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tag 标签: 华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我是谁?加拿大华人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 attach_img 人在魁省 news1 2015-5-6 0 10805 news1 2015-5-6 16:45
加拿大的大陆侨领为何需要反省? 人在魁省 news1 2015-5-19 0 523 news1 2015-5-19 07:36
为什么印度裔比华裔在美国更成功? attach_img 就业经商 news1 2015-10-1 2 1097 gaga520520 2015-10-5 14:31
有关持枪自卫的金句,华人get起来!(转载) 网际说法 律政江湖 2016-10-25 1 834 律政江湖 2016-11-6 13:15
用力分享“华人生命同等重要”的呐喊!(转) 凡人常事 律政江湖 2016-11-20 6 502 崂山人 2016-11-20 16:12
抱歉,你们被看穿了!对仇华现象的回复(中英,转) 凡人常事 律政江湖 2016-11-21 0 672 律政江湖 2016-11-21 13:27
社会边缘,生活底层 -美加华人差异 人在魁省 律政江湖 2016-11-24 0 635 律政江湖 2016-11-24 17:48
无数人前赴后继在“宋喆”路上...... 人在魁省 律政江湖 2016-11-25 0 623 律政江湖 2016-11-25 11:54
倔强的小钢炮,魁北克的华人声音横空出世!(转) 人在魁省 律政江湖 2016-11-28 0 593 律政江湖 2016-11-28 18:48
很想点赞, 被人骂Chink 华裔帅哥学霸将对方踹到骨裂(转) 凡人常事 律政江湖 2016-11-29 3 1211 律政江湖 2016-12-1 13:43
白宫瞎了吗?!(转) 网际说法 律政江湖 2016-12-1 7 986 rosemarry123 2016-12-2 22:07
说说所谓“维权”(转) 网际说法 律政江湖 2016-12-15 3 648 律政江湖 2016-12-15 21:24
人在魁省,律政江湖! 人在魁省 律政江湖 2017-8-31 0 340 律政江湖 2017-8-31 13:17
迷路的帖子,找不到的版块 人在魁省 律政江湖 2017-9-2 1 280 律政江湖 2017-9-2 10:31
在加华人不都是土豪好吗(英)?! 人在魁省 律政江湖 2017-12-15 1 297 justiceQC 2017-12-15 18:07

相关日志

分享 华人抗疫要善始善终
热度 1 丁果专栏 2021-4-29 18:35
卑诗省疫情告急!谁也没有想到,卑诗省在第三波疫情打击下,竟然出现了失控的现象,无论是省长、卫生厅长以及首席卫生官,一致打出了自疫情爆发以来,最为严厉的阻遏社区传播的措施,其中包括不能跨区旅游,且要执行无预警截查。 从去年二月到今年一月,卑诗省安然渡过第一波、第二波的疫情袭击。其中华人社群表现出色,面临飙升的歧视冲击,依然把防范做在前面,守望相助,很快就遏制住中国输入的案例。后来有所扩散的是伊朗、印度以及欧洲、美国输入的感染病例。到今年年初,卑诗省无论在感染人数、重症病人人数、死亡人数上都是全加拿大大都会省份中最小的。省长賀瑾在全国民调中,支持率连续排在全国第一,甚至在去年10月份召开“临时省选”,赢得了新民主党政府执政历史上罕见的胜利,组成绝对多数政府。 但是,自今年3月以来,卑诗省疫情出现大幅度逆转。4月以后更是很多天确诊案例破千,比去年同期疫情时的确诊案例爆增近数十倍。最可怕的是,卑诗省第三波疫情几乎就是变种病毒的传播,南非、英国、巴西变种病毒肆虐,其中巴西变种病毒(P.1)的确诊个案数量在短时间里翻倍飙升,已经占据加拿大此种变种病毒的绝大部分。 面对可能的截查,人权组织担心少数族裔受到“特殊对待”,而警方也害怕在执法中踩到红线。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理由,以前大温地区警方截查的对象,就有针对性之嫌。因此,我们要求警方截查透明化、公开化,数据公开,接受公评,同时也要求省府有详细的执法指引。对于华人而言,期待大家努力遵守公共卫生安全指引,不要以身试法。鉴于在亚裔歧视风波的今天,不乏有媒体“戴着有色眼镜”看华人,少数人违反规定,或将被“放大看”,让整个社群埋单,遭到另类“歧视”和“污名化”,以至于可能让华人在疫情中“打全场”的辛苦毁于一旦。 因此,在新冠疫苗施打加速的关键时刻,华人要秉持防疫的“初心”,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做到善始善终。
