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查看: 86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鲜战争:从五种角度看输赢(ZT)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从法理名义上看
  
  志愿军并非中国正式派出的正规军队(中国政府公开否认是自己派出的)。
  而战场敌人则是在安理会决议下,由十六国组成的联合国军。
  即是说:一群未得到政府授权的中国人,自做主张地(也即非法地)跑到外国土地上,在一个外国政权(斯大林)的装备下,为保卫另一个外国政权(金日成),与联合国作战。(那这是什么性质的武装团体呢?)。
  所以,谈判桌上的双方,是朝鲜对联合国。志愿军处境尴尬(一支名义上没有自已的政府而依附于朝鲜政府的军队)。
  因此,从法理名义上看,朝战胜败,与中国无关。
  
  二、从国际政治上看
  
  志愿军当然受中国政府指挥。但,中国小兄弟要听苏联老大哥的。有关朝战的大政方针,毛、金都要向斯请示(“请示”一词为毛之原话),战略大局由斯作最后决断(见前苏解秘档案)。换言之,朝战的战争最高决策权在斯大林。
  苏联出决策出装备。中国出人命出钱财。朝鲜出人命出土地。
  而联合国方面,是以美为首的十六国参战,四十多国家提供后勤支援。
  所以,这不是中国与美国单挑,而是社义阵营与西方阵营的一次集体对决。中国在其中,为牺性最多之一员大将(并非主帅)而己。
  中国不是为民族利益而战(联合国军并无进攻中国之计划),而是为社义阵营的集体利益而战。
  结果:两个阵营打成平局。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了。
  
  三、从国家利益上看
  
  开战前,美己不管台湾,我军打下台湾只是几年内的事了。朝战使美军协防台湾,由此台海成为迄今未能解决的大麻烦。
  开战前,朝岛无美军,战后出现美军长期驻扎。
  当志愿军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之时,印度军队也悄悄地开进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1950.11)。朝战结束,印度也完全占领了这片中国土地。
  开战前,中国是美苏都想爭取的国家。开战后,由于毛的“一面倒”,认苏为“老大哥”,自居小弟,被西方认定为苏之卫星国。于是开始封锁防范:
   泰国邀美国签订军事协定(1950.10);菲律宾同美国签订《美菲联防条约》(1951.8.30);美、澳、新签订《太平洋安全条 约》(1951.9.1);旧金山和会通过《对日和约》、日美签订《美、日安全条约》(1951.9.8);美台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 定》(1953.9);美韩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3.10.1);美、英、法、泰、菲、澳、新兰、巴基斯坦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 约》(1954.9);美国、巴基斯坦签订《美巴防御援助协定》(1955.1.11)、柬埔寨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防御协定》(1955.5.15)。 这些条约明显都是针对中国的,美国势力合法地延伸到整个亚太、南亚地区。
  1950.7.20,美国取消了所有已经核准往中国物资的许可证,对 中国实行全面战略禁运。1951.5.18,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和朝鲜实行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决议。1951.10.27,巴黎禁运机构增设专对中国实行禁 运的委员会。到1953.3,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45个。
  本来,二战中,中国已成世界大国(联合国四个创立国之一,反法西斯同盟在远东的统帅部)的影响,到此丧失殆尽。中国得到的是一个比开战前更恶劣的周边环境。(顺及,延至毛逝世,中国已混成了“第三世界”国家)
  中国死伤几十万青年人,还欠了一屁股军火债(苏式武器不是白送的),最后退出朝鲜,什么也没得到(中国人命是白死的)。
  
