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6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政府已陷入谎言海啸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牟传珩来稿:

中国政府已陷入谎言海啸
万维读者网 2008-11-02 22:11:42
万维网友牟传珩来稿:追问“选择性”信息公开幕后——政府已陷入谎言海啸

当今中国重大恶性公共事件层出不穷,谣言四起,真假难辨。但由于官方控制舆论,"选择性"信息公开,导致多数民众对政府与司法部门给出的"真相"拒绝接受,官方的公信力正在崩盘。如果说当今世界正陷入金融海啸,而目前中国陷入更深的则是谎言海啸。

日前,廉江政协副主席、廉江中学校长黄兆峦被刺一案的三名疑犯落网。据报道,犯罪嫌疑人非但对作案经过已经"供认不讳",且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这说明警方所认定的"个人恩怨而非雇凶谋杀"事实已有证据证实。然而,警方的这个通报却掩盖"个人恩怨"幕后的真相,导致网上非议不断。如今大陆网站上流传着各种谣传与猜测,不少网友表示,黄兆峦生前与女学生发生关系,遭该女生的男友报复。而香港文汇报记者敖敏辉则撰文说,日前,死者弟弟黄兆毅表示,三名疑犯中只有一人向警方提供了这样的口供,其他两人口供不同。因黄兆峦是"政协官员"的特殊身份,当下正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有的说是抢劫误杀,也有说是讨厌校长的学生犯案,甚至传出企业老总雇凶杀人的说法。还有人说,黄兆峦被杀,可能与他大胆改革得罪了人有关。凡此种种,疑云密布,真假难辨。在当今走失真相的中国,一个简短的"刺杀动机",竟也迟迟见不得阳光,导致谎言海啸席卷全国,一浪高过一浪。它的浪峰直指政府"选择性"信息公开的幕后,不仅正在重创官方的公信力,且更在解体政府的自信力。

这让我们不禁联想起刚刚发生不久的"哈尔滨六警察打死一男子"案件。此事件发生后不久,官方报刊、电台、电视台便只发统一口径稿件,网络上的质疑文章则难以发表或很快被删除,消息传递渠道不畅,同样导致了谣言四起,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黑幕重重,疑问多多,打人者的警察身份和死者身份均引起民间种种猜测。这起案件发生初期,舆论一致指向致人死亡的警察。当黑龙江电视台播放现场监控录像后,一度又让网络舆情转向死者背景,但很快又随着民间对录像被剪辑的猜疑,网民们开始怀疑警方"信息公开"幕后的诡诈"选择性"。其实,"选择性"信息公开的幕后动机,就是在有意进行歪曲真相的造假。

这里,让我们结合最近发生的另几起案件来延伸解读,看看当今中国歪曲真相的谎言海啸,究竟来源哪里?在民间,还是在官府?

人们不该忘记,那个由政府出面支撑的、至今也没有结束的"周老虎"骗局。这一骗局,可谓一篇谎言海啸吞噬中国的经典之作。这个官家骗局,从2007年10月12日开始,坑骗了百姓历时大半年,曾一度震动中外舆论,最终在网民的一片喊打之声中露出马脚。直到今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才不得不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周老虎"终被认定为"纸老虎"。陕西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白少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虎照拍摄造假事件纯系周一人所为,没有发现公职人员和其他村民参与造假的事实……如此炮制"纸老虎",欺骗公众舆论背后的黑手,竟又一次被"选择性"信息公开严严实实地藏了起来。

人们不禁要问,这位新闻发言人是不是在借一个小"周老虎真相",构筑了一个更大的"周老虎"假相?人们真正想要追究权力黑幕背后的利益链条,却被"选择性信息公开"的政府行为遮蔽的更加隐秘了。人们为求得 "周老虎"真相,不懈努力到今天,事件演化却越来越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以至于审判周正龙的结果彻底背离了真相。难怪百姓要对官方给出的所有结论,包括法律判定都彻底绝望了。

记得周正龙案宣判后,曾在开庭前声称"周正龙庭审时会曝猛料"的法律学者郝劲松,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在旬阳法院门口突然打起一把早已准备好的黑伞,摆出姿势给记者拍照。这是一把双层黑伞,黑伞上写着"周正龙=替罪羊"的字样,还有"07.10.12"、"08.6.29"字样,分别是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周老虎和周正龙被羁押的时间。郝劲松的这一行为艺术,揭示了中国司法掩盖黑幕。这把寓意极深的"黑伞",顿时令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它形象地塑造了"周老虎"这个谎言时代的符号——一个中国特色用谎言建立起的"真实"?

