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42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彩文摘] 我希望中国人能虚心和诚心诚意地向日本人学习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8-13 1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希望中国人能虚心和诚心诚意地向日本人学习。

老实说,我个人本身仍带有粪青情结,同时受中共出色的洗脑教育的影响,对日本人是十分憎恨的。但这次亚洲杯后日本人的表现却使我对日本人有重新的认识。

总的来说,撇开中日战争的历史,日本人的确是个优秀的民族,我认为,日本人是个输得起也赢得下的民族,不象伊拉克和阿拉伯世界的流氓那样,日本人在二战战败后,就彻底认输,对美国人,中国人都服服贴贴,虽然严格来说日本不是败于中国,而是败于美国,但日本人当时仍然对中国人彻底投降。当时民国政府派出的受降代表军政部长徐世昌看见日本人的态度就十分感叹,并预言日本人将会迅速再次崛起。结果日本40年后已成世界第二强国,并在经济上把美国逼的一度无法招架。

相比之下,伊拉克,巴勒斯坦这些阿拉伯世界的代表却如下三滥的流氓,死缠烂打,枉自耗费民族的精力时间,如果他们能向日本人那样拿得起放得下,把精力放在重建上,何愁日后不能复仇?

亚洲杯上的表现也是如此,日本人硬是在中国的主场拿走了冠军,你可以说裁判偏袒,但裁判是双刃剑,裁判可以偏袒你,也可以偏袒别人,别忘了中国对伊拉克和伊朗这两场的裁判是怎么样偏袒中国的,日本在半决赛又是怎么样被裁判“照顾”的。

日本人身材根本比不上中国队,全队只有一人高于180cm,却可以夺冠,说明日本人不是靠身体的本能取胜,而是意志,意识,技术等软件取胜,其实这也是日本人在全球竞争中的本钱。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度高于中国,资源全靠进口,身体条件也不如中国人,当年的“倭寇”正说明了这一点,却能够雄距世界第二,这难道不值得中国人深思吗?不值得中国人学习吗?

中国人相反仍然保留了阿Q心态,自己麻醉自己,成天停留在自己祖先阔过的情节,把自己做亡国奴的元清两朝回味的津津乐道,粪青们总是骂日本人是禽兽,或禽兽不如等等,这正如阿Q被赵太爷打了后自己骗自己说是“儿子打老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如果老子如果总是被儿子欺负,这个老子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呢?中国不是有句习语:“子不教,父之过”吗?

中国人真的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虽然中国地方幅圆广大,但却东一块西一块的割让给邻国不知几许,剩下的地方也被自己糟塌的满地苍夷,说是“世界垃圾场”也不为过。中国虽有人口14亿,却9成9是奴才加文盲,并毫无信仰和道德,老是说跟蝗虫没有什么区别。同样是人,如果能够大力投资教育,人人如日本人那样高素质,那么中国人凭藉其巨大的人口必定就会成为世界上一股强大的势力,而不是“黄祸”。 真是痛心啊。

中国人真的要向日本学习了,不要再死守着所谓的世界5千年文化古国和4大发明抱残守缺了,只有虚心,诚心诚意,彻底抛弃自己的“中央之国”,“四海之外皆蛮夷”的心态,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赢。
2#
发表于 2004-8-13 14:37 | 只看该作者
Mr Zeek:

I strongly persuade you to give up your evil think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8-13 14:42 | 只看该作者
衰神,你别烦人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8-13 14:46 | 只看该作者
石湾:为余秋雨新作《借我一生》审稿

石湾   余秋雨先生的新作《借我一生》是我终审、签发的最后一部书稿,待书面世时,我已从作家出版社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从读到他的书稿那天起,我心里就对他多生了一分感激之情。不只是感谢他对我的信任,而主要是他的这部“记忆文学”,唤醒了我的许多记忆,使我在欣赏他生命与事业的华彩乐章,并从中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艺术真谛时,也在与自己某些人生片段的比照中,获取了难得的启迪与激励。

