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38739|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中国式的聪明”滚出中国,也滚出加拿大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蕙如几年前与信用卡公司斗智大胜,获得社会某些人士的称许,各媒体也封她为”卡神”。杨蕙如最近开了一家网络顾问公司,并频频上媒体打知名度。

笔者认为,一个是非不分、道德低落的社会,才会把类似杨蕙如的行为,视为英雄之举。

在美国,你去商店买东西,事后不论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货还钱。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湾人和更多的大陆人)过几天要出席重要宴会,就去”买”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后,再去退钱。

美国商店还有一桩好事:买贵了,可退差价。于是有些人就趁平时不打折但尺寸、颜色较齐全的时候,把货品买回来,等到大减价的时候,再把收据拿去退差价。

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洋洋得意,还到处宣扬自己的聪明,甚至纳闷为何众多的别人那么”愚蠢”,不会利用这个”漏洞”。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了。

从卡神,笔者想到了股神巴菲特。此地许多股友在讨论巴菲特的选股标准,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强调的:他非常重视一家公司CEO的诚信,不够正派的公司他绝不考虑。

今天你会钻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权了,就会去修改法律,让自己的违法变合法。这几年来,我们看了太多这种例子了。

十年前,我带年仅三岁多的儿子到美国旅行,寄宿亲戚家。

亲戚拿个全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给我,说:”这里规定儿童一定要坐汽车安全座椅,这个给你用,因为是借来的,请尽量不要弄脏,我还要还人。”

两周后,我不再开车,他拿着半新不旧的安全座椅到量贩店办退货。店员一声不吭,钱全数奉还。

亲戚得意地对我说:”美国的商店,两周内都可凭发票退货,所以我们常来这里“借”东西。有些大陆人甚至连电视都“借”!你说,美国人笨不笨?无条件退货的漏洞这么大,他们竟然都不知道!”

来年,我到日本,在当地做事的台湾朋友招待我,出入都开车。我问:”东京地狭人稠,不是很难停车吗?””没那么严重!政府规定要有停车位才准买车,所以车子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多。”他说。

“哇!那你有停车位?一定贵得吓死人对不对?””你怎么跟日本人一样笨!先租个停车位,等车子挂牌后,再把停车位退掉,不就解决了?”

几天后,换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沦为两条腿加地铁。他客气地说:”东京养车容易,养停车位难。所以只好委屈你挤地铁了。”我马上向他传授”破解之道”。

没想到他没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说:”真要钻漏洞,其实到处都是,比如家母住在乡下,我把户籍迁过去再买车就可以了。但是,我实际上就住东京,没停车位却买车,左邻右舍会怎么看我?开车上班,我怎么面对同事?上司及正派的人不会这样做。”

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与日本到处漏洞的法规,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瓦解,社会也会崩溃。也因此,他们可以容忍政客做错事,却不容许政客说谎。

我们则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虚虚实实,整个社会是在”怀疑”的基础上运作。思维影响行为,而个人行为又可扩及影响企业服务、社会运作。

记得去罗马搭乘地铁时,发现有售票机却没有验票机。

当场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确认乘客有没有买票?那这样地铁不就铁定亏钱嘛?这是我们的习惯想法,总是想要替自以为的小聪明或贪小便宜寻求应对之道。

对于意大利人而言,我们会问这种问题才奇怪。搭车为什么不买票?乘车怎么可以不买票呢?两方想法当下有了差异。

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买票搭车?可以,的确可以入站搭车,但是你要确保不会被富有正义感又鸡婆的意大利人发现,因为他八成会去举发你。到时候罚款可就是车价的数倍,而且丢脸还丢到国外去,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建立信任,不容易,却很重要!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在纽约,有一次参观有名的”大都会博物馆”。付了钱,柜台给我们一个约10圆台币大小的金属片门票,有两条夹子。方便我们别在衣领上。友人告诉我参观中途可以随时出来,如果还要再进去,门票就不用缴回,可以凭原本的门票再进入。确定不再进去参观,就把门票丢入门口的压克力玻璃柜中。

