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jh2820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觉得现代的车如何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11#
发表于 2006-8-31 17:27 | 只看该作者
同感同感,韩国车我也开过,美国车现在正在开,克莱斯勒,我觉得真是不错,综合性价比非常好
最主要配件便宜,坦白说惜命的话还要美国车,日本车、韩国车一撞就散架,多吓人:eek:




Post by hbyzy
韩国车不好,买车尤其二手车个人人为念头较新的美国车性价比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9-1 09:14 | 只看该作者
这已经是旧观念了,查一查2006美国高速公路防撞性能,轿车2006本田Civic第一名(防撞性能最好),2006现代Elantra好像是第5,美国车、德国车都排靠后。

Post by happy.
同感同感,韩国车我也开过,美国车现在正在开,克莱斯勒,我觉得真是不错,综合性价比非常好
最主要配件便宜,坦白说惜命的话还要美国车,日本车、韩国车一撞就散架,多吓人:ee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9-2 10:19 | 只看该作者
报告很多,但要看是否权威性,美国车、德国车技术成熟 大家公认
日本车轻据说省油,为什么会省油,懂车的当然会明白,所以自然会产生之后的问题
日本车说好的话,应该是丰田,韩国车应该是SONATA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Post by williamlee
这已经是旧观念了,查一查2006美国高速公路防撞性能,轿车2006本田Civic第一名(防撞性能最好),2006现代Elantra好像是第5,美国车、德国车都排靠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9-2 19:26 | 只看该作者

安全性各有千秋

美国车重,日本车轻,因此想象中日本车如果要与美国车直接相撞肯定不占优势。但日本车在防撞设计上据说是采用的吸能技术,这就是为什么civic虽小,但防撞能力排名第一的原因。这有点像东西方格斗术,西人以本力见长,东方人则以巧取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9-2 20:14 | 只看该作者

转载

提到日本车,大家都说日本车省油,碰撞实验又安全,做工也不差。现在是商业社会,没有人不爱惜自己钱袋子。因此,尽管国人对日本人大摇其头,可日本车仍风行中华。可大家有没有仔细想一下:日本车为什么省油?
是日本车的发动机的效率高出其他国家产品一大块吗?显然不是,世界著名车用发动机虽各有所长,但性能相差无几。是日本车采用了某种其他车都没有的新技术,致使其节油显著?显然也不是!众所周知,造车作为一项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本质的改变几不可能,剩下的只有细节。
其实,日本车省油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车轻!
  以中级车为例,1.8的日本车一般车重在1100KG左右,而德系和国内品牌车一般在1300KG左右,车重差别200KG,相当于3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比率接近20%。车轻自然省油,当年德国人为了在省油上与日本车竞争,也在车轻上作过文章,采用了大量铝合金配件,但因车价的大幅度提高而作罢,可日本车却毫不犹豫的减薄了钢板厚度。车外壳和结构的钢板厚度减薄了,车的总体重量降下来了,于是车就省油了,多简单!还有碰撞实验的数据为证,安全也没问题。两全其美,面面俱到,日本车自然热销。可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不要迷信所谓日本的设计技术,没有物质的支撑,全是无米之炊,1.0的钢板减为0.8厚度,强度降低决不止质量相差上的20%。还是让我们看看碰撞实验吧:一辆车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在一堵重达数百吨的墙上,车头部分结构溃缩吸能,从而保护车内人员。我们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这项实验的局限性,做一个很小的实验就能明了日本人钻了一个什么样的漏洞。
假设日本车重为M,速度为V,车前溃缩吸能行程为S,达到溃缩的平均力为F1,那么:在碰撞实验时:车子总动能W1=M*V*V,碰撞后溃缩吸能,车停止,车子总动能=F1*S 即:F1=M*V*V/S 其他车重20%为:1.2M,其他条件相同,则:车子总动能W2=1.2M*V*V,F2=1.2M*V*V/S 可以得知:W2=1.2*W1F1:F2=1:1.2 从上述测算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碰撞实验的结果是在不同碰撞动能的水平上得出的结论,二是在日本车与其他同等级车相撞时,碰撞力已达车体溃缩的程度,开始溃缩时,对方仍有20%的余力,实际上日本车起到对方缓冲软垫子的作用,如此高风格,让人敬佩,但车是别人坐的,日本人只管赚钱,就用心险恶,其心可诛了!
  汽车出行,安全第一,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交通事故,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生命更宝贵的。类似于碰撞实验中的情况毕竟太少,只有我们的车撞上桥墩时,才能与几百吨的撞击墙相比。可我们周围,最多的交通事故其实是车与车、车与路边设施的碰撞,这些车和设施,相对于本车来说,都是带有柔性的物体,与带有柔性的物体相撞,自身车的刚度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自身的刚度能使碰撞的能量更多的被对方的溃退所分担,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两车相撞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非弹性碰撞的结果,车身轻、车身刚度低的日本车明显要分担大部分能量,多出的那部分,可能就是车主宝贵的生命。其实很好理解,通俗的说就是一辆轻且软的车与一辆重且刚度大的车相撞,后果会如何呢?试着驾车去撞沙堆和水泥墙吧,如果你开的是日本车,与别的同级车相撞,你撞上的就是一堵水泥墙,而对方撞上的却是一堆沙。
碰撞实验是检验汽车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一是它未能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上来模拟车与柔性物体的撞击;二是在碰撞实验时只考虑了该车车体结构溃缩吸能的被动安全方式,而没有考虑到碰撞对方溃退缓冲所分担的能量,从而给了一些不良商人偷工减料的漏洞