  四、从历史角度看
  
  朝穷韩富,未来如何面对朝鲜人民?
  中国与韩建交,与美联手搞垮苏联,又何必当初。
  
  五、从战场战果上看
  
  尽管双方伤亡数字,各有说词,但,有三点是双方公认的:
  中方死伤人数超过美军。
  中方被俘人数超过美军。
  中方一次歼灭美军之最大规模,从未超过连级以上。而美军则创过一次歼灭我军一个师(180师)的规模纪录。
  有种宣传词,说我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军的飞机大炮。这种说法显然不客观,当时我军装备为苏式武器(尽管是买来的),与美军武器属同代产品。如果说我军用小米加步枪去打美军的飞机大炮,那我军的飞机大炮在干什么呢?
   另种宣传词,说是我军之朝战,“始于鸭绿江,止于三八线”,算赢了。这种说法,阿Q 在于双重标准。如用社义阵营对西方阵营的标淮看,是“始于三八线,止于三八线”,打成平局。如用中国与美国单挑的标准看,中国是“始于鸭绿江,止于鸭绿江 ”(停战谈判被迫撤出朝鲜,朝鲜未控制在中国手里)。而美军是“始于日本海峡,止于三八线”(现在还在那里),基本上也算平局。
  朝战的嬴家是三方:
  苏联: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使自己在南边有了一个充当屏障的小兄弟。又顺手把因二战结束而积压无用的大批军火卖给了这个小兄弟。
  台湾:死里逃生。
  日本:本等待美苏中等同盟国的严惩,反因朝战,与美化敌为友,得到政经扶助,崛起东亚。并因之拥有实力地位,迫使大陆与台湾竞先对日示好,在签和约与建交时大占便宜(如不赔款不割地)。
  朝战的最大输家其实是毛。
  毛的人生业绩,本可再增两个辉煌。
  一是攻台,攻台将使毛成为历史上又一次统一中国的开国之君。
  二是接班,象金氏父子那样,让岸英接班,阳光将持续至二十一世纪。
  这两个机缘,“生前统一全国”,“死后继承香火”,均失落在朝鲜战场上了。
  (至于文革中毛让中国人民节衣缩食耗费大量资财援外,以让中国成为第三世界领袖,自己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这为史实证明缺乏历史可能性。但前述两个辉煌机缘却是有可能性的,惜被朝战打掉了)。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此话确有见地。
2#
发表于 2008-8-30 17:04 | 只看该作者
您老人家累不累啊。早就盖棺定论的事了,还在炒冷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8-30 17:36 | 只看该作者
那场战争,中国失去了很多,特别是失去了做苏联的奴才或者做美国的奴才的机会。中国人什么都没捞到,只捞到一个独立自主的资格。
楼主,你现在越来越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8-30 18:5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人老人家的职业是写手,任务是繁重滴,天天得琢磨给大家娱乐的内容,新玩意儿总是不多的,所以也就只能从文学城之类的网站ZT一些了,不过那也需要投入精力的。

千万别以为Bonn是死脑筋,他那也是工作,这边工作可不好找。

心理分析,拼了命做与众不同的人(被骂的那种)是需要精神或者物质依托的,而Bonn总是把得失利益挂在嘴边这种人很少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精神层面的依托(什么政治信仰之类的)不大可能,物质依托(吃饭问题,进一步,致富问题)的可能性最大。现在的研究成果是,Bonn是一个写手而已,是一个带有一定政治倾向性的写手。为什么这么说呢,让一个对某件事情没有兴趣的人,持续滴去做这件事情,老板也不会答应的,除非这种人很难找,的确也不好找。

如果说还有例外的话,就是Bonn精神有问题。以前的一些不顺经历间间断断的徘徊在脑海中,大脑时冷时热,失去对人生的热爱,孤独症比较明显。

Post by needlaurel
您老人家累不累啊。早就盖棺定论的事了,还在炒冷饭。
网络小迷羊nihaoquebec,左手拿菜刀(流氓马甲rnmbd),右手捧着假文凭(书生马甲W2S),大伙小心啦。: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9:1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文章,欢迎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9:18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小阿土
特别是失去了做苏联的奴才机会。

不见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8-30 19:38 | 只看该作者
问问美国人是怎样看韩战的胜负的, 不久清楚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9-4 18:52 | 只看该作者
双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9-5 19:2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那场战争,也许就没有了象楼主这票人的饭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9-5 19:44 | 只看该作者

美军将领眼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美国防部长马歇尔:中国共军是一个幽灵,连个影子也没有。他们的主要秘密 ---实力,位置和意图---保守得非常完善,所以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一倍。 .....共军没有机械化部队,只好巧妙地实施徒步渗透,迂回包抄行动。敌人的行动比我们的行动意图更隐蔽。

麦克阿瑟: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熟练,充分。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敌人供应良好,步兵训练优良,小型武器和轻便装备充分,但几乎没有起支援作用的空军,而且大炮,高射炮,运输和交通设备等方面都特别缺乏。中国的军事力量缺乏工业基地,甚至连建立,维持和运用普通海军所需要的原料也感缺乏。它无法供应顺利进行地面战斗所必须的装备,如坦克,重炮和在战争中已被使用的其它科学发明。....南朝鲜部队....装备和组织编制仅属一支保安部队,而非战斗部队。他们只有轻武器,没有海军和空军,缺乏坦克,大炮及其它许多军需品。