我问:”门票的形式、颜色有每天换吗?”朋友回答:”没有””那会不会有人把门票带回家,过几天再来呢?或是10人进去只买 5 张门票,其中一人再把门票带出来给其它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湾人会这么想!美国人想法单纯多了,进去就是要买门票,不再进去,就缴回门票。基本上美国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门口工作人员很少。”

刹那间让我觉得很惭愧,我们的防弊多于兴利的观念,钻漏洞的念头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帮台积电上课,发现台积电的餐厅跟科学园区的其它厂商一样,采用外包模式,一样干净整洁明亮。所不同的是餐厅没有人帮你打菜,要吃什么一切自己来,发水果的地方贴了一张纸条——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连入口处也很少有人在管,进餐厅自己用识别证刷卡,月底自动从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积电副理告诉我:有一位员工被抓到吃饭没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开除。

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范、围堵、监督。不但降低生产力,工作也被动,不愉快。

各位亲爱的伙伴...您是否也发现当您和周遭朋友、同事处于信任的环境中,做起事情来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但是,处于猜忌和不谅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进展的很不顺利.....

您了解了这道理。从现在开始,就将心胸打开,用开放的心情,信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伙伴;或许刚开始,会发现,吃了很多亏,大家都还是防来防去,那是因为您的伙伴还不习惯。

看完后您作何感想?

从我做起努力!让中国式聪明滚出中国。

原文作者:庄佩璋

推荐
发表于 2015-2-1 07:14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主文章的观点,我们应该生活的更加正派和阳光。但是很遗憾,除中国人外,美国人 意大利人以及全世界的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大上,他们都在自己的侧重点,生活圈子和习惯的事上钻空子,正如你文章所写以及楼上评论的退面试服装一事,本来这就是美国人先发明中国人跟着学的,所以很多事情是你没遇到,没感受到,但不代表不存在,最后,送一句出国后才体会出的关于人品行为觉悟高低的感悟与大家共勉:一个人,来到一个不遵守规矩的国家或者一群人中,他能够遵守规矩,这叫做好习惯,叫做高尚;反之,一个自称为高尚的人到了一个秩序一般的国家,他做的比周围人还次,那就是衣冠禽兽。举例说明,在中国,我工作的周围以及出差时看到的老外并没有他们在他们自己国家时做的守规矩,随地吐痰,加塞,骂街的有的是;我一个普通中国人来到这里后都是尽量遵守秩序,从不随地吐痰,加塞,说话文明,保持素质,而相信大部分中国移民的素质比我高,肯定言谈举止比我好太多,但周围的老外我真是不敢恭维,而且不要说什么看到的老外都是市井街边的市民,就是公司白领,有的应该算是富人了,他们的举止和所谓的高大上也是天壤之别,虽然有点偏激,但的确,出国后觉得中国没有那么差,有时,甚至认为中国人才是文明人,比那些所谓的西方文明发达国家还要文明。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5-2-13 15:05 | 只看该作者
说真的这是好几年来在这个网站看过的最扯淡的帖子了。。。笔者,药不能停啊!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5-5-7 19:49 | 只看该作者
每个民族都各有优略,个别人,或者一部分人,都不能全面的代表一个民族或者国家。 我们有不足的地方,也有民族的败类,试问哪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又是完美的呢?美国人完美吗?那么三K党是那个国家的?欧洲人完美吗?那么八国联军高尚吗?按照这篇文章的逻辑,那么地球人应该滚到哪一个星球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5-3-10 10:5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着写的挺好,有些东西好的还是要吸取,不要太自以为是,民族尊严固然重要,个人修养还是必须提高的。我们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弊端,既然能出来都是比较优秀的人,在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颜。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评价出自哪里,都心知肚明。如果人人可以做到最简单的个人卫生 ,穿着不要太邋遢,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尊严不是喊出来的 ,是日积月累做出来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5-2-1 21:0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哪年的文章?相同的事在其他种族的比例是高还是低?我记得刚来加拿大时同胞们都讲述这些好处,说黑人怎样夏天买了空调用几天又退,但周围的同胞个个小心翼翼又爱面子没人做过这种事。来了这么多年观察发现西人餐馆车行,还有高学历的牙医,很多偷税漏税,帮你调整保险申报金额使你不用出费用。楼上有人说的对,中国移民新来都是慢慢跟本地人学的,就算想到些“窍门”但如果没有其他人做,自己也不敢带头,华人的性格就是这样随大流,哪有几个人敢带头钻漏洞?就像以前台湾人写了本《丑陋的中国人》,很多国人就认同中国人确实差。但美国人一样也可以写出《丑陋的美国人》,日本人也一样可以写出《丑陋的日本人》。在国外多年的体会是:不要把个别人的丑行强加到某个民族的整体上,看任何人和任何事不要往种族上扣。我们中国人更不应该把个别人丑行往我们自己民族身上扣,否则就是自卑和自贱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5-2-4 21:28 | 只看该作者
坏坏 发表于 2015-2-4 20:41
一说中国人的缺点就有人跳起来,这是一个民族非常不成熟、极端缺乏自信的表现。看看美国人,如果你跟他们说 ...

