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买生意上iU91
楼主: secretes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峽工程,遺害之巨,其實早有定論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71#
发表于 2009-3-9 19:3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细致读

老朱还是仔细读了他们的“长篇”!我从来就没有认真的对待过,细究了其中的错误是在很多。比如“长江水流快,就能保证水质好”就是典型的只扫门前雪的论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9-3-9 19:39 | 只看该作者
都跑了,领导人领导谁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9-3-9 19:55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Laozhu;2175621
Windman, 我最后就此专题回你一次贴,我建议你先看一下中国地图,然后你就会得出结论:清江滑坡是否与三峡有关。

你如果不愿意查地图,我就告诉你一下基本常识:清江是长江一条支流,其入长江口位于宜昌市宜都县,位于葛洲坝下游大约30公里。而葛洲坝大约位于三峡下游约50公里。水布雅下游还有隔河岩和高坝洲两级电站,请你发挥一下想象力告诉我,三峡是怎样导致清江水布雅库区滑坡的?

这种超低级的笑话竟然被你引用,你就可以知道我没有兴趣与你继续讨论下去了。


記得你曾說過,有水庫的話,原本有可能有滑坡的山位都淹到水位以下,那滑坡就再不成滑坡.那麼照你的說法,清江那邊原本是水位以下的山坡,因為水庫的關係而露出,因而就成了滑坡了.
這些都是出於你提供的理論,有錯莫怪.

其實也不用地質專家,對生態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人工造出來的工程對環境的改變越大,大自然的反作用力自然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9-3-9 20:03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windman;2175697
.

其實也不用地質專家,對生態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人工造出來的工程對環境的改變越大,大自然的反作用力自然越大.

看来只有回到石器时代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9-3-9 20:20 | 只看该作者
老周啊!老周,

老朱还是老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9-3-9 20:24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i am nobody;2175709
看来只有回到石器时代去了。


呵呵,看來閣下還是有紅衛兵遺風:舊文化不好,所以要破四舊;中國發展要用鋼鐵,所以把全國的鐵都熔了一起土法煉鋼;凡事都是要走到最極端,也難怪,國家教你要愛國,卻沒教你要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9-3-9 20:38 | 只看该作者
Post by Laozhu;2174520
而且对三峡问题的评价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哲学的高度去做。不是我一介工程师可以做到的。
laozhu你真能整,讨论工程问题,你楞往哲学上扯,这下把大家都整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9-4-6 16:05 | 只看该作者

ZT:三峡库区出现重大滑坡险情 国土部官员赴渝应对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4-05/1633203.shtml

2009年04月05日 18: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四月五日电 (杜远)受三峡水库水位涨落、降雨等因素影响,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云阳县境内出现一处重大地质滑坡险情。总体积约三百六十万立方米的坡体随时都有滑入长江的危险。
  记者今日从云阳县相关部门了解到,出现险情的凉水井滑坡位于云阳县故陵镇长江南岸的水让村。滑坡体长约三百米,宽约六百米,平均厚度二十米,总体积约三百六十万立方米。一旦滑坡体滑入长江,将对过往船只形成严重威胁,还将阻塞部分长江航道。
  据透露,滑坡险情出现后,国家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于五日凌晨飞赴重庆处置。当天,汪民同国土资源部相关专家以及云阳县主要官员乘船赴凉水井滑坡处勘察,并将与相关部门共同研判目前的险情,商讨出台应对措施。
  据了解,当地现已启动了应急防灾专项预案,紧急疏散转移了可能被灾害危及的五十余位居民。同时,云阳县相关部门已通报长江海事部门,提请加强长江云阳故陵段航运安全监测与防范工作。(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9-4-29 23:39 | 只看该作者
戴晴:别以爲我们都健忘(1)--三峡工程的后续投入
DWNEWS.COM-- 2009年4月30日10:49:45(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两度就三峡工程发言。一次是人大提案,一次是接受《财经》记者采访。


在三月份召开的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蔡代表提到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由于上游来沙有60%都留在三峡库底……工程以下的河道水体含沙量大幅下降后,河水清澈见底,河水挟沙能力不足,只能冲刷河床。目前从荆江到九江,全段处于冲刷状态,河库冲刷深度一般爲1到2米,造成河床两岸已建的护岸、护坡被破坏,对堤防的安全十分不利”。

说得不错。

如果蔡其华真是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居民、或长江渔业和运输业者的代表,面对如此险情,按照正常逻辑,首先须问责三建委:“清水下泻造成坝下河道冲刷”本属于“水坝工程ABC”,难道当年设计三峡工程没有考虑过?如果当时考虑工程的其他目标如防洪、发电利益重大,那麽对于工程造成的“害”有没有补救与补偿?无措施而出了事,谁负责?谁承担损失?谁做后续投入?

不幸蔡代表并不是地方利益或者受害群体的代表。他的官职是长江委主任,正受国务院三峡办委托,牵头制定三峡后续工作——包括移民、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一系列内容的规划。
这就让人不明白了:全国人大不是由我们人民选出来监督审查政府工作的吗?代表席位怎麽一个个全让现职官员给占了——请问这类由政府支薪配车的官员怎麽审议、评估、弹劾他们自己打算干和已经干下的工作?于是乎,本来应该是蔡主任和他的前任们向大会报告并接受质询,在这里变成了类似代表提案或评述(“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7日说……”)。听那口气,好像清水下泻冲刷堤岸与他、还有他的同僚毫不相干,只恬然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三峡大坝下游堤岸安全,投入一定经费进行研究和维护”。
“国家有关部门”指谁?“投入经费”从哪里来?蔡主任是不是和所有官员一样,虽然当著人民代表,但坚持认爲“钱赚了是我的,出了问题国家(也就是纳税人)兜著”?