d984d022-94c5-40ac-9e61-5ef8ae06ad3c.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75)

d984d022-94c5-40ac-9e61-5ef8ae06ad3c.jpg

b4b144b7-9f98-4fc4-ae25-7009985ceae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73)

b4b144b7-9f98-4fc4-ae25-7009985ceae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
16#
发表于 2006-9-4 09:56 | 只看该作者
在魁北克,要讲究体面-买欧洲车,讲究安全-买美国车,讲究经济-买日本车和韩国车。韩国车比日本车更经济,所以,图经济为什么不买韩国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
17#
发表于 2006-9-4 10:07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zaiheyang
美国车重,日本车轻,因此想象中日本车如果要与美国车直接相撞肯定不占优势。但日本车在防撞设计上据说是采用的吸能技术,这就是为什么civic虽小,但防撞能力排名第一的原因。这有点像东西方格斗术,西人以本力见长,东方人则以巧取胜。
说得有点悬虚了。两个高速运动的物体相撞怎么能跟人的格斗相比?不要为日本车不抗撞找借口了。

在日本车跟欧美车与日本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中,日本车从来没有过侥幸获胜,没有任何悬念。如果大家还为自己的出行安全考虑,不因车祸而胳膊少腿甚至丧生,请远离日本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9-4 22:07 | 只看该作者
碰撞试验都是由运动的汽车去撞静止的墙,以此来获得各项参数。日本车大多测试结果良好,尤其CIVIC。这种试验产生的撞击程度主要取决于测试车的自重。这就有点像从房顶仍一张硬纸板和一张铁皮,硬纸板毫发无损,但铁皮则难免会变型。你总不能说硬纸板比铁皮抗撞吧?但你要是拿一个硬物去碰它们,结果自然就不一样。实际中的撞车事故就像这样。车重了,安全性必然要高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9-4 22:5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有点懂了,这个实验应该反过来,用相同质量和速度的墙去撞车,估计就能看出谁结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9-15 01:05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right border=0><TBODY><TR><TD><INPUT onclick=convert(1,611875) type=button value=繁体化><INPUT onclick=convert(0,611875) type=button value=简体化><INPUT style="FONT-SIZE: 9pt" onclick="text611875.style.fontSize='12pt';" type=button value=12号字> <SELECT style="VISIBILITY: visible" onchange=text611875.style.fontSize=this.value> <OPTION selected>字号</OPTION> <OPTION value=7pt>7pt</OPTION> <OPTION value=8pt>8pt</OPTION> <OPTION value=9pt>9pt</OPTION> <OPTION value=10pt>10pt</OPTION> <OPTION value=12pt>12pt</OPTION> <OPTION value=15pt>15pt</OPTION> <OPTION value=18pt>18pt</OPTION> <OPTION value=20pt>20pt</OPTION> <OPTION value=25pt>25pt</OPTION> <OPTION value=30pt>30pt</OPTION></SELECT> </TD></TR></TBODY></TABLE>[url="http://www.bleufrance.com/bbs/misc.php?action=viewratings&tid=31422&pid=611875"][/url]钢板厚薄与汽车安全性的关系!看完再决定买车!【27 Apr,2006】



