的重大,他永远无悔当初的选择。

少林寺一名僧人对记者说,“像德建师父这样的为人处世不多见,能成就一番事业,就是不太适合当今的经济社会。” 德建给人看病不要钱,教徒弟不要钱。曾经有许多的海内外人士要送给他金钱,轿车,宗教地位,他都没有接受,他认为自己是一名正在学习的僧人,物质方面,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就可以了,对禅武医文化艺术的追求和证悟才是没有止境的,在自我完善的间隙,伸出一只善良的手为有缘的人解除病痛,为社会作些事情,使他感到踏实,他相信助人会有快乐,善良才能助人,佛教讲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说大慈大悲是佛菩萨的境界,他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和相信的只有善良。

德建说,禅本自然,不可解,不可说,不立文字,不离文字,不枉造文字,既所谓的“教外别传,以心印心” 。行住坐卧,说话办事,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无不包含“禅机”,“禅机”就是“气机”,心要顺,气要和,心平气和去办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清净身心,无欲则刚,就会得到自在得解脱,古语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德建禅师认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读好一卷书足矣,眼前脚下,无不是道,要珍惜眼下的分分秒秒。说话要说出一种境界,做事要做的圆满周详,当你从这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事中体悟到什么,那个字,不要说出来,“禅不可说,一说即破” , 德建有几句口头禅,譬如:眼前脚下,一切随缘,无常变化,变化无常等等,佛教里的净土宗注重“西方极乐世界 ”而德建禅师说,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在眼前在脚下,眼前脚下的每一步都决定着人生的方向,眼前这一只脚迈出去,就是人生选择的积累,就是天堂地狱的分界,就他本人来讲,他既然选择了少林禅武医,他就明白眼前脚下的每一步路应该怎么走,为此,他要注定舍弃常人所梦寐以求的许多许多……他说,他要穷其一生去研读少林禅武医这部大书,他永远都是一个处于学习状态的僧人,因为学无止境。

德建永远铭记义父的教诲:“心即是禅,修禅就是修心。我跟随你全爷(淳全)修的是行意禅,也叫菩萨行。禅武、禅医都是行意禅。禅是修持心性、品德、智慧。禅是一种超于自我的心境。禅是自然的、自在的、自为的、光明的,通过修持完全可以体会到。禅为心宗,修禅先修心。首先要持戒律,洗心性,正品德,积善行。要常怀一颗平常心、自然心、慈悲心,济世心。行禅最难的就是修自己的心性,佛教术语名称叫树禅念、禅观。可以这样讲,修禅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佛教讲护法伏魔。护法,首先是自己依法修行;伏魔首先是降伏自己的心魔。我们都是凡人,经常受凡事困扰。修成菩萨不易,但做事一定要有一颗菩萨心。心存恶念的人绝对修不了禅,因为恶念是禅念的大敌。行意禅(行,就是修行;意,即是练‘心意把’)专修禅武、禅医,皆与“行气”有关,只有心静如水,空灵自然,古井无波,忘我无我,才能意气合一,进入禅的境界。一个人心存魔障,品行不端,绝对不可能开启禅关,也就根本谈不上领悟禅的奥妙了。”

德建禅师常给居士们说:“禅即是佛,佛即是心。修禅就是修心。并不是出家人才能修成佛。在家居士,一心向佛,慈悲助人,他即是佛。目的是为了追求闪光的理想和永恒的生命,穷毕生精力普度众生,造福社会,他即是佛。修行要有平常心,并非你做了一件好事就成佛了,我说禅即是佛,没说就是佛。所以,禅是教化人持之以恒地做好事、善事。始终如一地修行下去,在家人照样可以修成佛,照样可以成为禅师。”

