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summertuli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想学静坐的朋友请进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21#
发表于 2006-2-26 18:55 | 只看该作者
HAPPY妹妹查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3-3 18:59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wwlili
HAPPY妹妹查留言~~~
我回你留言囉
挖坑灌水 要先学潜水喔!: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01:56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去参加的motivator是:

通过meditation的锻炼,提高思想集中度("止"的锻炼)以及洞察力("观"的锻炼).虽然从自己身体入手(把意识安住在身体某一点不动,锻炼定的能力;或对自己呼吸,或腹部起落进行如实观察,做到了了分明),
但帮助我们了解一切现象界刹那生灭的本质, 接受和直面生命的本来面目, 启发智慧.

我在国内了解到的中国传统气功和这个有一定联系,但融合了释,道,民间气功的理论作为指导,不能一概
而论. 当然正派的功法可以帮助人强身健体,也有启发智慧的效果,但不乏混水摸鱼和欺世盗名的,如何选择就要靠自己的判断力了.
Post by 孤独之歌
这种运动是否就是瑜珈呢?有没有象中国传统的气功之类的运动呢?到是想学学中国气功。: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9:4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去了吗? 不好意思,我5月的去不了了,只好先推迟一阵儿. 不过抽空读些东西做准备,把读到的一些和大家交流.

“尤金*简德林(Gendling)早先是罗杰斯的以来访者中心疗法中的重要学者,他通过对于东方禅宗修行概念,结合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实践经验和研究,总结出“聚焦疗法”(Focusing)。尤金*简德林在七八十年代的著作中详细说明了这一疗法,它是通过发展了一种聚焦——集中注意来协助来访者,使其集中注意力,一步一步体验身心,直至产生可以觉察到的生理、内脏、心理的感觉变化,这是治疗过程的关键。当注意力集中于以往被否认的体验,用接纳的态度对它进行充分体验时,就会给治疗带来转机。这里身体和心灵的变化体验并非出于想象;Don(1977)提出,当一个人精神内守,用容忍和非批判的态度专心体察自身的感觉,就可以产生感觉上的变化。病人可以指出它在记录带上的位置,它是一种躯体可以感受到的释放,在这一时刻有独特的脑电波型,而在此之前脑电图上出现稳定的a节律,证实这种体验伴有生理上的改变。”

注意这里强调的用“容忍的非批判的态度”观察自身感觉。在大念住经里,佛陀反复强调:了知“这是苦的感受,这是乐的感受,这是不苦不乐的感受”。这就是一种非批判的态度。通常我们习惯压抑苦的感受,使它们被抑制进潜意识。 而佛陀要求如实地,不排斥地观察。随着观察的深入,所有的心念流动都了了分明,最后导致对三法印的洞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20:20 | 只看该作者
内观禅修:基本和进阶练习  
http://bbs.fjnet.com/dispbbs.asp?boardID=15&ID=142104&page=1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http://bbs.fjnet.com/dispbbs.asp?boardID=15&ID=142103&page=1

《内观基础》关于概念法的论述
http://bbs.fjnet.com/dispbbs.asp?boardID=15&ID=141506&page=1

慈心观简版 (可以在不同姿势中修习,身心完全放松,重复下面的句子)

愿我健康、快乐、安详    或   May I be well,happy and peaceful
愿这建筑物里的人...(the same as above)
愿这周围地区的人...
愿这个城市的人...
愿这个省的人...愿这个国家的人...
愿这个世界的人...
愿一切人....

这上面的顺序是从空间的由近而远,也可从亲疏的由近而远来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6-4 12:12 | 只看该作者
所有人的人生都是痛苦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通过学习可以smart一些,少点stupi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6-4 18: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所说极是. "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应该指的外在压力与事件, 这是我们要受的第一支箭, 我们自己的给事物贴上的标签,以及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是第二支箭. 通过学习,提高能力, 希望能减少第二支箭的威胁.   但学习不应止于课本, 要学以致用. 依照四念处,有望打破十二因缘,彻底瓦解苦轮. 我们既然有机会能接触到这个方法,实在lucky. 以前只是知道,没机会学习, 因为国内一切都是浮躁的,大家宁肯去讲些天花乱坠的道理,而不愿去实践理论. 一种好的锻炼方法源于东方,却被改头换面, 以便招摇撞骗, 实在可悲;没料想在北美却保持着珍贵的原貌, 从个人角度讲, 这种不期而遇,又让人觉得幸运. 当然, 要深入学习实践彻底灭苦的方法没有大智大勇者根本无法去触碰, 我们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量力而行,慢慢积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6-4 21:46 | 只看该作者
逻辑、语言哲学、认知科学和佛学都有很强的联系。不过很少有人去学习逻辑等等这些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6-10-24 11:21 | 只看该作者
皈依的心路(金庸)(1)
http://book.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9:14 新浪读书

连载: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   作者:马明博 肖瑶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池田:金庸先生信奉佛教,且对佛学甚有造诣,先生皈依佛教,是缘于什么事呢?