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华人社区不能分化
热度 1 丁果专栏 2020-7-9 10:38
华人社区不能分化
民意调查显示,加拿大对亚裔和华裔的歧视相当严重,但是,一场黑人平权运动已经压住了亚裔和华裔反对种族歧视的呼声,尤其是总理杜鲁多在示威游行中的“惊人一跪”,让他俨然成为全球黑人平权运动的“世界领袖”。但可惜的是,加拿大争取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努力铩羽而归,显示加拿大的全球领导力,在杜鲁多软弱领导下,正在逐步失去原有的优势。 温哥华唐人街入口处千禧门两侧,象征中华文化的石狮子再次被人污损。 不过,华人争取平等地位和摆脱系统性歧视,不能单靠政府的“恩赐”和口头上的“政治正确”,还是要依靠社区自己团结的力量和敢于站出来的勇气。换句话说,华人社区尽管是多样化的立场和意识形态,移民来源地也不尽相同,但是,华人不可能分裂成一个又一个的“不同人群”,两岸三地来的华人和本土生的华人,在华裔加拿大人的定位上只有一个。把亚洲的不同拿到加拿大来,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对亚裔和华人的歧视,不是源于移民来源地,主要还是基于肤色和族裔背景。从这个角度来看,强调在亚洲的不同立场和意识形态,来把自己分别出来,要求其他族裔另眼相看、区别对待,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实际利益。 反歧视当前,我们还是要团结整个社区,勇敢站出来对歧视说不。大陆来的移民受到歧视,香港、台湾来的移民一定要出手声援,而非袖手旁观;同样,台湾来的移民受到歧视,香港、大陆来的移民也要挺身支持。不然,华人社区反歧视的声音永远是分裂和弱小的,华人反歧视运动也无法赢得总理的下跪。 总而言之,华人要告别“一盘散沙”的“旧常态”,以社群共同的声音对歧视说不!不然,华人无法走进疫情过后的“新常态”。
5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应该全力声援受害女大学生
热度 2 丁果专栏 2020-7-2 17:41
应该全力声援受害女大学生
华人女大学生受到警方过度使用暴力的视频在继续引发关注,总理办公室也发出了有关声明。我感到忧虑的是,华人社区的声音非但没有显出一致和强烈的声量,反而出现了不少的杂音,包括对这个女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当时所处状况的各种猜测,这是偏离主题的讨论,也是华人“明哲保身”、“不愿意出声”的自我麻醉。我们需要集中的焦点是,警察为何单独出警?为何采取如此粗暴的执法方式?这是不是对华裔系统性歧视的典型表现?从视频角度看,除了生命没有丧失以外,警方对女孩使用过度暴力的表现,并不比对美国黑人弗洛伊德进行“跪压制服”的警察沙文好多少。 警察用脚踩在华裔女生的头上 更值得忧虑 的是,在针对这件事情上,华人社区出现的不和谐声音相当混乱,其中更多的人是将“意识形态”和“立场”凌驾在对当事女孩的同情和声援之上,背后显示的仍然是“意识形态”的激情和“人道精神”的冷漠。 举例而言,当华人对女孩进行声援的时候,一些人提出质疑:为何在香港警察对示威进行弹压的时候,你们没有出声?这就硬生生把横跨太平洋的两个事情扯在一起。但这样的逻辑很有问题:难道没有对香港警察行为出声、而对女孩进行声援的人,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 其实,在温哥华不断抗议香港警察过度使用警力的群体,要勇敢站出来,带头抗议皇家骑警的“过度使用暴力行径”,而不是沉默不语,其中一些人更不应该对声援女孩的人群冷言冷语。这是因为:身为加拿大人抗议香港警方过度使用暴力,显然是基于“普世人权价值”的理念,而非有“双重标准”,认为抗议香港警方和抗议皇家骑警是“两回事”。从地理因素和社区角度来看,抗议本地警方滥用暴力执法,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的“安危问题”,警方内部如果对华人有“系统性歧视”,将会影响到我们的基本人权,其中包括现在和未来华人社区就亚洲事务(其中也包括抗议香港警察的过度使用暴力)发表不同立场的基本权利。