读者或许以爲,蔡代表这回所说“清水冲刷坝下堤岸”,是长江委这回负责地制定规划过程中的发现吧?殊不知早在三峡论争的1980年代,就有绝对不止一位专家严正提出。拒绝在论证报告上签字的泥沙专家陆钦侃明确说的是:“三峡水库下泄的水中泥沙越少、水越清,对于下游长江大堤的破坏就越严重。”不仅大坝蓄水拦沙将引起清水下泻,黄万里、陆钦侃等更提醒长江泥沙对中下游造地运动的贡献,包括稳定上海地壳的功能。

蔡代表发言的时候,由于蓄水还没有到规划预定的175米,蓄水之后也还没有发生大洪水(“防洪”是三峡工程当局一直宣称的第一功能),在谈到泥沙沈积水库的时候,他居然忘了另一桩“国家有关部门”也必将投入大量经费的祸患:库尾淤积(“翘尾巴”)将造成重庆朝天门码头沈埋沙底。他更忘记提的是,当年陆钦侃怎麽一再坚持必须做泥沙模型试验。面对与其预言相符的试验结果,工程主管钱正英怎麽严厉告诫所有相关人士保密。如此重大的试验结论不向国务院报告、不向通过三峡工程决议案的人大会议提交,却一反过去坚决不理“三峡反对派”关于长江水电工程“先支后干先下后上”的建议,突然积极地在上游金沙江修起来向家坝、溪洛渡、虎跳峡等新的拦沙水坝,以期“翘尾巴”之灾难或可减轻、推迟。只是这回到了蔡代表的口里,拦沙水库工程只字不提,变成了“上游的主要産沙区嘉陵江和金沙江流域没有强降雨”。

这不过是即将完工的三峡工程留给后世无数灾难里边不那麽触目惊心的一桩,而纳税人和被强征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用电户,只听到蔡代表在谈话结束时候“负责任地”建议:“把荆江河段的河事控制早日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

始作俑者三峡大坝呢?坚决封住反对者声音的工程决策者呢?荆江河段的河事由国家担负,水库水质污染、库岸滑坡泥石流、华南和川北的气候异常、大量生活无著求告无门的返迁移民、水库诱发地震……全部由国家买单?

自由亚洲电台
共朝崩溃之日,就是海归报国之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9-5-1 20:27 | 只看该作者
MUST SEE, VERY GOOD DOCUMENTARY!!!!!!!!!! THIS SUNDAY, I BELIEVE IT IS CHENNEL 6 ON CBC. DO NOT MISS IT!!!!!

Airing
Sunday May 3, 2009 at 10pm ET/PT on CBC Newsworld

A luxury cruise boat motors up the Yangtze, navigating the mythic waterway known in China simply as "The River." In the biggest engineering endeavour since the Great Wall, China has set out to harness the Yangtze with the world's largest mega-dam.

Yu Shui (front) prepares to leave her family.

Meanwhile at the river's edge Yu Shui says goodbye to her family and turns to face the future. From their small patch of land, her parents watch the young woman walk away, her belongings clutched in a plastic shopping bag. The waters are rising.
The Three Gorges Dam, gargantuan and hotly contested symbol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miracle, provides the epic and unsettling backdrop for Up the Yangtze, a dramatic and disquieting feature documentary on life inside the 21st century Chinese dream.
Stunningly photographed and beautifully composed, Up the Yangtze juxtaposes the poignant and sharply observed details of Yu Shui's story against the monumental and ominous forces at work all around her. (see more photos from the film)
Among the two million losing their livelihood to the dam, the Yu family must send their daughter off to work. In a bitter irony she's been hired by Farewell Cruises, part of the strange apocalyptic tourist trade that thrives along the river, offering a final glimpse of a legendary world before it disappears forever.
Life onboard mirrors the hierarchy of the wider world. Western passengers take in the spectral views, consuming entertainment on the spacious upper decks, while Yu Shui toils in the galley down below, vying with workmates for the few permanent positions. A shy country girl, she must compete with young show-offs like Chen Bo Yu, an urban kid with the over-confidence typical of single sons, the "little emperors" of China's one-child-only policy.

Travelling down the Yangtze.

All the while the ship charts a course towards its controversial destination, travelling upriver through a landscape of unprecedented upheaval, as ancient and revered sites give way to the burgeoning candy-coloured towers of China's neon future. Back at the river's edge, far from the bright lights, Yu Shui's parents assemble their humble possessions as the floodwaters rise.
Chinese-Canadian filmmaker Yung Chang directs it all with insight and cinematic flair.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contemporary Asian cinema and post-war neo-realism, he crafts a compassionate account of peasant life and a powerful documentary narrative of contemporary Chin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1999 - 2024 by Sinoquebec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摘抄  |  GMT-5, 2024-11-14 18:30 , Processed in 0.050647 second(s), 35 queries .