当前汽车的碰撞实验的一个陷阱就是:不同车型都是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然后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汽车的安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极端错误的。举个例子:拿鸡蛋对着锅台碰,你可以发现所有的鸡蛋碎了,而且都碎得差不多,于是可以得出鸡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可是你拿两个鸡蛋对碰呢,结果是一边损坏一半吗?错!你会发现,一定只有一个鸡蛋碎了,同时另一个完好无损!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对着锅台碰都差不多,但是鸡蛋之间对碰却永远只有一个碎了?这个实验结果与汽车碰撞有关系吗?

  原因就在于:当结构开始溃败时,刚度会急剧降低。让我们仔细看一下鸡蛋碰撞的过程吧!1,两个鸡蛋开始碰撞一瞬间,结构都是完好的,刚性都是最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其中一个刚性较弱的结构开始溃败;3,不幸发生了,开始溃败的结构刚度急剧降低,于是,开始溃败就意味着它永远溃败,于是所有的能量都被先溃败的一只鸡蛋吸走了。

  我们再看看汽车之间的碰撞吧(撞锅台,大家的结果当然都一样!)。1,开始,两车的结构都是完好的,都在以刚性对刚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刚性较弱的A车的结构开始溃败,大家熟知的碰撞吸能区开始工作;3,不幸再次发生,因为结构变形,A车的结构刚度反而更急剧降低,于是开始不停的"变形、吸能";4,在A车的吸能区溃缩到刚性的驾驶仓结构之前,另一车的主要结构保持刚性,吸能区不工作。
  结论:两车对碰,其中一个刚度较低的,吸能区结构将先溃败并导致刚度降低,最终将承受所有形变,并吸收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你总可以看到,两车碰撞时,往往一车的结构几乎完好无损,另一车已经是稀哩哗啦拖去大修!

 回到最近一个一直很热的话题:钢板的厚度对安全性有影响吗?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大得超出你的想象:钢板薄20%不是意味着安全性下降20%或者损失增大20%, 而是意味着你的吸能区将先对手而工作,并将持续工作到被更硬的东西顶住(可能是你的驾驶舱), 并承担几乎全部的碰撞形变损失!
  总结:在车与车的碰撞中,输家通吃。所以一个拿汽车的刚度开玩笑的车厂,它根本不在乎你的生命。

  你永远不能在碰撞实验中看到,不同车型之间的碰撞。因为哪怕就弱那么一点,结果就是零和一的区别!太惨了!看到就没人买了!

  附:一些特殊例子的解释:

  一,轻微碰撞,两车的车灯都碎了。解释:强度高的车灯先碰碎了强度低的车灯,但是在继续的过程中,被后面强度更高的金属杠撞碎。所以在碰撞的瞬间,还是只有一个破碎!

  二,中等碰撞,B车防撞杠有轻微痕迹,A车严重变形。解释:塑胶防撞杠弹性大,所以实际上两车的吸能区的前杠直接隔着杠相抵。强度高的那个吸能区不变形,强度低的那个吸能区变形后,导致较严重的严重损坏。

  三、猛烈碰撞,两车的吸能区都溃败了。解释:1,刚度低的A车吸能区先溃败退缩,一直到被刚性很强的驾驶舱结构抵住。2,如果还有能量,B车车头吸能区不敌A车驾驶舱,也开始溃败吸能。3,最后如果还有能量,两车驾驶仓结构直接碰撞。聪明的你应该可以看出,刚度高的B车驾驶员在缓冲两次后才发生驾驶舱的直接碰撞,你希望是在那个车里面!

  四、吸能区的结构复杂多了,哪是鸡蛋可以比的。解释:结构的完整性是刚度的最重要保证。越复杂的结构一旦开始溃散,刚性消失的越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26 02:49 , Processed in 0.057889 second(s), 3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