  这部书稿我整整读了10天,比以往的审稿进度,至少加长了一倍。而这10天中,我不仅一刻也没有偷懒,而且还常常读到深夜一两点钟。这其中虽不乏为出书之后经得起被人“咬文嚼字”,在审读时格外细心认真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每每读到与我极相似的人生遭际时,我就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往事,心潮起伏,掩卷沉思。犹如何其芳的诗所云,“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是他的记忆,唤醒了我的记忆!余秋雨先生在此书的卷首写道:“谨以这部记忆文学/献给/我的父辈/我的同代”。我虽比余先生痴长几岁,但应属同一代人。例如,从小同是在江南农村上学,“文革”中父亲同是遭“造反派”批斗和隔离审查,同是被当作“臭老九”下放农场劳动改造,走上工作岗位后同是先搞戏剧、然后转向文学,妻子也同是演员,等等。但相比之下,他非凡的工作业绩、高深的学术造诣、卓著的创作成就,却令我望尘莫及。我觉得,他是我们这代知识分子或文化人的杰出代表。《借我一生》正是他的一部成长史、奋斗史。是民族的悲剧、家庭的苦难、时代的风雨造就了他。凡是同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同代文化人,或许都可在此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记得,早在2000年,余秋雨在将《千年一叹》交我社出版时,就谈定了他自传写成后也交由我社出版的事宜。这就是说,《借我一生》酝酿了三四年,直到去年他父亲去世的那一天,突然闪现出一个精妙的构思,他才以此为契机,动笔写首卷的第一章:《长辈的山》。我想,无论是谁,在自己的父亲去世时,都会回首往事,而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情感之水就会倾泻不息,浪花飞溅……于是,他就把这部新作称作了“记忆文学”。他在解释这一首创的名词时说:“记忆文学这个概念,首先否定这是传记。传记有好多东西要写,比如你的谈恋爱过程,结婚过程,传记不能漏掉这些。但是记忆文学就不是这样了,就是我的记忆片断。传记就是有一些很乏味的事情你也要提到,有的传记为什么不好看就在这儿,好多事情是没有价值的。”我看完《借我一生》,觉得它从总的归类看,仍应属于传记文学,但这是一部由戏剧家出身的作家而非史学家写成的传记。也就是说,他不是循规蹈矩从一个人的出生写到老,而是抓住最有戏,即最富有感染力、最能显现人物个性和时代特征的情节来写,把一些寻常经历和很乏味的事情,也就是观众不爱看的那些过场戏,借用“暗转”的手法省略掉了。正如他所说,记忆是流动的,记忆文学就自由优先。这就像戏剧或影视作品的写作,可以充分调动跳跃、回闪、切光、蒙太奇等艺术手段来结构故事,塑造典型形象。

  《借我一生》共5卷,仿佛是多场次的5幕话剧,结构是很讲究也很完整的。他说:“我个人认为结构是文学的第一特征,而不是虚构。……结构是这样一个东西,我想到一个细节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很远的一个和它相应的细节,这两个细节遥相呼应的时候构成结构。结构在文学上起很大的作用……国外好多好多的文学,美国好多作家的作品,它都是真实的,有些结构非常巧妙。”在《借我一生》中,最令我感动并最能唤醒我记忆的,正是那些架起巧妙结构的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

  开篇的第一个细节,是写他父亲“已经停止呼吸,神色平静却张大了嘴”,医生让他用手托着他父亲的下巴,让他父亲的嘴慢慢闭合。这时,他才仔细地看清,他父亲牙齿洁白,没有一颗缺损。于是,他写道:“那就更应该闭合了,爸爸,闭住你一口的洁白和干净。”这就令我骤然想起我赶回老家向母亲遗体告别,见她嘴里抿着草茎的情景,姐姐把母亲的遗嘱递给我看,那是母亲的手迹:“这是甘露花,寿终时含在口内。”这就是说,我母亲停止呼吸时,和余先生父亲一样,也是“神色平静却张大了嘴”的,是在场的弟弟托着她的下巴,在她的嘴慢慢闭合前将草茎似的甘露花放在其口内的。姐姐说:“阿娘走了,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口含甘露花,一路上就不渴了”……

  有位外国作家说:“文化是对记忆的守卫。”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一个民族的记忆是这个民族的力量所在,善于保存记忆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想,《借我一生》作为“记忆文学”的发轫之作,不只会唤醒像我这样与余先生同代人的记忆,也一定会唤醒千千万万前辈和晚辈读者的记忆,使我们民族更增添自信和力量。由此,作为此书最早的读者,我首先应该感谢余秋雨先生,为守卫我们民族的记忆,在文学领域又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框架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10-31 17:42 , Processed in 0.045364 second(s), 3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