习练传统少林拳法,首先要从练气开始,练气首先要养气,而养气就是练心,即心意的锻炼,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禅宗主张“无念为宗”.“清净本心”,是一种无意识的功能状态,只有在心灵澄澈.只有在心空无物时,才能开启潜在的意识活动所体验不到的及被理智,情感,习惯所控制的直觉悟性。“心意把”在整个修持过程中突出禅的无念合道的思想,以不用意识,不用意守的“无意念”为练心之要,顺其自然,使精气神顺替本性与天地合一。所以只有参透禅机,才能超脱生死之域而达到极致所归,即生命精神所归依的不动心功夫,所谓超乎寰中,得其象外也。我们都未见过达摩祖师,只知道少林寺平时用于健身练的易筋经,即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遥想当年,从达摩祖师开始,历代高僧座禅久了,就要活动,就要舒展筋骨,通过舒展筋骨,慢慢体验了解了身体筋络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经为周身之气息,络为络脉,于是有了气化。坐禅练武会出现这些问题,平时劳作也会出现气血的毛病,用气,用力,用力过了,就会造成血淤,气淤,血淤则肿,气淤则痛,于是就要调整气血,通过气化导引循环。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积累,少林才形成了独特的气化功夫,所以少林禅武医是由禅而武,由武而医。如果你没有达摩面壁九年之精神,对禅没有悟性就学不好少林禅医,如果不练少林功夫,自己对人体的经络,气脉的运行导引没有亲身体验,很难对人体经络,气脉了解透彻,就无从施治;而没有上乘功夫,也就运用不了手法、气功为病者施治。这样我才从学禅开始,进而学武学医,继承了老师的衣钵。

德建常讲;禅宗主张“任运随缘”,融大千世界于一体,特别是融入现实生活这种“宽容”的思想,深深地渗入在心意把中,如锄地功、辘轳功等。少林武术“出与心灵,发与心性”,深得禅学精髓。少林高僧妙兴云:“头如波浪,手是流星,身如杨柳,脚似醉汉,出与心灵,发于性能,似刚非刚,似实而虚,久练自化,熟极自神。”道出少林武学与禅学互为一体的道理。

德建说:“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先替别人着想,凭着一颗济世心,慈悲心,平常心,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这就是修禅。”

2007年底下了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大雪,给在山上干活的民工发工资时,德建大师的徒弟通知四面八方的民工上山领工钱,大师说:“雪这么大,山路很难走,他们几十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上山不但辛苦而且代价还高,农村人挣钱不容易,还是派一个人下山去,到登封约个地方把工资付给他们,省得他们再租车,一个个的爬上来多艰难。”在登封领工资的民工说:“师傅想的真周到,还管我们吃了午饭,心里暖烘烘的,要是一个一个的爬上去去,受冻不说,今晚是绝对回不到家的,唉!现在象师傅这样的人太少了!”

这说明修禅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如既往地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就是修行,人生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容易。正像有些人练功夫,急于求成。不明白欲速则不达之理,因为人的欲望永无止境。简单平常的基本功还练不好,却要追求高深非常的功法。这是本末倒置,悖逆自然,注定你啥也学不会,这就不是修禅。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世林认为,禅宗包含人生、自然、宇宙,最根本的是追求自然。“浩然正气贯天地,磊落胸怀连广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风冬有雪”。“海阔天清乐无边,涛走云动心自闲”。这些都表现了人生和自然的境界。

总之,关于禅的说法,千家万言,难尽其祥。德建禅师说:“禅,看不见,摸不着,它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禅既是生命,修好身心禅,修好生活禅,再修好行意禅,然后,你就明白什么是禅了。”

什么是武?即少林功夫,名冠天下。少林武术原始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保卫寺院的安全,其初只是一些简单的架式,经过武僧们历代的演练、完善和提升,到了元、明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少林武术体系。由于少林功夫来源于生活劳动,朴实无华,不尚花架,简单实用,所以,传播很快。

据史料记载:最早将少林武术传到国外的是明末的陈元赟。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精于少林武术的陈元赟东渡日本,1635年居于江户(今东京)国昌市,开始传授少林武术,他在日本授徒很多,被日本称为祖师。至今日本爱宕山残存的石碑上刻有“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人陈元赟而始。”依此,更加证明了少林武术体系形成于明代,并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然而,清王朝建立后,出现了天地会等民间反清复明组织,朝庭视少林寺的传教为聚众反清性质,因而就开始大规模禁止民间习武,这一阶段,少林寺的习武活动在表面上已经停止了。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西来堂志善碑》清楚的记载:“昼习经典,夜演武略,亦祗恪守,少林宗风,修文不废武备身!”但受长期的禁教、禁武高压政策的影响,海发、湛谟等一系高僧仍隐居少林寺下院石沟寺秘密练功。

登封市史志办吕宏军主任说:“清代少林武术的发展和演变,事实上经过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禅武医是由海发带到石沟寺,他传给湛谟,湛谟又传给寂勤,寂勤又传给他的俗子吴山林,吴山林传给德建的师父张庆贺,张庆贺又传给德建,这样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而寂勤大和尚正是这一受到空前禁压的非常时期,转向曲折隐匿时期的关键人物。他是这一交叉过渡非常曲折时期集禅武医于一身的第一代宗师。是他,保存延续了中华民族的瑰宝少林禅武医和无上禅功“心意把”。是他,让嵩岳彪炳青史,少林扬美誉;是他,让禅武医重振少林。