4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求助!充值支付宝零钱问题
天空下 2020-6-12 04:16
常年生活在国外的华人没有国内的银行卡,想要充值微信零钱给国内的亲朋好友发红包,想和国内关系好的朋友一起打游戏,想充值游戏但是没有人民币,也不好意思从朋友借钱。那怎么办呢?其实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可以去家附近的华人便利店兑换,但是价格不理想了。还可以去论坛上兑换,虽然简单方便但是会遇到骗子,大家要小心防范,最好当面兑换。还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找网上第三方代充网站像是国内的52mosu平台,很多华人朋友不知道该如何去下单购物,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1、在百度或者谷歌上搜索52mosu平台 2、点击充值“微信/QQ代付”界面,填写好充值账号,选好充值金额,点击下一步 3、再填写一下联系方式,最后支持paypal付款,就可以啦~ 希望可以帮助到海外的华人和留学生
0 个评论
分享 华人为何是种族歧视的“对象”?
丁果专栏 2018-10-4 12:14
卑诗省一封针对亚裔地产经纪的公开信,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信中对亚裔尤其是华人的种族歧视语言,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发生在2018年的今天。这封信的作者很有信心地表示,如果没有加拿大目前的“政治正确”,那么,大部分人都会赞同作者对华人的评价。挑起这个种族歧视信件的导火线,确实是大温地区房价飙升的事情,而全面批评及否定这封信的英文媒体,却在日常的报道中不断暗示,“外国买家”,尤其是“华人买家”,正是大温地区房价飙升的“罪魁祸首”。 我们在此要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如没有华人买家,而房价又不断飙升,这封信的作者会怪罪何人?怪罪美国美家?抑或欧洲买家?或者加拿大的富豪们?要知道,西方的富豪们,靠房地产起家暴富的,不在少数。 房价飙升,无法负担的人发牢骚,找“罪魁祸首”,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个种族歧视写信人的错误在于,他/她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首先,房价飙升,无论谁是炒房者都有某种责任。但是,最大的责任不在炒房者,而在政府。房价推高,可负担房屋减少,不可能发生在一个月、一年之内,它是较为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级政府有多种途径可以进行宏观调控,比如贷款利息和条件的调整,政府增加可负担房屋的供应,税率的调整,等等。作者生活在民主体制的国家,脑子却是落后国家的思维方式,以为用寻找替罪羔羊的方式,就能发泄愤怒,解决问题。可见,这个作者的观察基础,已经有很大偏差。 其次,退一万步说,华人买家是炒高房价的主力,那也不等于他们活该被“种族歧视”。我们百人会刚刚举行尹大卫(卑诗省律政厅长)和省议员李耀华的公开论坛。尹大卫明确指出,新移民或者华人投资者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这里面有政府的缺失,因为政府疏于帮助投资者克服语言 和法律文化的差异,让华人资金有更多元的投资渠道,积极进入加拿大的再生产领域,或者进入新经济领域。 再次,最为荒唐和无知的是,信作者将华人当成是外来者,当成是“入侵者”。如果作者懂一点历史,当年被原住民视为“入侵者”的是欧洲移民,华人作为淘金者和铁路修建者,是以“拓荒和建设者”的身份进入加拿大,中国人的基因,牢牢刻在卑诗省、加拿大的历史上。华人不是外人,而是建国者,建省者。作者有没有去查查历史,他/她的祖先,未必就比华人先来此地。 毫无疑问,这封信的荒谬还可以点出很多,我不想再分费精力。最后我要问华人社群,为何这样荒唐的指责,可以不断落在华人社群身上,这是我们需要反省的。
