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12
返回列表
楼主: sunshine200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东西一起分享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20:12 | 只看该作者
幸福人生講座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05/3/20  澳洲雪梨大學  檔名:52-121-11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父母呼,應勿緩」,其實當我們深刻感受父母的恩德,我們連一句不敬的話都不願意說。所以那次我姐姐出嫁的時候,當我感受到為人父、為人母的辛勞,我也在內心告訴自己,這生絕對不能再對父母講一句衝的話,講一句忤逆的話,因為報恩都不來及了。

孩子對父母講話的態度那當然從小教起,假如他對父親不敬,母親應該適時給他糾正;假如對母親不敬,父親也要適時糾正,這叫夫妻配合。因為有些學校它還不見得重視到德行重要,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會慢慢影響學校,所以這股德行重要性的教育風潮,也有賴於家長跟老師一起來努力,讓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孩子,能夠真正受益,真正奠基人生的理智基石,把人生站穩。

「父母呼,應勿緩」是一個恭敬的態度,不止父母呼應勿緩,老師呼應勿緩,當他這分恭敬內化以後,他對於老師、對長者他也不會怠慢。所以「尊長前,聲要低」,尊長在的時候,他都會謹慎自己的行為;「長呼人,即代叫」,長輩來找家裡的大人,他也會恭敬的應對,然後幫客人解決問題。當他對師長也能夠師長呼應勿緩,那他對於學業就很認真。再來,還有誰呼應勿緩?所以一句經文你從它的存心去看,就可以從一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我們學才把學問學活了,不然會學呆了;從存心去看,這個學問就非常的活活潑潑。

還有對誰要應勿緩?上司呼應勿緩,你不能老闆還要用八個人抬的大轎子來請你,那不恭敬。再來,老婆呼應勿緩,夫妻之間都不耐煩,給孩子什麼影響,所以我們要相敬如賓,演給孩子看,這個「賓」是尊敬的意思,不是冷冰冰的冰。所以身教重要。當然這句話你不能用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小孩呼能不能應勿緩?兒子說:爸爸。你馬上跑過來:兒子,有什麼事嗎?那就倒過來了。教孩子是要長養他的恭敬心,所以一定是晚輩跟長輩行禮問好,那這個學問就學活了,懂得通權達變。以後家庭裡面孩子講話有不恭敬之處,我們也要適時給予他指正、給予他引導,慢慢他習慣這種講話的態度,他對人就時時恭敬,時時能夠謹言慎行。

下一句「父母命,行勿懶」。你看孩子很多時候,父母叫他做的事一拖再拖,所以當他在學校、在家庭都在落實《弟子規》,他的行為轉變的速度才會快。我們回想一下,今天答應任何人的事,最有可能失信的是誰?我們對誰最容易失信?父母,這樣太顛倒了。為什麼?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最大,結果我們卻最容易失信於父母,那這錯誤了。那最不容易失信於誰?太太?最不容易失信於客戶,這客戶絕對不能失信,因為一失信怎麼樣?就沒錢賺了。從這個態度當中看得出來,現在做人的分寸搞不清楚了,重利輕義,不行,所以父母交代的事應該是列為最重要,要全力去做到才對,這樣我們才盡了為人子的本分。

剛好有一個老師聽完課以後,他馬上去給他父親打電話,為什麼?因為三天以前,他看到他父親拿著一個老舊的刮鬍刀在那裡刮,他跟他父親說:爸,這個都那麼舊了,我買一個電動刮鬍刀給你,你這個不要再用了。他爸爸聽了以後很高興,馬上就把刮鬍刀丟到垃圾桶,慶功一下,結果他就忘了。他父親比較內向,又沒有跟他講,生了三天悶氣,結果他一打回去,馬上用快遞寄回去。諸位朋友,你們有沒有忘記買刮鬍刀?所以父母命行勿懶。而當我們處處對父母的事很重視,你已經把孝道演給小孩看了。

下一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在教誨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恭敬的接受,恭敬的檢討。現在的孩子有沒有這種態度?現在叫一言九頂,講一句他頂幾句?我有一次跟一些老師聊天,我說現在孩子好像七、八歲就會頂嘴了,他們說哪還要七、八歲,三、四歲就會了。所以這些我們要謹慎對待,自己要先演;你不要父母講你兩句,你就跟他鬥起嘴來了,小孩在旁邊都在學習。為什麼父母教的時候我們不要去頂嘴?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當他在訓斥我們的時候,情緒比較怎麼樣?比較高漲,當情緒比較高漲,你又回他的嘴,他火氣愈大,情況愈糟。所以父母在訓我們的時候,我們恭恭敬敬聽。

那很多人就說:可是他講我十件事,只有三件事是真的,其他七件是誤會,我要解釋。愈解釋愈糟糕,愈解釋可能情緒的抗爭、衝突愈大,所以忍一時風平浪靜。縱使講你十件事只有兩件事是真的,那很好,檢討這兩件:感謝爸爸,爸爸你指出來,我馬上改。其他那八件事是無中生有,父母在訓我們的時候情緒比較高漲,等到他冷靜下來,第一個,我兒子修養怎麼這麼好,我誤會他,他也都沒解釋。你這個態度,反而讓父母提起了對你的佩服,對你德行的尊重,久而久之,他會愈來愈聽你的話,因為你的態度讓他折服,所以不應該當面把父母的教誨頂回去。事情過了以後,可能父母也覺得有點過分,所以會主動過來:今天我剛好買了柳橙,榨了一些果汁,來,大家喝一下。就有意思好了,沒事了,這個時候怎麼樣?這個時候你可不能翻舊帳:爸爸,你上次罵我,亂罵。那就很尷尬了。要包容,要接受,要感謝。

這個時候可能爸爸也怕你不高興,你一喝起柳橙汁的時候要馬上說:爸爸,上次不是說好要陪你去哪裡,我已經計畫好了,我們一起去。你爸爸會怎麼樣?更感動,你看這個兒子完全都不會跟我計較,還處處都替我著想,那你的家庭裡就會演出一齣齣感人肺腑的好戲;你們可不要都在電視裡面掉眼淚,要在自己的人生演出來,所以父母責須順承。父母真的責罰我們了,我們也要虛心接受。當然學問要靈活,因為春秋時候有一個孝子叫曾參,他很孝順,有一次犯錯,他父親要責罰他,結果因為脾氣來了,順手就拿起旁邊的棍子,那個棍子很粗,結果一打下去曾參就昏倒了。孔子知道這件事就跟曾參說,你這樣不孝。曾參很納悶,父親責罰我,我都沒有生氣,我都虛心接受,怎麼會不孝?孔子接著就說:假如你父親情緒失控,一棒把你打死了,那你不就陷父母於不義了。所以小棍子可以接受,大杖怎麼樣?你們都用跑的,古書上是說「大杖則走」,你們用跑的更安全。所以懂得權變。