再来看看刚刚发生不久的"三鹿毒奶粉"导致大批幼儿患病甚至死亡事件,官方又在真相面前做了什么?"三鹿毒奶粉"被媒体报道始于9月8日,厂家名称被曝光则是9月11日。其实早在今年7月,广东南方周末的记者何峰就已经收集许多婴儿住院的信息。但是在奥运前和奥运期间,无法通过新闻审查,公开真相。当时中国政府禁止报导任何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所以何峰的编辑因为担心受到当局惩罚,决定不发表他的报导。真相一直被官方掩盖。奥运结束后,南方周末记者又开始采写毒奶粉事件,但相关稿件还是由于通不过官方新闻审查被撤了下来;香港凤凰卫视有个节目原本要谈"问题奶粉案",但也是由于"不合时宜"而改播其他内容,让那么多的儿童惨遭不幸。就在掺了三聚氰胺奶粉导致中国大批婴幼儿患病或死亡恐慌,民众已对国货食品安全失去信心的同时,网上一篇祝咏兰泄露中国特色"特供制度"的讲话,并配有多幅正式会议照片引发海内外舆论一片哗然,遭到网民一致性的非议。然而,官方媒体中国新闻网,却突然爆出记者采访国务院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负责人说,根本没有所谓的"国务院中央国家机关食品特供中心",没有举行过所谓的"授牌仪式",也没有"祝咏兰"这个人,网上相关信息纯属"谣传"。然而,事实证明,中国新闻网爆出记者采访国务院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负责人的谈话,才是一个欲盖弥彰的真正"周老虎"谎言,而这个谎言却又被"选择性"信息公开掩藏起来。

最具标志意义的"选择性"信息公开,更体现在震惊中外的杨佳袭警一案上。网上曾一度流传杨佳被警方殴打的丧失生育能力,所以报复警察的传言。结果传播者郏啸寅被抓捕。但真相究竟是什么?官方却并没给民众一个令人信服的交代。杨佳案对中国法律、司法制度,社会公正和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可能比以上所有案件更强烈。可惜结果令人诧异。在杨佳被抓到警局里的那个晚上,他一直被讯问到凌晨2点,在这数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警方又是"选择性"地公开录像,这便又给社会画出了更多、更大的问号。还有,上海公安机关强行为杨佳指定同时担任闸北区政府法律顾问作为辩护人,而拒绝杨佳父亲从北京聘请的律师充当辩护人;杨佳的母亲被警方带走至今下落不明;作为杨佳案的当事人,上海警方拒不回避,违法直接从事案件的侦查;上海当地法院的管辖权异议,以及一审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告知被告人家属,拒绝公民旁听,并不允许媒体的采访与报道,二审不让证人出庭,不允许重新鉴定等等,这一个个问号,无疑都指向了"选择性"信息公开的幕后。

再说"瓮安6·28突发性事件",在发生民众火烧公安局后,7月1日,贵州省新闻办公室和省公安厅就该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将此事件称为"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并对网络和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谣言"进行了辟谣。然而,尽管警方披露了大量证据,证实李树芬的死亡跟刑事案无关,而冲击政府和火烧公安局的事件中,确实存在黑恶势力插手的情况。但是,对于官方的定性:这是一起起因简单,但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甚至是黑恶势力人员直接插手参与,公然向政府挑衅的群体性事件。但网民的反应却是普遍不能认同。贵州省委7月3日下午在贵阳召开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省委书记石宗源在会上谈及"6·28"事件教训时说:"谣言止于真相。要向社会及时、真实、准确地公布事实真相。" 然而,事实真的会像这位书记所说的那样动听吗?为了解开这个谜底,在媒体已从业6年的《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王维博,深入虎穴,前往瓮安当地调查,在其亲身经历的10多天的采访过程中,再次揭穿了这又是一个谎言。此据青年周末7月17日报道 :记者王维博历尽10多天的采访,揭露出以下问题:1、记者不在当地部门登记就不予采访配合;2、死者家属和当事人在接受采访时,被当地干部全程"陪伴";3、提供给记者的《简报》被有意过滤;4、当地十多名教师被组织起来,到网上集体跟帖,刻意引导舆论……这种官方对待媒体的欺诈与伪善,折射的正是当今中国被"选择性"洗礼过的"政府信息公开"现状。正是由于在中国很多真正重要有价值的信息都被过滤了,才导致国民获得新闻信息的自由和权利被剥夺了。因此谎言海啸才会淹没政府的公信力。由从"瓮安6·28突发性事件"起始,网络世界就开始流行一个形象生动的词汇——"做俯卧撑",现已成为网上约定俗成的"官方掩盖事实真相"的代名词。

在我们这个时代,官方的信誉之所以崩盘,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已无法得到事件发生原来的样貌,更重要的是,国民对于法律判决所形成的"事实"一致性的拒绝接受。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政府的公信力和法律与司法公正,已彻底丧失了广泛的公民认同。我们的整个国家,已经变得太虚假了!事实充分证明:官方"选择性"信息公开的幕后,就是谣言诞生的摇篮。政府只有真正及时、全面、透明的信息公开,开放新闻媒体,尊重记者的自由采访、发稿权,让民众勇于揭露真相,自由言论,才能找回一个真实的中国。(首发《观察》)

**最操蛋的几个词是:主旋律,喉舌,舆论导向
3dvrd.com 三维驾校,专业诚信负责 || 分校: Côte Vertu 5146788989 市中心 5145626881
2#
发表于 2008-11-16 08:13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是我党的喉舌,主旋律的舆论导向不能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2-18 16:28 , Processed in 0.042748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