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耳恭听,眼界大开.
前不久,随便临了两笔十七帖,越临越感觉是写日本的假名.左一勾,右一圈的,看来是有根据的.王羲之的草书都成了他们的官方文字了,可见影响之深远.
是啊,现在很多学书之人,舍本求末,花拳绣腿,终将一事无成.
当然了,这也要看人,如果没有达到一定审美层次,硬学是学不来的.拿我来说,我反复看过兰亭序,丧乱帖,祭侄文稿,还有米芾的一些作品,这些被人们供为神品之作,除了其中的某些字的确很欣赏之外,有些字的确没看出究竟好在哪里.这充分说明了不是大师的作品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我个人的水平还差得太远.正象有些网友指出的那样,还需在基本功方面多下些功夫.
反过来说,如果临的十分象了,就算学到手了,神品也就不神了.
谬误之处,万望亦樵勘正.
拜谢!Post by namstra
太过誉了,徒增愧耳。
兰亭是我力所不及的!!!
很久前了曾经很入迷兰亭,几乎天天临摹一遍,以至一度能背临。但发现效果并不好,一旦脱开原帖的字句,进入自我的环境,就很难实现大王的笔法了。后来,见多了习王字的人,都是同感。所以就停止了兰亭的练习。从此,几乎再没有临摹过,只是有空就拿来看看欣赏。惭愧。
纵观古今,学兰亭的人简直太多了,但几乎都一无例外,没有一个能学到大王的水平的。所以,那时候我就觉得兰亭序是个奇迹。
王羲之是个旷世的奇人。不仅仅是因为留下了兰亭序,丧乱帖等千古绝唱,还因为他奠定了中国书法的美学基础。他处于由草,隶向行书过渡的年代,他的出现,改变了之前古书法复杂的书写风格,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以技巧和华丽俊逸的美为基调的二王书风。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国书法的面貌和走向,影响之深远,之广泛,空前绝后。日本的书法也是由二王传承而来,日本古人对中国二王书法和以及之后的王派的颜真卿的书法的继承水平之高,几乎不亚于中国古人。所以日本的书法水平一直远远高于韩国人的所谓自学成材的书法。韩国的书法,自古以来,一直就没有很好的接受过中国二王书法的熏陶,从没有确立以王书为典,韩国的书法人历经千年的闭门造车式的苦练,书法水平却仍然不入大雅,仍然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上而不知出路,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直到现在,日本人的书法,由于文字的改变已经变化很大,风格也多样化了,但二王书风的丰富的笔法却仍然很好的被日本现代的书法人所继承,所以日本人的书法总是很有味道和看头,很精致典雅,即使你读不懂它文字。日本人总说“羲之是只不死鸟”。王羲之的成就和影响是超越时空的。
人世间是有奇迹的,不服不行啊。
但兰亭的问题,好像很复杂,主要是版本太多,好的笔法由于临摹和刻板的问题,已经损失很多,所以很复杂。而且,还有帖和碑之分,据说,光是定武石刻版的兰亭,后来再被翻刻出来的,就是千种之多,而且,即使定武本的兰亭原刻,也还被刻手人为的在字里行间加上了格子,被称为“乌丝栏”,所以,不但有所失,简直还有所加,大多已经面目全非。但帖的问题少些,但也是花样多多,保真度也大不一样。
所以,我认为,兰亭的强项在于其笔法的丰富。但现存的兰亭,都不能称为王羲之书法的最高水平。王的另一件作品,现保存于日本国立博物馆,被定为“日本国宝”的<丧乱帖>,也是摹本,笔法虽不及兰亭丰富,但在笔法的精致和难度上,要高于兰亭序。
另外,我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水平,也不低于兰亭,似乎本坛的历历在目兄弟也有此共识。而且,不同于二王的那些别人临摹的书法,<祭侄文稿>是颜的真迹,更是难得。
近日书坛清淡,仅抛些砖以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