今天假如你父親在罵你,很生氣,你父親又有心臟病,你要不要一直站在那裡給他罵?愈看愈生氣等下心臟病發作了,這個時候要趕快離開。要視狀況而定,時時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你就知道應該怎麼樣去應對了。所以一個人的孝道,一定是從生活當中、從言語的態度開始做起。妳孩子常常頂你的嘴,有時候還會跟妳說:媽,我長大以後一定會買大房子給妳住,買大車子給妳開。妳還在那裡覺得我兒子好孝順。媽媽最好騙了,他連講話對妳都不恭敬,以後會買大房子給妳住,那只有在作夢的時候才遇得到。所以孩子的孝心一定是從生活點滴慢慢形成流露出來。

下一句「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冬溫夏凊是在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孝子叫黃香。我們在跟孩子講解過程能夠抓兩個重點,第一個多講故事,古今中外都好。因為孩子的思惟是具體的,他還沒有抽象思考能力,比較弱,所以你講故事,他就好像自己的腦子裡在演一部電影,印象深刻,所以小孩都很喜歡聽故事。我們可以結合的是古今中外的故事,你有心要教導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很敏銳蒐集得到。那你要蒐集不要擔心,我們「大方廣文化公益網」上面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德育故事,可以提供大家來教導孩子。另外,每一句句子要跟生活結合,他才知道如何實踐,如何去運用。

東漢黃香他的母親比較早去世,父親身體又不好,所以他才九歲,主動擔起家庭很多的工作。其中舉了兩件事,就是冬天的時候,怕父親身體不好會太冷,所以鑽到被窩裡把被子弄暖了,才請父親來睡;夏天天氣熱,他先把涼蓆搧涼了,才叫父親來睡覺,對父親的生活無微不至的照顧。當然不是只有幫父親溫被,幫父親涼蓆,一定在食衣住行方面都會處處留心。所以我們也引導小孩,當父親回來很疲累,我們趕快端一杯熱茶給父親喝,幫父親按按摩,消除疲勞。還有生活上很多的需要我們也可以盡力觀察,盡力去做。

剛好我在高雄講課,講了三天,有些家長把孩子帶去,聽完課孩子回去改變很大,幫他盛飯給他吃,那碗飯一定吃得很痛快。然後父母要出門的時候他跟母親說:媽,妳穿這樣會不會太涼了?再加點衣服。所以他們很高興,就跟旁邊的鄰居說:這個中國文化很好,孩子聽幾節課就變了。所以孩子好不好教?不難教,是沒有教。結果他隔壁就問了,她說:你去哪裡聽課的?講課的老師叫什麼名字?他就跟她說:老師叫蔡禮旭。結果他隔壁就說了:那個是我外甥。我大姨剛好她的鄰居去聽課,所以我的大姨馬上打電話給我媽媽報告這件事情。所以確確實實,我們年輕人能夠立身行道,能夠好好把自己的能力去奉獻社會,我們的親友都會非常高興,非常歡喜。

當我們這樣去引導小孩,小孩的觀察力會愈來愈敏銳。當他在家裡都不會照顧父母,不會幫忙,他就會很遲鈍,走到哪裡都要人家伺候,有沒有這種事?哪有這麼好的事。所以孩子的觀察力從哪裡訓練起?從對父母的關懷就開始訓練起。那我們也要做給孩子看,天氣比較涼,趕快打一通電話:母親,明天氣溫要變低了,你出門要多加些衣服。孩子雖然在旁邊玩玩具,他的耳朵有沒有聽到?其實小孩跟大人的學習不大一樣,因為雖然很專注在讀,腦子裡煩惱一大堆;小孩是在那裡玩,但是旁邊大人在講話,他一句一句都聽進去,他可以耳聽八方,所以有時候講出來的話會把你嚇一跳,他跟誰學的?所以你只要有做、有講,他都可以吸收。甚至於,因為我們現在小家庭居多,也常常帶著孩子回去探望爺爺、奶奶;要匯錢的時候帶著孩子去,讓孩子填單子,去填我們每個月寄多少錢給爺爺、奶奶,讓他們沒有生活之憂。你這個都是讓孩子直接去參與,直接去學習。

「晨則省,昏則定」,對父母晨昏定省。有一個老師,一個小學老師,他打電話到我們中心來,他對我講:蔡老師,《弟子規》裡面有糟粕,有不好。諸位朋友,我們道理不是用辯的,愈辯衝突愈大,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本位主義,所以這個時候你不要口氣不好:哪裡有糟粕,亂講。那可能這就搞砸了。我們「謙受益」,要謙虛、要恭敬。我接著就請教他,我說:這位老師,哪一句是糟粕?他就說:晨則省昏則定是糟粕。我說:為什麼這句是糟粕?他說:一天要問兩次,太麻煩了。現在人都怕麻煩,方便到最後都變隨便了。

我接著就跟這位老師說:為人父母每天不知道想孩子多少次,我還聽過有家長在春秋之際,因為氣溫變化比較大,去睡覺跟半夜溫差都好幾度,怕孩子踢被子著涼了,所以自己都蓋得很少,半夜的時候凍醒了,醒過來先去給孩子的被子蓋上,自己才回來睡覺。父母連在睡覺都在替孩子著想,更何況是白天,那是時時在關懷著他的孩子。所以我們一天才問兩次,父母卻時時在關心我們。所謂「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一百歲的母親對她的孩子縱使八十歲了,還是像孩子一樣照顧他。

當我們小朋友早上能夠去跟父母問安: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嗎?俗話說人逢喜事怎麼樣?你看這個孩子這麼孝順,哪有比孩子孝順更快樂的事,父親會覺得我的努力很有價值,他整天工作都很有力量;又看到孩子額頭發亮,代表昨天睡得很好,他也放心多了。下午回來,上完課主動跟父母講:爸爸、媽媽我回來了。父母一看,氣色不錯,代表今天在學校沒有跟同學打架,學習狀況不錯,所以早晚的問候讓父母安心,讓父母放心。為人子女在這麼小的年紀,很難直接在經濟上、在生活上給父母很多的幫忙,但是最起碼要做到不要讓父母多擔憂。所以我們告訴學生,不讓父母擔心是一個為人子最低的標準,要努力去做。

這個老師聽完,他就說:蔡老師,你的中國文化學得不錯。這麼講他也能接受,接著他又告訴我,他說:蔡老師,但是這句話你沒有做到。他知道我離鄉背井,不可能晨則省,昏則定。我們當老師的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自己都沒做到」,這樣會冒冷汗。接著我就跟他說:假如我早上打一通電話,晚上又打一通電話給我媽媽,我媽媽會罵我,我媽媽會說你不知道長途電話很貴嗎?那不就讓父母生煩惱了。所以每句經文要靈活運用,這句經文最重要的是不讓父母擔心,這才是本質。

