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yyp&a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三佳会社,文人的会所,诚邀您的加入!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玩归来,心神未定,怠慢大家,还望海涵!

文化杂谈首期活动具体信息,

请朋友们查看信箱,不过,请原谅时间定得仓促,恳请朋友们尽量争取参加。再次多谢关注与支持。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maomao_mzy;3026371
旁听可以报名参加吗?

maomao,我不知道您是不是给我发过信,查看一下也不能确定您是哪位。能否请您把联系方式发到sanjiachineseschool@hotmail.com,别忘记备注您在此贴的用名,方便了解,好吗?

欢迎旁听,但鉴于热心参与者人数超出计划太多,我们决定更改时间与地址如下:

主题:探讨与反思, 《论语》学而篇,结合自身体会,时事热点,每人领读一章,保留1小时交流探讨。

时间:1月15日:下午1:30-4:30

地点:ECOLE PIERRE-DUPUY

2175 ontario est,montreal ,qc,h2k1v7

到达后留心墙上的指示牌,

为避免寻找起来麻烦,最好在1点半前到达停车场,我们一
起进入。

如果到晚了找不到,请电话联系:514-8855360  Ms  安,我会
到门口接您们。


门口有125路公车站,该车从MCGILL地铁站发车,并经过FRENTENAC地铁站,
在DE  LORIMIER街口下车即可;
也可从PAPINEAU乘10路公车,在Ontario街口下车即可。

我们周日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yshi_music;3023782
恭祝三佳的各位新老朋友圣诞、新年快乐!

欢迎各位音乐爱好者来我们《蒙城吉他爱好者》做客。我们的youtube主页上有部分音乐活动视频,欢迎围观。
http://www.youtube.com/montrealguitar

Klezmer之夜,@Nov. 20, 2011 (蒙城吉他爱好者成员:陆烨,师勇)


双吉他即兴演奏 (蒙城吉他爱好者成员:小岩,冯捷)


古典吉他独奏 (蒙城吉他爱好者成员:师勇)


黑管、钢琴二重奏 (蒙城吉他爱好者成员:陆烨,陈迪)



谢谢!


师老师/罗老师:

国内新出版的德音《国乐启蒙》,挺不错。顺便转载了古曲网上一些国内音乐大家的言论,因为深有同感,想跟朋友们分享,但凡能影响一小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有一丝改变,总是有些价值的。

我知道你和罗老师用吉他与古琴,合奏过中国民乐,何不也放在这里,让大家观赏呢?这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作品,值得我们探索的。我们都支持你们。

最终目的,无论是字画,诗词,民乐还是国学,历史,哲学,我期望我们更多人能够找到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灵魂驻扎的地方。

用中国古典音乐 来培养孩子的审美 -- 中国古曲网 [引用] 中国古曲网

德音(《国乐启蒙》编辑制作者):

在现时代的民众观念里面,一提到古典音乐大家脑子里反映出的就是贝多芬、莫扎特、交响乐等,而我们中国的音乐在大陆统称叫“民乐”,基本上尤其是给年轻一代的概念,我问过很多年轻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民乐怎么样”,他们会说“太吵了”,然后,“你知道有哪些曲目呢?”最多能说出几首:“《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翻来覆去不出十大名曲。而我们国乐宝库中那么多优秀的曲目,比如《国乐启蒙》推荐给大家的第一首曲目《神人畅》、后面的《文王操》,代表赤子忠贞、爱国情怀的《潇湘水云》等等,都不被大家知道,甚至在音乐界也不是很全面地被了解和研究,这些都是古典音乐,代表深厚的人文精神、文化精神的内涵,它是圣贤文化传承的代表。传统音乐中应该是民间戏曲的一个部分,当然这个划分很粗略,今天这么多专家老师,有很多种不同的学术划分,我初步是这样去理解它。所以在《国乐启蒙》的出发点上,就有一项,那就是:树立中国古典音乐的概念给大家。

樊祖荫(著名音乐学家,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国乐启蒙》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国古典音乐”,我们过去虽然也提过,但没有特别的重视,就是把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古典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当然分法还可探讨,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按黄翔鹏先生讲法是高文化音乐,这有它的积极意义。近几年来,我们对民间音乐这一块,尤其是艺术研究院那边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古典这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断层、断代的问题非常突出,一般学音乐的人可能古琴音乐都没有听过,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现在提出是非常有意义的。

