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 開車在高速路上, 聽了一個美國電台節目廣播, 用韻律般字句, 來描述美國人過聖誕節的一些瑣事. 其中一個女仕, 在描述自己跟她丈夫和丈夫母親, 為到聖誕節晚餐而大動爭執. ) m4 v, n! u5 y) e# P
& h+ k, ]6 g b L大家可能會想, 他們美國人或加拿大人不是同是老外嗎? 為何為到聖誕節晚餐而吵過不停? 大家可能不太察覺到, 他們老外實在分開很多不同民族, 不可一概而論. 節目中女仕可能是美國傳統的基督教清教徒, 傳統聖誕節晚餐火雞, 不離 CANNEBERRY, CORN 紅蘿蔔 的配菜, 但當她丈夫要加一點青豆和洋蔥時, 她斷然拒絕了. 可能她老公是愛爾蘭天主教徒吧! 可能如果她老公是中國人, 她可能不會反對加青豆, 因為青豆對中國人來說, 沒有任何民族特色, 不過, 如果中國人老公說要加點四川紅辣椒, 那老外老婆也可能會拒絕, 因為這個是中國人特色吧!( q f$ D1 z' S. V0 F1 D- Z3 p
# v+ a9 [1 g/ u" J% W) U9 V* S4 Z# L
是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習俗的人, 過時過節, 就希望突顯自己原有的習俗或風俗吧! 這裡還好, 中國人慶祝聖誕節沒有老外配偶的講究. 到慶祝新春時, 老外配偶也沒有什麼好說吧!
i, j4 r8 K# j f+ f& K
& r) J7 i( `* _6 G不要以為這些只發生在老外身上, 現在國內和香港情況我就不清楚, 不過, 老一輩的香港父母, 有不少是有兩種不同習俗. 少時在香港, 本人家中一到過年, 就分別有江浙和廣東的年糕和湯圓, 一咸一甜, 父母有時也有少少爭吵, 但總會各自妥協和包容, 所以, 過年清早是甜的, 下午是咸的, 而我也過著幸福的童年. + [0 o! j. B1 V$ X7 @8 M! o' H1 c! w
: H" ], Q9 _" @) a2 ~當然, 小孩子年糼, 不懂去包容和妥協, 但卻習慣多元化, 習慣那些跟自己不同的人和事, 並立刻加以理解和融合, 不會恐懼, 不會去排斥欺凌, 甚至剷除異樣東西. 我跟很多鄉音未脫口的同學, 或識講不識看中文的同學, 都能一起渡過愉快童年.
+ M- Y* j r- Y8 k
* T+ C0 O$ b3 @( n5 r% M9 `! K後來才發現, 我香港家裡較一些其他香港同學更多元化, 而跟校裡很多混血兒同學家庭, 就接近一些. 他們大多都是老外姓氏, 即是媽媽是港女, 所謂母語吧, 他們第一語言是廣東話, 大量保留了港人生活習性, 例如, 中午出外吃飯, 總是跟著我去吃油雞叉燒飯, 而廣東老火例湯更是他們的至愛. 只是, 我卻發現, 他們父母因為文化差異而起的衝突, 比我父母更大更多. 到今天, 我這些混血兒同學, 大多都跟港人結婚了, 因為他們港人母親的原故, 他們認為, 港人母親較他們老外父親, 更包容更開放.
$ g' Q \8 H$ ]' E
/ r; U! [! y& m有一年, 在香港鄉郊小店裡, 吃當地地道"山水豆腐花"時, 旁邊坐著一對老外爸爸, 港女媽媽和他們混血兒女兒, 只有媽媽和女兒吃著豆腐花, 而老外爸爸卻孤獨一人看著不吃. 這個當然是文化差異吧, 兒女永遠都是跟著媽媽的飲食習慣, 同是異族通婚, 港人媽媽還好一點, 生活習慣比老外媽媽更有彈性, 兒女不會跟異族的爸爸距離太遠.
1 {, s8 S8 q8 _1 y! W4 |, i6 H7 {# L0 Z. i6 L# x
我每次一想起這位孤獨而又痛苦的老外爸爸時, 我心裡卻在想, 如果我娶了洋妞, 豈不是連這位老外爸爸也不如嗎? 變成二等爸爸吧!
6 f p: H& `$ a( N8 _% a; `" J& D! R
3 [" E2 V6 r \( W2 h2 O6 C! N說一些題外話, 父母決定兒女的人生, 兒女是父母人生的鏡子, 父母自己如何在兒女面前做人處事, 兒女就會接收到一個怎樣的人生了. 之後, 如果父母讓兒女自己去選擇, 兒女選擇模仿父母各人最優秀的地方, 兒女才會比父母更優秀. - Z6 R1 t5 J6 c" m
5 S5 {4 Q4 d Q! |$ k3 p
現今在香港, 支持"港獨", 歪說"香港民族"的年青人, 其父母大多都是80-90年代, 大遙大擺去香港, 享受著老輩港人辛苦得來不易的社會保護傘, 當然, 活在"社會保護傘"下, 即是活在社會低下階層, 視野和質素跟其他人, 當然有段距離吧, 大多缺少老輩香港人的包容和妥協, 甚至父母沒有把中國人的優秀人生, 傳給兒女. . G; g5 Q# o& F4 P3 p& F( y
/ i" H' N4 x% j* C+ E5 l香港政客提出港獨議題, 只是一心想來欺騙蠢人, 騙取他們的選票來上位而已, 手法跟美國川普如出一輒. 悲劇往往是社會上大部份人被愚弄了, 不單有人相信港獨, 有人為到這些蠢人議題, 而互相攻奸不休, 更把做實事正事的人也拖下水, 實是社會最大悲劇. 2 j2 {# C6 t3 ?/ _% k
' x# `1 u7 w" t, Y) k" E
很多國內朋友可能喜歡著80-90年代香港的老歌, 是的, 因為這時的香港, 最包容最開放, 最令人們發揮創意, 最能讓人釋出潛能. 相反, 現在一個狹隘封閉的香港, 卻一無是處. 教訓和鑑戒就放在眼前.
. m2 a& l# j1 B' d3 F8 J' I/ t
+ ~# s( e+ L( z" G( |3 H7 J* b, P1 f# d, p& d' E/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