學經典要重本質,不能著在形式當中,假如你現在見到國家領導人,你馬上跪下去三跪九叩,行不行?那領導人會說:這個學生誰教的?馬上給我調出來。因為行禮是一種儀式,禮是儀式,敬是內在的狀態,所以我們要學本質,要學內在,就是恭敬心,而表現出來要因時、因地制宜,這樣才會學得活活潑潑。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就好像一棵四、五千年的大樹,那一棵樹幹自始至終頂立在天地之間,沒有變,那就是文化的本質,但是它每年都發新芽。而那個新芽都是隨著當時候的陽光、空氣、水、土壤,長出那個時候最適合的枝葉。我們現在學中國文化也是如此,抓到了孝的本質,抓到了禮儀的本質,我們也要在現階段與人相處當中能夠融入社會當中。所以這句我就跟這位老師講,我只要每個禮拜固定哪一天打回去,然後把這個禮拜的事情跟母親報告清楚,她就放心了。甚至於可能我打過去,母親一聽電話的響聲就會有感應,這一通一定是兒子打的,都會有默契。

所以我就跟這個老師講,我們最重要的是不讓父母擔心,而如何不讓父母擔心?一定要有好的德行;假如我們德行不好,一天縱使打十通電話回去有沒有用?媽,不要擔心!不要擔心!有用嗎?很怕你不知道要搞出什麼名堂出來。所以成人首先盡孝的根本,一定要有好德行,讓父母不要多替我們再擔憂,包含像「居有常,業無變」,什麼業?學業。一個大學生念書被學校退學,那很糟糕。有一個大學生退學以後,朋友問他你有什麼打算?他說我也不知道。現在這樣的學生多不多?都沒有自己的一個本分,職責都搞不清楚,所以學業要穩定,父母才會放心。

再來,工作了,事業要穩定,你不要這邊做一下,那邊又做一下,把很多老闆都給fire掉了,這是不對的。當我們常常換工作,其實父母很擔心之外,把我們自己的社會信用都一點一滴在消耗掉。因為跟你相處過的長官跟同事會覺得這個人太輕浮了,這個人搞不清楚人生在幹嘛,所以對自己的社會信用都是一點一滴的退喪。為什麼說「屈志老成」,就是因為做起事來很穩重,所以在事業上我們也要深謀遠慮。年輕人不要一出來就想著要升官、要發財,這種態度對不對?錯了。年輕人最重要的,要建立別人對我們的信任,要積累我們的能力,要肯接受磨鍊,這樣你的根基才紮得牢,往後事業才蓋得上去。不止學業、事業要穩定,家業也要穩定,所以夫妻之間要相處好,自己的孩子要教好,不然你的父母也會很擔心。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劉備給他的孩子一句教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所以善一定從小積到大,惡也是如此,所以事情雖小也要謹慎。哪些方面我們要引導孩子謹慎?在攸關安全方面一定要謹慎。現在常常寒暑假過後都會有一個統計數字,都很嚇人,就是孩子在放假期間傷亡情況,很多火災、水災、溺死的,很多,所以中國人說「樂極生悲」,不是沒有道理。在玩樂當中很容易粗心大意,所以小時候要教育孩子,對於火、對於水、對於電都要謹慎,出門的時候要先檢查好開關有沒有關好,要先檢查這些瓦斯有沒有關好。那我們先做給他看,做了幾次以後,往後這個工作都給孩子看,他對安全的警覺性,他對做事的細心度,從中都會有成長。

不止對自己的安全要謹慎,對他人的安全也要謹慎,所以任何的動作,只要會製造別人的危險,都不能做。有一個學生要跟他的同學開玩笑,同學正好要坐下去,他把椅子拿開,同學沒有警覺到,一下就整個坐到地上,剛好脊椎直接著地,最後宣判終身癱瘓。這個事不是一件而已,現在孩子這種警覺性很差,喜歡亂開玩笑,造成別人終身的遺憾。我們把這個報導剪出來給學生看,看完以後接著跟他們講,請問這件事情誰會很痛苦?當然這個同學這輩子都爬不起來他很痛苦,除了他痛苦以外還有誰痛苦?有比他更痛苦的,他的父母;我一個孩子養十多歲了,居然瞬間變成這樣,不能動了,每次看到都是以淚洗面,你讓他的父母終身都很痛苦。

不止他的父母會痛苦,我會問孩子,關心你的人有多少?好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所以他的親友幾十人、幾百人都很痛苦。你只是小小的一個玩笑,你卻造成這麼大的危險,這麼大的遺憾,所以只要對人的安全有威脅的,絕對不能去做,孩子從小對安全的警覺性就會比較高。也有報導,孩子東碰西碰,結果按到電捲門的按鈕,結果電捲門壓下來剛好壓到小孩子,這種都有。所以孩子聽完印象很深,下完課問他,你今天記得什麼?他說按鈕不可以亂按。這是危險方面。再來,禮貌方面不可失禮,比方說到人家的家裡不可以東碰西碰,現在很多孩子有沒有注意這一點?沒有。所以父母、老師要教,教育敏感度不能那麼低,當他碰習慣了,往後後患無窮。

有一個北京的外資公司福利很好,所以有幾百個人,一大群人來應試,要通過很多關,很多的考試,還要英文檢定,留下來只有少數幾個人做最後的面試。面試由公司主管,結果這個主管就說:我現在剛好有事,十分鐘以後我會再回來。這個主管離開了,留下這些最後做面試的年輕人,結果年輕人站起來開始東翻西翻,翻完以後還拿給其他的人:你要不要看。十分鐘以後主管進來了:對不起,你們都沒有錄取。因為辦公室有攝影機,看到他們輕易動別人的公物,所以就說你們請回吧,都沒有錄取。結果他們叫得很大聲,他說:又沒有人教我們不可以這樣。沒人教!那小事都不謹慎了,你敢讓他辦大事嗎?那不可能。所以這些小善、小惡要很謹慎才行。

在網路上有三個報導,第一個報導,在法國的聖母殿,進門的時候寫了一行中國字,叫「請勿大聲喧嘩」。我們問孩子寫給誰看?為什麼寫中文?寫給中國人看,我問孩子說為什麼寫給中國人看?他說中國人很偉大。第二件事,在泰國的皇宮廁所裡面都會寫一行字「便後請沖廁」;在美國珍珠港,那都是算旅遊地方,垃圾桶上面寫了一行中國字「請把垃圾丟在此」。我剛好到一個很高級的酒店講課,那個酒店在博鰲,海南的博鰲,都是很多國家領導到那裡開會,那個酒店的總經理就說:對對對,我們到國外去的時候,比方說到博物館裡面,中國人看畫都擠到前面,比手畫腳,外國人都這樣唉!就走了。

雖然是件小事,影響大不大?中國人的臉丟到全世界了,這不止讓父母蒙羞,讓國家民族都蒙羞了。所以我們跟孩子講,我們的行為絕對不能造成國家的恥辱。那孩子會說:老師,把它擦掉。好,擦,怎麼擦?用手擦嗎?你自己做錯事,人家要講你,你能夠把他的嘴巴摀住嗎?你摀住這個嘴巴能摀住其他的嘴巴嗎?不可能,所以最重要的一定是把我們的德行學好,用行為的改變讓其他的國家民族的人重新對我們刮目相看。所以往後在公共場合,在國際機場絕對不能大聲喧嘩,絕對不能亂丟紙屑,養成好習慣,要為國爭光。