《国乐启蒙》是面向大众做启蒙教育工作,但把重点放在对儿童的教育,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1986年我去莫斯科访问,参观幼儿园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原以为他们是放“小鸭、小鸡”之类给孩子听,不是。听的是什么呢?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乐《列宁格勒》,放完之后与孩子们讨论,孩子们都积极地反映,说得都不一样,不管说什么意见,老师都说好,我就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让孩子们听这么难、这么复杂的东西?后来明白,他们的目的就是灌输俄罗斯的优秀文化给儿童,孩子理解力深浅都不要紧,学文化的时候不一定要由浅入深。所以中华乐教对儿童的教育一定要优先考虑,这是我非常大的体会。复杂与简单是相对的,主要的目的是培养感性的东西,培养接受能力,孩子们如果每天听的是交响乐,听多了就习惯。而且,还是要讲究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交响乐也可以听,但俄罗斯人放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东西,绝没有听到中国的东西,我们也应以中国的为主,这还是应该很清楚的。如果从小培养,从小听中国音乐,大了就不会不习惯,他就会有感情,而不是一放中国音乐就觉得土。

李西安(著名音乐学家,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国乐启蒙》的选曲非常用心,非常好,录音也做得很好,因为我做过大量CD的录制,知道其中的艰难,能做到这样,让我非常钦佩。这件事情我认为现在已经有成品出来,还在一些地方做了实践的推广试验,我觉得这件事情意义很大,可能是件影响很深远的事情。

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点:首先,它是对当代人文生存环境的挑战。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相对来讲,精神方面的东西越来越少,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艺术方面,大量的是大众文化、快餐文化,真正的高雅文化所占的比重很少,在这样的比重中,像德音所做的古琴为代表的中国古典音乐就更加少。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推出《国乐启蒙》这样的事情,实际上是对文化生存环境的挑战。……

乔建中(著名音乐学家,原艺术研究院音研所所长):

……另外,已经做出的《国乐启蒙》这份教材,跟我们的想法真的不一样。要是我们来做,我们一定考虑程度啊,由浅入深啊,通常是分级、分类,但她不这样,她一下子就单刀直入。为什么?就用我们中国原有的国学教育的那种理念,我自己昨晚也在想这样的问题,同样想到了私塾的教育,小孩子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恰恰就是感性的东西,就是靠背诵。我们音乐界有个非常好的例子,杨荫浏先生。他从小读四书五经,十几岁和阿炳、道士和尚们成天接触,他的音乐是这么学起来的,学音乐的经历完全是感性的东西,没有影响杨先生成为20世纪的大音乐学家。这说明,这个观念上的程度深浅问题,在我们这里是有障碍的,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好像应该从最简单的开始,这是长期受到专业音乐教育桎梏以后,一定会有的。但她没有这个东西,一下子进入,就进到中国文化精神。现在这套教材做的没有问题,关键是怎么去在一个层面去实践,在学校里实施,我想可能将来会是配套的,进入一个领域以后,按照国学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育。很多是尝试,现在存在的问题,怎么打破已经形成的非常顽固的框框,为什么从五十年代到现在,音乐教育这些问题,一直在讲,却收效甚微,包括目前这次的普通学校音乐教材的制定,从教材标准到现在已经开始出的东西,我的第一个反映是,台湾的音乐教育学家的反映也是,认为我们这次改的不大。还是那个病,我们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我们只是从表面看了一下,不知道我们病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觉得德音现在做的这件事情,很可能在这方面是个突破。最后想说,重建中华乐教,这六个字,份量非常重非常重,我们面对的是已经100年的西式的教育体系,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在理论上一起来做这篇文章,可能是几本书,要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实践层面,逆流而上,非常困难,任重道远。我们要利用我们每个人的岗位,利用一切机会,像她那样,包括家庭,身边的孩子,从一点一滴去努力,我们的后人才能记住今天开过这个会,叫“重建中华乐教”。

曾田力(北京广播学院音乐传播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我从小是中央音乐学院学钢琴的,怎么会忽然对传统音乐产生非常强烈的渴求呢?为什么对德音做的这些事觉得如滴甘露呢,说起来大家可能难以相信,就是我在居庸关的山里住了八年,真山真水,让我突然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并且非常的惭愧,50多岁了,我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如果我对中国文化的精髓都没有感觉到,我还算是一个中国人吗?这几年我非常强烈的彷徨,这是一个巧合,让我在广播学院给学生开了一个学期的中国音乐课,为了上这个课,就钻到这里面,这一轮课讲下来之后,就在想,我们文化中有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传统的音乐,能低于他吗?中国传统的音乐它美在哪儿?它的价值何在?现代人如何去感受它?我在真山真水中获得一种感觉,我觉得中国文化是在自然中产生的,产生了一个动力,在山里听古琴。我做了一个试验,请了中央院的一个博士生弹琴,把北广的硕士生拉到山里去听,我说出来就非常感动……。我受到的文化教育是在误读中国文化,我这一代人没有受过中国传统教育,都是批判的,这责任不在我。我听到的中国音乐也不都是真正的中国音乐,已经改造、肤浅化了。自然山水,不能离开乐舞诗、中国的哲学。