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贸易战中的华人定位
热度 1 丁果专栏 2018-8-11 20:47
贸易战中的华人定位
我在跟胡元豹参议员的谈话中,涉及了加拿大(乃至全球华人)的定位问题。我十分同意他对华人今天面对的局势之观察,那就是华人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西方国家随着中国崛起带来的“中国威胁论”,将华人社群视为是中国在国际扩张的一个延伸,澳洲等地已经出现了“防华”的相关立法;另一方面,华人也感觉被迫使要在西方与中国的两造对立中选边站,从而处于两难的境地。 胡元豹参议员提出了华人在这个局势中自我定位的六个原则,其中之一是,不必依赖与大陆的联系,来界定加拿大华裔以炎黄子孙而引以为傲的合法性(not dependent on association with the PRC for legitimacy as Canadians who are proud of the Chinese ancestry)。这个情况本来就存在,老华侨、台湾华人、九七回归前的香港华人、本地出生的第二代华人,他们与今天的中国没有任何瓜葛,但他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华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胡元豹参议员的意思是,并非中国的认可,才有加拿大华人“之所以是华人”的合法性。他的善意是,这种在华人定位合法性上与今天的政治中国切割,就可以避免加拿大的非华裔把华人社群与中国划上等号,从而避免在西方与中国的对峙中遭受“池鱼之殃”。 不过,这个定位对大陆华人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除非来自大陆的华人已经放弃中国国籍而加入了加拿大国籍,那么,他们在法理上和国家公民的定位上,已经与中国做了切割。问题是,从大陆来的新移民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放弃中国国籍,却有了加拿大永久居民的法律地位。他们在国家效忠上仍以中国为主,却又是名副其实的海外华人。在中国政府的眼里,他们就是华侨。这样一大群人,在法理上无法放弃与中国的连系,故而并不适用胡元豹参议员的定位原则。 因此,对这群华人来说,价值认同比他的法律定位更为重要。如果他充分认同加拿大的价值观,包括人权自由平等环保照顾弱势群体等等,那他与中国在法理上、经济上、家庭关系上的连系,不应该成为他遭受批评或者被戴上“红帽子”的理由。 由此可见,华人在自我定位上,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避嫌”,但不少人与中国的连系是天生的,也不必因此而惊慌失措。 在某种程度上说,华人必须全方位在加拿大的融入,才能受到这个国家大部分民众的认同,而不必忌讳自己的大陆文化背景就感觉低人一等。在全球化的时代,争取双赢和三赢是世界的共识,这就大幅降低了纯粹的“法律定位”的重要性。而一个移民背负“两个国家”的元素,照样能够成为加拿大和中国都需要的宝贵人力资源。 为此,华人移民不必自卑。
4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华人不再有分裂的本钱
丁果专栏 2018-3-22 14:21
随着中国修宪引发的终身制争议,让中国的“改革”形象受到挑战,以美国国会为主的西方国家国会和情治系统,正在煽动起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国营企业首当其冲,被描述成通过“一带一路”全球战略渗透西方的排头兵。而在加拿大,除了中国威胁论,还出现了另一波的“华人威胁论”。大陆来的富裕移民、交流学者、留学生们首当其冲,被隐晦地戴上了各种帽子:炒房和房价飚升的罪魁祸首,公共道德的破坏者,对弱势团体没有同情心的富人,偷税漏税赌博洗钱的主力,大陆派来的情报搜集者,无视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小偷”,等等。 这种种的抹黑正在成为各级政府逃避政策错误和施政不力的替罪羔羊,也成为极左和极右民粹主义的攻击对象。比如,杜鲁多总理访华无功而返,那不是总理无能和外交策略错误,而是中国冥顽不化,无视基本的人权和法治;同样,政府在房屋政策上没有作为,长期忽视可负担房屋的建设,不设法解决供需失调的难题,那不是政府的错,而是中国人炒家疯狂炒高房价所致,只要对他们痛下杀手,问题就可改善,等等。 