諸位朋友,你去過泰國皇宮嗎?你去過巴黎聖母院嗎?你去過美國的珍珠港嗎?誰能去?在鄉下耕作的老農夫能不能去?不能去,誰去?留學生去,社會地位、財富很多的人去的。這些人群大半都是得到社會很多栽培的,結果做出來的行為居然是連基本的公德心都做不到。所以教育成功了嗎?值得我們省思。安全、禮貌、禮節方面,事情再小,不可以做。我有一個朋友,他就是喜歡動人家的東西,有一次到朋友家裡玩,隔天他的同學到學校來了,指著他說:我們家的錢是你偷的。全班都在場,他想解釋解釋不了,因為他喜歡動東西。他跟我講的時候他已經二十幾歲了,他說十多年來這都是他心裡的障礙。所以這個教育很重要,要提醒孩子要有規矩。

還有,遵守法律、遵守交通安全也很重要。所以事雖小,勿擅為。有一個孩子就說道,剛好他的老師載著他停在紅綠燈前面,他跟老師說:老師,你不用在這裡等紅燈,你只要先右轉過去,然後再左轉回來。在這裡等紅燈,小朋友說:老師,你只要這樣轉過來,然後再這樣轉回來,這樣就不用等紅燈了。危不危險?貪一時的方便,很可能造成一生的遺憾,你看這麼危險。他的母親是警察,所以這個老師當天回去打了一通電話給他母親,他說妳兒子今天教我怎麼開車。他的媽媽一聽自己笑起來了,自己也知道什麼情況。所以我們當父母的開車絕對勿擅為,不然孩子都學壞了。

我開車記憶裡面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我父親說的「再快也差不了那五分鐘」。你不要小看這句話,從小坐在車子裡面常常聽父親談這句話,很深刻,以後開車也不著急、不慌張。我從不按喇叭,因為我的父親也從不按喇叭,確實是上行下效。所以違反法令的行為不能做,你不要覺得貪到一點小便宜,損失可大!往後你的孩子不守法。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除了不能亂拿東西,我們之前也提到,給書局拿了一個小小的鑰匙,專門在開日記本那種鑰匙,後來到了幼兒園隨手都拿一些小東西回來,那就麻煩了。除了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縱使是自己的東西也不能常常藏起來,佔為己有,因為這樣就會很吝嗇。那孩子一吝嗇好不好?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剛好六個孩子一起上課,媽媽帶了好幾瓶牛奶,帶進去的時候也沒有讓人家看到,趕快把兒子叫到寢室裡面來,然後跟兒子講:兒子,這牛奶是媽媽給你喝的,每天喝一罐,不要被同學看到。這樣教好不好?孩子的心胸都不寬廣。

結果剛好被老師看到,老師就抓住這個機會點,就跟孩子說:你願不願意把這個牛奶讓大家一起喝?孩子很單純,他說:好。所以就把所有的牛奶倒在一個大的杯子裡面,倒完以後再分成每個小杯子,在分的時候其他的同學很微妙,都會說:好了好了,好了好了。深怕給他倒太多,其他同學沒有。所以當人慷慨的時候,當人付出的時候,也會讓其他的人那種善心都喚醒。當所有的同學都有了,然後要喝以前每個同學都跟他說:謝謝你,給我們喝牛奶。他聽了很高興,施比受更有福,一邊喝同學還說:這個牛奶特別好喝。結果這個孩子當天晚上寫日記他就寫到「今天那杯牛奶特別香,給同學喝我也很高興」。他的媽媽過幾天來接他,看到他的日記,覺得自己教錯了。所以物雖小,勿私藏。

剛好有一個班級吃中飯,吃完中飯有西瓜可以吃,因為西瓜有沒有可能切得每一塊都一樣大?不可能,所以有些孩子很貪心,狼吞虎嚥吃飯,趕快吃完怎麼樣?飛步跑過去把那個最大的搶過來吃。老師看在眼裡不動聲色,要不要教?要教,你不教他的態度都錯了。隔天老師就對他們說:諸位同學,今天我們去搶到那塊最大的西瓜會有什麼結果?第一個,吃飯吃這麼快胃都搞壞了,第二個,因為你很貪心,衝過去搶,請問其他的同學對你的看法是什麼?你要不要跟他交朋友?他以後什麼都要最好的,所以你雖然拿到了那片西瓜,你已經失去廣大的人心,同學都討厭你。再來,你把它吃下去了,你會想下次我也要最大的,假如下次你沒有搶到最大的,你會怎麼樣?很生氣,氣死我了,沒搶到最大的,所以貪心一直在擴展。貪心一擴展,往後你得不到的東西你就很痛苦,你很有可能去偷、去搶,欲望像深淵一樣,而你懂得讓別人,別人就愈尊敬你。

結果過幾天又吃西瓜了,情況怎麼樣?不一樣了,每個人走過去挑那個最小的來吃,所以教化很重要,影響也很快。所以告訴他們「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同學不舒服,父母、老師也不高興,因為你自私自利。我們要把一個行為所延伸出來的影響你要分析給他聽,他就能感受得到。好,時間有限,我們孝的部分就先舉這些例子來做說明。接下來我們來提到五倫關係以外有一倫也相當重要,它不在五倫之內,但是五倫沒有它沒有辦法彰顯,沒有辦法教得很好,哪一種關係?師生關係。

其實師生關係本來就在五倫之內,在哪一倫?父子關係。父母給我們身命,老師給我們智慧的慧命,所以中國人對老師的態度確實跟父母沒有兩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現在人很難感受,因為沒有這樣教導了。我們來思考一下古代的拜師禮,都是父親帶著孩子到私塾來拜老師。一開始父親在前面,孩子在後面,先對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禮,接著老師上座,父親帶著孩子依然行三跪九叩禮。孩子在六、七歲以前最尊重的人是誰?你看孩子都說:我爸爸說,我媽媽說。所以最尊重的是父母,而父母又以這麼大的禮來對老師,所以那個動作拜下去對孩子內心的影響很大,他絕對不敢對老師不敬,這個恭敬的態度就讓孩子學業的根基紮牢了,所以以前的孩子好教。

那很多人說老師真好,還被人家拜。其實老師坐在那裡輕不輕鬆?我第一年教書帶班,有一位老奶奶爬了四樓上來拿東西給她的孫子。當然這個做法不對,孩子沒拿東西要讓他自己負責任,不能幫他送過來。但是老奶奶一看到我給我九十度鞠躬,然後說:蔡老師好。那個躬鞠下去我的內心起了很大的變化,一位長者對我們這麼恭敬,假如我們不盡心盡力教他的孫子、孩子,我們怎麼對得起他這個鞠躬。所以諸位朋友,我為什麼駝背知不知道?「老師」兩個字很重,壓在肩上,所以我突然感受到,那個拜師禮,老師是如坐針氈。一個有學問的人,連一點小便宜都不希望佔人家的,怎麼可能希望人家行此大禮!那個禮為誰?是為了成就學生,成就小孩。而當這個禮行完以後,老師念念想著,我假如不把人家的孩子教好,怎麼對得起他的父母。所以當老師的人不輕鬆,等孩子有成就了,他這塊心裡的石頭才放下來。

