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spotca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谊] NDG太极拳爱好者协会继续活动通知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7 21:27 | 只看该作者

明天(6月28日)太极拳协会继续活动!

欢迎dummies or master参加.
温馨提示
本站接到网友举报,有人发布招聘(保姆管家、助理文秘、中文教师等)、交友和送宠物等信息,目标主要是针对女士行骗。为了增加欺骗力度,有的招聘中留了本地电话号码,那些电话号码实际上都是虚拟号码,其实他们人不在本地。建议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并与对方纠缠,谨防“杀猪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6-28 20:38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术十要 杨澄甫

太极拳术十要

   
杨澄甫口述   陈微明笔录

                           
1)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4)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5)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6)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 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7)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8)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9)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10)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6-28 20:41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之练习谈 杨澄甫

太极拳之练习谈      杨澄甫口述 张鸿逵笔录

                           

   
  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 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 积月累,水到渠成。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需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 导、好友之切磋,故不可少,而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 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功夫。古人所谓,终思无益,不如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 无论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
   
  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喜。然同志中,专心苦练,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故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一则天才既具,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邃迩中辍,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 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该拳难”。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至此。如此辈者,以误传误, 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
   
  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此时学者应注意内外上下: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串,由脚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摩,而体会之,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 。习练既纯,再求二式,于是逐渐而至于习完,如是则毋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变要领也。
   
  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可气强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起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
      1
摩练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所谓要“头顶悬”,若有物顶于头上之意, 切忌硬直,所谓悬字意义也。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 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当随时咽入, 勿吐弃之。
      2
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初学时节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 功夫虽深,难以得益致用矣。
      3
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
      4
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 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敌得乘机攻矣。
      5
脚掌应分踢腿(谱上左右分脚或写左右起脚)与蹬脚二式,踢腿时注意脚尖,蹬腿时则注意全掌,意到而气到,气到而劲自到,但腿节均须松开平稳出之。此时最易起强劲,身躯波折而不稳,发腿亦无力矣。
   
  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 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 (十三枪)等是也。
   
  练习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后、饱食后,皆宜避忌。
   
  练习地点,以庭院与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为相宜。忌直射之列风与有阴湿霉气之场所,因身体一经运动,呼吸定然深长,故烈风与霉气,如深入腹中, 有害于肺脏,易致疾病也。练习之服装,以宽大之中服短装与头之布鞋为相宜。习练经时,如遇出汗,切忌脱衣裸体,或行冷水揩抹,否则未有不患疾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6-29 00:2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这两篇好文先收下了, 非常感谢august73!!!

今天早上第二次去NDG练拳, 非常有幸的遇到了陆大师, 承蒙指点一二, 受用不尽. 回家以后反复琢磨, 自我感觉身体比以前略有放松, 动作稍有改进, 但还必须多加练习才行. 遂决定现在开始每天早起练拳.希望下周去的时候, 还能再见到陆大师, 领受他的指点.
在此真心诚意的感谢陆大师和组织这个活动的朱先生,以及所有来参加活动的学员.希望大家今后增进交流,保持联系.
华夏羽毛球俱乐部(HXBC) ————————————— 要打球,找牵牛 514-813-4508 [email=\"qianiur@hotmail.com\"]qianiur@hotmail.com[/emai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6-29 12:4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august73的两篇文章。太极拳实在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也正是因为过于深奥,使初学者屡屡陷于太多的困惑之中而半途而废,而且由于练习不当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知是否应该在吸收古代名家的精华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医学健身的知识,进一步发扬光大,否则可能会一步一步变成健身操之类的皮毛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7-8 15:46 | 只看该作者
上周因为小孩周五晚上突然发烧39度,折腾了一晚上没睡,因此周六早上未能成行,实在遗憾!!不知各位拳友习练的如何,可有何收获?但愿这周六继续好天气,到时在一起练拳切磋。

这周闲来在网上阅读了一些太极的历史和文章,太极的功夫真可谓博大精深,非十年八载之功不能入其门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7-8 16:16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失望

周六去了,但有些失望。本来这是一个自发的练习太极拳的活动,每次活动时,大家除了静心打太极拳,还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心得。上周六去的人真是不少,可也变味了。一是太乱,静不下来了;二是,当老师纠正动作时,许多人忽地围了上去,老师60多岁了,天又那么热,怎么就不体谅一下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7-9 16:49 | 只看该作者
嗯.......虽然是免费的自发学习太极拳的活动,但也需要适当的组织一下大家才能够学习的有效率,有效果.