少林武学中的“心意把”对于少林僧人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无上功法,更是习武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德建禅师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国有三宝儒释道,少林三宝禅武医,人有三宝精气神。所以少林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渐进功法。禅境空灵容天地,万物皆从虚中生。“心意把”经少林历代高僧千锤百炼,披沙沥金,扬弃累创,终成少林精髓文化。其十二大势象形人体十二大经脉,十二经脉也称为“正经”,十二大势也叫“母把”,每势都可再生很多势,层层深入,艺无止境。所以有:一把精到万把生,玄机妙法变为宗之说。每一势都与内脏经络表里相和,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休。又相应天地十二节二十四气,因而少林有周身秘诀十二项和二十四字修炼秘诀等功法。天地人三才齐亦,心意气与空灵宇宙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往复循环,生生不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内涵和外延无限。要求具备十年以上功底并素食独身佛性高深方可传授。少林素有:宁教十趟拳,不教一式把。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之说。德建解释心意把说:“心者,觉也,即心法。意者,禅也,即天地人心意气合一。把者,功也,即把握火候,把握自己,才能把握别人。”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即以意养气,理气,行气,使丹田之气与自然之气相贯通,行气入膜,在体内畅通无阻,直达精微末梢,洗筋伐髓,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敛于内、祛病健身。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浑身无处不丹田,出拳不见拳。玄机妙法藏里边,浑身都是拳。起也打、落亦打、起落之间套上把,宁是神仙也挨打。心意把功成,已不能轻易与人动手,因动脚出拳,皆是无上内功,伤人于无形之中。武德不良之人是练不成“心意把”的,德高者功高,德,才是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禅医?少林传统医学统称为禅医。历史上嵩山少林寺僧在练武和战乱中难免伤筋动骨,流血牺牲,为及时治疗跌伤和战伤,由于急需也就更加注重医学,以便自救和救人。为了及时治疗损伤和疾病,禅医以自创自救为本。《少林伤科秘方》云:“从战迎敌,战必有伤之”以及“秘不外传”等。因此,通过长期的经验与实践创造相结合,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中华医学—禅医体系。

德建禅师说:少林禅医的基础理论包括病理、药理、养生、保健等,都是以“禅机”和“气机”为基础,强身修心、修德,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人体有千窍百脉,窍脉通则气血畅,身心强健,窍脉不通则气血滞淤,百病则由此而生,禅医一道,吐纳、导引、膏摩、针炙、用药、养生、都以打通气脉窍道为基本理念和方法。

禅宗的素食疗法,内养功法如:八段锦、易筋经、洗髓经、一指禅气功等,都属于自疗和给病人发功打通阻滞,疏通经脉的禅医范畴。

德建禅师在继承禅武医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对师传秘方根据四时五行,加减变化,药效显著。慈悲救治了很多来自海内外的疑难重症,特别是《德建身心疗法》的面世,很快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古有“炫女不贞,炫士不信”之说。当今社会,靠外炫、忽悠,招摇撞骗,惑乱视听,沽名钓誉的人多之又多。然而,事实胜于雄辩,科学是检验真假的唯一途径,世界著名科学家陈瑞燕教授对德建大师的心脑系统通过国际尖端科技检测,结果令科学家和世人震惊!果然还有真正素食、独身苦修的大德高僧。对禅学颇有研究的赵国成先生说:“烈火炼真金,百琢见美玉。陋隐三皇寨,苦修心不移。盛世举文明,弘扬禅武医。国人身心健,神州养正气。”

德建以其达摩面壁的惊人毅力和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少林宗风,把禅武医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先师又突破密不外传的陈规。开拓了禅武医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总结了千余年来历代宗师的秘方和自己的临床经验,深刻揭示了以禅为尊,统领武医,三学一体乃少林文化的本质。把世人对少林文化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坚持用慈悲济世的无私胸怀和宁静致远的宽广眼界,服务社会,普渡众生。客观的对禅武医文化做出了科学论断。他弘扬禅武医有利于生命健康,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和谐,从而更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

德建禅师说:“少林三宝、以禅统武、以武明医、以医通禅,禅通武达医理明,三者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即为禅武医。” 少林医学谓之“禅医”,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一支。“禅医”之基础理论包括病理、药理、养生、保健等,都是以“禅机”和“气机”为基础,强身先修心、修德。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百脉气通则身心健康,脉不通则气滞,病则由此而生。所以禅医一道,用药、养生保健即以打通气脉为基本方法。