古代的禮儀影響都很深,我們應該細細的去了解它的意義所在。所以現在督促我們要好好去推展中國文化最主要的因素,是要對得起學生的家長,要對得起所有恭敬我們的人,我們不能糟蹋了別人對我們的尊敬,不能糟蹋了別人對我們的期許。所以這次到圖文巴去講課,也見到很多兩年前一起學習的朋友,他們看到我在講課都很歡喜,我看到這些朋友這麼歡喜,也是督促我要好好努力,要對得起這些師長、朋友對我們的愛護。好,這節課我們先講到這邊,謝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4:21 | 只看该作者
幸福人生講座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九集)  2005/3/19  澳洲雪梨大學  檔名:52-121-09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做家事對一個孩子的心境還有處事的態度,有很深遠的影響,包含身體會比較健康;有付出才可以體會付出者的辛勞,所以習勞知感恩;再來他也會從小比較勤快,養成習慣。勤勞是治家、致富之根本,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意志力的磨鍊都是在做事的過程當中點滴淬鍊出來,所以多做事意志力就會跟著提升。我們自己回想一下,你的意志力在哪些情況之下磨鍊出來?在常常想放棄又不能夠放棄的狀態慢慢歷練。還有一個因素,常做家事人際關係會好,因為多做事多歷練,多做事做事能力就跟著提升,所以一有能力走到哪都可以幫別人。
我在教書的時候,第一年教自然科,每次下完課,有幾位小孩他們都很主動留下來,就幫我收拾,幫我掃地。當然我們當老師對學生都很愛護、都很平等,不過對這麼懂事的孩子,我們當然會多加照顧,這個不叫偏心,這是人之常情。所以孩子很勤奮,他很有可能在人生過程就有人賞識,就有貴人相助,而往往勤奮的人也比較敏銳,比較好學。諸位朋友,看不看得出來我從小沒什麼幹家事?有沒有看出來?沒有看出來,因為我已經變了。假如六年前可能就露出馬腳,現在看不出來,因為在這六年來主動幹活幫忙,主動歷練。
我要到海口去的時候,我就跟我母親講:母親,妳兒子太好命了,都沒有什麼磨難,沒有什麼鍛鍊,所以要趁年輕多磨,這樣才能成就不足的能力。孟夫子有一段話講「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為什麼要這樣磨鍊?「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要這樣磨鍊,才把他不會的能力可以鍛練出來。我記得在高中念這篇文章,只有一個念頭「我不要當聖賢人」,太苦了,還要餓其體膚,還要挨餓,但是我們這樣的認知誤解了,沒有抓到聖賢人的存心。
後來我到海口去,才深深感受到這一篇文章的意義。它的意義所在,就是當我們人生覺得很多事情應該做,必須做,比方說教育孩子,比方說把我的學生教好,這些事都是應該做,也是我們非常想做的事。假如想做的時候我們卻沒有能力做,那將是人生很大的遺憾、很大的痛苦,所以為什麼要趕快磨鍊?因為一磨鍊,這些能力就能夠備足,就能夠去做這些重要的事。所以當我們是為了要去完成這些重要的事而去磨鍊的時候,那整個心境截然不同。
我記得從澳洲回到台灣,我去接了一個班級,那個班級是全校最難帶的,老師提前退休帶不下去,但是我們是主動去接這個班級。因為我們的歷練愈早,學生的受益愈多,所以要趕快鍛鍊。那剛好又有機會推展中國文化,深怕自己的能力不夠,所以每天確確實實披星戴月,早上很早起來去演講,因為晚上演講完差不多都九點多快十點,有時候還跟家長做一些溝通,回到家裡都快十一點,洗個澡睡覺,一躺下去就怎麼樣?不醒人事,還有人有時間失眠?但是很多朋友就說:蔡老師,你這樣很累。我說:人不怕身累,身累睡七個小時,明天又是一條好漢;最怕心累,那是一種折磨。當我們明明看到這些事很重要,卻沒有能力做,那才是累。所以在海口那幾個月確實有很多歷練,在半年左右講課差不多三百場,結果突然對孟子這一段話有不同的體會,再次讀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這篇文章我批了一句話,叫做「甘之如飴」。當我們很渴望自己能力提升,能夠去利益家庭,利益社會的時候,這些磨鍊你會非常的勇於去面對,非常歡喜去接受。
所以很多朋友都問我,怎麼樣才能夠把課講好,才不會緊張?我就告訴他「先講三百場,就會了」。這句話是楊淑芬老師告訴我的。到海口去,本來我的父親交代我,你去到海口一定要跟在楊老師後面,好好跟楊老師學習,我想說這樣我也比較沒有壓力。結果到了海口,沒有一個禮拜的時間就上了北京,然後到山東拜孔子。推展中國文化一定要跟老夫子行禮,孔老夫子是中國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三孔的墓碑全部都摔壞了,只有三塊沒有壞,那三塊因為太大了,抬不動,不然是全軍覆沒。我們去了孔廟,人山人海;後來又去拜周公廟,一個人也沒有。我們深刻感受為什麼孔廟人山人海,為什麼周公廟一個人都沒有。請問去參觀孔廟的人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的?是要去深入文化嗎?哪有深入文化尊敬孔夫子的人不尊敬周公的?周公是孔夫子一生最崇敬的人,所以大部分去孔廟的人,可能是怕別人問他說你有沒有去過孔廟?假如說沒有,覺得很丟臉,一定要趕去看一看。所以很多人去旅遊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處買藥,問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對文化的認知很淺。
而且很可惜來自四面八方的中國人,甚至於外國人都到孔廟來參觀,假如這個時候我們所有的解說員都能夠把中國文化講出來,文化就這樣擴展出去了。結果很可惜,這些解說員都是訓練出來的,講法都一樣,對孔夫子有很多地方都曲解了,所以這麼好的機會都喪失了,我們實在覺得很可惜。楊淑芬老師就告訴我,她說:我不能跟你回海口了,你自己回去,我必須設立一個全球性的網站,提供一個平台,讓全世界願意深入文化的人,都可以來這裡好好學習。所以我就自己回到海口去。本來要來躲在楊老師後面,躲了一個禮拜,人算不如天算,就一個人回去了。這個時候突然腦子裡面跑出了一句《論語》的教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我最尊敬的兩個聖哲人,孔明的教誨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我就回到海口去,重頭開始。