另外还有一个,《发现东方》北京大学博导王文山写的,不是说西方人发现东方,是东方人自己发现东方,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东西。今天我们的学生接受起中国音乐的时候比接受西方音乐更难,这个观点如果大家认同的话,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德音做的这件事,它的意义不止是几首曲子,即使这几首曲子,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我很想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我到哪里去学?我不认同《国乐飘香》那样的栏目,金色大厅的演出,这些东西文化少,演技多,中国人都感觉不到其中的文化内容,还想让外国人感受到吗?西方的古典音乐是从贵族音乐发展的,中国的不能仅仅只是民间的,文人音乐中渗透着精神的东西。我对你(指德音)的理解,是想从音乐中发掘人性的伸展和中国人对宇宙的感悟。我们要痛苦的承认我们的文化断层,我们要痛苦的承认我们的文化身份在失去,几十年的教育都让人家把魂给拿去了,要有勇气承认,要把她找回来,要找到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灵魂驻扎的地方。所以我非常感动,我现在非常想学,开始学书画、也买了古琴,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感悟的同时,也必需去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师老师:

音乐是无国界的,无中西之分的。我完全同意。

我所担忧和感觉不能理解的是,很多人提起民乐,提起国学,中华文化,好像就是迂腐与土冒的象征,充满不屑。就像当年20出头的时候,我们哪一个不是抱着外国文学名著,听着理查德的浪漫钢琴曲,坐在咖啡屋,喝着加了不知多少牛奶与砂糖的速溶咖啡, 讨论着BBC的新闻,自以为是的评论民生,经济,生怕被人认为不合潮流,不够小资,不够开明,现在想起是多么幼稚的年代啊。

我也希望我们能创造出新音乐,新文化,像刘芳,像龚琳娜(她唱的忐忑歌曲,融合了很多中国元素,但是作曲者却是她的老外老公-老锣),前提是我们得先改变思想,花费时间先学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音乐,自己的哲学,然后再吸纳更多外来的优秀文化。至少,我个人不贸然说中华文化如何如何的,因为没有深入研究,就没有资格评头论足,以免贻笑大方。

欢迎更多人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 春节聚会

2012 春节聚会


1月29日下午1:30-4:30  

2175 RUE Ontario Est

Tel: 514-885-5360

主办方:三佳学校,三佳会社,山东老乡会

费用:免

活动内容: 聚会,聊天,自娱自乐,共度佳节

备注:尽量穿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有才艺表演才能的嘉宾请发信给主办方,以作安排。

饮食:每家可以带一份饭菜,主办方提供饮料,元宵和水饺

期盼着新老朋友相聚这一刻!

恭祝  春节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maomao_mzy;3037405
很想参加这个新年聚会. 但和楼下一样的情况, 邮件被退回. 在这里报个名

欢迎之至!找到地址后,请按指示从校免费停车场进入,聚会在校体育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 by 快乐摄影;3037154
喜欢传统文化也关注时事热点.曾经发过参加活动的报名信件,但被退回了。这次一定不能错过:)


您好, 如果仍旧没收到我的确认信,请按地址直接前往。多谢关注,期待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的景色要用心去感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dATdMsdmUs&feature=related


一位台湾朋友发来的链接, 一起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收到昨日聚会的山东老乡赵女士的来信,十分的感动,一种被认知的感动,多谢她。

也不避嫌了,把来信贴在这儿, 与朋友们一起回味欢聚时刻。

山东同乡会,今日齐聚三佳中文学校,恭祝新春快乐!        
                    自移民来到遥远的加拿大,我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云中飘泊,找不到家的感觉。尤其是年底,虽然已经身在北美,但圣诞节于我们,除了有假期,没什么感觉。而我们自己的春节,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但无奈上班、学习,各忙各的,毫无气氛。
正感叹第一个春节就这样蹉跎之际,得知今日山东同乡会聚会,思思量量近一周,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前往。看着大家欢笑的脸庞,听着那久违了的乡音,吃着传统的美食,伴着少年儿童无邪的嬉闹,吉他、古琴、箫声、电子琴《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那久违的《将进酒》、《花祭》,春节的味道浓浓地萦绕,仿佛我又回到了家乡。
感谢山东同乡会的老移民,让我们这些海外的齐鲁儿女,又有了一个家,一个温馨地大家。感谢三佳中文学校的安校长,让我们听到孩子们用儿歌传承着春节的习俗;用耳熟能详的古诗和《画龙点睛》的故事,让下一代了解祖国的文化。我庆幸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在北美依然延续。

祝福各位,新春快乐,吉祥如意!期待再聚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衷心感谢蒙城吉他小组的各位朋友, 谢谢各位不辞辛苦老远赶来,花费宝贵休息时间紧张排练,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难忘的,精彩的演出。
感谢每一位赶来参与的老乡,朋友,希望能常常见到朋友们开心的笑脸。
向吉他小组的朋友们学习,他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还创建了自己的乐队《初一乐队》。
祝愿会社的所有朋友们, 精彩生活着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10 19:40 , Processed in 0.051952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