2009年 8月10日,少林医学“德建身心疗法”研究成果发布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在发布会上,香港东方红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首雄先生捐赠港币一百万元,资助少林禅武医学的研究及教育推广工作,以弘扬这项传统中国国粹。

“德建身心疗法”是由河南省嵩山禅武医研究院院长、少林寺禅武医法脉传人释德建禅师联手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心理学科学家陈瑞燕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以现代科学方法结合少林寺永化堂传承的禅武医学,把禅理、通窍、化气、饮食、内养功揉为一体,舒解人们心理及身体问题的一种独特疗法。

研究表明,“德建身心疗法”能改善大部分病人的心理及身体问题。包括心理压力、忧郁、恐惧、癌症、四肢瘫痪、中风、神经炎、肠胃病、心血病及肝炎等。德建身心疗法科研成果备受美国医学界重视,曾于美国权威学术期刊刊登,并收录于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网站及美国医学权威网站。

德建身心疗法是基于中国禅修思想发展,而禅学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禅学融合了佛教慈悲施予的精神。道学养生,修练,自我提升的思想及儒家文化对社会、家庭和睦的观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源,并且潜意识地反映人的行为及观念,所以在治疗方法如不注重本身千年的文化是错误的。现在中国大多的治疗方法都是搬用西方的疗法,例如现今比较流行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一个很大的危险!因为西方的根本文化是一个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文化。例如,一个年青人十六岁或十八岁便离开家庭,自己生活,他们也没有回馈父母的观念,没有意识要照顾年长的双亲,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是很大分歧。所以,西方的疗法主要围绕个人自我分析,自我了解,如何为自己达成愿望。当中很少关注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而其观点与中国社会观念(collectivism)相比也有很多分别。所以,搬用西方的心理治疗方法到中国人的社会而不关注中国的文化,或许与中国的文化不相融合,也许在治疗上及社会发展上有负面影响效果。

德建身心疗法的治疗主导思想是引导个人明心见性,从感悟、练功、反思中明白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且强调培养平和的心境,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心平气和。这是西方治疗不重视的一环,而却是德建身心疗法的一个主旨。另外,疗法主张培养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和睦,以慈悲的心,包容的对待身边的人。这一点也是一般疗法不注重的。还有,正品德也是疗法的主导思想。西方的疗法甚少对品德加以注重,因为西方的文化强调“自由”,所以不提倡道德,认知个人喜欢怎样都可以,道德对很多西方人来说是枷锁,误以为是无自由的生活方式。本人从二十多年临床的经验中却领悟到很多病人的问题源自“不知所措”,他们生活没有指标,没有方向,所以心理上感到不实在,没有信心。所以,德建身心疗法从佛学基础上列出强调正品德的指引——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这些不是规范人的律例,而且是在不知所措的心理情况下的依据。

德建身心疗法强调饮食的调整,提倡自然素食。虽然现在也有很多素食的观念,特别是西方科学越来越多研究指出素食对健康的重要,德建身心疗法的素食引导有其独特之处:素食疗法强调进食五谷、杂粮、蔬菜、果仁、豆类、菌类、水果为主。忌食肉、海鲜及蛋类。有一些西方的素食认为海鲜类食物都是素食,本疗法不主张进食海鲜,在佛教的素食内可以进食蛋类,而本疗法也不赞成进食蛋类,另外,本疗法强调天然食物,不鼓励精制食物,例如市面上有很多素鱼、素鸡之类的素食产品。尽可能不进食葱、蒜、香菜、韭、菜心等荤菜。这些蔬菜类在西方的素食内,但本疗法强调避免进食这些食物。不宜进食辛辣,例如姜、芥类、辣椒及胡椒,有很多人对不食姜的说法怀疑,我经常被问到姜是驱寒的,有人说冬天女仕饮红糖姜水很好,感冒时饮姜茶也很好。我们提倡当一个人有病的时候,身体内有痰、炎、毒的时候,不宜进食姜及其它辛辣的食物,健康的人可以适量进食。