李奇微论南朝鲜军队:南朝鲜军队缺乏得力的领导。他们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的畏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的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们没有秩序,丢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我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中国军人在驻北韩两年半中,他们发动许多次进攻,并作长距离推进。中国军队开始进攻时,士兵只奉命向某一个方向一直向前推进。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他们携着步枪,腰上皮带配有二百粒子弹。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如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六天。中国军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他们在基层三人小组中经常单独作战。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有时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空军当局论中国军队:中国军队主要是亚洲的一支游击军队,他那来自农民的士兵每天只吃很少一点口粮(和西方的标准比)就能作长途行军。受过高度训练的战士在中国的多年内战中已经习惯于夜行军,作战和昼间隐蔽了。中国军队善于偷偷摸摸行动,受过高度训练和生活简朴,因此是联合国军地面和空中部队很难对付的敌手。

美第八军军长泰勒论中国军队:敌人是非常的狡猾,他们很会运用战术,以来减低我们的火力优势,其方法是在黑暗中接近我们的阵地,然后和我们紧缠在一起,使我们无法要求炮兵射击和空中攻击,否则就有同归于尽的危险。当他们与我们紧缠在一起的时侯,于是又会象鼬鼠一样到处挖地洞,在许多地方掘开许多泥土,使我们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他们。因他们有无限的耐心和勤逸,学会用许多道路,小径和各种不同的运输工具,以求在夜里运输补给品,所以尽管我们完全拥有空中优势,仍然无法切断他们的补给。山地在战线的许多部分也限制我们的武器使用自由,它把装甲车和运输车辆的运动限制在狭窄的谷地内,(他们)利用地雷,障碍物,或泛滥的稻田来加以阻止。所以我们的战车往往只能作固定的碉堡用来辅助其它地面武器的火力。我们大部分运输车都呆在后方的集用场上,而且还要有人去维护。敌人长于数量和勇气,在战术方面受过配合地形的良好训练,但其装备却极为原始化,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早已送入军事博物馆的古董。

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他们越野行军,分成小块,在夜间行动。他们一听见飞机声响,就四处潜伏起来。他们的装备杂乱,有俄式,日式装备,也有美式装备。中国军队的行动,必须有大量的补给。如果要想进一步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作更大的补给。故我们限制他们的补给,是削弱他们最积极的办法。

美国史学家杜普伊:作战中,开始美军离不开道路,而且自身也过于依赖坦克,火炮和飞机的火力支援。而装备轻便的中国军队,却是采用机动作战和奇袭,潜伏等战术,活跃在朝鲜的北部和中部崎岖不平的山区,以弥补其火力不足的弱点。他们在黑夜活动,发起攻击;在白天伪装,隐蔽。中共军队在朝鲜战争中有少量装甲部队,现代化装备处于落后状态。然而他们把主动性和坚强的决心相结合,尽力利用了我们以前并不承认的许多弱点,因而给美军以沉重的打击。

李奇微论中国军队:敌人通常在夜间行军,而且比我们熟悉地形情况。他们习惯于这里的气侯条件和清苦生活,可以自己解决口粮问题。他们利用在这里所能获得的一切运输手段如牛车,骡马甚至骆驼等运送所需要的武器和补给品。这些运输手段不少是中国人从国内带来的。他们利用当地劳工肩扛背驮地运送武器和补给品,甚至有时部队自己也背负这些东西。中国军队在人数上超过我们。我们的兵力不足,无法阻止敌人的夜间攻击。敌人采用了我们所熟悉的而南朝鲜军队却非常不适应的战术:以大量步兵实施夜间进攻,不顾伤亡,一边几乎是在距炮兵弹幕近在咫尺的地方跟进,一边猛投手榴弹。战线上四处响起狂乱的军号声和粗野的吼叫声,敌人的步兵则穿着胶鞋爬上黑暗的山坡,渗入我方阵地。中国人在夜间进攻特别神密莫测,不可思议。中国部队很有效地隐蔽了自己的行动。每个执行任务的士兵都能做到自给自足,携带由大米,豆类和玉米做成的干粮以及足够的轻武器弹药,因而可以坚持四,五天之久。四,五天之后,根据战斗发展的情况,他们或者得到补充,或者撤至主要阵地,由新锐部队替换他们。中国人没有留下一点部队运动的痕迹。敌人以东方人特有的顽强精神奋力加固他们在山上的工事。中国人是勇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进攻。

克拉克:中国与北韩军经常乘我们的空中力量在夜间不能支援部队作战时,突然对我们发起进攻。夜战,穿插,迂回以及凶猛的进攻是他们的特色。我同意我们应有多一些的短兵器,如刺刀,手榴弹和来福枪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26 14:15 , Processed in 0.053742 second(s), 3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