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B( y* k' C: x* J8 X
我自己是局外人, 但看完大大寫的, 我想出了幾個可能方面....
8 g2 [( X9 N1 {! g" j8 {
# o5 q: D# q, P7 D1. 很多企業, 到了營運資金乾竭時, 需要有人來注資, 已出錢股東知道注資也救不到, 灰心就不理了, 新注資股東一見及此, 要求全盤收購, 這樣就變成企業易手了. * T5 z1 W- P! s1 F* w, G
5 n7 I1 L( [; a4 F+ c/ r" v% m) w
2. 很多時, 注了資的新股東, 面對著一盤虧錢的生意, 營運資金又快乾竭, 為求挽救企業, 四出爭取新注資, 引入更多資金, 當然上市是最可圖的方法, 但是實在不容易.
+ Z' i- V9 h& ~" `) G3 V0 D/ V
0 }/ @& v4 _" H% J3. 為求吸引更多新投資者, 股東不能不為自己打造一個金漆招牌, 在大大說的這情形裡, 自己報刋當然就要為自己打個金招牌.
" {6 e0 L2 d8 R. L( p9 {: y8 U. w7 _8 j# h) _
4. 有時為求令到潛在新投資者有信心, 股東有時還無奈地走到企業營運的前方, 有點像賣花讚花香.
; h& C' m; e7 I1 @ N* Y* h0 r# [* D! [. y- w+ Z# B$ X
有個很好的例子 - 香港亞洲電視, 看看多少次易手, 股東出來參與營運, 後來香港政府改法例, 規定股東不能干預傳媒企業的日常營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