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晴:别以爲我们都健忘(1)--三峡工程的后续投入
DWNEWS.COM-- 2009年4月30日10:49:45(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两度就三峡工程发言。一次是人大提案,一次是接受《财经》记者采访。
在三月份召开的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蔡代表提到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由于上游来沙有60%都留在三峡库底……工程以下的河道水体含沙量大幅下降后,河水清澈见底,河水挟沙能力不足,只能冲刷河床。目前从荆江到九江,全段处于冲刷状态,河库冲刷深度一般爲1到2米,造成河床两岸已建的护岸、护坡被破坏,对堤防的安全十分不利”。
说得不错。
如果蔡其华真是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居民、或长江渔业和运输业者的代表,面对如此险情,按照正常逻辑,首先须问责三建委:“清水下泻造成坝下河道冲刷”本属于“水坝工程ABC”,难道当年设计三峡工程没有考虑过?如果当时考虑工程的其他目标如防洪、发电利益重大,那麽对于工程造成的“害”有没有补救与补偿?无措施而出了事,谁负责?谁承担损失?谁做后续投入?
不幸蔡代表并不是地方利益或者受害群体的代表。他的官职是长江委主任,正受国务院三峡办委托,牵头制定三峡后续工作——包括移民、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一系列内容的规划。
这就让人不明白了:全国人大不是由我们人民选出来监督审查政府工作的吗?代表席位怎麽一个个全让现职官员给占了——请问这类由政府支薪配车的官员怎麽审议、评估、弹劾他们自己打算干和已经干下的工作?于是乎,本来应该是蔡主任和他的前任们向大会报告并接受质询,在这里变成了类似代表提案或评述(“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7日说……”)。听那口气,好像清水下泻冲刷堤岸与他、还有他的同僚毫不相干,只恬然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三峡大坝下游堤岸安全,投入一定经费进行研究和维护”。
“国家有关部门”指谁?“投入经费”从哪里来?蔡主任是不是和所有官员一样,虽然当著人民代表,但坚持认爲“钱赚了是我的,出了问题国家(也就是纳税人)兜著”?
读者或许以爲,蔡代表这回所说“清水冲刷坝下堤岸”,是长江委这回负责地制定规划过程中的发现吧?殊不知早在三峡论争的1980年代,就有绝对不止一位专家严正提出。拒绝在论证报告上签字的泥沙专家陆钦侃明确说的是:“三峡水库下泄的水中泥沙越少、水越清,对于下游长江大堤的破坏就越严重。”不仅大坝蓄水拦沙将引起清水下泻,黄万里、陆钦侃等更提醒长江泥沙对中下游造地运动的贡献,包括稳定上海地壳的功能。
蔡代表发言的时候,由于蓄水还没有到规划预定的175米,蓄水之后也还没有发生大洪水(“防洪”是三峡工程当局一直宣称的第一功能),在谈到泥沙沈积水库的时候,他居然忘了另一桩“国家有关部门”也必将投入大量经费的祸患:库尾淤积(“翘尾巴”)将造成重庆朝天门码头沈埋沙底。他更忘记提的是,当年陆钦侃怎麽一再坚持必须做泥沙模型试验。面对与其预言相符的试验结果,工程主管钱正英怎麽严厉告诫所有相关人士保密。如此重大的试验结论不向国务院报告、不向通过三峡工程决议案的人大会议提交,却一反过去坚决不理“三峡反对派”关于长江水电工程“先支后干先下后上”的建议,突然积极地在上游金沙江修起来向家坝、溪洛渡、虎跳峡等新的拦沙水坝,以期“翘尾巴”之灾难或可减轻、推迟。只是这回到了蔡代表的口里,拦沙水库工程只字不提,变成了“上游的主要産沙区嘉陵江和金沙江流域没有强降雨”。
这不过是即将完工的三峡工程留给后世无数灾难里边不那麽触目惊心的一桩,而纳税人和被强征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用电户,只听到蔡代表在谈话结束时候“负责任地”建议:“把荆江河段的河事控制早日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
始作俑者三峡大坝呢?坚决封住反对者声音的工程决策者呢?荆江河段的河事由国家担负,水库水质污染、库岸滑坡泥石流、华南和川北的气候异常、大量生活无著求告无门的返迁移民、水库诱发地震……全部由国家买单?
自由亚洲电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