这种对中国的偏见,正在让加拿大错失与亚洲市场接轨,尤其是与中国接轨的历史机遇,让加拿大在美国孤立主义的冲击下变得束手无策;而这种对加拿大华人的刻板印象和妖魔化,也在分裂华人社群、少数族裔社群,阻挡华人的力量无法融入社区,让他们变成潜在的新时代种族歧视受害者。换句话说,这些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攻击以及民粹主义的泛滥,正在损害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肌体,让加拿大变成另类的孤立主义国家,错失时代给与加拿大的机遇。 面对这种局面,华人社区必须团结起来,中港台移民和本地传统侨社要拒绝被分化,不能对大陆华人被修理“幸灾乐祸”或者“袖手旁观”,而是要彼此支援,共同来对付目前的危机。从历史来看,当年华人遭遇罕见的不公平歧视,来自广东四邑和其他地区的华人华侨没有任何犹豫和选择,大家克服地域差距,在歧视面前同仇敌忾,连本来闹得不可开交的党派之争和门户之争也暂时“休兵”,将唐人街变成战斗的堡垒,最终不但生存下来,并在社区中获得逆势而起的成长,最终在二战后让臭名昭著的“排华法”寿终正寝。历史告诉我们,华社分裂,华人的力量必然削弱,最后是被各个击破;华社团结,则可以克服逆境带来的挑战,带来最后的胜利。华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家乡背景,但在加拿大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任何一地的华人有问题,大家应该批评帮助,而不是落井下石,人们应该花功夫寻找和建立共识,而非彼此指责。如此,华人在加拿大才有前途。
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要正视华人遭遇边缘化的危机
热度 1 丁果专栏 2018-2-22 12:51
美国国会两天听证会,数大情报机构出来渲染中国威胁论,把学界描述得一片漆黑,认为主流学界太天真,让来自中国的科学家、留学生肆意搜罗情报,使美国吃了大亏。这让我们想起文革后邓小平首次访美,美国刮起了邓小平旋风,美国各界对邓打开中国大门,并愿意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和科学家感到欢欣鼓舞。当时的美国极具信心,认为只要中国向美开放,美国就有能力向中国人展示美国的进步和繁荣,展示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从而让美国模式可以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准。 不错,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确实让中国羡慕,中国最顶尖的人才和留学生涌向美国,在那里深造、研究,不少人留在美国,为美国的进步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动力。 不过,近十年来,美国的衰退日趋加剧,美国的自信心也日渐低落,而美国对中国的崛起也就日渐有了戒心。如此一来,中国科学家和留学生虽然承担了美国基础研究的最苦、最累的活,也成为美国尖端科技研究重要的生力军,但遭到怀疑的目光则日甚。不仅如此,在美国的华人社群也遭遇了“池鱼之殃”,他们也被视为中国的“第六别动队”,一些华裔教授和科学家还遭到无端的司法起诉。美国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故事变成了中国人要演变美国的闹剧。可见,大国稍微的国力衰退,带来的社会的心理变化,真的令人吃惊。而美国的情报机构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遭遇了大量的失业和转行压力,终于熬到了今天,俄罗斯威胁论和中国威胁论大幅度上升,而且堂而皇之进入美国的总统选举、国会游说、大学研究殿堂、私营公司,几乎无所不在,因此,情报部门应该获得更多的预算,来对付隐藏在各个角落的“间谍”。 美国的这种“猎巫”行动,肯定要波及到美国的邻国加拿大,而加拿大的社会舆论土壤,也已经为这一波的“猎巫”行动做好了“基础建设”。