楊老師那個時候就說:你什麼都不用想,先講三百場再說。在這個做的過程也時時看到,確確實實「力行近乎仁」,我們真正去做了,才能深刻感受到聖賢教誨對於現在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甚至於每一個企業,都是至關重要,但是卻沒有人講。我們眼睜睜看著孩子的成長出問題,眼睜睜看著那麼多家庭都破碎掉了,很不忍心。所以那一分使命感就在接觸人的過程,在力行過程,不斷喚醒,不斷看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所以才會體會到孟夫子那一段話,確實是甘之如飴。
而我不是不願意磨鍊,我在家裡很少做家事,因為有兩個姐姐,還有媽媽,還有奶奶,所以我要做家事我奶奶一定會過來幫我做。但是後來我到了澳洲淨宗學院,每幾個禮拜要輪流一次做家事,洗這些碗盤,洗這些很大的,我還洗過這麼大的鍋子,你們有沒有洗過?要煮七、八十個人的湯,彎下去刷。我突然在刷鍋子的時候體會到一個人生的道理,人生該幹多少活是注定的,你跑到天涯海角也得幹,所以人要趁年輕多付出,福分晚年就會現前。
剛好有一次在洗碗的時候,盧叔叔從我旁邊走過去,突然停下腳步,搖搖頭: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所以你看有智慧的人,光看你一舉手一投足,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把你有幾兩重稱出來,相不相信?孩子假如很懶惰,絕對遇不到真正的智者的提拔,一眼就把你看穿。所以這些花拳繡腿,只騙得過一些不好的主管,而這些不好的主管,那個公司也待不長久。假如我們的孩子從小非常勤奮,流露出來,一定會讓很多的貴人願意提拔他,這個相當重要。
有一個大學,剛好有一個深圳的學生,深圳報紙報導了這個大學生被學校退學,然後畫了一張漫畫,戴了一個博士帽,然後他母親餵他吃飯。母親餵他吃飯代表在家裡啥事都沒在幹的,所以這個學生到了學校跟這些室友相處,都給人家搞得亂七八糟,然後到老師家裡面去用老師的電腦,吃的東西也掉滿地,學校覺得他的生活能力太差了,把他退學。確實生活習慣會影響到他的與人相處。後來回來以後,為什麼會畫這個漫畫?因為他每次吃飯都必須要母親餵他吃,跟母親是死對頭。
今天一個大學生到了宿舍去,他假如一看到同學在掃地,他馬上主動就去幫忙,給同學的印象很好,自然而然很容易就融入人群當中。假如在家裡什麼事都不幹,同學在那裡打掃,他還在那裡看他的電視,吃他的零食,可能同學的怨氣慢慢積累上來;因為不勞動,一定也不會整理家裡,所以可能弄了東西沒放回原位,又沒學《弟子規》。《弟子規》說「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諸位朋友,置冠服有定位是舉帽子跟衣服,那是不是這兩樣東西放好就好了?那我們學就學呆了。「置冠服,有定位」是代表所有的物品動物歸原,動了這個東西以後,用完一定要擺原來的地方,自己下次用一定找得到;相同的,別人下次用也可以自然就找得到。所以這個習慣養成以後,在團體生活才不會製造別人的困擾跟麻煩。結果他又不勞動又不整理,一定給別人添麻煩,無形當中人家就很討厭跟他在一起,一個孩子在人群當中沒人緣,要事業做得好,那是不可能。
除了在學校,在工作當中,假如一個人從小不做家事,都是要別人侍候,結了婚以後能不能把婚姻經營好?所以有一個朋友他寫了一封信給我,裡面就提到,他有一個同學很優秀,從小不怎麼愛說話,每次下課也不會出去玩,就在那裡讀書,乖乖牌的,雖然很認真讀書,但是跟人溝通的能力很差。每天都是父親送午餐去給她吃,晚上九點多去學校把她接回家,侍候得無微不至。她也很順利考上了前幾個志願,考上師大英文系,出來是要當老師,第一年實習,還沒有實習完就嫁給一個醫生。所以這樣的人生際遇,在一般人來看怎麼樣?真幸福,羨慕得不得了。
諸位朋友,現在人也好,家庭也好,你不要只看外面,在功利主義之下,好看都只有外面,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因為人現在都不強調本質實質,都強調虛榮,你不要只看外面。所以她嫁了以後,因為很懶惰,很少做家事,先生一開始是忍耐,忍到最後受不了,又不會跟婆婆跟家裡的人好好相處,所以先生提出離婚,結果法院判她先生勝訴。所以其間不知道又搞了多少事情,不然為什麼先生會勝訴。她的母親打電話給她女兒的好朋友,希望她的好朋友能夠勸她的女兒,結果在這一段時間之內,父母勸導他的女兒,他女兒都不聽,我行我素。因為你從小都把她做得服服貼貼,已經把她寵壞了。那父親就說道:我什麼事都盡量不讓她做,從小也沒拖過地,沒幹過活,要什麼我給她什麼,我對她這麼好,難道還不夠嗎?
所以人生,很多人終其一生活得不明不白,連錯在哪都不知道,那很可悲也很可憐。所以人不學不知道,人生真的要把很多道理搞清楚,才不會到頭來,人生忙了一場,結果卻不如自己的期望。所以我常說人生叫「忙盲茫」,三個忙。好,我們來看第一個忙,是現在人最常用的,「我好忙」,什麼叫忙?會意字,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亡,心死了叫忙,心不敏銳了。你看很多人一忙起來,一回頭,幾個月都過去了。忙了以後進入第二個階段,眼睛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裡,不敏銳了,心雜亂了。所以很多的男人事業很成功,有一天他太太說我要跟你離婚。你為什麼要跟我離婚?還搞不清楚,不明不白,因為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所以盲了。
很多人忙得連孩子念幾年級都不知道,這樣的家長我遇過。有一個明星,他有一天興高采烈要去接他兒子,結果等半天兒子都沒出來。後來遇到他兒子的老師告訴他,你兒子都念初中了你還來小學等。盲!真的,一般的人會覺得他很成功,事實上身旁的人對他,保證怨聲載道。這樣的人生成功嗎?任何的成就都抵不過家庭的失敗,當曲終人散的時候,內心一片空虛,那些虛榮如夢幻一般。所以家庭的幸福是一個人人生的基石,當他看不到自己的本分,自己應該做的事,到最後人生就會出現很多讓他意想不到的事。當親人都離他而去,他突然會覺得,我人生這麼努力,每天工作那麼久,怎麼得到這樣的結果?他會非常茫然,所以人生絕對不要走到這樣的境地去。
諸位朋友,您在這一、二天當中,應該也聽了一些聖賢教誨,也會深深感受到這些聖哲人很有智慧,所以你在聽課的時候會若有所悟。有沒有人在聽課的時候都想說「這一段誰很需要聽,那一段誰又很需要聽」,有沒有這種情況?你先安下心來自己聽好了。學的道理都是別人要守,我們不用,這樣效果會不好。先修身修好,不要著急,把自己完全弄清楚明白,這個叫「悟」了。但是很可能下完課以後,在回家的路上又會覺得有一些道理似懂非懂,開始有點「霧」,看不清楚。然後到了家裡面,到了公司,又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遇到境界考驗了,就開始誤會聖哲人講的話沒什麼道理,這樣就變悟、霧、誤了。人生不可以忙、盲、茫,學習也不可以悟、霧、誤。要讓這個覺悟保持,學習不可中斷,一天都不可以中斷。我是每天一定讀經,一定聽經,不敢懈怠,不然三日不讀書怎麼樣?面目可憎。