你试过美国人的这种自信吗? 九十年代有人在多个国家(包括加拿大和美国)做过测试,发现大多数人可以对着外国人骂自己的国家和政府,但一旦外国人加入一起骂就觉对不能接受。这就是民族自尊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5-2-2 22:26 | 只看该作者
不了解老外的会把老外当神。几年前参加一培训 - Negotiation Skills 有一ROLE PLAY 活动。老师,美国的,明校毕业,就告诉我们:他家东西坏了,但已过REFUND时间。解决方法:再买一个,把旧的REFUND, 不止一次。当时一听,愣了1分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5-2-2 09:13 | 只看该作者
很久不想在这回贴,但还有这类文章转载,误导。上面的朋友已经扒了画皮。这类人抓到点缺点就放大为全部,冠以中国怎么样,怎么样。看到点洋人的优点,就放大为西方人如何如何文明。懒得去反驳,因为是典型的洋奴精神分裂症。无论怎么去模仿所谓文明人,怎么去谩骂中国人,他们也无法直起腰与洋人比肩,根子不正。另外这类文大多是台湾人和97前连滚带爬混到香港海外护照的大陆人所写。见洋人自卑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唯有将此怨气发向绝大多数善良的中国人。垃圾!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5-1-31 22:2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出国有几天了吧,太自以为是了,多与当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交往,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中国人的这些事都是跟他们学的,还有很多事中国人还没有学会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1-31 20:3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非常支持!本人对那些“中国式聪明”的行为深恶痛绝,觉得丢华人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21:00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很多中国人不以“中国式聪明”为耻,反而为荣。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在她的自传文中谈其在美国面试时到高档女装店临时买了一套服装,面试之后将其推掉的经历,以此当成自己的智慧炫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2-1 09:05 | 只看该作者
johnny 发表于 2015-1-31 22:22
楼主出国有几天了吧,太自以为是了,多与当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交往,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中国人的这些事都是 ...

请举例,别y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2-1 09:24 | 只看该作者
人性大家本质上差不多,但很多大面上应该过得去的地方不少华人做得过份了,像骗福利合用地铁票什么的。很多人,就是以捞一把和占便宜的心态来的这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家,自然不会去维护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2-1 15:09 | 只看该作者
johnny 发表于 2015-1-31 22:22
楼主出国有几天了吧,太自以为是了,多与当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交往,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中国人的这些事都是 ...

楼主出国几天不知道,看上去你出国没几天。如果你已经出国好几天了,说明你原来太“聪明”了,还没开始变"笨"。个人认为楼主某些方面可能会有片面,但基本观点可赞。绝不至于用“出国几天”这样的词汇去攻击。
Income Tax | Accounting Services | Audit & Consultation Services  纳税申报 | 财务会计|审计及咨询
Professional | Competitive Prices | Fast Service
Tel: (438)931-8668  Email: accountant1973@yahoo.c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2-1 21:24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去看看COSTCO的那些买了家电用了一,两年后去退货的有几个是中国人。再去看看有多少当地人在家中被盗或是发生其它的意外之后得到意外之财的,夏天时每周一,二去礼服店看看退货的人中几个是亚洲人,记得我刚来这里的时候电器店在退小型摄像机时只退80%的款,因为很多人周末买了用完之后就去退货,而当时MONTREAL的中国人只有3,4百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1 20:48 , Processed in 0.066606 second(s), 5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