这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中国人和华人是加拿大大城市物价飙升的“罪魁祸首”,让加拿大人为住房的事情焦头烂额;二是加拿大华人富豪是“为富不仁”的一群,不但滥用加拿大仁慈和有漏洞的各项制度,还处处排斥弱势群体;三是中国人和华人是对加拿大没有忠诚感的投机分子,他们无视官方语言,无视纳税和投票等公民责任,正在努力把温哥华等地变成中国的“海外殖民地”。 如此一来,中国人成了“坏人”,华人成了“异己者”,再把他们打成“潜在的间谍”,一定会获得社会的共鸣,更何况,加拿大情报部门也时不时渲染一下“中国间谍”的议题。面对这种大环境,华人社区理应做好准备,对于任何不实的指控,要敢于迎头痛击。但在另一方面,也要探讨华人社群为何容易被孤立的原因。我们是否太爱自扫门前雪,对别人的事情不闻不问?对社会慈善工作没有尽心投入?跟其他族裔沟通不够?对弱势社群没有伸出援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没有积极参政议政,变成了社会不满的“替罪羔羊”? 我们应该相信,只要社群的正面形象确立起来,就能在逆流中“得道多助”,顶住各种形式的麦卡锡主义。
5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魁北克市政选举华人如何用好手中的选票
xianren 2017-11-6 10:21
魁北克市政选举华人如何用好手中的选票
魁北克各市镇选举将于11月5日举行,这次选举将产生新的市议会和市长,为华人所在的城市发展与安居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的市政选举,在华人圈里泛起了不小的涟漪,在蒙特利尔南岸Brossard市这个华人聚居的城市,关于市长选举的讨论活跃在南岸华人的几个微信群里,更有人组建为华人助选的专群。不同候选人的华人团队非常努力地为各候选人而战。 Brossard市的这次选举之所以引起华人的极大兴趣,除了因为有华人参选市长,也有华人参选市议员。主要原因是因为这次参选的政党多于往年,有三个主要政党和一个市长独立候选人,共有四人角逐市长大位,各市长候选人都有华人助选团队,因此这次选举搅动了华人圈。 华人该怎样在这次市选中投票?有人说,投给对华人好的市长候选人。何谓“对华人好”?这个诉求非常空洞。如果想让市长见了华人主动笑脸相迎打招呼嘘寒问暖,乐意与华人合影,把市政设施借给华人用,等等,这些小儿科的表面文章想必是每一个想当市长的人都可以做到,并且都会乐此不疲地去做,因为华人毕竟是Brossard的大户,华人的选票决定着任何一个市长或者市长候选人不敢对华人不好。 如果哪位市长候选人能承诺上任后1、把中文定为城市的官方语言(市政文件公告通知都有中文版本),2、用中文命名城市街道,3、商铺名称全部加上中文,那么,全体华人想必万众一心都投TA的票,因为这才是货真价实地“对华人好”。如果不能做到这些,谁也说不上谁对华人不好。候选人A亮出了中秋节慰问华人老人的照片,而候选人B亮出了在中国慰问钢铁工人的合影,半斤八两谁不比谁“对华人好”少多少。 居住在Brossard的华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首先是一位这个市的市民,投票的结果应该是使市民的利益能够得到保护才是一个好的结果。这样就会避免一个以往市政议会十几个议员里只有两三个反对党议员,而使得市长通过市议会来予取予求地施政,就可以避免在最近两年Brossard市某区修路和C区大型商业项目中建设联接两个商业区的天桥都试图增加市民税赋的议案都由市政反对党来组织市民投票来阻止议案通过的局面再现。相当数量的市政反对党议员才能使市长在执政中的行为得到监督,尽可能地避免执政腐败。 对一个在一党独大专制国家长大从小没有体验过民主政治的华人移民而言,在加拿大这个民主社会里依然对民主政治很陌生,因此在选举投票时的表现不免有些幼稚,没有认识到一党独大的政府对民众自身利益所造成的伤害。民主政治的核心就是相互制约和轮流坐庄,唯有如此,民众自身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在华人尚不能执政,华人议员尚不能成为市政议会多数的情况下,利用好反对党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才是决定投票选谁的上策。 写于2017年魁北克市选之前
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加拿大华人人多力量大了吗?
丁果专栏 2017-11-6 10:10
加拿大华人人多力量大了吗?