我們剛剛已經把做家事的重要性說到了,所以教育要從小很謹慎,如何有禮貌,如何不懶惰,如何不自私自利,都要從小紮根。我們剛剛也提到如何不說謊,這個謊言也是要從小就要很注意。孩子第一次說謊,偷東西,都會表現在臉上。有一個母親她就看到孩子走進門來臉色很怪異,馬上叫過來,一看書包裡面藏了兩、三個蘋果,就開始問他。一問之下,幾個同學覺得很好玩,拿了水果店的水果,放在書包,趕快跑掉。母親馬上帶著孩子到水果店跟人家道歉,跟人家鞠躬陪禮,然後馬上又把錢付給老闆,這個老闆還說:沒關係,小孩子。這樣對不對?不對。當你是老闆,一同配合這個家長把孩子教好,很重要,不能幫孩子掩過飾非。所以孩子看到母親這樣的態度,也留下慚愧的眼淚,很可能一次就讓他終身不忘。
這是我們《弟子規》裡面有一句教誨,叫「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其實我們真正深入經典,《弟子規》每句話影響太深遠。東西不可以佔為己有,不可以偷,很重要,古代選人才叫「舉孝廉」,為什麼叫舉孝廉?為什麼用孝跟廉來抉擇人才?那有智慧!孝是德行的根本,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所以做人根本在孝;為什麼要廉?廉潔是政治的根本,只要為官者清廉,這個政治風氣就好,為官者貪污整個國家就敗掉了,所以廉潔是能不能把事情做成功的關鍵。太多的公司都因為用到不廉潔的員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基業怎麼樣?毀於一旦,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跟廉。
我們一定要長孩子的廉潔之心,不然人生誘惑這麼多,這個根基不紮牢,人生很難全身而退。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的搶案,有的是高學歷的人幹出來的事,父母花了多少的精神,多少的金錢,多少的時間,栽培這個孩子,這個一栽人生就爬不起來;當這些孩子在監獄裡面的時候,他的父母鐵定是傷心欲絕。所以教育,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生,一定要用心教。所以物雖小,絕不可以私藏。另外一個母親帶著她的小女兒到書局去逛,結果逛出來的時候,突然看到小女兒手上拿著一支專門在打開那種日記本的小鑰匙,媽媽就到了收銀台對著這個小姐說:這個我女兒拿的,怎麼辦?小姐說:沒關係,讓她拿去玩吧。母親沒有敏感度,這個小姐也不懂得教孩子,後來這個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母親才警覺到當初沒有教好,因為發現小女孩常常都會拿別人一些小東西回家;因為她不了解,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能拿。所以這個每一句一定要好好教,這樣你的孩子保證在社會當中立於不敗之地。
說謊也是如此,我們要慎於開始,從小不能讓他養成這個習慣。說謊是一個結果,原因在哪裡?我們要把它找出來。第一個好玩,第二個逞能,第三個掩過,第四個貪圖利益,第五個大人的影響。小孩有時候覺得很好玩,他看電視裡面這些主持人也會撒謊,底下的人笑成這樣,他還覺得很好玩。小時候常聽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個放羊的孩子,有一天就大喊「狼來了,狼來了」。農夫很純樸,統統都來幫忙他,結果一看,根本沒有狼,大夥也很無奈就離開了。第二次他又說狼來了,狼來了。來了一半的人,一看又沒有。第三次狼真的來了,他大聲的叫,也沒有人願意來幫忙他。所以我們就跟小孩子講,狼真的來了,結果會怎麼樣?小孩子會很有想像力,他就看到那個狼怎麼樣?打開嘴巴,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個是逞能,為了表現自己很能幹,所以撒謊。有一個小孩他的父親開計程車,父親也是非常用心,把他送到一個收費比較貴的幼兒園。結果學校裡面的風氣攀比很嚴重,因為都是達官顯要的孩子。突然那天早上開著車送兒子下車,一個同學走過來,兩個小朋友一起走進學校,剛好這位計程車司機他就沒有馬上開走,就聽著兩個小孩的對話。孩子的同學問他:那個開車的是誰?他的孩子說那是我家裡的僕人。逞能,父親覺得不對勁,隔天就趕快把他辦轉學。
北京有一家很有名幼兒園,確實都是達官顯要的孩子,而且都是獨生子。那一天晚上剛好辦孩子的成果發表會,就有很多表演要讓孩子上台,結果每個家庭不是只有一個家長來觀賞,夫妻來了,有的爺爺、奶奶也來了,還要加一個攝影師也來了,勞師動眾,一大堆人來參加。結果好的位子,好的鏡頭,只有幾個?當然只有二、三個角度,那麼多小孩怎麼擺平?突然看到這些家長為了擠好的位子吵起來,後來動手打起來。所以確確實實人有名有錢而沒有德行會鬧出很多笑話,也不會贏得別人對我們的尊重,更不可能教出好的下一代。所以愛慕虛榮很危險,一定不能讓孩子沾染上,不然這一輩子會過得很空虛。
在宋朝時候有一位名臣司馬光,有一次跟他的姐姐在剝核桃。姐姐離開一下,有一位家裡的傭人走過來對他說:你只要用熱水泡一下就很好剝了。他就用熱水泡了一下,很快把這些青核桃都剝好了。他的姐姐一回來說:你怎麼剝那麼快?你怎麼知道用這個方法?司馬光說:我自己想的。結果剛好父親看到了,聽到了,馬上對他說:一個人有多少能力說多少話,不要逞能,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因為有父親適時的教導,一開始不能讓他再犯第二次,所以司馬光一生謹記父親教誨,司馬光曾經講過「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非常坦蕩,也是因為得力於父親正確的教導。
第三個掩過飾非,做錯了事緊張,怕父母處罰,所以就編理由撒謊。那當然父母處罰不要嚴格得不得了,把孩子嚇得半死,他犯錯都不敢認錯,這樣就太過了;該給與適時的處罰,但是不可以嚴厲到讓孩子犯錯不敢承認。有一次一個孩子把衣架子弄壞了,然後緊張之下就告訴同學說不要跟老師講。剛好老師遠遠的聽到了,馬上過來跟孩子說:《弟子規》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你把這個衣架子弄壞了,你不是故意的,這只是做了個錯事;但是你欺騙老師,不願意跟老師講,這是有心非,就名為惡,惡比錯更嚴重。當場告訴孩子絕對不能夠撒謊,這樣會讓老師、同學再也不信任你。所以這個機會點我們都要掌握好,這是掩過。