  金庸: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高僧或居士的教导,纯粹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池田:请往下说。

  金庸:1976年10月,我十九岁的长子传侠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丧命,这对我真如晴天霹雷,我伤心得几乎自己也想跟着自杀。当时有一强烈的疑问:“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忽然厌弃了生命?”我想到阴世去和传侠会面,要他向我解释这个疑问。

  池田:是吗?我可是初次听到。失去孩子的父母亲的心情只有当事者才可理解。我也是这样,我曾失去我的次子。我的恩师户田先生也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他还年轻的时候,他的仅有一岁的女儿夭折了,这是发生在他皈依佛教前的事,他曾经感伤地缅怀道:“我抱着变得冰冷的女儿,哭了整个晚上。”过了不久,他的夫人也撒手人寰,这使得他认真地思考有关“死”的问题。

  金庸:此后一年中,我阅读了无数书籍,探究“生与死”的奥秘,详详细细地研究了一本英国出版的《对死亡的关怀》。其中有汤因比博士一篇讨论死亡的长文,有不少精湛的见解,但不能解答我心中对“人之生死”的大疑问。这个疑问,当然只有到宗教中去求解答。我在高中时期曾从头至尾精读过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这时回忆书中要义,反复思考,肯定基督教的教义不合我的想法,后来我忽然领悟到(或者说是衷心希望)亡灵不灭的情况,于是去佛教书籍中寻求答案。

  池田:户田先生也曾在失去长女及妻子之后的一个时期信奉过基督教,但是,关于“生命”的问题,却始终无法令他信服,也无法解答困惑和疑问。您之所以认为基督教不合您的想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不能解答“生死观”的问题吧!

  那次会晤,我们说起过的康丁霍夫·卡列卢基先生曾经说过:“在东方,生与死可说是一本书中的一页。如果翻起这一页,下一页就会出现,换言之是重复新生与死的转换。然而在欧洲,人生好似是一本完满的书,由始而终(没有新的一页)。”这也就是说,东方与西方的生死观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生死观”,您曾作过竭力的思考,当然也不会满足于那种将人生视作“一本完整的书”的生死观吧!但是,佛典浩繁,不可能一口气学完,那种苦读和钻研殊非易事啊!

  金庸:是啊!中国的佛经卷帙浩繁,有数万卷之多,只读了几本简单的入门书,就觉得其中迷信与虚妄的成分太重,不符合我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但还是勉强读下去。后来读到《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几个月之中废寝忘食、苦苦研读,潜心思索,突然之间有了会心:“真理是在这里了。一定是这样。” 不过中文佛经太过艰深,在古文的翻译中,有时一两个字有完全歧异的含义,实在无法了解。

  于是我向伦敦的巴利文学会订购了全套《原始佛经》的英文译本。所谓“原始佛经”,是指佛学研究者认为是最早期、最接近释迦牟尼所说佛法的纪录,因为是从印度南部、锡兰一带传出去的,所以也称为“南传佛经”。大乘佛学者和大乘宗派则贬称之为“小乘”佛经。

  池田:能以汉译的佛经与英译的佛经相对照比较,才可以对之进行研究。

  金庸:英文佛经容易阅读得多。南传佛经内容简明平实,和真实的人生十分接近,像我这种知识分子容易了解、接受,由此而产生了信仰,相信佛陀(印度语文中原文意义为“觉者”)的的确确是觉悟了人生的真实道理,他将这道理(也即是“佛法”)传给世人。

  我经过长期的思索、查考、质疑、继续研学等等过程之后,终于诚心诚意、全心全意地接受。佛法解决了我心中的大疑问,我内心充满喜悦,欢喜不尽———原来如此,终于明白了,从痛苦到欢喜,大约是一年半时光。

