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术、成本双重压力 中国无人便利店面临生存考验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07: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24小时无人便利商店“缤果盒子”自成立之初,就宣传“低成本、高盈利、可快速复制”。不过,中国零售专家认为,成本低其实是大众对于无人零售的误解,尤其在前期的技术、成本高投入与双重压力,目前中国无人便利店仍处亏损状态。



中国经营报报导,零售专家刘晖分析,前期购买无人零售的设备需要很大的投资,每个盒子的市场公开价大约是人民币100多万元,而这笔投入远比传统便利店的两、三个员工的工资要高。

此外,无人零售并不是真的不需要人工,后台仍然是大量人的操作,物流、机修、软件维护、客服、监控等人员加起来比传统便利店的人多得多。

同时,无人便利店最常用的无线射频辨识(RFID)技术,在初期应用的成本过高,目前每销售出一件商品的成本不低于人民币0.4元,而且因为是固定成本,所以商品卖得越多,成本越高,商家们正在探索如何能够降低RFID的成本。

另外,无人零售最大的优势是运用大数据精准把握使用者消费需求,但是建数据库还需要投入很大一笔钱,人民币300万元才能建一个很小的数据库。

刘晖指出,目前无人零售企业大都是处于亏损状态,少数有菸草经营权的无人零售项目可以不亏钱,但还谈不上盈利,扣去物业的租金、员工的工资、设备的折旧、水电费就没有盈余了,而不能卖烟草的无人零售店生存就更加艰难。

技术门槛也是阻碍无人便利店快速扩张的因素之一。去年7月7日,上海缤果盒子欧尚长阳路店被曝店内甜甜圈、巧克力等产品出现软化现象,最后不得不搬空店内货品暂停营业,直到5天后才恢复营业。

从目前来看,无人便利店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2018年1月,上海天钥桥路的猩便利24小时智慧便利店刚开业三个月就关店,原因就是盈利能力太弱,尽管位于客流量很高的居民区,但进店消费的人却寥寥无几。

2017年9月,成都首家也是西南地区首家无人超市“GOGO无人超市”,在武侯区大悦城开业,当天销售额达到人民币9000多元,开业3个月后日销售额降至人民币1500元。今年1月,当初高调亮相的无人超市已暂停营业。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无人便利店当下的竞争似乎并不激烈,刘晖指出,和缤果盒子同类型的小麦便利店、F5未来商店、便利蜂24小时便利店等企业,目前都处在资本驱动的初始探索阶段,但因为各自的网点较少,在布点、技术方面还没有开始进行正面较量,至于阿里、京东等巨头也并没有大批量布局无人便利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7 05:01 , Processed in 0.044464 second(s), 3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