上周天气好,人多. 并且难得碰上像陆老师这样的真正的太极拳高手, 也是缘分呐~!. 大家都想仔细观看一下陆老师的动作示范也是有情可缘的, 不过一哄而上的"包围"陆老师就不太好了. 我想如果人多的话,可以适当的分组, 在自愿的前提下, 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3~4个人, 一个一个组的在陆老师面前来打一遍,由陆老师分别纠正. 这样一个组在打的时候, 其他的组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互相切磋. 这样的话比较有效率,又不会造成场面的混乱, 不知大家可愿意一试? 这仅仅是个人想法, 如果陆老师或者其他人有更好的方法尽可以提出来, 其目标只有一个, 就是把我们这个自发的太极拳学习活动组织的更好....... 希望大家开动脑子,踊跃发言啊~!
华夏羽毛球俱乐部(HXBC) ————————————— 要打球,找牵牛 514-813-4508 [email=\"qianiur@hotmail.com\"]qianiur@hotmail.com[/emai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7-10 00:57 | 只看该作者
借人气发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请问MTL有没有练功的(太极行意和八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7-12 20:24 | 只看该作者

传统杨式太极拳拳名




  
      传统杨式太极拳拳名


  
     1.    預备式

  2.    起势

  3.    揽雀尾

  4.    单鞭

  5.    提手上式(势)

  6.    白鶴亮翅

  7.    左搂膝拗步

  8.    手挥琵琶

  9.    左右搂膝拗步

  10. 手挥琵琶

  11. 左搂膝拗步

  12. 进步搬拦捶

  13. 如封似闭

  14. 十字手

  15. 抱虎归山

  16. 肘底看捶

  17. 左右倒攆猴

  18. 斜飞式

  19. 提手上式(势)

  20. 白鶴亮翅

  21. 左搂膝拗步

  22. 海底针

  23. 山(扇)通背

  24. 撇身捶

  25. 进步搬拦捶

  26. 上步揽雀尾

  27. 单鞭

  28. 云手

  29. 单鞭

  30. 高探马

  31. 左右分脚

  32. 转身蹬脚

  33. 左右搂膝拗步

  34. 进步栽捶

  35. (反身)撇身捶

  36. 进步搬拦捶

  37. 右蹬脚

  38. 左打虎式

  39. 右打虎式

  40. 回身右蹬脚

  41. 双峰贯耳

  42. 左蹬脚

  43. 转身右蹬脚

  44. 进步搬拦捶

  45. 如封似闭

  46. 十字手

  47. 抱虎归山

  48. 斜单鞭

  49. 左右野马分鬃

  50. 揽雀尾

  51. 单鞭

  52. 玉女穿梭

  53. 揽雀尾

  54. 单鞭

  55. 云手

  56. 单鞭

  57. 下势

  58. 左右金鸡独立

  59. 左右倒攆猴

  60. 斜飞式

  61. 提手上式(势)

  62. 白鶴亮翅

  63. 左搂膝拗步

  64. 海底针

  65. 山(扇)通背

  66. 白蛇吐信

  67. 进步搬拦捶

  68. 上步揽雀尾

  69. 单鞭

  70. 云手

  71. 单鞭

  72. 高探马穿掌

  73. (转身)十字褪

  74. 进步指裆捶

  75. 上步揽雀尾

  76. 单鞭

  77. 下势

  78. 上步七星

  79. 退步跨虎

  80. 转身双摆莲

  81. 弯弓射虎

  82. 进步搬拦捶

  83. 如封似闭

  84. 十字手

  85. 合太极(收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4, 2024-6-10 04:46 , Processed in 0.060947 second(s), 4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