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东西能让朋友们得到些帮助,我实在是很高兴。在温哥华的时候因为比较忙,基本上不怎么上网评论,在蒙特利尔的寒冬里能以此为乐趣的确让我开心不少。 5 _9 D2 z3 s* Y# L; Q出国已经不是什么很神秘的故事了,所以出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相信大家多少都会有些准备。我觉得准备得越充分,落差或者说不适应就会越少。这个准备工作说来话长了,既包含经济方面的,也有语言方面的,当然更主要的是在心态方面。9 C. O l% L' N) e
很多人比喻我们新移民是民工进城,我觉得可以这么说,但是也有些地方不同,主要是指城里的这些人不同了。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这里的洋人也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先来的后到的大家都是移民,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里对“民工“的歧视并不是严重,相反,洋人很务实,尊重有本事的人,所以只要有真本事,不必担心自己的英语总是有口音。 ! A B# N! h( T$ G每个移民出来的人,说实话都会有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良好的心态不仅对自己有利,还能维护整个家庭的团结。既来之,则安之。多花些时间来研究加拿大比把时间花在考虑到底去或者留要有意义的多。很多朋友来了后不适应,立即考虑走,说实话,如果国内没有一定的条件的话,钱也不见得比这边好赚。毕竟加拿大的基本工资能养活一家人。当然如果国内已经起步的就另当别论了。国内来的朋友,有不少人会保留国内的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是需要调整的。比如说欺软怕硬,或者说目中无人的。到头来最终是自己没趣,有些习惯不改是不行的。' b. A! i7 u) y+ y% E
说到主流社会,我觉得看自己怎么看了。成了公民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主流社会的一员。如果我喜欢清静,只想“悠悠见南山”,那么主流不主流的也无所谓了。关键在于个人怎么看,生活的目标不同了,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就会不同,当然追求也就不一样了。
我太太怀孕期间,我们也感受到了这边对生命的重视。住院前,医院专门询问我太太的食谱,所以我太太产后医院提供的都是热食;因为太太英语不太好,所以我们的家庭医生、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接生的医生全部都是会说国语的医生,有一点小小的问题,都会有大夫详细的检查。加拿大对于人的重视,我是真的感受到了。7 U" B( C6 b2 K& s' e% g
to accounting:8 c" B+ A' ]0 `
我们孩子是在温哥华生的。0 K6 B( `/ j7 ?
从怀孕到产前三个月,每个月检查一次,在家庭医生那里检查。其间还包括抽血检查和超声波检查各两次(如果高龄产妇,还要做羊膜穿刺检查)。产前三个月,家庭医生介绍产科大夫见面(都是华人),检查改为每两周一次;产前一个月,每周检查一次。产前一个月的时候,我去联络医院,填写膳食表,领出入卡(医院生孩子的区域有专门的保安)。孩子出生前,医院留有专门的电话联络,当确定快要生了,就要送到医院。我太太半夜2点住进医院的,6点半生的。产房是单人的,带卫生间,除了电视和上网要付钱,其余全部免费。生之前房间里有一个护士监控孕妇和孩子的心跳,帮助孕妇减轻疼痛,当要生的时候,接生的大夫和助产护士进来。孩子出生后,产科大夫来检查孕妇身体情况;儿科大夫来查看孩子;护士分批近来检查大人和小孩的体温、血压;另外,还教我们如何给孩子喂奶、洗澡;还有公共护士来见面,询问基本情况,留下联络方式,她还拖个电视进来教怎样选择孩子的Carseat,及如何使用等。吃饭是主餐三顿,Snack两顿,牛奶和果汁是无限的。* f' [9 l2 L( T
各省医疗体制不同,BC省医疗保险不是免费的,每月108元/家。我们的医院正好是新医院,所以条件也好些。在温哥华地区,能提供国语服务的医生的确很多,而且专业很全。以上情况仅供参考。有什么其它的问题,我会一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