再來貪圖利益,就是他撒謊以後會得到好處,他自己覺得。剛好有一個孩子就跟他父親要錢,他說:父親,你給我兩塊錢。他的父親拿了一張兩元的鈔票給他,他接著說:我不要這一張兩塊錢,我要兩張一塊錢。父親覺得很奇怪,他說:不是都一樣嗎?孩子說:不一樣,兩張一塊錢我可以拿兩次到訓導處去,然後說我撿到的,我的操行可以加分,這樣就可以加二十分;拿一張兩塊的,只能加一次。這是一個父親在對這個教育官員講的,而這個教育官員講給我們聽。他搖頭說現在的父母教育敏感度太差了,他的父親還覺得孩子很聰明,這個聰明用錯地方了,用到撒謊去了。所以孩子貪圖利益的時候也有可能撒謊,我們要謹慎。
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看到人家在吃冰,看了直流口水,忍不住去拿了父親的零錢要去買冰棒。結果買了以後,剛走出商店的門口,正準備要吃,突然看到誰?看到父親,嚇得腿都軟了。父親把他帶回家裡,二話不說,把他綁起來痛打一頓,第一次犯錯父親處罰他,他說以後經過那個放錢的地方都會發抖。後來他到一個公司去上班,因為離鄉背井,所以住在老闆的家裡面,他早上起來幫忙打掃,掃地的過程「怎麼有三百塊」,他撿起來,就拿給老闆娘;過了一陣子「怎麼有五百塊」,又拿去給老闆娘,掃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還掃過上千塊,他每次都沒有任何的貪念,都拿給老闆,拿給老闆娘。在那一家公司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晉升的機會,很多可以去深造的機會,都要有一定的比方說大學畢業,而他的學歷沒有那麼高,老闆都特例讓他去,對他特別照顧。
後來他要離開這個公司,他的老闆幫他送行,請他吃飯,結果他就問了老闆一個問題。他說我有一個疑惑,就是為什麼你們家常常可以撿到錢?結果老闆就笑了,他說你一個外人到我們家裡來,我怎麼知道你的德行怎麼樣,所以這個錢都是我放的。假如其中有一次他把它放在口袋裡,他的人生可能就很難走了,他的信用就毀了,所以德行重要!人生很多的坎坷,很多的誘惑、挑戰,沒有德行很難過關。所以德行一定要從小把它紮好。所以不能貪圖利益去撒謊。
最後是受大人影響。有一部電影叫「手機」,裡面提到,一個大人每天在電話裡面撒謊,平均是二十五次,所以很可能小孩在聽大人講話的當中,就已經受到影響。諸位家長,你們在接電話可不要小看,小孩在旁邊,你講話的態度、語氣、對人的方式,他都在學習。有一個母親接起電話來,然後把電話放下以後,她的兒子就說:媽媽,剛剛是爸爸打來的。他媽媽就說:你怎麼知道?兒子說:因為講話的口氣不一樣。為什麼講話口氣不一樣?跟別人講話「喂,你好」,跟先生講話「有什麼事,幹什麼」。孩子都在影響,要小心。結果她警覺到以後,開始調整態度,剛好那天她先生打電話來,她一看顯示她先生:喂,你好。她先生說對不起,我打錯了。過了沒多久她先生又打來,他說:真的是妳嗎?所以潛移默化,你看我們這個榜樣給孩子什麼心態,所以這個負面教材要減少。
很多時候,可能爸爸在旁邊看報紙,媽媽接電話,然後回答道:我先生不在。孩子在旁邊說:爸爸在旁邊,怎麼會不在。聽都聽蒙了。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要撒謊,說實在的,做人根本也不要撒謊,要學會拒絕,那你在學會拒絕當中也給孩子一個好榜樣。所以人生靜下來就會有好方法,除非你不願意靜下來,不願意好好學。這是我們提到教育的兩大主軸,要救失,要慎於始,接下來要長善。
諸位朋友,您覺得一個人一生要有成就必須具備哪些特質?您清楚了,現在就要把這些好的德行趕快給孩子紮根。哪些?孝順,百善孝為先。還有沒有?廉潔,很好,剛剛上課很專心。來,還有沒有?仁慈。再來,勤奮。還有沒有?老實、誠實,有家長就說:我孩子這麼誠實,出去被人家欺負怎麼辦?我就跟他說,你孩子很誠實,他以後就當總裁。大家都不誠實,你要跟誰做生意?當然跟誠實的人做生意,所以只有他誠實,他一定當總裁,社會信用不斷累積,事業當然能成就。我們來思考一下,剛剛那些問題,救失,懶惰、沒禮貌、自私這些不好,假如他有孝心的時候會不會犯這些過失?會不會?不會。所以為什麼孔老夫子說「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從孝道開始教,關鍵。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很有智慧。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孝為百善之首;第二個意思,孝開了百善自然就開,但是孝不開百善開不了,這個關鍵太重要。我們來看一下,「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德有傷,貽親羞」。有德行的人,有孝心的人,絕對不願意做犯法讓父母丟臉的事。再來,他會孝順父母,他也會尊敬別人的父母。因為你「教以孝」,他孝心內化了,他會「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會尊敬所有的父母,因為他了解所有的父母都不簡單。「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當他對自己的兄長、長輩恭敬,他面對別人的兄長、長輩自然就恭敬。所以仁之本在孝,孝一開,仁慈之心也會提起來。有孝心,在家裡會不會啥事都不幹?一定會幫忙分擔,所以勤奮的習慣出來,那誠實才有德行,所以孝開了百善皆開,孝不開德行開不了。
我們來思考一下,假如有一個女子還沒有結婚,這邊還沒結婚的朋友很多,所以接下來這段話你們要注意聽,孝可以讓你選到一個好對象。假如這個男士追求這個女士,三年如一日,女孩子要什麼他絕對使出渾身解數。半夜肚子餓了,打一通電話給他,他二話不說,車子開出去,熱騰騰的食物就端到面前來。禮拜六、禮拜天都帶你去喝咖啡、爬山,但是從來沒有帶過父母去喝咖啡跟爬山。幸好你祖宗有德,他在跟你求婚的時候,你一位長輩是他的鄰居,突然過來告訴你,他對父母不孝,你自己考慮考慮要不要嫁。要不要嫁?你們這麼冷靜,馬上說不要。理智在關鍵時候影響就很大了,為什麼不要?
當一個人面對父母這麼大的恩德他都不會感謝,他人生有一個態度養不成,情義跟恩義的價值觀。好的不學,好的不形成會形成什麼?壞的,所以形成什麼?利害的態度。為什麼使出渾身解數追妳?因為妳年輕貌美,有利可圖,而且家裡面又滿有錢的,所以他分析清楚了,全力以赴。但是利害靠不住,三年以後,你幫他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但是臉上長了好幾條皺紋,他在外面又看到比較漂亮的,從利變什麼?害要怎麼樣?所以重利輕義了,所以離婚率就出現了。好,這一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5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5-1-10 11:35 , Processed in 0.052303 second(s), 2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