加拿大统计局2016年人口普查分析数据出炉,华人在人口增长方面一点都不输给其他族裔。我们这里仅以引爆话题最多的卑诗省列治文市为例来看,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统计, 华人占了列治文人口的四成七, 而根据2016年的人口统计, 华人已占列治文人口的超过五成二, 成为该市的主流社群, 是过去25年来首次有族裔社群-成为城市的主流人口。此消彼长的结果 原本属于列治文主流社群的白人及原住民, 人口数字就由2006年的六万多人, 下降至2016年的四万六千多人, 目前只占列治文市人口不到两成四,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趋势仍然在持续。 加拿大华人在国会山庄前扭起了陕北秧歌舞 按理说,华人人口大幅度增长,也应该带来城市建设话语权的增加,但因为华人不太投入政治,以至于列治文市议会中,华裔议员人数很少,其比例与城市人口的比例,有相当大的差距。更奇特的是,在这样的华裔占多数的城市中,华人、还觉得自己是“少数”,是“弱势群体”,比如在中文标语牌和房屋建设的大小尺寸上,华人觉得被抓“小辫子”了,有委屈情绪。 事实上,华人虽然有超过半数的人口,但华人社区是高度分裂的社群,彼此的纷争让华人的影响力更为下降。不过,华人没有意识到,不管自己内部多分裂,但是外部世界或者其他族群是把华人视为一体的,因此,列治文市在一些人眼里,已经成为“华人的城市”。在日前英文免费报《乔治亚海峡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后面,就出现了有严重种族歧视的留言,谓应该封锁91号公路,炸毁水坝,把华人的列治文淹没了,然后重建。这是很可怕的现象。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但这个话未必能用在加拿大华人社群头上,人多,但是一盘散沙,那就有问题了。
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蒙特利尔的侨领去哪儿了?
热度 6 xianren 2014-11-13 18:45
蒙特利尔的侨领去哪儿了?
蒙特利尔的侨领去哪儿了? 国内电视剧“爸爸去哪儿?”热播之后,一时间中国电视频道里到处都是“XX去哪儿?”。习总的一句“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又把“去哪儿了”句型推到了极致。最近身边的两则新闻,使我想起了咱蒙特利尔华人社区的侨领,想演绎一句“蒙特利尔的侨领去哪儿了?” 一则是说,多伦多大陆社团领袖发起万人签名呼吁中国给10年签证;另一则是目前正在开庭审理的中国人林俊被害案。 海外华人获得中国10年签证,无疑是每一位海外华人的迫切愿望,呼吁了多年,今因北京APEC美国总统宣布给中国人10年签证又在海外掀起波澜。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中国人社团都有行动,再次发起呼吁。唯独不见自诩具有十多万华人之众的蒙特利尔华人社区的有所表示。 林俊案庭审接近尾声,最近几天辩方的陈述和证人的言辞对已经死于非命无以辩解的林俊极为不利,辩方一直试图以精神疾病来帮凶嫌脱罪以逃避法律制裁。 2009年一魁北克医生因婚姻问题杀死两个孩子,被判因精神疾病“不负刑事责任”而获得保释,判决在魁北克引起了轰动和抗议,孩子的母亲和家庭成员多次组织庭外的示威活动,才致使检方于2013年9月提出上诉,要求法院推翻原判重新审理。 从林俊案发到今天审理从未见华人社区有公开意见的发表和态度的表达。有人或者说,尊重司法判决,是华人的传统美德。但是,当出现证词明显对死者不利或者不公的时候,作为一个受害者社区是否应该有人站出来发布表一下意见,表达一下华人社区的感受,供法官和陪审团“酌情”呢?法官和陪审团也是人,都是有情感的动物。何况,在北美每次牵涉到族裔重要案件判决时,庭外都有大量的人群聚集以形成气场压力,这是“国际惯例”。 是不是蒙特利尔华人社区缺乏侨领? 两年跟前本地法文大报La Presse记者聊天时,谈起了她的一个困惑,为什么华人社区那么多“Leader (这个词的中文翻译在这里应该叫“侨领”吧) ”? 她为写一本关于蒙特利尔族裔社区的书,邀了不少华人社区的人士去座谈,当那些前来参加访谈的人们自我介绍的时候都声称自己是“Leader”时,接触过本地很多族裔社区的她困惑了。 我跟她讲了一个笑话,如果某天唐人街的招牌被大风刮下砸死10个华人,验尸的结果是9名是社区Leader,另外1名是正在想成为Leader。 