本疗法的一个独特的观念是“通窍”。这是西方疗法从没有提出的观念,禅武医的文化强调禅机即气机,所以对气的畅通十分重视,从而发展出各种通窍的思想指引及方法。这都是千百年来历代少林寺高僧从修行练功中感悟身体的运作与气机的关系所发展出来的独特方法。“窍”是人体的开口,人身体内的机能与身体内世界的接触点,当中“鼻子”就是一个主要的窍门,因为我们一呼一吸,体内的气由一呼出了身体,而环绕四周的空气由一吸进入我们的身体,因此,我们不自觉地每天都与环境与自然互相交流,当大家都处于同一个环境下,我呼出的一口气,或是你吸入的一口气,你呼出的一口气,又或是我吸入的一口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有一个如此微妙的方法。所以,领悟及掌握呼吸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交流的主要课题。

“德建身心疗法”是少林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少林医学的重大突破。少林医学是对中国传统中医学的传承、延续和发展,属于中国中医学文化范畴,在少林寺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少林历代高僧不断推演,吸收了少林禅宗如静坐、修身等形式,形成了具有少林特色的医学体系。

德建禅师是少林禅、武、医的当代传人之一,他用20多年心血在嵩山少室山瑞应峰下修炼的空灵心境、娴熟功夫和精湛医道,把少林禅、武、医应用和发挥到一个新的层次,影响遍及海内,波及海外。

禅武医是少林传统的修练方法。因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禅武医也可说是禅宗的修行法。少林僧人以武修禅,以医弘法。练功主要练心、练意,练内功柔劲。功夫练好了便熟悉经络,精通医理并为人治病。医理精通了又可以陶冶禅心武德,这就是禅通武达医理明,三者不可偏废,是统一体的修行法。德建高僧只得只身来到嵩山少室山,找到一方石洞,一面隐居,一面潜心修行,在刻苦研磨少林禅武医的同时,利用所掌握的少林祖传医学秘方,治病救人,广度众生!最终,得到广大信众的爱戴,众人拾柴,在山上建起了自己弘丽气派的一处大道场!

十多年过去了,德建高僧从当初一方仅有一席黑暗潮湿之地的小山洞,到如今经他一手建下的殿台楼阁巍峨耸立,并且成为少室山一方重要而独特的旅游景点——三皇禅院,个中的苦辣酸甜实在难以尽述,也鲜为外人所知。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甚至每一草,每一木,无不和着高僧的心血和泪水……

十年前,山上还是一片荒凉,那时,记者看到他用手轻轻指着一株两寸高的小花,孩子一般笑着对记者,说,“你瞧,这个多有意思!”记者装着很有兴致的样子,听他一样一样地介绍他栽下的小桃树,小松树,小花小草,其实,记者当时着实没有看出,那两三寸高的无名小野花到底有什么意思?有时,看到山间飞回一只无名的小灰小鸟,他也会充满情感的说,“瞧,我们家的鸟回来了”然后,撮着嘴,叽叽吱吱地对小鸟说话,学小鸟叫,记者内心也感到有些好笑。很久以后,记者才明白,原来,德建那就是他做为佛徒的心,对所有众生的一种热爱之情……

如今,三皇禅院因德建高僧而闻名,德建高僧也因建三皇禅院,而有了巨大的功德——成就了他做为一位少林弟子,古往今来第一位以其自己个人的修行,个人的魅力,个人的信众而筹措齐了数千万的资金,建成了一座永远屹立于嵩山之巅的少林寺弟子的佛教禅院。

知道德建的人多了,天下知名了。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海外电视台,都来纷纷宣传他,新闻,专题,报纸,专著,系列专题……而各地的信众和团体,也都纷纷请他去做报告,讲法弘法。而他的信众弟子也从国内到国外,从百姓到教授,从职员到老板,林林总总,成千上万……

德建,显然已经长成一棵无人能撼的参天大树,周围护法徒众和弟子无数,再没有人能够随意欺辱和驱赶他了,而如今的他也已成了闻名海内外佛教和信众心目中的一面大旗,引导和抚慰信众向善礼佛,且已成为佛家子弟中克忍坚韧弘法度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典型范例。

从德建身上,我们感悟到一个道理:其实,有时,人被逼到死角里,逼到无路可走之时,恰恰反倒成全了一个人:德建如果不被逼到深山,无非还是屈居到他那狭长的一方小小永化庵堂,极难有今天的出息和名气!

德立天地间,建树禅武医。德建视少林为生命,少林因德建而自豪。我们祝愿德建禅师好好保重自己,为众生谋福祉,期待他重振少林雄风!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免费注册

联系我们|隐私权政策|站务信息|手机版|小黑屋|Sinoquebec.com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11 15:46 , Processed in 0.028552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