  池田:我希望您能原原本本地谈谈当时的心情。

  金庸:随后再研读各种大乘佛经,例如《维摩诘经》、《楞严经》、《般若经》等等,疑问又产生了。这些佛经的内容与“南传佛经”是完全不同的,充满了夸张神奇、不可思议的叙述,我很难接受和信服。直至读到《妙法莲华经》,经过长期思考之后,终于了悟———原来大乘经典主要都是“妙法”,用巧妙的方法来宣扬佛法,解释佛法,使得智力较低、悟性较差的人能够了解与接受。《法华经》中,佛陀用火宅、牛车、大雨等等多种浅近的比喻来向世人解释佛法,为了令人相信,甚至说些谎话(例如佛陀假装中毒将死)也无不可,目的都是在弘扬佛法。

  池田:《法华经》富于艺术性,有“永恒”,有广阔的世界观、宇宙观,有包容森罗万象一切生命空间的广大。其中许多警句般的经文有影像般的美,简直可以说是一本庄严的“生命摄影集”,可以一页一页翻转的,那一瞬一瞬的画面如在眼前浮现。

  金庸:我也是了解了“妙法”两字之旨,才对大乘经充满幻想的夸张不起反感。这个从大痛苦到大欢喜的过程大概是两年。

  池田:《法华经》是“圆教”,如果从作为大乘经典最高峰的《法华经》来看的话,其他的佛经都可谓各执真理一端的说教,一切经全部都可收纳于“圆教”的《法华经》中,宛如“百川归海”。您先学小乘佛经,后再研读大乘经典,得出的结论认为《法华经》是佛教的真髓,这确实反映出先生对于佛教的认真探索之精神。

金庸:对于我,虽然从小就听祖母诵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但要到整整六十年之后,才通过痛苦的探索和追寻,进入了佛法的境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我心灵上最接近“般若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03:01 | 只看该作者

劝学阿含

诚如金庸先生所言,南传经典内容简明平实,立足于真实的人生,而且接近科学实证的方法,给出明确的理论框架和实际的操作指南。让人信服的是:其中明确提到,不是权威说的就是真的,名人说的就是真的,有成就的人说的就都对,我们要依靠自己的理智去分析证明。你完全可以选择其它的道路,一切通过学习,由自己判断。

我们多数人觉得,只要活得衣食无忧,糊里糊涂一辈子也挺好,想的太多累的慌。而印度的悉达多太子(佛陀),由于探索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投入了100%的精力,发誓一定要找出一条了解自身真相,彻底解决人生苦痛的道路。他拜访了当时影响最大的老师,跟着他们学习,过程是艰苦卓绝的。但他发现这些理论和方法都不够健全。他提出的缘起的理论是对前人的重大突破。诸法依缘生,一切事物都是动态组合。这个看起来简单,佛陀说是“甚深复甚深”的,一旦真正了解,你也就永离一切苦了。现代科学越发展,尤其是物理学,越在更深层面证明了缘起理论。在技术层面,禅定是共通的部分,其它各家也多少涉及。而慧观的部分,是解脱的唯一途径。原始佛教是无神论,认为没有永恒不变的灵魂,否定世界有先决主宰和支配者,无论是行而上学的“本体”,或者是人格化的上帝。

理智的看,大乘经典明显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的再次创作,使其哲学化,文学化,艺术化。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产。“般若宗”的《心经》、《金刚经》,立论极高,直接从中观入手,讨论诸法实相。《法华经》阐述了互即互入,法界圆融的道理,辞藻之华丽,义理之深奥真是闻所未闻,叹为观止。《维摩经》的天女散花,维摩诘无人能敌的智慧奠定了我们居士学佛的信心。唯识宗的东西太难了,还是算了吧。读这些可以培养文学鉴赏力和抽象思维。但个人觉的,这些经典太重思辩,很难让人下手解决实际问题。令一类就是所谓方便法门了,净土等,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弄不好让人误解。至于其它的有什么牛鬼蛇神的,就是伪经了,害人不浅。现在也还有不少这样的符佛外道,FLG等。愚人也就不说了,还有知识分子盲信,实在是因为缺乏基本理论知识,才会迷惑在那些东拼西凑,乱七八糟的东西里。

总之,直接学《阿含》(英文版的容易看)然后就可以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止观了,最简单最直接了。近的说能帮我们调节情绪,改善身心。远的说彻底洞察法界实相,超越生死(好象太远了,呵呵)。还是实际一点儿,真能实修,又小有成绩的的是少数中的少数,能排除万难的那些人。本来这属于东方文化,现在老外入门好像倒是容易一些,看来人家还是有一定福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5-6 13:00 , Processed in 0.050542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