横看欧美亚非拉,海外华人社区素来盛产侨领,因为蒙特利尔华人社区不大,只有区区五六万人,有100多个(据说登记注册,未考证)华人社团组织,有老侨的有新移民的,侨领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海外华人聚居城市,所以侨领们就格外显得多。 近些年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多,大陆移民兴办的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但多数无疾而终了。说“兴办”那是高抬了,绝大多数是一个两人想一个动听打人的名字比如“魁北克华人XX协会”,在网上发个帖子,或者在报纸上登一个“社区消息”就是宣告成立了。积极一点儿的,逢年过节组织一两次饭局和野游,算是存在不错的。这样的草台班子很难持久,更何况很多连草台班子都谈不上。 为什么老华侨的堂口会所能几代相传延续至今,除了宗亲的因素以外,就是有利益共享。新移民的组织存活短暂,是因为组织者多数为了沽名钓誉,在回国探亲的名片上印上一个侨领的头衔,给父老乡亲当地各级领导以“成功人士”之印象,并非真正为会员们谋利益,这样的组织不参加也罢。 侨领,不应该是逢人递出名片上的头衔,也不应该是用来当作接受中国使领馆招待会邀请的门票,更不应该是唐人街欢庆晚宴饭局的座上客。你应该,在关乎华人利益问题上能为其请命,在华人利益受损的时候能够站出来振臂一呼。 这样的侨领,蒙特利尔有吗?如果有,侨领们去哪儿了?
109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媒体始终是内容为王-写在Sinoquebec改版之时
热度 2 xianren 2014-10-21 20:09
在蒙特利尔居住10年以上的中国移民,对这个“蒙城华人”网 ( www.sinoquebec.com )非但不陌生,而且是相当熟悉,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个网站曾经伴随度过了移民初期的艰难。 因为种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蒙城华人网”总是以不更新的面孔面对大家,没能与时俱进。 正是这个面孔老旧功能单一,让很多有心人看到了希望。 于是乎, 在过去的若干年内,蒙特利尔这个华人人口不足六万的城市,先后出现过的中文网站不下10个。这些新兴的网站从页面设计到系统功能都比“蒙城华人”网Sinoquebec.com 强很多,遗憾的是,那些网站都未能熬过空窗期而偃旗息鼓了。 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那些网站的内容都没做过面孔老旧的“蒙城华人”。靠从“蒙城华人”网摘抄蒙特利尔本地新闻、买卖信息、租房信息、招聘信息,而充斥内容的网站,无论页面做的如何华丽可人儿,功能如何花俏勾人,但始终没能拼过这个面孔老旧的“蒙城华人”。 媒体,只要它被称之为“媒体”,内容始终为王。 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网络媒体发布工具的建立几乎成为了零成本,免费下载一个Discuz,网站就算建起来了,往里填东西就是网站,除了“蒙城华人”以外的蒙特利尔曾经出现过的、今天仍在运行中的都是这个做法。那些个版主们,以为弄个免费的Discuz,从那个老旧的“蒙城华人”上抄一些信息,就是蒙特利尔的华人网了。为了混淆视听,我干脆起一个跟你“蒙城华人”相近的名字,不能没人看吧。 初来乍到的热血沸腾的建设蒙特利尔中文网站的新移民和留学生,当他们发现辛辛苦苦抄了一年两年,每个月靠Google广费挣的仨瓜俩枣儿不足养家糊口的时候,挑战就来了,还要继续抄下去吗?是他们心中的一大问号。心理弱的,选择了放弃,心理强的依然在挣扎。 欣然看到“蒙城华人”新版上线了,以往的版面功能的短板不再了,用的是大家都用的Discuz,其内容的强项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Sinoquebec.com 一路走好!
605 次阅读|2 个评论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4-26 10:02 , Processed in 0.033866 second(s), 2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